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天山一带特别是伊犁河谷的野果林是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天山山脉的谷地成为野果树最后的“避难所”,为地球保留了珍稀的野果林群落。伊犁野果林属于落叶阔叶林,喜温暖湿润的生境。过去十几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天山野果林一度退化严重。2016年起,国家对天山野果林实施专门保护项目,目前已初见成效。下图为天山山脉及伊犁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伊犁河谷地区成为野果树最后“避难所”的原因( )
A. 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B. 地形闭塞,人类活动较少
C. 深居内陆,温差较大 D. 三面高山,阻挡寒冷气流
2. 推测伊犁谷地谷底缺乏野果林分布的影响因素( )
A. 土壤 B. 热量 C. 地形 D. 水源
3. 国家对天山野果林实施保护的意义为( )
A. 增加水果数量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振兴乡村经济 D. 保护生物资源
温盐环流是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密度梯度驱动的深层洋流,由于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决定,因此称为温盐环流。在温盐环流中,表层的暖水和底层的冷水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转换,温盐环流如果发生变化,会给北大西洋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很大影响。“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在距今12900—11600年期间,是末次冰期结束、地球正在变暖过程中的一次气候突然变冷事件,有研究认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与温盐环流有关,而且该事件带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下图为全球温盐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变淡,温盐环流减弱 B. 表层海水变咸,温盐环流减弱
C. 表层海水变淡,温盐环流加强 D. 表层海水变咸,温盐环流加强
5. 下列影响最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带来的是( )
A. 大型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B. 北大西洋的海平面上升
C. 加快全球农业文明步伐 D. 北美和亚欧大陆联系受阻
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下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截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下列变化最符合此次雷暴过境的是( )
A. 风向突变 B. 气温升高 C. 气压降低 D. 风速减小
7. 目前雷暴难以预报的原因是( )
A. 尺度小 B. 对流弱 C. 天气系统单一 D. 观测数据丰富
8. 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雷暴日数多的原因( )
A. 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
B. 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
C. 与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
D. 与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并陆续出台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我国某著名企业成立于1995年,早期的主营业务是充电电池生产,发展迅速。2003年开始进军汽车行业,汽车生产逐渐由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下图示意该企业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与燃油汽车相比,各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改善大气环境③推动产业升级④扩大汽车消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第二阶段,该企业为进军汽车行业,收购国内某汽车品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产业基础 B. 市场需求 C. 人力资源 D. 优惠政策
11. 与传统汽车公司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相比,该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
A. 现成的销售网络 B. 核心技术保障 C. 完善的产业链 D. 品牌效应好
二、非选择题:共56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46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产业,具备长产业链、资金密集等特征,细分行业领域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上游产业链(主要城市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涵盖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等领域,中游(深圳、东莞)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为主,下游(深圳、广州、珠海)以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为主。数据显示,2021年珠三角城市群新一代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占总产值的28%(图1为2011—2021年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占比示意图),其中10家企业营收超1000亿元,24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3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中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
图2为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关联示意图;图3为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同质化水平示意图。(注:同质化,指在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外观、性能,甚至销售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的现象。)
(1)简述2011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变化特征。
(2)简述珠三角地区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在此集聚的有利条件。
