龙南中学高二年级创新班期中考试
生物学学科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约有12500多名亚洲运动员参赛。长跑比赛中运动员拼尽全力,因此
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有关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代谢水平提高,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B.由于呼吸加快,运动员血浆中CO2浓度会持续升高
C.运动员比赛完成后,及时补充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即可恢复正常
D.部分运动员出现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2.给狗喂食的同时给予灯光刺激,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中灯光属于非条件刺激
B.食物刺激狗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C.仅喂食或仅灯光刺激都能使该条件反射消退
D.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下丘脑的参与
3.研究表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
(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识别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
过调节表面PD-L1的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D-1与PD-L1相互识别的过程,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量减少,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C.若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含量发生改变,机体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调的现象
D.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时,若加入PD-L1的抗体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4.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彼此之间通过信号分子形成
复杂网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神约系统
A.图中①和⑤可以是神经递质,胰岛可以是效应器
B.图中②可以是糖皮质激素,③可以是白细胞介素
C.图中⑥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免渡系统
内分泌系统
D.图中信号分子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高二年级创新班期中考试·生物学第1页(共6页)】
242674D龙南中学高二年级创新班期中考试·生物学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能量,代谢水平提高,消耗大量的葡萄糖,A正确:产生的CO2会通过呼吸作用排出
呼吸加深加快会加速排出多余的CO2,使CO2浓度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运动员大量出汗使水分和无机盐
流失,只补水不补充盐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错误;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
乳酸可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D错误。
2.C灯光属于条件刺激,A错误:食物刺激狗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只有食物的非条件刺
激或者只有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减弱直至消退,C正确:条件反射是一个学习的过
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3.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为配体,能与T细胞膜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
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量增多,PD-1与PD-L1相互
识别结合后,机体不触发免疫反应,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B错误;结合题干“活化的细胞毒性T
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识别结合,T细
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可知,若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含量发生改变,机体T细胞可能会攻
击正常的细胞,机体可能会出现免疫失调的现象,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PD-1抗体能阻斯PD-1与
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无法通过调节表面PD-L1的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从而增强活
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D正确。
4.B图中①和⑤可以是神经递质,胰岛可以是效应器,A正确;图中④可以是糖皮质激素,③可以是白细胞介
素,B错误:图中⑤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C正确;图中信号分子作用方式都
是直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D正确。
5.B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会影响粪便的收集,进而影响调查结果,A正确;不同的生物DNA具有特异性,利
用粪便DNA辨别不同个体时不需要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B错误:粪便中的DNA来自于动物消化道
脱落的细胞,不同个体的DNA具有特异性,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可信,C正确;粪便DNA标记重捕法对动物没
有损害,适用于警觉性高,不易被人类观察到的兽类种群,D正确。
6.B种群乙的λ始终等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未增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种群甲的曲线中B点λ值最
大,说明该年中种群的“出生率一死亡率”的值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可能为K/2,B正
确:种群密度的大小取决于种群的起始密度和入值,而题干图示中只体现了入值的大小,通过题干信息无法
对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比较,C错误:在30年之后,可能由于受生物因素和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
素的影响,种群乙的数量会上升或下降,不一定处于稳定状态,D错误。
7.D生态位主要由物种的食物、所处环境、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决定,与植物是否能运动无关,A错
误;群落中的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占据的生态位较宽,B错误;生态位越相似,物种共存难度越大,
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错误;每种生物占据若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
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8.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决定群落性质最
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错误: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该地群落
结构的垂直结构,地下部分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水分、矿质元素等资源,C错误:红树湿地群落植
物的垂直结构为该地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
9.D图示部分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占第二营养级的是植食性昆虫和老鼠,A正确:图中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
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B正确:该食物网中营养级个数有限的原因与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关,
即能量流动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鹰主要捕食食虫鸟种群中“老弱病残”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维持该生态系统中食虫鸟种群数量的稳定,D错误。
10.B大气中的CO,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人生物群落,A正确: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主要以含
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单向传递,B错误;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如: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
量的CO2,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碳中和的结果是实现CO2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D
正确。
11.D白鹭飞下来窥探水里有没有鱼的目的是要捕食水下的鱼,A正确:“竞日青蛙伴我吟”中体现了生物间
的信息传递有物理信息,B正确;在水稻田中养殖青蛙以防止害虫对水稻的危害,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上
述诗句中除了体现出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外,青蛙吟叫吸引异性进行交配体现了信息传
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错误。
12.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从系统外持续输入能
量,A正确:该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因此排水口水样中总氨磷
含量下降、有毒物质减少,B正确: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这体
【高二年级创新班期中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67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