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望江南》教学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按说根据课标要求,对于简单的古诗文的学习已经能自己结合课下注释,通过对文本学习达到初步感悟文本的能力,但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自己课外读读并背诵的基础上,对于诗词中的意思及意境的分析却少得可怜,以至于学生在考试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中,即使背写上句子,但错别字现象却极其严重,因为学生根本不理解诗词的内容。虽说中国的古诗词语言优美,博大精深,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感,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理解古诗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诵”、“赏”、“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武陵春》《望江南》教学效果分析
以往我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总习惯于在网上或教学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理解内容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背诵,算是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学习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尤其是在考试古诗文背诵默写时,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于是我认识到仅凭死记硬背不是学习古诗词的办法,因此,本节课我就开始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也许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和想象能力等会得以质的飞跃。在本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学习重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这节课,学生读得比较投入,赏析也较为积极,尤其是学生在动手描写自己所喜欢的情境或对文中人物描写较好的句子是,有些学生抓住细节描写非常细致到位,语言也非常优美,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上得较成功。但本堂课不足的是,我认为在读的环节还是较少,这是在今后的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望江南》《武陵春》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尝试和不足:
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本节课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感悟体验、品味表达、联想想象、比较赏析等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我只是起一个主导、点播和点评的作用。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本节课是学习两首词的内容,如果平均用力,教师泛泛讲解学生可能就会学得索然无味,因此,为了将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恰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词,然后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词, 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也就在此。
三、在两首词的教学中,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及情境的描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动笔去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去体验诗词的内涵。
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有一点最大的不足是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诵读的还少,而且在引领学生读的过程中,未能步步深入,缺乏层次性,尤其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致第二首词学生自学后展示较少,未能把学生自学的成果充分展示。
《武陵春》《望江南》教学设计
广饶县稻庄镇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词。
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教学难点: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在宋朝文学的花园里,最美的一朵情花莫过于宋词,她以绝色英姿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和《望江南》这两首词的花园,来一次诗意的语文之旅。
二、读出词中情。
1、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首词《武陵春》,去感受一代旷世才女李清照的悲愁情怀。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看看通过我们的初读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幻灯片1)
3、下面请两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听的时候一是要听字音,二是听语气,三是再次感受这首词中到底流淌着怎样的情怀。(幻灯片2)
(指两生读,其余生听,后指生评价)
4、从刚才同学的读中我们体会到词中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情怀?(幻灯片3: 愁)
5、李清照的这首词为什么是满怀愁情?(幻灯片4:出示背景介绍)
6、我们第一遍读就能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悲愁情怀,我觉得咱们同学们的感悟能力是非常强的,三、品味词中味。
1、你是从哪句中最能读出了作者的这种愁绪?(幻灯片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作者在这句中用了一个小小的技巧,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能解答?(化无形为有形,把这种无形的感情当做有重量、具体的东西来写,体现了愁绪的浓重与沉重。)
3、这个“载不动”的“许多愁”到底有哪些愁?作者又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和情态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看看谁能慧眼识珠,最先找到这个细节。(幻灯片6)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4、哪些景物可见其愁?(幻灯片7)
四、描述词中意
1、诗情画意总相连,当你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脑中出现什么画面?(幻灯片8)
2、从同学的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了满面愁容,情绪不佳的作者,可曾几何时,她是多么醉心游山玩水,我们读过她的《如梦令》(幻灯片9)生齐读
3、那么现在对于出游,她又是何种心境?”
