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导入
有道是,“地缘造就人文,山水孕育风情”。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每一寸山河都滋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斑斓的风俗画卷。
而谈及地域文化的瑰宝,戏剧无疑是那颗璀璨的明珠,深嵌于每一片土地的灵魂之中。
此刻,让我们携手文学大师贾平凹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长廊,踏上古老而神秘的三秦疆域,去聆听“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子民心系秦腔”的豪迈乐章,感受那份荡气回肠的陕西风情。
腔
秦
一声秦腔吼,万千悲喜流
学习目标
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写作背景。
1
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把握手法和情感。
2
学习文章通过场面细节描写和本土化的语言来描写文化现象、表现地域文化的写作方法。
3
感受“秦腔”所蕴含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
4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任务一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2.21出生)
代表作品
《浮躁》《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
长篇小说:
《月迹》《心迹》
《爱的踪迹》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散文集:
《我是农民》
自传体长篇:
《空白》《平凹文论集》
诗集: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秦腔(Qinqiang Opera),别称“梆子腔”。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了解秦腔
表演特点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时,你才会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尽管过往笔墨多次触及商州,但他认为那只是泛泛而谈,对于棣花镇的描绘始终显得稀疏且碎片化。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一份专为那片孕育并伴随他走过19载风雨、至今仍魂牵梦绕的棣花镇而作的情书。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写作背景
文本研读,内容理解
任务二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整理出文章结构。
描写了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一部分(1-3)
第一部分(4-9)
第三部分(10)
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以及秦腔引发的悲喜轶事,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2.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1-3段),概括出秦地、秦人、秦腔各自的特点,并思考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①概括特点时要从作者的描绘、介绍中提炼出能体现事物属性的形容词。
②分析三者的关系时要从土地养育人、人创造秦腔、秦腔表现人的情感等角度展开。
方法指引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历史悠久。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能吃大苦;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参考答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历史悠久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朴实、直率粗犷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 秦地的辽阔厚重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正是这样的秦地与秦人创造出了高亢激越、雄浑大气的秦腔。
秦人
秦腔
秦地
3.阅读文章第二部分4—9段,划分层次,归纳大意,并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找出具体描写了秦腔那些场面,运用了那些技巧,有何效果。
明确:
第1层: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2层: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3层: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上演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4层: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赏析场面,把握技巧
场面一:排演积极热情
主要内容:描绘排演秦腔时无论寒暑,不分老幼,乐此不疲的热情场面。(第4段)
①先交代背景——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表明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接下来再通过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第4段)
②语言描写表现秦川人率真的性情。
点面结合
排戏无论艰苦,围观乐此不疲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引颈期待,热闹非凡的场面。(第五段)
①巧用繁笔,有力烘托秦川人“扳着指头”盼演出的急切心情;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②语言、动作描写。看戏是的盛况,台下人们的争吵,“台下就乱了......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从质朴的语言中仿佛听到了秦人观看秦腔的高涨热情,也表现了秦人的豪爽幽默。(第五段)
观众引颈期待,场面热闹非凡
场面二:演出前奏
场面三:演出精彩
主要内容:描绘演员技艺精妙,观众入戏动情的场面。(第6段)
①正面描写:女的角色,步伐如同水上漂,腰身肩头一身戏;男的角色,摇帽翎单双结合动静结合,技艺精妙;亮相高叫,声如炸雷,摄人魂魄。
②侧面描写:观众叫好声不绝,观众体验到震颤、舒爽的感觉,观众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
效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
演员技艺精妙,观众入戏动情
场面四:观众痴迷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冬夏不减兴致,老幼各得其乐的场面。(7)
侧面烘托:选择“老一辈的秦腔迷”和“脾性野一点的孩子”这两类观众,对比鲜明,概括性极强,从侧面写出了村民们炽烈的感情以及对秦腔的痴迷热爱之情。
冬夏兴致不减,老幼各得其乐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演出给生活带来悲喜的场面。(8)
点的描绘,通过以秦腔演出现场相亲、爷爷带孙子看秦腔的喜中之悲、老汉在演出场地捡拾钱物、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等事例,表现秦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紧紧扭结在一起。
观戏令人痴迷,结局有悲有喜
场面五:台下悲喜
秦腔地位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神圣崇高的地位的场面。(9)
侧面描写。秦腔是待客的最高礼遇,不容许客人对秦腔不敬,秦腔演员与国家领导人一样被人崇敬,名角的父母也会得到人们的礼让和尊重,侮辱秦腔会招来麻烦或被教训,“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这些足以说明秦腔在秦川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戏外浓浓人情,尽显崇高地位
总结: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的?
