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辛亥革命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孙中山在阐发其三民主义思想时,一方面承认“我们近来实行革命,改良政治,都是效法欧美”,另一方面又说“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这表明了孙中山( )
A.主张复兴儒学正统地位 B.兼采西方学说和传统文化
C.与封建势力存在妥协性 D.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2.如图是1907年12月刊登于《中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刊发旨在( )
A.拇示消末新政不得人心 B.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
C.拇露清朝统治腐败黑暗 D.宣传革命运动的高涨
3.中华民国初期一些方志明确记载:“民国创兴,起义者纷纷不一,众议改用阳历,即以其年一月一日为‘元旦’,各省军、政学界普同庆祝,由是造印历书者阴阳并载。军、政俱用阳历,民众、农、商,凡年节一切仍用阴历”,历法上形成“二元社会”格局。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西方节日融入中国符号 B.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基层社会思想封闭保守 D.社会生活转型特征明显
4.清末的革命派学者,借用泛巴比伦学派学说,宣传中国的人种、文化都源于西亚,而把“满族人”划为“西伯利亚人种”蒙古族之一支脉,强调划清满汉族源界限。这反映了( )
A.历史学在交流中进步 B.西学东渐思想的本土化
C.民族革命观念的影响 D.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5.历史社同学在整理校史馆旧资料时,发现了一份民国时代政府公报命令残片:“大总统令兼代陆军总长周自齐呈核覆管理右翼五处事务副都统拟以成奎国順補禦防务請予准補等語应照准此令 大总统印 中华民国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国务总理熊希龄 陆军总长周自齐”,决定用作研究《临时约法》的一手史料,它有助于解读《临时约法》的 ( )
A.主权归属问题 B.人民权利问题
C.权力制衡问题 D.宪法性质问题
6.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至1913年,全国报馆多达500家,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政治热情得到提升
C.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保障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成果有( )
①成立中华民国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清帝退位 ④推翻封建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武汉三镇光复后,湖北军政府在对军队实施整治的基础上,扩充了4协军队,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队员主要在武汉就近招募,士兵招够后,就划定武汉为4区,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资任。其举措( )
A.提高了革命党人的地位 B.意在捍卫民主共和政体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
9.下表是“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统计表,此表可用于研究( )
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张玉法《外人与辛亥革命》)
态度 国籍 美 法 德 俄 日 英
直接参加者 2 2 0 0 75 1
协助 4 4 0 0 22 7
同情 1 5 1 2 39 2
不详 0 5 0 0 10 4
总计 7 16 1 2 146 14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世界列强在华影响力
C.瓜分中国的狂潮 D.辛亥革命的世界影响
10.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还没有实际革命行动,只是准备革命的时候;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的时候。这一评价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B.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C.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密不可分 D.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11.孙中山曾说:“前清专制……屡牺牲我民族之权利,与各国立不平等条的……歌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木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平等。”孙中山先生这段话旨在( )
A.主张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B.建设民族国家,实现独立富强
C.争取国际支持,谋求世界和平 D.践行民主共和,反对独装复辟
12.清代光绪年间,有士人作《柏林竹枝词》,描述柏林“女儿也具英雄气,斜日登临数战功”;《伦敦竹枝词》载“未知海防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日京竹枝词》云“樱花开到八重逑,春气成霞夹水流”。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研究( )
A.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 D.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
13.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参议院迅速制定民国组织法,并将法制局局长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呈交参议院以资参考。然而参议院却将原案退回政府,并组成编辑委员会起草《临时约法》。3月8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3月11日,孙中山正式颁布《临时约法》。这表明( )
A.民主共和的根基不牢固 B.政党政治运作有法可据
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维护 D.革命党人缺少政治权威
14.有学者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抓紧革命准备,试图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将其推翻,以免爱新觉罗家族成为宪法所规定的“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材料表明( )
A.革命派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制 B.预备立宪助推了革命的发生
C.清政府的改革具有欺骗性质 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世袭制
15.1911年3月,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文中曰:“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然“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汉起事,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当时的梁启超( )
