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 五柳先生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 五柳先生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9 17:23:26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所以前面环节的“导入、读”两环节开展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两个“说、拓展”环节已进入了探究的层次,所以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展示。
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言“不”苦,坚守乐的高洁精神。
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重要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与文本对话,探究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深入认识陶渊明的精神风貌,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并与陶渊明其他作品对话,深入挖掘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辛弃疾曾这样评价一个人物: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qǐ] ,癯[qú]而实腴[yú] ,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身”( 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苏东坡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有经世之才的辛弃疾,却不为世用。长期的闲置生活,无望的复兴中原之志,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好归隐,以渊明为自己的偶像和精神寄托。)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鹧鸪天》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言陶渊明的隐者风范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电脑映示)
对于苏、辛两位词人,享受他们这么高评价的是谁?陶渊明
从这样的评价中,你了解到陶渊明哪些方面?
那么,陶渊明先生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自传散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五、读。
1、字词正音,检查预习。(电脑映示)
请一名同学读,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一生领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配乐朗诵。
师配乐诵读课文。再次复习字词,幻灯片出示划分停顿的课文内容。(电脑映示)
3、初读感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重难点语句翻译:(电脑映示)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每当(他)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六、说。
1、初识“五柳先生”
默读课文,说一说五柳先生给你的最初印象? (电脑映示)
例:闲静少言的性格、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2、深交“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建议: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
从“———————”这句话,我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电脑映示)
例: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个 洁身自好 的五柳先生。
从“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个 自得其乐 的五柳先生。
从“性嗜酒” “期在必醉”,一个 麻醉自我 的五柳先生。
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晏如也”,一个安贫乐道 的五柳先生。
从“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一个 淡泊名利 的五柳先生。
······
读,再读,三读多次感受这些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感受陶渊明的形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品评“五柳先生”
檀道济: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梁启超: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电脑映示)
问:有人说五柳先生是痛苦的,又有人说五柳先生是快乐的。他到底苦还是乐呢?
详解:钱钟书先生在《论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曾说:“不”字一篇眼目,(板书:“不”)正如我们同学刚才从“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的言“不”的否定句中读出的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五柳先生,(板书:言)可见这言“不”后呈现的是欣然、晏如的五柳先生,那读书、喝酒、著文章的愉悦背后却是陶老先生对于言“不”的苦,那这不言的“苦”从何而来?因何而起啊?孟子曾说“知人论世”,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所处的时代。
(1)联系背景,深入探究。(电脑映示)
陶渊明,东晋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腐朽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解读: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他与污浊社会的格格不入,最终归隐田园,过着虽贫困,却悠闲自得的隐士生活。
问:苦在何处?
······
结:陶渊明有种种言“不”出的苦啊!(板书:苦)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者,在看清社会的腐朽不堪后,自己的志向根本不可能得到施展时,只能在淳朴的自然田园中抚慰自己的精神,寻找自己的高洁志趣。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这样写道:
(2)记忆回放: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电脑映示)
众生同背诵。
详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此中的“愿”是在诉说自己远离官场,归隐田园,自食其力,要和黔娄一样坚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高洁的人格。(板书:坚守)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电脑映示)
众生同背诵。
详解:又如《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个“悠然”,是何等的闲适自得,正如五柳先生的“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不经意间喊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再次同陶渊明一起感受这份返璞归真的快乐,一起诵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生一起诵读。
结:此时的陶渊明对于精神世界的坚守,已经达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真的是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啊!(板书:乐)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品形象的完整把握,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七、拓展
坚守精神的“桃花源”(电脑映示)
详解:陶渊明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最明显的表现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也是“五柳先生”的真实写照“言‘不’苦,坚守乐”。陶渊明对苦与乐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其晚年写出了表现理想社会蓝图的《桃花源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例如:在这个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里,人人劳作、恬淡自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风淳朴而和乐安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也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相对立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
结:同学们“温故知新”的解读,这也是《五柳先生传》中,赞曰所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时的陶渊明以推己及人,不仅仅是叙写自己高洁的志向、理想的社会,而是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安定、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的理想社会。这就是陶渊明所坚守的精神的“桃花源”。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提高学生的赏析感悟能力。)
八、小结
小结: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五柳先生们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当今社会,一些人在物质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应有的精神坚守,心灵越来越孤寂,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板书)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大道之行”。 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坚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
