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技法指导 4-1-7精当选材15页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作文】技法指导 4-1-7精当选材15页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8: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技法指导
一、精当选材的要求
作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好的材料要“精当”,即“精确”而“恰当”。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需“真”
文章的内在生命是“真情”,真情才有血有肉,才动人。真情的传递,必须依靠真挚、鲜活的材料,它们一般都源于现实生活,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所以,选材要“真”。
选择的“真”并不一定是“真人真事”,而是指“合情合理”。故从作品的创造来说,想象等虚构内容只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逻辑,不脱离现实空想,也是“真”材料,用得好甚至是极有创意的材料。如: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以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为材料写的。
(2)《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是根据作者少年生活来创作的。
(3)《最后一课》则是作者根据历史背景来创作的。
(4)《皇帝的新装》则是夸大爱慕虚荣、人云亦云等人性弱点,想象创作的。
技法指导
一、精当选材的要求
作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好的材料要“精当”,即“精确”而“恰当”。具体要求如下:
2、材料要具体
一是事件要具体。即记叙的六要素要清清楚楚,甚至当时认为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富有个性的特征以及环境氛围都应清楚。
二是材料中有具体的思想和情感。即人物的心理,作者的思想倾向都有或隐或显得表现。如:
(1)《社戏》发生的时间是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地点是平桥村,人物是“我”和小伙伴,事件是看社戏。
(2)《最后一课》发生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人物是“我”、韩麦尔先生及镇上的人们;事件的起因是普鲁士军队逼迫法国人民学德语,发展是“我”和大家在最后一课中的表现和感受,高潮和结局是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后宣布放学。
(3)《皇帝的新装》将皇帝盼新装、大臣看新装、百姓评新装的微妙心理都通过具体言行相貌等细节,表现得非常清楚。
技法指导
一、精当选材的要求
作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好的材料要“精当”,即“精确”而“恰当”。具体要求如下:
3、材料要典型
“选材典型”是中考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材料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材料和主题高度统一,能集中、深入地表现主题。如果材料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是毫无关系,读者对文章必定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根据文章主题需要,概括、提炼生活素材,将最典型的材料写进文中,文章才血肉丰满,情真意切。如:
《最后一课》表达的是战争给法国人民的 灾难、痛苦、及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选取的 是一个孩子在被迫放弃学习母语的最后一堂课 上的真实感受。这是一个典型小事,却能以小 见大,反映重大的爱国主题。
技法指导
一、精当选材的要求
作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好的材料要“精当”,即“精确”而“恰当”。具体要求如下:
4、材料要新颖
出类拔萃的文章一般都具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新颖独特的材料。因此精当的选材,新颖独特很重要。眼光独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的选材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老套、雷同的材料只会让人觉得司空见惯。索然无味。如:
(1)《最后一课》以小见大,以孩子关键时刻的眼光感受,表现重大的爱国主题。
(2)《散步》以小见大,以一家人散步的点滴细节传达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
(3)《台阶》围绕父亲造台阶的前前后后、林林总总、细致入微的典型小事,反映中国农民艰苦落后的生产方式需要改变的现实问题。
技法指导
一、精当选材的要求
作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好的材料要“精当”,即“精确”而“恰当”。具体要求如下:
5、材料有个性
个性,指三方面:
(1)自己独特的经历;
(2)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3)能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捕鸟、读书等,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特经历、体验和感受。
技法指导
二、精当选材的途径
1、从身边的生活中选材
描写真实人生,反映真实生活,抒写心灵体验,表达真挚情感,这样的文章可信、感染力强。所以,首先要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这样的素材能使人信服。
