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9 20:09:58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盐田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铝元素:AL B.硝酸根:NO3
C.二氧化硫:SO2 D.化合价:KClO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2.(2023·昭平模拟)“佩香囊,迎端午”,人们能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很小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人们能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嗅觉器官,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3.(2023·昭平模拟)花青素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看:花青素属于有机物
B.从宏观上看: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从质量上看: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
D.从微观上看: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花青素为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符合题意;
D、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有机物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分析。
4.(2022·无锡)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 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可知,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成物为Cu2(OH)2CO3、Cu2(OH)3Cl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特征,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由CuCl中的+1价变为Cu2(OH)2CO3、Cu2(OH)3Cl中的+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含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D、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分析。
5.(2019九上·西秀月考)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023·山西)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该过程是水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物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固体的分子间间隔小,所以该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间隔变小。
故选C。
【分析】物质固液气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间隔。
7.(2020·本溪)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是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LiCoO2中Li为+1价,氧为-2价,设Co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1)+x+(-2)×2=0,x=+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8.(2023九上·黄州期中)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锶离子Sr2-
C.①和②两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③所示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锶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8,中子数不为38,故A不符合题意;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锶离子Sr2+,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38号元素是锶元素,在第二主族,②号是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故①和②两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不符合题意;
D、③属于13号铝元素,在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共3个电子层,因此,③所示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9.(2021·盐城)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一一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生铁和钢;粗盐提纯;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所以性能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最外层电子决定化学性质,镁原子和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容易飞溅,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分析。
B、原子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C、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容易飞溅,溶质会偏低。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分析。
10.(2021九上·诸城期末)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l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
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答案】B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汉字结构可知,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5=2+8+18+18+n,n=7,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1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及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11.(2023·宝安模拟)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下图为硫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物质B可形成酸雨
C.实验室中常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
D.E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物质A为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物质B为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物质D为硫酸,硫酸与氨气能发生反应,实验室中不能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符合题意;
D、E点为盐,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表示的物质可能是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A为硫元素的单质,由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分析;
C、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
D、根据硫酸盐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
12.(2020·南县)“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和乙醇分子四处扩散,从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13.(2023·西城模拟)光电材料吸收光产生电流能分解水。在吸收相同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硅薄膜中嵌入纳米镍(Ni)后,电流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
B.该材料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纳米镍可提高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
【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硅是纯净物。A错误。
B.该材料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加入纳米镍后,电流增大,所以纳米镍可降低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C错误。
D.在地壳中含量前五的元素(由多到少):氧硅铝铁钙。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多,其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混合物是指物质中包含多种物质,如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纯净物是指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14.(2019九上·岑溪期中)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即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15.(2023·烟台)《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说明“ 洧水 ”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 “洧水”即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 石油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
D. 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碳,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洧水”即为石油,以及石油的性质分析。
16.(2024·宁明模拟)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现硝酸钾(KNO3)、硫黄(S)和木炭(C)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已知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1 D.+5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17.(2023九上·新城期中)陕西临潼火晶柿子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得名“火晶柿子”。火晶柿子中富含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和钙、磷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火晶柿子中的“钙、磷”指单质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得,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B、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24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D、火晶柿子中的“钙、磷”是指元素的的组成,不是具体的种类,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18.(2013·抚顺)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用硼酸溶液处理.硼酸(H3BO3)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3=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硼酸(H3B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19.(2024·桂林模拟)如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A、图中表示的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答案错误;
B、图中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答案错误;
C、图中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答案正确;
D、图中表示的是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0.(2021·随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盐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故不符合题意;
D. 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
D、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1.(2021·黄石)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N2表示4个氮原子
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表示一个碳酸根
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2表示2个氮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 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l-中的“-”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不符合题意;
C. 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H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B、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 1个碳酸根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D、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
22.(2023·南宁模拟)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盐是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有酸和金属氧 化物的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A答案错误;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B答案正确;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是盐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答案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我们要验证是否是催化剂,还需要验证该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中和反应不只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酸和碱。化合物指的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若一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那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应该是呈碱性的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3.(2020·寿宁模拟)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  )
A.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质量增大 D.分子体积增大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即分子间隔增大.
故选A.
