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达里湖(图1)是位于内蒙古东部一个封闭型湖泊,目前湖面海拔1226m。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自1.1万年以来达里湖逐渐消退,湖盆周围保留了大量湖蚀、湖积地貌等地质遗迹,可用来揭示古湖面高度。达里湖东南岸为节理发育的粗粒花岗岩,多发育规模较大的湖蚀穴和湖蚀柱(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1.1万年以来达里湖逐渐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断裂下陷 B. 蒸发量增大 C. 围湖造田增多 D. 冰雪融水减少
2. 湖蚀穴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面升降变化大②湖面稳定时间长③湖水掏蚀作用强④湖水溶蚀作用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推断湖蚀柱形成时期古湖面( )
A. 稳定在1296m B. 稳定在1312m C. 上升了16m D. 下降了16m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科技、绿色、数字生产力三个方面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指标越高其生产力水平越高),可实现对不同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度。下图为“中部部分省份新质生产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 )
A. 河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山西省 B. 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江西省
C. 河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江西省 D. 黑龙江省、山西省、江西省、河南省
5. 新质生产力现阶段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是( )
A. 丁省电子信息等科技生产力发展迅猛 B. 甲省存在经济、能源与环境间的矛盾
C. 乙省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协作 D. 丙省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6. 与东部省市相比,中部省市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合理路径有( )
①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优势
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③强化资源开发、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
④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⑤推动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新时代的上海,宏大布局徐徐展开:向东直面广袤太平洋,向西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勾勒一东一西两大“扇面”,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下图)。2023年莫德纳药业落户上海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月,创造了“莫德纳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在大都市辐射带动中上海( )
A. 对全球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强 B. 聚散功能有利于跨区域合作
C. 对各城市辐射作用存在梯度差异 D. 发展力量源于辐射带动作用
8. “莫德纳速度”体现出上海的区位优势是( )
A. 国家政策 B. 国内市场 C. 交通运输 D. 营商环境
2024年1月30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输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下图)正式通水,该工程从西江取水调往深圳,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供水工程全长113.2公里,全线埋深约60米。西江水进入深圳后,通过输水管道被输送到东莞市和主要水库,即“一进三出”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圳经济发达,供水不足 B. 西江生态环境好,水质好
C. 深圳水质差,水资源短缺 D. 西江水量大,防洪压力大
10. 该工程全线地下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
A. 避开地下断层 B. 保证输水水质 C. 减少地面干扰 D. 减少水源损耗
11. 西江水进入深圳后采用“一进三出”格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可调水量 B. 提高供水效益 C. 减少咸潮风险 D. 降低用水成本
2023年5月6日我国B汽车公司宣布与厄瓜多尔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厄瓜多尔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此前,该公司已经和约旦、马来西亚以及摩洛哥等地的经销商达成合作,并将向厄瓜多尔推出多款车型。截至目前,该公司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410万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便于新能源汽车在合作国推广的主要条件( )
A. 地势平坦 B. 气候适宜 C. 地价低廉 D. 水能丰富
13. 该战略合作利于B汽车公司( )
A. 扩大国际市场 B. 提升领先技术 C. 降低运输成本 D. 规避关税壁垒
稀土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中,稀土受到全球各国广泛关注,读我国稀土进口集中度与对外依存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可知2016—2020年我国稀土进口变化为( )
A 进口来源多样化 B. 进口量逐渐加大 C. 对外依存度增大 D. 安全性逐渐提高
15. 我国保障稀土安全的合理措施为( )
A. 加大稀土开采量 B. 减少稀土进口量 C. 提高进口集中度 D. 延长稀土产业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最大化工企业巴斯夫,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12月,巴斯夫全球员工总数增至11万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德国化工产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德国化工产业必须调整其全球布局,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大中华区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场,该公司于2022年7月作出投资决策,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并宣布至2030年该基地的运营全部使用“绿电”。读巴斯夫公司在我国主要生产基地分布。