A.认为美法式的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B.依然寄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C.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 D.已预见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教仁(1882年—1913年),湖南常德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宋教仁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即中央集权,并制定宪法予以保证。主张通过全国大选产生国会,由国会自主制定宪法,既不受外力干涉,也不要被居心叵测之人操纵,否则,宪法就不能代表“共和之精义”。但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形各异,武昌首义后各省都督均由地方选举产生,宋教仁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实际上也是为了反袁斗争的需要)。中央政府的政治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限制大总统的权力。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有很多在旧官僚、立宪派人的控制之下。对此宋教仁很不甘心,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初期,他还采取措施试图削弱黎元洪的影响。他希望凭借责任内阁制,将中央政府的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革命党手中。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杨欣悦《宋教仁研究综述》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请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天华……性敦笃,善属文。少时即以光复祖国为志,不事家人生产,日唯著述,以鼓吹民族革命。年三十一、尚未娶,尝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留学日本。时值俄据东三省,朝野束手无策,陈因啮指血书数十纸,备陈灭亡之惨,邮寄内地各学校,闻者莫不悲愤。三十年,湘中志士,谋起义湖南,联络粤鄂,以倾清室。陈闻之,星夜附轮归长沙,筹划布置,昼夜不少辍。不幸未发即败,清室飞檄逮捕,陈间道至江西,赴上海,谋再举。适万福华之狱起,逮捕益急,不得已复走日本。三十一年春,发表宣言书,思只身入北京,有所运动,为同学所阻。十一月,日本文部省颁发关于留学生规则,益见中国之将邻于亡,革命之不可一日缓,作绝命书累万言。其著述已成集者,有《猛回头》《警世钟》等。
——摘编自贾逸君《民国名人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天华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天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孙中山一方面“效法欧美”,另一方面又强调发扬光大“中国……正统的道德思想”,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兼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学说和中国的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复兴“正统的道德思想”而非“复兴儒学”,且材料还提及“效法欧美”,A项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封建专制为目标,继承优秀传统思想并不意味着“与封建势力存在妥协性”,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三民主义思想的思想渊源,而非孙中山利用三民主义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能得出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末年,面对火焰四起的民意,清政府试图浇灭民意的火焰,说明的是该漫画旨在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政相关信息,排除A项;清朝统治腐败是表象,非本质,排除C项;材料与宣传革命运动高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初期(中国)。材料所示为中华民国历法和纪年的使用情况,既有现代阳历,也包括传统阴历,历法和纪年上的“二元格局”反映了当时转型时期新旧杂糅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所示为当时历法和纪年的使用情况,并非西方节日融入中国符号,选项A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彻底与否,选项B说法错误,排除B项;历法和纪年并非仅仅是基层社会现象,选项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革命派学者,借用泛巴比伦学派学说,宣传中国的人种、文化都源于西亚,划清满汉族源界限,受到了民族革命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划分民族界限,没有涉及交流进步,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近代民族革命,与西学东渐思想的本土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这份民国时代的政府公报命令虽然是由总统发出的,但要署上国务总理合陆军总长的名字,体现了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所以这份命令有助于解读《临时约法》中的权力制衡问题,C项正确;同一份命令上要有不同官员的署名,说明与权力制衡有关,与主权归属、人民权利无关,排除AB项;根据这份命令无法判断《临时约法》的宪法性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办报纸成为时尚,人们通过报纸评论政治得失,可知民众的政治热情得到提升,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C项错在“得到保障”,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组成南京临时政府,南北议和后清帝退位,结束了满清王朝的统治,A项正确;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错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错误。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武汉三镇光复后”“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责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做法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党人地位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此时武昌起义刚爆发,民主共和政体到1912年初才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存在差异,有直接参加者、协助者、同情者,也有不详者。此外,不同国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如美国奉行中立政策,日本则有较多的参与和干涉。