【分析】由题意可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即分子间隔增大.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
24.(2023·武鸣模拟)达芦那韦是李兰娟院士团队发现的能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下列有关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说法正确的是(  )
A.达芦那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达芦那韦由75个原子构成
C.达芦那韦由四种元素组成
D.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达芦那韦中硫、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分别是:,硫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B、1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达芦那韦由硫、碳、氢、氮、氧五种元素组成,C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和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
25.(2023·武鸣模拟)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镍原子结构图有4个电子层,因此 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镍原子结构图可知, 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故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量,是否金属元素,元素符号等等来解答。
26.(2022·昭化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且无毒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7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甲为有机物,丙为无机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氢气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28×2)=4∶7,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27.(2023·南宁模拟)下列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  )
A.N2 B.2N C.2NO2 D.2N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符号前加数字分析。
28.(2023·贵港模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滴水成冰”是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钻木取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做功放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其燃烧,可燃物的着火点为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符合题意;
D、“油”是可燃物,“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可燃物着火点不能改变分析;
D、根据“油”是可燃物分析。
29.(2019·江汉)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第二种反应物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是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共有四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并根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30.(2024八下·南宁期中)对比思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瓶中木条熄灭,该实验可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A答案错误;
B、水的量相同,温度不同,加入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可探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答案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同,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可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C答案正确;
D、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分析;
B、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C、根据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D、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分析。
1 / 1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盐田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铝元素:AL B.硝酸根:NO3
C.二氧化硫:SO2 D.化合价:KClO3
2.(2023·昭平模拟)“佩香囊,迎端午”,人们能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很小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2023·昭平模拟)花青素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看:花青素属于有机物
B.从宏观上看: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从质量上看: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
D.从微观上看: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4.(2022·无锡)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5.(2019九上·西秀月考)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
6.(2023·山西)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7.(2020·本溪)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是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8.(2023九上·黄州期中)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锶离子Sr2-
C.①和②两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③所示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9.(2021·盐城)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一一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10.(2021九上·诸城期末)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l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
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11.(2023·宝安模拟)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下图为硫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物质B可形成酸雨
C.实验室中常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
D.E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
12.(2020·南县)“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3.(2023·西城模拟)光电材料吸收光产生电流能分解水。在吸收相同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硅薄膜中嵌入纳米镍(Ni)后,电流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
B.该材料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纳米镍可提高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
14.(2019九上·岑溪期中)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5.(2023·烟台)《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16.(2024·宁明模拟)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现硝酸钾(KNO3)、硫黄(S)和木炭(C)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已知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1 D.+5
17.(2023九上·新城期中)陕西临潼火晶柿子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得名“火晶柿子”。火晶柿子中富含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和钙、磷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火晶柿子中的“钙、磷”指单质
18.(2013·抚顺)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用硼酸溶液处理.硼酸(H3BO3)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9.(2024·桂林模拟)如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20.(2021·随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21.(2021·黄石)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N2表示4个氮原子
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表示一个碳酸根
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22.(2023·南宁模拟)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3.(2020·寿宁模拟)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  )
A.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质量增大 D.分子体积增大
24.(2023·武鸣模拟)达芦那韦是李兰娟院士团队发现的能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下列有关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说法正确的是(  )
A.达芦那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达芦那韦由75个原子构成
C.达芦那韦由四种元素组成
D.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
25.(2023·武鸣模拟)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26.(2022·昭化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生成物都具有可燃性且无毒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7
27.(2023·南宁模拟)下列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  )
A.N2 B.2N C.2NO2 D.2N2
28.(2023·贵港模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滴水成冰”是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钻木取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
29.(2019·江汉)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30.(2024八下·南宁期中)对比思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2.【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人们能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嗅觉器官,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花青素为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符合题意;
D、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有机物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 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可知,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生成物为Cu2(OH)2CO3、Cu2(OH)3Cl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特征,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由CuCl中的+1价变为Cu2(OH)2CO3、Cu2(OH)3Cl中的+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含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D、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该过程是水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物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固体的分子间间隔小,所以该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间隔变小。
故选C。
【分析】物质固液气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间隔。
7.【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LiCoO2中Li为+1价,氧为-2价,设Co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1)+x+(-2)×2=0,x=+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锶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8,中子数不为38,故A不符合题意;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锶离子Sr2+,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38号元素是锶元素,在第二主族,②号是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故①和②两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不符合题意;
D、③属于13号铝元素,在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共3个电子层,因此,③所示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生铁和钢;粗盐提纯;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所以性能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最外层电子决定化学性质,镁原子和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容易飞溅,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分析。
B、原子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C、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容易飞溅,溶质会偏低。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汉字结构可知,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5=2+8+18+18+n,n=7,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1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及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物质A为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B、物质B为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物质D为硫酸,硫酸与氨气能发生反应,实验室中不能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符合题意;
D、E点为盐,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表示的物质可能是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A为硫元素的单质,由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分析;
C、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
D、根据硫酸盐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和乙醇分子四处扩散,从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13.【答案】D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硅是纯净物。A错误。
B.该材料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加入纳米镍后,电流增大,所以纳米镍可降低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C错误。
D.在地壳中含量前五的元素(由多到少):氧硅铝铁钙。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多,其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混合物是指物质中包含多种物质,如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纯净物是指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即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15.【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说明“ 洧水 ”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 “洧水”即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 石油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
D. 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碳,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洧水”即为石油,以及石油的性质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1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得,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B、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24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D、火晶柿子中的“钙、磷”是指元素的的组成,不是具体的种类,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18.【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3=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硼酸(H3B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19.【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A、图中表示的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答案错误;
B、图中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答案错误;
C、图中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答案正确;
D、图中表示的是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0.【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盐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故不符合题意;
D. 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
D、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2表示2个氮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 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l-中的“-”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不符合题意;
C. 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H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B、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 1个碳酸根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D、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
22.【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盐是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有酸和金属氧 化物的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A答案错误;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B答案正确;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是盐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答案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我们要验证是否是催化剂,还需要验证该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中和反应不只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酸和碱。化合物指的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若一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那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应该是呈碱性的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3.【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即分子间隔增大.
故选A.
【分析】由题意可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即分子间隔增大.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
2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达芦那韦中硫、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分别是:,硫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B、1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达芦那韦由硫、碳、氢、氮、氧五种元素组成,C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和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
2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镍原子结构图有4个电子层,因此 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镍原子结构图可知, 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故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量,是否金属元素,元素符号等等来解答。
26.【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甲为有机物,丙为无机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氢气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28×2)=4∶7,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27.【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符号前加数字分析。
2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做功放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其燃烧,可燃物的着火点为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符合题意;
D、“油”是可燃物,“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可燃物着火点不能改变分析;
D、根据“油”是可燃物分析。
29.【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第二种反应物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是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共有四种物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并根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30.【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瓶中木条熄灭,该实验可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A答案错误;
B、水的量相同,温度不同,加入相同滴数的红墨水,可探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答案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同,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可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C答案正确;
D、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分析;
B、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C、根据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D、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