(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评价珠三角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4)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为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38°57'N112°9'E)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图1为冰洞所在区域示意图),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盖时期,是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冰洞,由岩溶作用和冰川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100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冰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一4℃左右,洞内的冰柱、冰爆、冰笋、冰花长年不化(图2)。图3为冰洞外部气温年变化示意图。
(1)结合图文信息,简述“万年冰洞”形成的过程。
(2)根据图3中标注时间段,判断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并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解释洞内冰柱等景观长年不化的原因。
(3)说明“万年冰洞”的科研价值。
(4)指出进入冰洞考察最佳季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重庆成为2023年国庆假期旅游的热门城市。国庆期间,重庆举办世界音乐节、非遗民俗展、动漫文化节、红色舞台剧、长寿湖晚会、烟花秀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进一步助推假期旅游的热度。
分析举办文旅活动对重庆旅游热度的推动作用。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16时,大庆、朝阳、哈尔滨、绥化等多个城市出现PM25重度和中度污染。东北地区此轮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秸秆焚烧。秸秆焚烧后可以增加土壤养分、灭掉土壤里的虫卵,也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微生物减少、土壤易板结等问题,而秸秆直接还田,给土壤增加有机质的同时秸秆分解也为害虫提供温床。但是秸秆的重复利用仍是秸秆的归路。
简述我国秸秆重复利用的可行性措施。绝密★启用前
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天山一带特别是伊犁河谷的野果林是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天山山脉的谷地成为野果树最后的“避难所”,为地球保留了珍稀的野果林群落。伊犁野果林属于落叶阔叶林,喜温暖湿润的生境。过去十几年来,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天山野果林一度退化严重。2016年起,国家对天山野果林实施专门保护项目,目前已初见成效。下图为天山山脉及伊犁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伊犁河谷地区成为野果树的最后“避难所”的原因( )
A. 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B. 地形闭塞,人类活动较少
C. 深居内陆,温差较大 D. 三面高山,阻挡寒冷气流
2. 推测伊犁谷地谷底缺乏野果林分布的影响因素( )
A. 土壤 B. 热量 C. 地形 D. 水源
3. 国家对天山野果林实施保护的意义为( )
A. 增加水果数量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振兴乡村经济 D. 保护生物资源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天山一带特别是伊犁河谷的野果林是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天山山脉的谷地成为野果树最后的“避难所”,由图可知,伊犁河谷三面高山,阻挡寒冷气流,D正确;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地形闭塞,人类活动较少,有利于野果树生长,但成为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的“避难所”,首要条件是温暖,AB错误;温差较大的表现之一是夜晚或冬季温度低,不利于成为野果树的最后“避难所”,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谷底土壤较为肥沃、地形较为平坦,因降水和冰雪融水形成的水源丰富,均为植被分布的有利因素,ACD错误;由材料“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时,天山山脉的谷地成为野果树最后的‘避难所’”和“喜温暖湿润的生境”可知,影响野果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在山谷风影响下,夜晚(尤其秋冬季节)冷空气易下沉堆积至谷底,造成冻害,使得伊犁谷地谷底缺乏野果林分布,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由材料“野果林是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为地球保留了珍稀的野果林群落”、“天山野果林一度退化严重”可知,2016年国家对天山野果林实施保护可改善生态环境,但最主要的意义是保护生物资源,B错误,D正确;在科研培育下可增加水果种类和数量,但前提是需先保护生物资源,A错误;对野果林实施保护,可能会影响当地牧民的正常牧业活动,对乡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地形呈向西开口的喇叭状,大西洋的水汽远距离接力输送至新疆西部,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东西长达250公里的伊犁河谷,伊犁河则由东向西横贯其中。可以说,伊犁河谷的特殊地形,宛如一个张着口的袋子,将偏西气流带来的水汽收入其中;偏西气流遇河谷东部天山地形,又处于迎风坡时,气流冷暖交汇明显,便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降水,这也是山区降水多于平原的原因。伊犁河谷因此成为新疆降水较充沛的地区,也被称为“塞外江南”、“鱼米之乡”。
温盐环流是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密度梯度驱动的深层洋流,由于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决定,因此称为温盐环流。在温盐环流中,表层的暖水和底层的冷水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转换,温盐环流如果发生变化,会给北大西洋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很大影响。“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在距今12900—11600年期间,是末次冰期结束、地球正在变暖过程中的一次气候突然变冷事件,有研究认为,“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与温盐环流有关,而且该事件带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下图为全球温盐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变淡,温盐环流减弱 B. 表层海水变咸,温盐环流减弱
C. 表层海水变淡,温盐环流加强 D. 表层海水变咸,温盐环流加强
5. 下列影响最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带来的是( )
A. 大型哺乳动物大量繁殖 B. 北大西洋的海平面上升
C. 加快全球农业文明步伐 D. 北美和亚欧大陆联系受阻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蒸发减弱,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即变淡;不同纬度间、表层和深层海水的温差均减小,温盐环流减弱,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气候突然变冷,大型哺乳动物不可能大量繁殖,A错误;气候变冷,两极和高山冰雪储量增加,北大西洋的海平面下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变弱,智人才被逼无奈走上了农业生产的道路,加快全球农业文明步伐,C正确;白令海峡封冻,方便了北美和亚欧大陆联系,D错误。故选C。