(1)简述目前巴斯夫化工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2)分析巴斯夫化工企业进入对中国化工行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该基地运营全部使用“绿电”对该企业的影响。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合山市是广西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有“光热之城”“工业旅游示范区”等美称。2009年合山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山这座“因煤而生”的“光热之城”经历了发展兴旺到资源枯竭,再到绿色转型再出发的历程。能源结构从火电“一家独大”逐渐向“火、风、光、储”互补电力转型。合山市已查明石灰岩(生产碳酸钙原料)矿资源储量6.26亿吨,逐步推动碳酸钙产业替代煤炭等能源工业成为新支柱产业。读合山市2017—2021年三大产业数据统计图。
2017—2021年合山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从资源角度分析合山市适宜发展的非农产业。
(2)合山市在碳酸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再走“资源开发—产业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老路。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尉犁—且末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常年经受风沙危害的侵扰。沿线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砂、粉砂组成,风速大于4.0m·s-1即可造成风沙输移,沿线公路经常遭遇沙尘掩埋。研究人员选取5段代表性风沙环境路段设立研究中心,并提出防沙固沙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图1为尉犁—且末公路示意图,图2为该公路5路段年风频风速图。
(1)推测沙埋公路最严重的路段并分析原因。
(2)为保护沙漠公路,在图3公路两侧a、b、c处绘制正确的图例____并说明理由____。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在生产、生活、交通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氢制备方式多样,最具潜力的一种是“绿氢”,它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西氢东运”输氢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管道建成后,将加快氢能的市场覆盖,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构建制备、存储、运输、应用的一体化绿氢产业链。读“西氢东送”工程示意图。
(1)评价乌兰察布市发展绿氢产业的资源条件。
(2)分析“西氢东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济南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达里湖(图1)是位于内蒙古东部一个封闭型湖泊,目前湖面海拔1226m。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自1.1万年以来达里湖逐渐消退,湖盆周围保留了大量湖蚀、湖积地貌等地质遗迹,可用来揭示古湖面高度。达里湖东南岸为节理发育的粗粒花岗岩,多发育规模较大的湖蚀穴和湖蚀柱(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1.1万年以来达里湖逐渐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面断裂下陷 B. 蒸发量增大 C. 围湖造田增多 D. 冰雪融水减少
2. 湖蚀穴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面升降变化大②湖面稳定时间长③湖水掏蚀作用强④湖水溶蚀作用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推断湖蚀柱形成时期古湖面( )
A. 稳定在1296m B. 稳定在1312m C. 上升了16m D. 下降了16m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1.1 万年以来达里湖逐渐消退,地面断裂下陷不会使湖泊逐渐消退,故A错误;据材料可知,该湖泊地处内蒙古东部,为半干旱区,随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湖泊可以逐渐消退,故B正确;该湖为封闭型湖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应为咸水湖, 不存在围湖造田增多,故C错误;该地无冰雪融水补给,故D错误,所以选B。
【2题详解】
该处湖蚀穴规模较大,一方面是该湖面高度存在时间较长,湖水长期侵蚀基岩,故①错误,②正确。另一方面,花岗岩颗粒较粗,易被掏蚀,故③正确。湖水溶蚀作用是湖水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应是整体被溶蚀,不会出现穴洞,故④错误,所以选C。
【3题详解】
湖蚀地貌是基岩在湖浪的不断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不同高程的湖面塑造了不同高度的湖岸地貌。该湖蚀柱底部海拔为 1296m,说明达里古湖水面在 1296m 高度长期存在并侵蚀形成湖蚀柱景观,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湖泊地貌: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科技、绿色、数字生产力三个方面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指标越高其生产力水平越高),可实现对不同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度。下图为“中部部分省份新质生产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 )
A. 河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山西省 B. 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江西省
C. 河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江西省 D. 黑龙江省、山西省、江西省、河南省
5. 新质生产力现阶段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是( )
A. 丁省电子信息等科技生产力发展迅猛 B. 甲省存在经济、能源与环境间的矛盾
C. 乙省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协作 D. 丙省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6. 与东部省市相比,中部省市提升新质生产力合理路径有( )
①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优势
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③强化资源开发、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
④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⑤推动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4. A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主要涵盖科技、绿色、数字生产力三个方面。甲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近十年来始终处于领先状态,在中部四省区中河南省在中国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科技生产力发展迅猛,故甲为河南省。江西省作为东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和贯通东西地区的交通要冲,近十年来新质生产力处于明显的稳步上升趋势,且当前处于较高的水平,故乙省为江西省。山西省和黑龙江省作为传统的资源工业区和老工业区,其新质生产力水平落后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且增长速率较慢,丙和丁分别为黑龙江省和山西省。故选A。