生讨论后回答
4、“能不能找出最传神的表达她心情变化的词语” (“闻说,也拟,只恐”) 这几个字极富表现力,写出了作者心境,是啊愁重舟轻,情何以堪,其内心凄苦之情令人动容。
五、诵出词中情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把这首诗有感情朗读一遍。(幻灯片10)
六、回顾方法,当场实践
1、师带领学生回忆归纳诗词学习方法,读出词中情 品出词中味 描述词中意 诵出词中愁 (幻灯片11)
要求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10分钟,然后展示其中一个环节即可。
师巡回指导。十分钟后,生开始展示成果。
2、针对学生学习展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七、探究总结
1、老师在这两首词中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幻灯片12)
2、大家说说为什么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学习。(幻灯片13)
3、教师总结:词分婉约和豪放。这两首词可以归为婉约风格。
结束语:同学们,有人说婉约的宋词如一首绵长的歌,悠远而又意味深长。本节课我们与两首宋词邂逅, 感受到了宋词背后的美丽与哀愁,让我们带着这种诗意的美好感受,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继续徜徉于充满情花的诗意小径。
《武陵春》、《望江南》教材分析
《武陵春》、《望江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中的其中两首,本节课之所以选择这五首诗词中的两首来学习,主要是因为这两首诗不仅风格相同,而且在内容与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本单元学习提示中曾经提到:这五首词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将会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陶冶情操争取走进词人或主人公的内心,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诵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词人的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词的写作艺术。以想象为线,通过对这两首诗词读中解意、读中赏句、引导学生融入诗词,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享受,并掌握诗词学习的方法。
《武陵春》《望江南》观课记录
观课人:徐培永、王景春、宋小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宋朝文学的花园里,最美的一朵情花莫过于宋词,她以绝色英姿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和《望江南》这两首词的花园,来一次诗意的语文之旅。
二、读出词中情。
我们先来欣赏第一首词《武陵春》,去感受一代旷世才女李清照的悲愁情怀。
三、品味词中味。
1、你是从哪句中最能读出了作者的这种愁绪?
2、作者在这句中用了一个小小的技巧,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能解答?
3、这个“载不动”的“许多愁”到底有哪些愁?作者又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和情态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看看谁能慧眼识珠,最先找到这个细节。
四、描述词中意
诗情画意总相连,当你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脑中出现什么画面?
五、诵出词中情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把这首诗有感情朗读一遍。
六、回顾方法,当场实践
1、师带领学生回忆归纳诗词学习方法,读出词中情 品出词中味 描述词中意 诵出词中愁
2、针对学生学习展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七、探究总结
1、老师在这两首词中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教师总结:词分婉约和豪放。这两首词可以归为婉约风格。
观后反思:
乔老师的这节课备课充分、内容设计把握到位,通过两首诗的平行前进创造性的进行了诗歌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充分考虑了作为女性教师所独有的魅力优势。总体来讲,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诗歌教学课。具体反思如下:
1、环节完整,重点突出。
在整个环节中,坚持了诗歌教学对读的偏爱,在环节设计中突出了“味”“意”“情”,通过读,通过情景再现帮助学生重点体会、把握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主人公的“愁绪”,了解了在古代作为“怨妇”的一种独特生活现象。
2、问题设计简洁、到位、科学
“从刚才同学的读中我们体会到词中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个“载不动”的“许多愁”到底有哪些愁?作者又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和情态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看看谁能慧眼识珠,最先找到这个细节。”在课堂问题设计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出发点,灵活、实时、科学的在调整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活”的课堂。
3、重视了学生内心感悟的挖掘,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了学生“悟”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诗句、字词的品味,还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又或主人公内心的把握,都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个性体验。
《武陵春》、《望江南》教学课标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七—九年级的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而新课标给出的阅读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于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教学,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阅读中领悟词中的意境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课件14张PPT。武陵春李清照读出词中情自由朗读第一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温馨提示:学会倾听一是要听字音,二是听语气,三是感受这首词中流淌的情怀。愁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背景简介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品味词中味愁之最:从哪句中最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愁绪?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合作探究一 这“载不动”的许多愁到底有哪些愁?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她的确很忧愁? 合作探究二哪些景物可见其愁? 描述词中意 诗情画意总相连,当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脑中会出现什么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任选一句进行描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诵出词中愁注意节奏与语气方法指导读出词中情
品出词中味
描述词中意
诵出词中愁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同中求异 总结比较两首词在写法与内容上的同与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