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 程 名 称:《我的母亲》
学 科:语文
年 级:八年级下册
版 本:人教版
主讲教师单位: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姓 名:尚凡敏
我的母亲胡适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胡适25岁就当了北京大学教授,可算是少年得志。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 认识作者: 学 习 目 标1、读出母亲的形象。
2、读懂作者的感情。
3、感受身边的母爱。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文绉绉( ) 庶( )祖母
翳( ) 绰( )号
佃( )户 恭( )
筹( )备 摹( )画zhōushùyìchuòdiàngōngchóumó预习检测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整理,完成下列表格。 文中写了母亲些事?
走近母亲 请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例如: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因为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感悟母亲
请用“我从___一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浓浓的___之情。”的形式组织语言,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体会感情
小组交流:你在作者和母亲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小组交流:
1、把你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
2、小组内推举一名同学把你和妈妈之间的感人和最想和妈妈说的话说给全班同学听。
读懂咱妈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
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
母爱是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
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
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无论家有多少纠葛,她总是以容纳百川的胸怀,默默忍让。那宽宏的气量,让家和泰然。
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
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
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
妈妈,您听我说制作单位:利津县职业中专录制时间:2015年4月20日 《我的母亲》学情分析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充分抓住同学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叮咛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亲情,唤起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
《我的母亲》效果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用情景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走近母亲——感悟母亲——体会感情——学会做人——读懂咱妈”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引领学生体悟文章的情感。首先在导入环节中,学生通过深情地诵读《游子吟》,能够很快的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其次,在“走近母亲”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通过整理表格的方式,是学生走近母亲的生活,在具体的事件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接下来的几个环节,如“感悟母亲”、“体会感情”环节中,我设置了 “母亲是一个___的人。因为文中写道___”和“我从___一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浓浓的___之情。”的句式,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从课文之中去发掘去品味去体悟母亲伟大的人格和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感情,在“读懂咱妈”这一环节中,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同时还有老师的激情诵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还有一点就是我始终关注学生,用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是学生很快融入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用静默的方式,让学生和文本对话,用频繁的问答,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了是学生把文章体现的美和生活联系起来,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的活动起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入情——动情——抒情的效果。
总体上说,我对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仍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改正。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读出母亲的形象。
读懂作者的感情。
感受身边的母爱。
教学重点:
读出母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读懂作者的感情。
感受身边的母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唐朝诗人孟郊有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投影诗歌),现在大家一起把这首诗背出来(学生齐背《游子吟》)。是啊,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胡适的童年,领略一下他别样的母爱。
投影课题。
认识作者:投影作者介绍,学生齐读。
认识作者: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胡适25岁就当了北京大学教授,可算是少年得志。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目标,老师读出目标。
预习检测(投影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文绉绉( ) 庶( )祖母翳( ) 绰( )号佃( )户 恭( )筹( )备 摹( )画
(六)整体感知,读出母亲形象。
1、走近母亲: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整理,完成下列表格。
文中写了母亲些事?(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明确事件,指明回答)
顺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事件
感悟母亲:
再读课文,找出文章对母亲细节描写的句子,感悟母亲高尚的品质。(小组合作,学生举手发言)
请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例如: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因为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合作探究,读懂作者的感情。
体会感情:请用“我从___一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浓浓的___之情。”的形式组织语言,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小组合作探究,推举代表发言)
学会做人:小组交流:你在作者和母亲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感悟生活,读懂身边的母爱。
1、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老师激情诵读)
读懂咱妈:小组交流:
(1)把你和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
(2)小组内推举一名同学把你和妈妈之间的感人和最想和妈妈说的话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交流,学生举手回答)
欣赏歌曲中的母爱(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老师激情朗诵)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
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
母爱是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
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
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无论家有多少纠葛,她总是以容纳百川的胸怀,默默忍让。那宽宏的气量,让家和泰然。
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
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愿天下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
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 !
感恩母亲:妈妈,我想对你说。
5月10日是母亲节,请同学们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书写,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结束课堂。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祝天下的母亲:节日愉快,幸福安康!
《我的母亲》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内容及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这位母亲在文中有多重角色:身为慈母,关爱儿子;身为严师,促我上学,教我做人;身为继母后婆,凸显“家长”的宽容度量;身为寡妇,贞洁刚烈。这是一个集温柔、善良、刚正、智慧于一体的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本文语言平实,但感情至深。结构简洁清晰,却自然流畅。作者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童年往事,文章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真挚的情感,“掏心”的话语,如行云流水,更像是与朋友拉家常,话往事,任凭心泉自然流淌,通过类似白描的勾勒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话语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也显得深沉而质朴。
《我的母亲》观评记录
教师提问人数:
15
教师讲授时间:
13
学生学习活动时间:
20
小组合作学习次数:
5
学生训练时间:
5
有无学生展示环节:
有
有无课堂总结环节:
有
《我的母亲》评测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 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⑾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⑿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5、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的是_________的泪;第二次流的是__________的泪;第三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
9、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 第⑾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⑿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2、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3、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4、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二)
5、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6、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7、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8、离别 感恩 思念
9、① 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 写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我的母亲》课后反思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追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
在讲授这一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堂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比如,导入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如果让他们来写这篇作文会如何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构思与课文进行比较,可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这样,课堂上出现一个主问题,便于学生对课堂的把握,便于学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课堂上讲的东西过多,学生什么都设计了,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在学生的回答上,我没有为了让课堂进展的顺利而刻意地去挑选好学生,而是把中下等学生作为重点,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来,再让好一点的学生去补充。这样既照顾了差学生,又兼顾了课堂。
因而,课堂上我表现的也比较轻松。当然,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如学校要求的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逻辑性,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等,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慢慢去做。
《我的母亲》课标分析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