【5题详解】
丁省现阶段发展水平在四省区中较低,山西省作为传统的资源工业区,在处理经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仍面临挑战,A选项错误;甲省现阶段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四省区中最高,河南省在中国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科技生产力发展迅猛,B选项错误;乙省近十年来新质生产力处于明显的稳步上升趋势,且当前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江西省并未包含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范围内,C选项错误;丙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率较慢,黑龙江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D选项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区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在科技生产力层面中部地区应更加主动地调整产业政策,有选择地保留必要的传统产业规划,更加积极地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②正确;在绿色生产力方面,中部地区要积极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摆脱经济发展依赖资源开发、传统要素驱动的局面,努力探索新能源开发利用,提升产业发展的绿色化水平,③错误,④正确;在数字生产力方面,中部地区应继续推动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地资源、区位优势等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①为东部地区发展路径,故①错误,⑤正确。②④⑤正确。所以选D。
【点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新时代的上海,宏大布局徐徐展开:向东直面广袤太平洋,向西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勾勒一东一西两大“扇面”,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下图)。2023年莫德纳药业落户上海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三个月,创造了“莫德纳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在大都市辐射带动中上海( )
A. 对全球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强 B. 聚散功能有利于跨区域合作
C. 对各城市辐射作用存在梯度差异 D. 发展力量源于辐射带动作用
8. “莫德纳速度”体现出上海的区位优势是( )
A. 国家政策 B. 国内市场 C. 交通运输 D. 营商环境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大都市(城市)的发展需要区域提供通过农产品、劳动力、市场、土地资源等要素。即:城市的集聚作用;大都市(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边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即: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分散);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在全球范围内一定影响力,但不是最强,故A 错;上海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随距离或城市级别不同等因素体现一定的梯度差异,但对条件类似的城市梯度差异不明显,故C错;城市的发展力,体现在吸引(集聚)区域(地区或全球)的优势区位因素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将相对不利于或不适合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功能,转移(分散)到更适合他发展的地方,对接纳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故D错;上海市如能将区域(周边地区、城市带、全国、世界)优势区位因素集聚到上海,同时又能及时将相对不利于或不适合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功能转移(分散)到更适合他发展的地方,将极大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故B对,故选B。
【8题详解】
莫德纳是世界级高科技含量的药业企业,在世界范围类选址建厂,世界许多国家都会推出优惠政策吸引进入,中国其他地区、直辖市等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也非常普遍,选择上海市建厂,单纯的政策优势不是该企业投资办厂重点考虑的因素,A错;莫德纳药业市场面向世界市场,不仅是中国国内市场,B错;上海市交通十分发达便利,已经不是外资企业投资办厂重点考虑的因素了,C错; 莫德纳是全球性大公司,也是高科技含量的药业企业,对相关科技人才、信息、交通、政策、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要求很高,同时该企业进入必然会带来世界范围内相关企业的集聚,因此上下游企业发展前景和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营商“生态”环境,是该公司更加看重的,D对,故选D。
【点睛】集聚作用: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是导致地区经济核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辐射带动作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
2024年1月30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输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下图)正式通水,该工程从西江取水调往深圳,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供水工程全长113.2公里,全线埋深约60米。西江水进入深圳后,通过输水管道被输送到东莞市和主要水库,即“一进三出”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圳经济发达,供水不足 B. 西江生态环境好,水质好
C. 深圳水质差,水资源短缺 D. 西江水量大,防洪压力大
10. 该工程全线地下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
A. 避开地下断层 B. 保证输水水质 C. 减少地面干扰 D. 减少水源损耗
11. 西江水进入深圳后采用“一进三出”格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可调水量 B. 提高供水效益 C. 减少咸潮风险 D. 降低用水成本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珠三角工程的实施旨在通过有效的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故 A 正确;西江水水质好,水量大,深圳水质差,并不是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故 B、C、D 错误,所以选A。
【10题详解】