【点睛】 “新仙女木事件”对地理的影响:在8490年前,北美的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在那里有两个被冰川形成的大坝围成的大盆地,积满了水,形成大湖。这两个大湖,一个叫阿加西湖(Agassiz),一个叫奥吉布韦湖(Ojibway)。它们的面积大约分别相当于美国的五大湖吧,储水量也大约相当。公元前6400年,一直充当缅尼托巴湖大坝的冰块忽然崩裂,缅尼托巴湖决口,大量淡水经由哈得逊湾注入北大西洋,通过上面所说的机制,引起了一次持续几十年的北半球降温事件。之后,气温回升。但是公元前6200年的时候,奥吉布韦湖也忽然决口了,又引起了一次降温。这两次事件隔得很近,所以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8200年冷事件。对人类的影响:智人这个物种有20万年左右的历史,在这20万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的。但是在新仙女木事件爆发之后,一些地区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而寒冷,使得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大减弱。我们可怜的祖先在绝望之中,只能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种下去,再吃那些营养并不丰富种子过活。今天很多学者推测,正是在“新仙女木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智人才被逼无奈走上了农业生产的道路。
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下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截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下列变化最符合此次雷暴过境的是( )
A. 风向突变 B. 气温升高 C. 气压降低 D. 风速减小
7. 目前雷暴难以预报的原因是( )
A. 尺度小 B. 对流弱 C. 天气系统单一 D. 观测数据丰富
8. 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雷暴日数多的原因( )
A. 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
B. 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
C. 与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
D. 与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
【答案】6. A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雷暴过境风向由偏南风转换为偏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降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短。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目前雷暴难以预报的原因是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历时短、形成原因复杂,A正确;对流运动强,B错误;天气系统复杂,C错误;与观测数据关系不大,且若观测数据丰富,应更容易预报,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雷暴发生的条件需要充沛的水汽和抬升条件,一般地面的温度需要较高,BD错误;故应发生在夏季,夏季白天青藏高原温度较高,水汽含量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同高度大气受地面加热强形成水汽和抬升动力,C正确,A错误。故选C。
【点睛】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雷暴一般被分为热雷暴、天气系统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热雷暴是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而形成;天气系统雷暴是由于天气系统能够产生系统性上升运动,在气团不稳定、水汽多的条件下,空气对流发展而形成的雷暴;地形雷暴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地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并陆续出台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我国某著名企业成立于1995年,早期的主营业务是充电电池生产,发展迅速。2003年开始进军汽车行业,汽车生产逐渐由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下图示意该企业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与燃油汽车相比,各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是(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改善大气环境③推动产业升级④扩大汽车消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第二阶段,该企业为进军汽车行业,收购国内某汽车品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产业基础 B. 市场需求 C. 人力资源 D. 优惠政策
11. 与传统汽车公司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相比,该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
A. 现成的销售网络 B. 核心技术保障 C. 完善的产业链 D. 品牌效应好
【答案】9. B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与燃油汽车相比,各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问题的加剧,世界众多国家开始大力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为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制定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②③正确;无法缓解交通拥堵,①错误;汽车消费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出行需求有关,与车辆动力类型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第二阶段,该企业为进军汽车行业,收购国内某汽车品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获得其产业基础,A正确;电池行业转型汽车行业,跨度大,没有产业基础,必须收购相关资质和产业基础的汽车企业才能弥补产业缺陷,市场需求、人力资源、优惠政策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与传统汽车公司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相比,该企业具有的优势是能够生产电池,拥有电车制造的核心技术,B正确;其他传统汽车公司均有现成的销售网络、完善的产业链、品牌效应,ACD错误。故选B。