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一颗充满情感的心和一双睿智的眼睛去观察,发现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筛选独具特色的材料,就一定能写出更多真实可感的内容。比如,面对命题“一路有你”,多数同学会写亲情,但如何选择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材料呢?有位同学巧妙地选择了夜晚和妈妈回家,路上遇到停电,在漆黑的小巷子里,妈妈牵着她的手,走过了一段黑色小路的细节: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我们是两条找不到方向的鱼。耳边没有了‘唰唰’的推麻将声,也没了孩子的哭声。只有那条锈迹斑斑的水管在不紧不慢地滴水。……一路上,黑暗中的我踢到了被人遗弃的木棒,发出闷闷的响声,你搂着我的肩,轻轻带着我绕开。天空仍是昏黑,也许是月亮忘记了上岗的时间。不明白你怎么可以如此神通广大地带我避开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物。黑暗之中,你紧攥我的手,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者精妙地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晚上(停电),回家路上的小细节(走黑暗小路)。文中的“一路”具有双重含义,指实际的路,还指“我”的成长之路。文章借典型、独特的个性材料,表现了母爱一路呵护,给“我”带来勇气与温暖,伴“我”成长。
技法指导
二、精当选材的途径
2、从自身观察、感悟选材
这个材料打动我了吗?我真的要选这个材料吗?选材时,这两个问题要先问自己两次。要打动别人,先要打动“我自己!”自己都不动情的东西,我们难道期望别人会动情?难道读者都比较傻?这样一说,大家也许会吓得不敢动笔了。这时我们可以默念第二条:个性的体验,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即使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伟大”的东西,即使是很小的感受!
但很多同学选材却最不喜欢向自己的内心去挖掘,反而喜欢选择那些空泛的俗套的材料,比如什么汶川地震,你了解多少细节呢?你认为自己了解的细节你身边可能就有十几个也了解的同学,你有把握同样的东西写得比他们好吗?!所以,文章落入假大空,根源是人性的懒惰!从作文角度来说是对选材的误解,也是极大的遗憾!其实,每个同学心中都会有真实感人的独特瞬间,只要它真的曾经打动过你,那么,就选它了!
所以,构思选材,要先让脑子360度转起来,想想曾经出现过什么鲜活的人或事可供选择,这是写好作文必须做的事。
技法指导
二、精当选材的途径
2、从自身观察、感悟选材
有时,我们有很好地事例可写,但也许它是我们内心的秘密或者简直难以启齿的事,我们不敢将这些内心真挚的情感抒发出来。其实,主要是健康、积极的、于人于己有价值的,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好题材!藏于内心的真东西,写出来,必定最真实、最感人。拿出勇气来,让心灵深处的“底片”绽放为文字的精彩与动人,让真情满溢你的文章!而发自肺腑的写作,自我的释放、情感的宣泄,也必定能换来一刻心灵的顿悟和一片生活的新视野!
比如考场作文《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中,作者直叙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真实记叙家庭遇到的困难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与困恼。后来“我”与妈妈谈话,她的坚强和乐观很好地安慰了“我”,也开导了“我”。作者真实地心路历程在作文中真实地娓娓道来,生活的真实包含着亲人见的真情,与对人生的感悟,道出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酸甜苦辣不可少,只要你以积极的心态和人文情怀去拥抱生活”的主旨。
这样的材料,就是我们强调的“自身”观察和感悟,它独一无二,仅此一家;这样的文章,是阅卷老师也动情的好文章!
技法指导
二、精当选材的途径
3、从时代热点中选材
一味从以往的他人佳作中,选择重复别人的、千篇一律的材料不太可能令人耳目一新。视野较宽广的同学,将自身放入社会、国家或历史等大视野中,选择在作文中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其时效性,使文章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今天真好”是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其中一篇满分作文没有写自身小事,而将眼光投到国家与历史的层面。文章从“2008年12月26日这一天,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承担护航任务”写起,围绕着“开我国门”,精炼地回顾历史;并在结尾,将“今天”升华为广泛意义上的先辈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创造的“今天”。文章以热点话题切入,选材精当,做到了内容新颖,立意也高远。再如,200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要求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记叙文。有位考生的标题是《脚步,在此刻停住》,虽然当时写抗震救灾题材的作文很多,但该考生还是在热点中巧妙融入自己的独特体验。他结合自己5月19号全国哀悼日那一天下午历时三分钟的心路历程,将题目要求的“脚步”作文线索,贯穿全文,写了当时班级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哀悼时脚步停止,切入到中华民族腾飞的脚步不会停止,表现了考试独到的眼光,高远的立意。
视野开阔的热点选材,确实能将立意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对作者的知识积累和驾驭材料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自身真切的体会、独立的思考非常重要,如果人云亦云,文章会空泛无所依托,不如弃用!