让我们满怀情感的再次诵读: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配乐诵读)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言 坚
“不” 守
苦 乐
崇尚自然,守望精神
《五柳先生传》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所以前面环节的“导入、读”两环节开展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两个“说、拓展”环节已进入了探究的层次,所以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展示。
???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预习、习题巩固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经常是临时突击,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五柳先生传》效果分析
教学时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地完成,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由整体到细节,由分析到讨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学生发言后精炼总结,这样的一堂课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学生的主体体现不够,教师的主导力量过盛。
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中,要发挥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方法外,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这一点对教学设计同样也有其指向性。教学设计解决的是语文教学大方向的问题,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把这些语文教学大方向的“科学的把握”转化为“学生学到什么”、“学成什么样子”,这需要教师在课堂现场的操作。
授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尤其是技巧和形式的选择包括多媒体的使用不可忽视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备课时教师要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解读文本,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想他们在阅读中哪里会出现“碰撞点”,或是疑问、或是欣赏。在语文课中,老师对某篇课文和课文所隐含的知识、技能的讲解也许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与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具体接触,没有具体的语言体验,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也不会有什么积累与提高。
? 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应与作者、教师的理解是一致的,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眼界、理解水平的不够,他们不能在同等层面上与教师、文本展开切实的“对话”。这个时候教学的艺术表现在教师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发展,当学生产生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时,教师要巧施法,做好启发、引导、点拨、帮助的工作,使其达到正确的理解。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文言名作,篇幅短小,思想丰富。在教学上坚持朗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教法,同时注意了对学生的人格修养的教育。
首先,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真正做到对文言文朗读成诵。对文化经典之作,死死背过犹如囫囵吞枣,而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这一点在课堂的呈现的较为完整。
其次,文言文不教字词,就少了许多味道。本文注解详备,只要结合注释,学生基本可以疏通文意,是以不求字字落实,同时,也是将字词教学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之中,故教学时,只突出“不求甚解”、“晏如”、“戚戚”、“汲汲”等几个关键词语。只是对这些重点字词的教学感觉不够深透,这样一来,又影响了本课教学的厚味。
第三,启发与开导上的功夫明显不足。品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时而会有“引君入瓮”之愚思拙行,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没有因势利导,错失将教学推向高潮之良机,如联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愿”、“悠然”二词语来解读他的精神上的坚守“乐”时,教师若能趁机追问,诱其深入,定能惊起波澜。
另外,结合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时,教师的观点好似在强行植入。前面探究环节中,陶渊明安于贫困,自得其乐,不慕名利的高雅情操,以及他骨子里凛凛然浩浩正气,无不使学生的心灵激起共鸣。后面拓展环节,只需稍稍联系现实生活,某些人与陶潜之境界高低,一目了然,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形成健全完美的个性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这节课不足之处不一而足,这也让我发现,老师的备课真的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所有的设计都是凭经验来定,当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发动同学一起来解决,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
??
《 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言“不”苦,坚守乐的高洁精神。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讨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知识进行落实;另一重点是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素的语文味。
???
《五柳先生传》测评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嗜( ) 2、辄( )3、 褐( )4、 箪(   )5、 汲(  )
6、俦( ) 7、觞( )8、 瓢(  )9、 屡(  )10、欤(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_ 2、不慕荣利___________
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___________
5、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 6、造饮辄尽___________
7、期在必醉___________ 8、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9、环堵萧然___________ 10、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课外阅读
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注)归去来:回去的意思。来,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畴( ) 棹( ) 崎岖( )( ) 窈窕( )( )
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作者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由万物而发出的感慨?

4、 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对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怎样看,谈一谈。

《五柳先生传》测评练习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shì zhé lìn hè dān qián jí chóu shānɡ yú
(二)1、处所 2、羡慕 3、高兴的样子 4、过度喜欢 5、旧交,旧友
6、往,到 7、希望,愿望 8、并 9、周围环着四堵墙
10、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三)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往往对书中的旨意有独到的领会,便高兴的忘记吃饭。
3、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4、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
二、阅读理解
(一)1、A
2、(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1、略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5、略
《五柳先生传》课标分析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大语文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读”、“说”、“拓展”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展开活动,从而实现目标。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重要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与文本对话,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巧加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深入认识陶渊明的精神风貌,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并与陶渊明其他作品对话,深入挖掘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读:(1)字词正音,检查预习。(2)配乐朗诵。(3)初读感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说:(1)初识“五柳先生”(2)深交“五柳先生”(3)品评“五柳先生”:①联系背景,深入探究。②记忆回放
4、拓展:坚守精神的“桃花源”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