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腊八粥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2: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民风民俗”,重在让学生了解民俗现象,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三下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四上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下第六单元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上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反复阅读,分清内容的主次,把握叙述的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二、学情分析
基于此,本单元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所选的 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设计思路
关注表达方法,重视指导学生由读到写。本单元是“民风民俗”,先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再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同时,在表达中创设真实情境,如教学中询问学生“平日里有没有特别馋的时候,你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以此来体会文中的八儿面对甜腻的腊八粥时为什么会有急切的心情了。此外,又请学生进行表演,再现文中的对话场景,沉浸式体验人物的内心变化。
四、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个生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搅和、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及家庭生活的温情。
3.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领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八儿“等粥”时的内心的变化,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语言的生动,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五、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六、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预习汇报(3分钟)提示:“粥”左中右结构,“弓”“米”书写要窄,三个部件要写均匀。小组读—排火车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5分钟)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体验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其中在描写腊八粥时,老舍先生只从材料丰富方面进行了描写,那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作者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段所学内容;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教师适时点拨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预设:“把小米、饭豆······塞灌”,这里写了食材的丰富、做法简单、味道诱人;“糊糊涂涂”写出了粥的浓稠。学生总结四个方面:外观浓稠、材料丰富、做法简单、味道诱人看到这样的腊八粥,“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老师问)都喜欢极了,谁不是嘴里就立时就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那现在就让我们齐读这部分内容,感受一下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腊八粥,感受一下人们对它的喜爱。出示:“把小米、饭豆······塞灌呢!” 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分组讨论 (三)借助导图,理清结构(3分钟) (板贴)除了介绍了腊八粥,文中还讲了哪两件事情呢?请参考预习单中的思维导图来,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从文章篇幅看,“等粥”部分是详写,而“喝粥”则是?现在,让我们聚焦“等粥”部分,其中呈现了 4个生活场景,你能找到吗?能不能以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预设:课文有三个部分:其中,2-17段写“等粥”;18-19段写“喝粥”;“等粥”部分可分为 4个场景: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扎实,这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件事?其中哪部分是写得详细,哪部分是写的简略? 预设:“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锅中的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3个叹气用的怎样? 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逐渐粘稠,非常生动;同时,表现了他想喝粥却喝不到的失落之情。与其说是粥在叹气,其实也在暗示八儿的心理变化预设:迫不及待喝粥的八儿终于看到了锅中的一切,“栗子跌进锅里”“融掉”“肿胀”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拟人化的语言,细腻地写出了粥的熟烂状态。 预设;八儿的猜测与实际看到的几乎一致;八儿脑海中猜想的腊八粥食材丰富,描写细致;八儿看粥时的仔细,既符合预想,也在预料之外;同时“惊异”一词,神态描写,借助插图体会八儿看到粥时发现颜色不对而感到奇怪的内心变化。小结:以儿童的视觉,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了描写,让粥有了灵气和生命力。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由于本课大量描写了“腊八”这个浓浓的民俗,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文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喝腊八粥是一个民俗。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课本把八儿等粥这件事情写的很详细,主要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以及八儿的联想。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