【点睛】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二、非选择题:共56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46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产业,具备长产业链、资金密集等特征,细分行业领域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上游产业链(主要城市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涵盖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等领域,中游(深圳、东莞)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为主,下游(深圳、广州、珠海)以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为主。数据显示,2021年珠三角城市群新一代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占总产值的28%(图1为2011—2021年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占比示意图),其中10家企业营收超1000亿元,24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3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中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
图2为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关联示意图;图3为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同质化水平示意图。(注:同质化,指在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外观、性能,甚至销售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的现象。)
(1)简述2011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变化特征。
(2)简述珠三角地区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在此集聚的有利条件。
(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评价珠三角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4)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为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2011年-2021年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发展迅猛;2011年-2021年珠三角地区,新一代电子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2011-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个广东的比重基本平稳,2014-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个广东的比重稳步提升,已形成规模;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中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
(2)邻近港澳台、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了立体交通运输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好;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优势;雄厚的资本积累等。
(3)珠三角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关联度上升,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同质化趋势严重。
(4)避免同质化竞争,珠三角地区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形成联动,需要政府加强规划,体现各地区的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把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起来,形成一个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引导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众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突围。
【解析】
【分析】本题以珠三角的电子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的区位、产业结构、产业的协同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1年-2021年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快,数量多;由图1可知,2011年-2021年珠三角地区,新一代电子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2011-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个广东的比重保持不便,基本平稳,2014-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个广东的比重稳步提升,逐步形成规模;由材料可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中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
【小问2详解】
从分布图可知,东莞、深圳等珠三角东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从材料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市场、资金、政策等优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好;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优势;雄厚的资本积累等。
【小问3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珠三角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产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关联度上升,但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区域内电子产品同质化趋势严重。
【小问4详解】
避免同质化竞争,珠三角地区要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形成联动,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体现各地区的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把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起来,进行科技创新,形成一个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进一步引导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众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突围。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38°57'N,112°9'E)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图1为冰洞所在区域示意图),形成于第四纪冰川覆盖时期,是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冰洞,由岩溶作用和冰川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冰洞由地面向下延伸近100米,开口朝上,口小肚大,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冰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一4℃左右,洞内的冰柱、冰爆、冰笋、冰花长年不化(图2)。图3为冰洞外部气温年变化示意图。
