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21·cn·jy·com
2、 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 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21世纪教育网
1、 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 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原始森林)
“摇篮”是什么意思?文中呢?(比喻人类幼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文明地的发源。)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 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 赛跑 污染 神圣
4、 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有些什么回忆?为什么说是美好的、遥远的?
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不被污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博物馆?
2、 品读诗句,释疑感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学习第1节
1、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 指名朗读、交流。“一望无边”找近义词
(2)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 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这些都是——回忆。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为什么说是回忆是美好的、遥远的?
3、 讨论交流,联系人类的祖先在森林中安居乐业的情景。
板书:美好、遥远的回忆
4、 有感情地朗读。
5、 自读第3节,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6、 讨论交流:
理解:神圣 博物馆
(联系人类从树上走下来的历史、大森林为人类提供一切来理解。)原始森林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生态环境的屏障,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不容轻视怠慢。(板书:文明的起点 天然博物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森林是我们的祖先生存的屏障,人类最早在这里安居乐业,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3、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 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 不被污染)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 总结
4、 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 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 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5、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2。
6、 板书设计:
美好、遥远的回忆
天长地久
5、 祖先的摇篮 文明的起点
(原始森林)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馆
7、 教学效果反馈:
学完课文,学生都能意识到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护好原始森林,是它地久天长。有的学生还说到了人类不要再发动战争来摧毁大自然。但在解决“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博物馆?”这两个阅读中的问题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好。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方法运用还很欠缺。21教育网
为了帮助学生能解决阅读中的疑惑,除了联系课文中的内容,还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情景,从而体会原始森林是祖先安居乐业的屏障,人类正是从森林走向了文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后练习3,写比喻句:那( ),是( )的摇篮,先理解“摇篮”的比喻义。学生开始写不出,在个别学生的启发下,想到了许多有生命的生物,如:那蔚蓝的天空是小鸟的摇篮。……但发现学生的词汇还不丰富,不会运用不同的词语,使表达更生动。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