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捡、旧”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尽管今年的春节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每当想起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一种暖意,一份快乐萦绕心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生交流)可是大家知道吗?有一个小女孩在这样一个本来与家人团圆,共享快乐时光的日子里,却独自一人在街上卖火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19世纪的丹麦,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题齐读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事情发展顺序,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交流理清课文思路(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
三 研读深究
(一)“卖火柴”部分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引导学生抓以下内容体会理解:
穷苦、可怜的小女孩
(引导生抓住重点语句从“非常寒冷、饥饿——天黑下雪,光头赤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坐在墙角,蜷腿缩做一团,更冷了;大年夜,一整天在街上卖火柴,没吃一点东西。)
指导朗读:大年夜,本应与家人一起,可她却早早出来,沿街叫卖,此时,又饥寒交迫地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多么可怜的孩子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 无助、受欺的小女孩
(抓住“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及“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当摇篮。”体会女孩的孤苦无助,受人欺负。)
指导朗读:又冷又饿,无人帮助,却又受人欺负,小小年纪,却饱尝人世的辛酸与人情的冷漠。谁来读读这一部分?
美丽的小女孩
引导学生体会“雪花落在她的美丽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一句,感受小女孩本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因贫穷,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指导朗读:是啊,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本应享受美好的童年,只因她太穷,无暇顾及这些,读到这句不免有些心酸,女生来读这句话。
3 再读该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二)“擦燃火柴”部分
1 过渡:这样冷的大年夜,这样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在一个墙角坐下来,她又冷又饿又累,饱受折磨。于是,她擦着了火柴……
2默读,思考:课文写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写小女孩擦燃火柴及产生美妙幻想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3交流: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随机板书:)
谁来读读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语句?
(出示: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对照几句,你发现了什么?
(一开始擦燃火柴,小女孩十分犹豫,但后来不再踌躇,最后迫不及待。)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
4 第一次擦燃火柴
自由读
思考:小女孩在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体会“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A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敢”“终于”体会小女孩的犹豫。
B走进小女孩内心:小女孩瑟缩着在墙角坐下来,看着手里的火柴,她想……(引导生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内疚、恐惧、矛盾的复杂心理,这使她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此刻她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冻僵了,无法忍受的寒冷促使她鼓足勇气终于抽出了一根。)
C 指导朗读:她敢吗?她终于斗胆抽出一根。她太冷了,实在忍受不了了。谁来读读这几句?
体会美妙的幻想部分
A当火柴燃起的一瞬间,奇妙的景象出现了。谁来读一读?
B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她在说什么呢?(她自言自语地说:“好暖和呀!”“好明亮!”“多好的火炉啊!”)
C指导朗读:这道微弱的火光,使小女孩在那一瞬间看见温暖、闪亮的火炉,感觉自己正坐火炉旁边,她的精神得到了瞬间的满足,所以说那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奇妙的景象。(生读)
(3)对照残酷现实,感情朗读,深化感受
然而随着火柴的熄灭,小女孩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现实是什么呢?(引导生接说: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或合作读)
(二)第二三次次擦燃火柴
1 用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方法自主学习
学法:找到小女孩的美妙幻象的语句,与现实对照,进行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出来。
2 汇报交流
第二次擦燃火柴
A学生汇报学习体会。
(想像部分,引导学生在抓词句体会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食物的渴望,并补充板书。)
B从“这一堵又厚又冷的”你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练说,进一步体会对小女孩来说现实是那么残酷) C师渲染:是啊,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而墙的这边,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真是墙里外两重天啊!男女生合作读想象与现实的语句。
第三次
A 汇报交流体会,补充板书
B 想象小女孩见到圣诞树的情景。
课文中只写了“坐着”,“伸出”,想象小女孩见到圣诞树的情形,还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根据想象描述一下吗?(在学生描述基础上,顺势指导感情朗读。)
B动情描述:烛光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个什么人快死了?是什么人要死了呢?(暗示小女孩即将死去。)
(三)第四五次
1过渡:小女孩的幻觉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无情的现实使她跌入了无底的深渊,她继续挣扎,又一次擦亮了火柴。这次她见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读一读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2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她现在没人疼爱(板书),多么希望再次得到奶奶的爱抚啊(板书),所以她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读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 )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呢?(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
3出示课件:小女孩哀求奶奶的图片及相关文字,看图齐读。
4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生齐读: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比较句子: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把火柴。
为什么说“一整把”而不说“一把”?(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想留住奶奶的迫切及绝望。)
5 读到这里,再来看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由斗胆到不顾一切,你体会到什么?(第一次擦燃火柴带给小女孩片刻的幸福与温暖,所以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到最后擦燃一整把火柴,最初的踌躇与最后的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感受到小女孩内心强烈的愿望,她渴望一切变成现实……)
6最后小女孩终于将奶奶留住了,齐读“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引导生理解该句意思
比较句子,深化理解
A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B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地方去了。
(三个“没有”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冷酷。顺势指导感情朗读)
(四) 美妙的幻象与现实对照,进一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同学们,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看到了纸的背面。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写小女孩美好幻象的句子,与现实相对照,看你感受到什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渗透虚实结合的写法及表达效果)
(五)最后两个自然段
1故事到这儿,应该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又写了两个自然段呢?读一读,看体会到什么?
2生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
四 小结升华
1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安徒生却将小女孩死去,说成“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由此你感受到什么?(引导生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生活及安徒生对穷孩子的深切同情。)
2补充资料,深化理解
同学们,文学作品必然是特定时代和作家生活经验的反映,所以我们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不能不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经历。(补充资料: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故事的原型虽然是安徒生的母亲,却折射出当时贫富不均、穷人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社会现状,他们活着就只有寒冷、饥饿与痛苦。
2读罢这个故事,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酸酸的。有人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出示)
天堂的路简简单单
? 走起来却如此遥远
??一声稚嫩的祈祷
??是否拨动了上帝的心弦
?
?安徒生给了她一双忧郁的眼睛
??她幼小的心灵是不是也布满灰暗?
??没有人满足她小小的心愿
??除非在梦里
?
??于是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看见奶奶慈爱的笑脸
??她吃着烤鹅和面包
??她觉得炉火好暖好暖
????
她轻轻地睡了
??在那个平安夜的晚上
??没有来得及看一眼
??东风乍起的下一个春天
师:我们的同龄人刘倩倩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小诗: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那你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3.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那你又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