地下输水并不能避开断层,故 A 错误;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地表输水和地下输水都可能影响水质,故 B 错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采用地下输水可减少地面经济活动的干扰,地下埋深60 米输水也可避开地铁(平均 35 米)等地下交通的干扰,故 C 正确;该区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蒸发耗水不是主要考虑问题,故 D 错误,所以选C。
【11题详解】
西江水进入深圳后采用“一进三出”格局是增加受水区,并不能增加可调水量,也不能减少咸潮风险,故 A、C 错误;因总调水量没变,故并没有降低用水成本,故 D 错误;增加受水区可以为更多的地区提高供水安全性,故供水效益提高,B 正确,所以选B。
【点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 顺德 鲤鱼洲,穿越 狮子洋 ,东至 深圳 公明水库 ,全长113.2公里,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旨在解决深圳、东莞、广州南沙等地发展缺水问题的同时,有效改变以往受水区单一供水格局,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和应急保障能力,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可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 香港、广州 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可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2023年5月6日我国B汽车公司宣布与厄瓜多尔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厄瓜多尔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此前,该公司已经和约旦、马来西亚以及摩洛哥等地的经销商达成合作,并将向厄瓜多尔推出多款车型。截至目前,该公司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410万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便于新能源汽车在合作国推广的主要条件( )
A. 地势平坦 B. 气候适宜 C. 地价低廉 D. 水能丰富
13. 该战略合作利于B汽车公司( )
A. 扩大国际市场 B. 提升领先技术 C. 降低运输成本 D. 规避关税壁垒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新能源汽车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天冷的情况下续航问题,题目中:约旦,马来西亚,摩洛哥,厄瓜多尔,他们的共同自然因素就是纬度低,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电车的推广使用,故B正确;题目中四个国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地势平坦,水能丰富,故A、 C错;新能源汽车的的推广关键在于使用的效果,不在于地价高低,D 错,所以选B。
【13题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B 公司与题目中四个国家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多款车型,重点是销售汽车,体现扩大国际市场,故A 对;题目中四个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比较落后,对 B 公司汽车生产技术及领先的技术促进不大,故B 错;这四个国家与中国的距离除马来西亚外,距离遥远,不能体现降低运输成本,故C 错;材料中看到,B 公司不是在这四个国家生产汽车,不能体现避开关税,故D 错,所以选A。
【点睛】战略合作是出于长期共赢考虑,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深度的合作。首先要考虑怎么建立共同利益,包括长短期的,所谓战略,就是要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合作协议,只是一个简单的在部分区域合作的协定。合作还是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主,但不一定是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稀土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中,稀土受到全球各国广泛关注,读我国稀土进口集中度与对外依存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可知2016—2020年我国稀土进口变化为( )
A 进口来源多样化 B. 进口量逐渐加大 C. 对外依存度增大 D. 安全性逐渐提高
15. 我国保障稀土安全的合理措施为( )
A. 加大稀土开采量 B. 减少稀土进口量 C. 提高进口集中度 D. 延长稀土产业链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稀土资源进口集中度是指稀土进口来源集中程度,集中度越高,稀土资源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进口的安全性越低。稀土资源对外依存度指该国进口该类或该种矿产品的净进口量与该国国内该类或该种矿产品的消费量之比,是计算一个国家对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矿产品对国外的依赖程度的指标。图中两个数据均为进口量所占的比重,无法读出进口量的变化,B 错误;据图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稀土进口集中度一直保持在超过 60% 的高水平,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征,A 错;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动荡,中国的稀土贸易将面临严峻的冲击。同时,图中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稀土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持续升高,中国稀土资源对外贸易安全度在不断下降,C 正确,D 错误。所以选C。
【15题详解】
中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稀土半成品及制成品需求量迅速增加, 而中国稀土产品主要居于产业链前端、附加值低且高性能功能材料和应用器件规模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关键功能材料保障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国外高端稀土产品,导致中国稀土贸易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因此保障稀土安全的合理措施是延长稀土产业链,A、B 错误,D 正确;提高进口集中度会使安全度下降,C 错误。所以选D。
【点睛】稀土资源进口集中度是指稀土进口来源集中程度,集中度越高,稀土资源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进口的安全性越低。稀土资源对外依存度指该国进口该类或该种矿产品的净进口量与该国国内该类或该种矿产品的消费量之比,是计算一个国家对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矿产品对国外的依赖程度的指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最大化工企业巴斯夫,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12月,巴斯夫全球员工总数增至11万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德国化工产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德国化工产业必须调整其全球布局,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大中华区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场,该公司于2022年7月作出投资决策,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并宣布至2030年该基地的运营全部使用“绿电”。读巴斯夫公司在我国主要生产基地分布。
