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0: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蒲松龄
纪晓岚
阅尽世间冷暖百态,
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
丰子恺
刘禹锡
















鲁四老爷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效仿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心灵的房子
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60岁)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大约18、19岁左右修葺项脊轩,写下本文的前半部分。
跟读朗诵,思考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些什么?
一间
两种
三世
四个
五件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眼)
祖辈,父母辈,自己
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
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书斋
感情
变迁
女人
事情
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一丈见方
旧日的,原来的
渗漏
向下流
n.→状
n.→v.
围绕

明亮的样子


俯仰
静默端坐
农历十五的夜晚
树影摇动的样子
环视
在第一段中,我们看到原来的南阁子是怎样的?修葺后的项脊轩又是怎样的?
狭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老旧
百年老屋。
破漏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
又北向,不能的日,日过午已昏。
明亮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幽雅
兰桂竹木,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影移动。
宁静
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
小鸟啄食 人至不去。
惬意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这种转变是作者用心经营的结果,作者亲手打造了一个温馨的读书天地,自我的精神家园。(多可喜)
-珊珊可爱-
修葺之喜、读书之喜、休闲之喜 赏月之喜...
志趣高雅 怡然自得 自由充实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等到
分灶做饭,指分家
到处都是
越过厨房
v.吃饭
一开始
不久
两次
家族衰败
隔阂渐深
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家族》
归氏世著于吴,自唐天宝迄于同光,百八十年,以文学科名为公卿侍从,有至令仆封王者,吴人至今纪之。至今吾县人犹传“县令一家,不如归氏一信”,盖亦盛矣!
——《震川先生集》
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归氏世谱后》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玩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归有光在《家谱记》中写到:“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
——归有光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5岁成童
到我这。过:看望
整天,终日
很像
及,等到
关上
奏效,指获取功名
取得成功
瞻仰回顾

不久
至亲期许
7岁 入塾就学
8岁 母亲亡故
15岁 束发读书轩中
16岁 祖母亡故
18岁 写《项脊轩志》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喂养
去世的母亲
对待
时常

去世的祖母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归有光《先妣事略》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归有光《先妣事略》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有光与姊年七八岁,已教之《小学》及女红甚习。常程课不少借,先人则怡怡然也。
——《先妣事略》
是慈母亦是严母,
对归有光抱有很高的期望
正是因为家族衰败,目睹家族的分崩离析,让归有光有了振兴家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处破屋之中立志苦读,心静如水。
而母亲的关怀在少年有光心中种下了发奋图强的种子。
祖母更是对他寄予厚望。
使得归有光从此义无反顾地踏入科举的行列,此后几乎耗费一生的经历,往返三千里,奔波于昆山和北京两地。
个人的心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关闭窗户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只能听到我的脚步声,那个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我感到我在不断地前进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关闭窗户
能够
不被焚
大概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第三、四段中间省略的部分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无声无息
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秦时,巴郡有寡妇名清,其夫得丹穴(朱砂矿)而致富,夫死,妇能守其业,以财自卫,人不敢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
7岁 入塾就学
8岁 母亲亡故
15岁 束发读书轩中
16岁 祖母亡故
18岁 写《项脊轩志》
20岁 考中秀才
23岁 与魏氏结婚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嫁到我家来
跟从,向
写字
转述
表示更进一层,那么

嫁到我家来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
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泊,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
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7岁 入塾就学
8岁 母亲亡故
15岁 束发读书轩中
16岁 祖母亡故
18岁 写《项脊轩志》
20岁 考中秀才
23岁 与魏氏结婚
28岁 妻魏氏亡故
31岁 续《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名作状,亲手
耸立的样子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规制,格局
考取功名
家族重担
至亲期许
个人心志
项脊
频频应试、屡屡失利之苦
至亲离世、久病飘零之伤
妻子早逝、天人永隔之痛
7岁 入塾就学
8岁 母亲亡故
15岁 束发读书轩中
16岁 祖母亡故
18岁 写《项脊轩志》
20岁 考中秀才
23岁 与魏氏结婚
28岁 妻魏氏亡故
31岁 续《项脊轩志》
35岁 考中举人
嘉靖20年,三十六岁,应礼部试,下第南还。
嘉靖23年,三十九岁,应礼部试,下第南还。
嘉靖26年,四十二岁,应礼部试,下第南还。
……
嘉靖41年,五十七岁,应礼部试,下第南还。
嘉靖44年,六十岁,礼部会试成进士,除授长兴县知县。

将甑放在灶上的双手
灶口的象形
一根根柴火
双手

把一根根柴火推进灶内,火在下面熊熊燃烧着
本义:烧火做饭
zèng
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如同现代的蒸锅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成年):及笄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百岁以上:期颐
.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笏(hù),中国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说文解字》对“归”字的解释是:“女嫁也。从止妇省, 声。”说明原来的意义是妇女出嫁,因有于出嫁后不久就回娘家省亲的习惯,乃假借为归还的意义。
《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赞许,称赞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同馈,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