①在内容上,选取了戏班排演、修建戏台、演出前奏、演员表演时观众的表现、秦腔引出的悲喜剧、秦腔待客等事件或场面,或介绍,或描写,表现了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
②在手法上,作者主要运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将观众的痴迷表现出来。
作者以野性蕴含朴真的笔法,生动再现秦腔的孕育与特质,通过秦川子民对秦腔的痴恋及其情感的激扬表达,勾勒出一幅幅生命力盎然的风俗画。这不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风情万种的艺术境界,还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秦川文化精髓的理解,在文化的细微洞察中,揭示民间生活的真谛与生存的智慧。
总结主旨
赏析艺术特色,对比阅读
任务三
①侧面烘托。
《秦腔》艺术特色
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地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粗烈豪放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切亲昵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这种地方戏曲赖以生存而且生命力及其旺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秦腔》艺术特色
②巧用环境描写。
本文最妙处就在于笔墨都在写秦腔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准备和演出环境、人们看秦腔的态度和效果、演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等等,就是不写秦腔艺术本身。但我们读完全文,却能对秦腔有极为真切、生动、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秦腔》艺术特色
③语言极富表现力。
贾平凹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彻底关中化了,他使自己的文字风格与秦腔的高亢火爆、猛烈粗粝保持一致,给读者的印象,他好像是在用吼秦腔的方式写秦腔。
恰是这种文字与表达对象在风格上的一致,使本文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品格。
二是对照强烈,如用沙漠的单调、平板、寂静与沙漠中由于出现了骆驼队的活动所产生的庄严妩媚景象相对照……这些对照描写,使得作者所要歌颂的对象,显得异常突出和鲜明,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印象。
对比阅读
思考:《风景谈》和《秦腔》都属于散文,请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风景谈》突出的特点,一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在描写完每一个风景片段之后,作者都插入了简短的议论。每一段议论,作者都围绕着人的活动是构成风景的重要条件,赞美人的伟大这样一个观点。
《秦腔》中,作者运用现代鲜活的语言进行描写,如说到在秦腔面前人人平等时,兄可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将老父捆绑;又如一个演员因扮演伪兵而使原定的亲事告吹等,新鲜生动,庄谐并重。
细节描写运用繁笔细致描摹、写实。场面描写雄浑阔大,使得飘出的秦腔充满了苍凉和厚重的历史感
对比阅读
知识拓展——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逻辑方法,用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
下定义常用于说明文中,目的是揭示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使其与可能混淆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下定义的常见表达方式包括;
(1)“×××(被定义概念)是×××的(被定义概念的特质)×××(临近大概念)”(被定义概念=特+大)
(2)或“×××叫×××”
例如,“笔(被定义概念)是用来书写或画画的(特点)的文具(临近大概念)”。
主干:班是文具
区别于其他文具的特点:用来书写或画画的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清晰地解释某个概念,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用一句话给“秦腔”下定义,不得超过80字。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用一句话给“秦腔”下定义,不得超过80字。
秦腔,别称“梆子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其中包括《春秋笔》《和氏璧》《玉虎坠》《紫霞宫》《麟骨床》《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童》《取洛阳》《三娘救子》《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代表性剧目。
【答案】秦腔是西周时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汉族最古老戏剧之一。
反馈练习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秦腔,年青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而面临失传……不少凝结先人智慧才智的手工艺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这十分可惜。
请就这一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布置作业
观点一: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方能显活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应该千百年来从内容到形式一成不变,因为再有耐心的观众,也不愿意一辈子只看一部与时代脱节的旧戏。因此,传统文化艺术只有“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创新形式,善用最新的手段,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正的“火”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观点二:传统艺术要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进行突破。
传统艺术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例如京剧,可以借助现代舞台光影技术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有部分传统艺人选择了网络直播,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宣传方式。从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长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尤其是直播内容,突破了以往宣传视频的套路,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内容。恰如麦克卢汉那句名言“媒介即讯息”,内容必修符合传播工具的特征,才能发挥出优势效应。
观点三:青年要担负起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
青年一代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让传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不只是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只是浸染在棋琴书画的儒雅里,不只是沐浴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书香里,也不只是委身于汉服唐装的余韵里……传统文化和艺术是财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是万众瞩目的民俗,是地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层面。要去学习与它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去传播,让它们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