(1)简述目前巴斯夫化工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2)分析巴斯夫化工企业进入对中国化工行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该基地的运营全部使用“绿电”对该企业的影响。
【答案】(1)化工企业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因远离亚洲市场/不能灵活地 应对市场变化;战争等国际环境变化使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升高,供应困难。
(2)德国化工产业在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优势,进入中国后可提升中国化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 平;有助于推动双方在绿色化工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随着企业转移,涌入大量的德国化工专家 带来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
(3)企业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的依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符合中国“双碳”目标,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减少碳排放,减少环保成本/绿电价格更稳定,提高企业效益。
【解析】
【分析】本题以德国巴斯夫化工企业将部分部门转移我国广东湛江为背景,涉及产业转移,工业区位的选择,环境保护等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运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工具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化工厂有较大的污染,同时该企业劳动力需求较多,且出现大规模裁员,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造成的;根据大中华区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场可知,该企业距离市场远,不足以及时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国际形势多变,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升高,进口困难,所以引入绿电。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斯夫化工一直处于全球化工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优势主要在与技术研发,环境保护以及化工专业人才和较先进企业管理理念。企业进入中国,德国化工的这对中国化工业既是一种竞争,同时也对我国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化工企业与德国化工企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我国化工行业技术水平,推动绿色化工领域的合作,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
【小问3详解】
巴斯夫化工企业使用绿电,直接减少了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也依赖,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改变人们对化工企业污染环境的一种传统认知,使用绿电也是我国积极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符合我国的“双碳”目标,减少了碳排放,减少环保成本;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国家在用电的价格上,绿电的价格上是有优势的,从而能减少能源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合山市是广西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有“光热之城”“工业旅游示范区”等美称。2009年合山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山这座“因煤而生”的“光热之城”经历了发展兴旺到资源枯竭,再到绿色转型再出发的历程。能源结构从火电“一家独大”逐渐向“火、风、光、储”互补电力转型。合山市已查明石灰岩(生产碳酸钙原料)矿资源储量6.26亿吨,逐步推动碳酸钙产业替代煤炭等能源工业成为新支柱产业。读合山市2017—2021年三大产业数据统计图。
2017—2021年合山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从资源角度分析合山市适宜发展的非农产业。
(2)合山市在碳酸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再走“资源开发—产业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老路。
【答案】(1)利用废弃的煤矿(山)等可开发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可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电力工业;依托丰富的石灰岩矿资源,发展碳酸钙生产。
(2)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提高碳酸钙产品品质与种类;加强石灰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建立绿色工程规划、资源节约等标准体系,实现废物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零排放”目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曾经的资源城市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又从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绿色发展的城市代表-广西合山市的发展经历为材料,涉及产业区位条件和工业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理材料信息、图表信息获取的能力和考查学生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非农产业主要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对象。曾经的矿山的工矿企业,可以转变为工业旅游资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依托当地优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发展电力工业;以及根据材料中可以获得该地石灰岩矿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关的产业。
【小问2详解】