(1)结合图文信息,简述“万年冰洞”形成的过程。
(2)根据图3中标注的时间段,判断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并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解释洞内冰柱等景观长年不化的原因。
(3)说明“万年冰洞”的科研价值。
(4)指出进入冰洞考察最佳季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答案】(1)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底部的石灰岩多裂隙且易受侵蚀,冰川融化产生的冰水混合物侵蚀(磨蚀和溶蚀)底部的基岩(石灰岩),形成洞穴,洞穴在外力侵蚀作用下进一步加深扩大,从而形成“万年冰洞”。
(2)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冬季;
冰洞分布海拔高,洞口周边气温低;洞口通道狭窄,夏季,洞内空气冷而重,洞外空气暖而轻,洞外暖空气难以进入洞内;洞穴位于山脉北坡,有利于冬季风进入,冷空气易蓄积;冰体与石灰岩之间热传导以及冰体与围岩裂隙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维持冰洞内的低温环境。
(3)有利于研究该地及华北地区气候变化与环境演变过程;面向大众开放参观,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开发冰洞旅游研学项目,向当地中小学生普及科普知识。
(4)进入冰洞考察最佳季节夏季;搬运冰块进洞;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洞边植被。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山西省“万年冰洞”为材料,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气温的因素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万年冰洞”洞口朝上,通道最窄处仅几十厘米。洞体倾斜向下,口小肚大,大致呈保龄球瓶状,所处山体由石灰岩构成,说明其受流水侵蚀形成现有地貌。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底部的石灰岩多裂隙且易受侵蚀,冰川融化产生的冰水混合物对底部的基岩(石灰岩)进行侵蚀(磨蚀和溶蚀)作用,形成洞穴;洞穴在外力侵蚀作用下不断加深,面积扩大,从而形成现在的“万年冰洞”。
【小问2详解】
冰洞内、外空气交换最频繁的时间是冬季;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上升。冰洞倾斜向上,冬季洞外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到洞内,而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
由材料可知,“万年冰洞”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山坡上,洞口周边气温较低;夏季冷而重的空气堆积于洞内,使洞外暖空气难以进入;冬季,冰洞(提示:该冰洞位于山脉北坡,洞口朝上,洞体倾斜向下)内外空气易产生对流运动,有利于外界更冷的空气进入,洞穴将这部分冷空气储存起来,并且通过洞穴下部的围岩裂隙给石灰岩降温;冰洞内温度稍有上升时,洞内的热传导和对流运动有利于维持洞内的低温环境。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冰洞内保存有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冰体,研究冰体的变化及成因,对揭示华北地区的气候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冰洞开发成旅游景点,面向大众开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同时,有利于开发冰洞旅游研学项目,向当地中小学生普及科普知识。
【小问4详解】
夏季气温较高,洞内气温较低,增加旅游体验感。结合材料可知,冰洞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当地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因此控制游客数量是重要的保护措施;搬运冰块进洞和保护洞边植被均可降低洞内温度,从而保护万年冰洞奇观。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重庆成为2023年国庆假期旅游的热门城市。国庆期间,重庆举办世界音乐节、非遗民俗展、动漫文化节、红色舞台剧、长寿湖晚会、烟花秀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进一步助推假期旅游的热度。
分析举办文旅活动对重庆旅游热度的推动作用。
【答案】丰富体验多样性,吸引不同群体;传播特色文化,提升影响力;制造话题热点,增加知名度;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提高满意度与口碑。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重庆为材料,涉及旅游地理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世界音乐节等各类活动丰富了旅游体验的多样性,游客不再只是单纯地观光,还能参与到音乐盛宴、文化展览等活动中,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活动能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比如动漫文化节吸引动漫爱好者,红色舞台剧吸引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人群,从而扩大了重庆旅游的受众面;非遗民俗展等活动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提升重庆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重庆的独特魅力;举办活动能制造话题和热点,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提升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前来;长寿湖晚会、烟花秀表演等活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促进游客的再次来访和推荐。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16时,大庆、朝阳、哈尔滨、绥化等多个城市出现PM25重度和中度污染。东北地区此轮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秸秆焚烧。秸秆焚烧后可以增加土壤养分、灭掉土壤里的虫卵,也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微生物减少、土壤易板结等问题,而秸秆直接还田,给土壤增加有机质的同时秸秆分解也为害虫提供温床。但是秸秆的重复利用仍是秸秆的归路。
简述我国秸秆重复利用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机械化秸秆还田,将秸秆变成肥料;转化成家畜的优质饲料;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用作生物降解材料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的秸秆焚烧未材料,涉及秸秆重复利用的可行性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机械化秸秆还田,转化成腐殖质,将秸秆变成肥料;经过加工,转化成家畜的优质饲料;是良好的培养基,培育食用菌;经过高温发酵,可制取沼气,作为农村补充能源;经过深加工,用作工业原料;可以制成乙醇汽油,或者用于生物质发电;用作生物降解环保材料,应用于生活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