技法指导
二、精当选材的途径
4、从经典名著中选材
借用经典,结合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改编,有时也能出奇制胜。
比如,在“ 并没有结束”的半命题中考作文中,有位考生借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给它续写了一个奇特的结尾。文章命名为《修行并没有结束》,作者创作性地续写了一个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后,在庆功宴会上为争“头功”发生了争执;文章重点落在争执过程中,几位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通过活灵活现的描写,最后揭示了“修行永无止境”的道理。如此构思,巧妙离奇又体现真实人性,“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这样独特的创造性,足以让人拍手称能。
在以“走出自我小天地”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有位考生奇妙地续写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妇孺皆知的“东施效颦”故事作为起点,写了东施因为容貌难看而终日困恼不堪,愤愤不平,甚至还找上帝质问,最后在上帝的点化和启发下,才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最终走出原先自我束缚的小天地,重新找回真正的自我,实现了人生价值。这样的选材是大胆的创新,通过恰到好处的人物形象变化,生动地阐述了话题的内涵。
这样的化用、改用经典旧材料,同样需要深刻的思考做根基。如果能力不及,写不出旧材料的新意,尤其是深意,倒不如老老实实,写自己独有的生活细节好。
技法训练
家庭是我们的大后方,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家庭成员,最基本的也包括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还有自己;扩大一点范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堂姐弟妹等等也在其中。这么多人,会发生多少这样那样的故事啊!请你根据前面所学,从家庭生活这个大舞台中,选择最打动你的瞬间,写出最真实感人的故事吧!
温馨提示:至少选写一个片段。尽量先感动自己,并且尽量让材料做到“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1、和父母相处的瞬间故事。
2、兄弟姐们之间的大小纷争。
片段训练
技法训练
片段训练
【参考范例】
别忘了,加点儿糖
早上起晚了,妈妈冲好了牛奶放在桌上。我一手忙着戴帽子,一手抓起碗就喝,正在给收拾书包的妈妈把糖罐送到我面前说:“加点儿糖吧!”顿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端着甜甜的牛奶,想说许多话,又说不出来。
在清淡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吧!它能给你热情,给你留下甜蜜。生活需要加一点佐料。
当你成功的时候,可否想过在轰轰烈烈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去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它使你去更加努力的寻找,为你下一次的拼搏,增添一种自信。
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一点糖吧,让它温暖你冰冷的心,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这句话:“加点糖吧!”
“加点儿糖”的瞬间,多小的材料啊!
由小事到人生的每时每刻,以小见大升华主题。
点题,首尾回环。
技法训练
片段训练
【参考范例】
【评析】
母亲对女儿说:“加点儿糖吧!”如果此刻女儿只觉得母亲关心我,疼爱我,那么这种感觉似乎太浅了,文章很难出什么新意,感人更谈不上。
这位同学很善于从平凡中捕捉不平凡的感觉,并从中体味一点新感受。“加点儿糖”,你会觉得生活是甜的,这是加糖的联想起点。由此作者联想到生活 的某些“添加剂”——成功时需要添加“佐料”,失败时更需要添加, 这就上升到一种人生的心理体验。这种感悟,思考,正是本文成功的原 因,值得学习!
高效作文训练
题目:初中生活琐忆
要求:
1、应用本单元所学技法,通过日常生活几乎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记下自己走过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
2、字数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