合山市,曾经在煤炭资源开发中走过了资源开发--产业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老路,那么在现在的碳酸钙这种资源的开发中,从资源的开发到加工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要重新的设计规划,以避免走老路。在资源开发中要进行绿色工程规划,建立资源节约的标准体系。在生产环节中要加大科技的投入,高效利用碳酸钙原料,同时促进研发碳酸钙产品的品种,努力延长相关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要充分利用新能源,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碳酸钙开采、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上都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零排放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避免走恶性循环的老路,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尉犁—且末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常年经受风沙危害的侵扰。沿线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砂、粉砂组成,风速大于4.0m·s-1即可造成风沙输移,沿线公路经常遭遇沙尘掩埋。研究人员选取5段代表性风沙环境路段设立研究中心,并提出防沙固沙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图1为尉犁—且末公路示意图,图2为该公路5路段年风频风速图。
(1)推测沙埋公路最严重的路段并分析原因。
(2)为保护沙漠公路,在图3公路两侧a、b、c处绘制正确的图例____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1)点二至点三路段。(2 分)原因:地处沙漠腹地,公路沿线多流动沙丘,沙源丰富且沙粒粒径小; 该路段风速远大于起沙风速且风频较高;该路段输沙方向与沙漠公路走向之间呈现出较大夹角,沙漠公路 受沙埋危害的威胁大。
(2) ①. ②. 阻沙:高立式沙障起阻沙功能,设置在防治体系的最外侧,风沙流通过高立式沙障后,风速减弱;固沙:草方格阻滞拦截被削弱的风沙,草方格也能减弱风沙对植物侵蚀,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固沙植物分布在公路两侧可减缓流沙对公路的侵扰,从而形成沙漠公路的综合风沙防治体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尉犁—且末沙漠公路经过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材料,涉及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公路横穿沙漠腹地,沿线多流动沙丘,且多以颗粒较小的细纱、粉砂为主,这些都是风沙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各个公路段中,点三到且末的风速最大,风频也较高,且远远风速大于起沙风速,但是这一段的输沙方向与公路夹角小,对公路的危害较小,然后是点二到点三段,已让风速大,风频高, 且风速仍远大于起沙风速,且输沙方向与公路夹角最大,更易造成风沙在公路堆积,掩埋公路。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保护沙漠公路,主要是依靠工程措施,首先是阻沙,而后是固沙;阻沙主要是是减弱风速,使风沙减弱,所以一般设置在最外侧,可以设置高立式沙障;治理风沙的过程中,固沙植物经常因沙漠缺少水分、风沙大造成活率低的问题,所以在布局时适合布局在风沙最弱的内侧,通过高立式沙障和草方格阻沙带对风沙进行削弱,从而保护固沙植物,提高其存活率,同时通过固沙植物作为减缓流沙对公路侵袭的一道屏障。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在生产、生活、交通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氢制备方式多样,最具潜力的一种是“绿氢”,它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西氢东运”输氢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管道建成后,将加快氢能的市场覆盖,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构建制备、存储、运输、应用的一体化绿氢产业链。读“西氢东送”工程示意图。
(1)评价乌兰察布市发展绿氢产业的资源条件。
(2)分析“西氢东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答案】(1)有利: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地势较高,气候干旱(年日照时数长),太阳能丰富;地广人稀,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水资源短缺。 (2)有利于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促进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是内蒙古);保障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必须京津冀地区);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必须京津冀地区)。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氢东送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条件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区域产业的发展条件评价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材料中指出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因此有利方面,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这里太阳能和风能两种可再生能源丰富。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且靠近冬季风风源地,因此风能丰富。地势较高且处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内蒙古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制氢需大量水资源,但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为制氢带来困难。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及图中的信息推知,“西氢东送”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资源开发和外运:“西氢东送”连接了我国的北方能源产区和东部能源需求区,它的运营可以促进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外运,进而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能源供应:“西氢东送”可以增加东部京津冀地区能源供应,缓解这些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优化资源配置:“西氢东送”有利于能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西氢东送”,搭建出一条能源调配的新通道,实现了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且氢气为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可调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氢东送”使得不同地区的资源得到合理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缓解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