这些不同的态度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国际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折射出了列强在华的不同影响力,B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不是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是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在说明其局限性时也强调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D项正确;材料评价意在强调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国际背景,不是其意义,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评价意在强调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通过“牺牲我民族之权利”、“民族自决”等可判断孙中山主张争取民族独立,建设一个民族国家,实现独立富强,B项正确。根据“欧战以还”可判断这番言论发表在一战后,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排除A项。争取国际支持,谋求世界和平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民族独立,不是反对专制独裁,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国)。根据材料“《柏林竹枝词》《伦敦竹枝词》《日京竹枝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竹枝词,又称竹枝歌、竹枝曲,原是流行于巴蜀一带的地方民歌,晚清时期,海禁大开,面对着社会剧变、西方入侵、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频繁。许多知识分子或随访出使,或域外讲学,面对域外城市发达的科技文明与绚烂多彩的民土风情,他们发挥了竹枝词的表现功能,书写的范围从本土转向了异域,从而建构了多姿多彩的海外城市画面,海外竹枝词成为晚清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局中门外汉在其《伦敦竹枝词》中对伦敦女性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服饰装扮以及职业取向等都作了细致描绘,展现出西方女性的独特风采,潘飞声的《柏林竹枝词》对德国柏林民俗风情描绘的较为丰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异域生活图景,《日京竹枝词》是整百首的大型联章体组诗,全诗主要是对“东京风物”的描写,并于每首诗后附有注释,对诗中所涉及的有关东京民俗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综上可知,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研究“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到救亡图存的内容,还涉及到了其他国家的见闻,不能用以概况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参议院退回政府部门起草的法案,独立行使立法权进行法律编撰,这体现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制约与平衡,C项正确;材料符合民主与共和原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运作原则,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革命党人政治权威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末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抓紧革命准备,试图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将其推翻”可知,材料讲述了预备立宪后革命者抓紧革命准备,尽快推翻清王朝,B项正确;材料表明预备立宪助推了革命的发生,由材料看不出革命派想要建立的制度,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在于预备立宪对革命的促进作用,不是在讲预备立宪的欺骗性,排除C项;材料表明预备立宪助推了革命的发生,材料没有讲述革命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就题干材料整体而言,意思是梁启超原来主张在中国实行“开明”式的君主立宪制,但十年来(1901-1911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包括预备立宪的破产、武昌起义的爆发、辛亥革命的成功,已转而接受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主张,说明他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C项正确;当时的梁启超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AB项理解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当时的梁启超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6.(1)革命思想: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主张通过全国大选组建国会;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
(2)简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它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教仁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即中央集权,并制定宪法予以保证。”可得出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根据材料“主张通过全国大选产生国会,由国会自主制定宪法,既不受外力干涉,也不要被居心叵测之人操纵”可得出主张通过全国大选组建国会;根据材料“中央政府的政治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可得出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它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
17.(1)原因:爱国主义情怀的推动;酷爱读书,留学日本,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意志坚定,躬身实践;清朝统治日益腐朽。(任答4点即可)
(2)意义: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促进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个人、国家民族、政府等方面思考作答。据材料“少时即以光复祖国为志”可得出爱国主义情怀的推动;据材料“日唯著述,以鼓吹民族革命……留学日本”可得出酷爱读书,留学日本,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据材料“时值俄据东三省”可得出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据材料“陈因啮指血书数十纸,备陈灭亡之惨,邮寄内地各学校,闻者莫不悲愤”等可得出意志坚定,躬身实践;据材料“适万福华之狱起,逮捕益急”可得出清朝统治日益腐朽。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邮寄内地各学校,闻者莫不悲愤”“三十年,湘中志士,谋起义湖南,联络粤鄂”“以倾清室”“有《猛回头》《警世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促进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等角度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