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0: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解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置身诗境,感悟意境之美,提高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体悟诗中人的情感之美,提高分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已有的审美体验,探究哲理之美,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感悟意境之美,提高表达能力。
2.缘景明情,体悟诗中人的情感之美,提高分析能力。
3.借助已有的审美体验,探究哲理之美,提高理解能力。
【知识讲解】
1.作者知识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初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孤篇盖全唐”之名。其诗作仅存两首,除《春江花月夜》之外,另一首是宫体诗《代答闺梦还》。
2.文体知识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3.背景知识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4.根据注释,了解大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①。滟滟随波千万里②,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③,月照花林皆似霰④。空里流霜不觉飞⑤,汀上白沙看不见⑥。
江天一色无纤尘⑦,皎皎空中孤月轮⑧。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⑨,江月年年望相似⑩。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 ①“海上”句: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②滟(yàn)滟:形容波光荡漾。③芳甸(diàn):花草茂盛的原野。甸,郊外之地。④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⑤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此处形容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⑥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⑦纤尘:微细的灰尘。⑧月轮: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⑨穷已:穷尽。⑩望:一作“只”。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市境内有双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扁(piān)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月裴回:“裴回”同“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守候在家的思妇。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用玉装饰的门,也用作门的美称。 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逐:追随。月华:月光。文:同“纹”。闲潭:幽静的水潭。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江,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乘月:乘着月光。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提问学生】
【课后作业】做本课学习指导
【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解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置身诗境,感悟意境之美,提高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体悟诗中人的情感之美,提高分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已有的审美体验,探究哲理之美,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感悟意境之美,提高表达能力。
2.缘景明情,体悟诗中人的情感之美,提高分析能力。
3.借助已有的审美体验,探究哲理之美,提高理解能力。
【知识讲解】
活动一 寻月下之意象,赏月下之意境
1.“春”“江”“花”“月”“夜”,自然界五种大美之物。其中“月”出场率最高,出场时间最长。有的诗句虽然没出现“月”字,但是也是在写月光、月色,那么我们就先专注赏月。
(1)你能从繁多的“月”字中,筛选出它的轨迹吗?(提示:轨迹应与时间、状态有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月生—月悬—月斜—月落。
(2)诗中的一切都在月光的笼罩之下。再读全诗,找出月光之下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江、潮水、波浪、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白云、青枫浦、扁舟子、明月楼、离人、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闲潭、落花、海雾、碣石、潇湘、江树。
(3)这些意象组成的长幅画卷,有什么样的意境?(提示:选用一些形容词)
①月下之景意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下之理意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月下之情意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清幽、澄澈、空明、恬静、宁静、空灵、曼妙、迷茫、朦胧、梦幻、迷离。②深沉、深邃、邈远。③怅惘、感伤。
(4)用生动、形象且具有意蕴的语言描绘诗中意象。
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涌动的波浪涨满了浩瀚的春江,浩浩荡荡,苍苍茫茫,仿佛一位胸怀宽广的母亲在轻唤孩子醒来。一轮皓月蕴藉着柔光,在潮水的瞩目中冉冉新生。
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江水澄澈,天光净洁,整个天地仿佛做了一个纯洁至美的梦,不染一丝尘埃。一轮明月俯瞰人间,高处不胜寒,那淡淡月晕里隐藏着与天地俱生的孤独。
活动二 析月下之情,悟月下之理
2.有人评价《春江花月夜》的“月下之情”:“步步思念,处处怅惘。”你认为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如此效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两个“可怜”,一个“愿”直接抒情。②用典故抒情,“鸿雁”“鱼龙”都不能传书。③月“裴回”,月“卷不去”“拂还来”,运用了拟人手法。(思念在卷起的竹帘边流过,在清冷的捣衣砧上走过,在妆镜台前划过。)④缘景明情,“沉沉”叠音字,加重渲染了游子的孤独。⑤“春去欲尽”,通过时光描写归家无期。⑥“无限路”,通过路程描写距离无限遥远,天各一方。
3.《春江花月夜》中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深邃、邈远的艺术境界。其哲理主要体现在哪些诗句中?关涉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关涉人的起源问题,关涉月的形成问题,关涉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4.有人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甚至有昂扬之气。具体解析昂扬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的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有一种乐观和豁达。②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有惆怅而无悲哀,有迷惘而无痛苦。
【提问学生】
【课后作业】做本课学习指导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