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8* 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04: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 枣核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中,一对夫妻高兴地站在田间,父亲手中托着小小的枣核,母亲满是喜爱地望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枣核的小巧与可爱。
关注表达语言:课文语言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核”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嚷”3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民间故事,你还记得吗?
师生交流:《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和《漏》。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民间故事——《枣核》。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枣核,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枣核”,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质疑课题,交流汇报。
预设1:枣核就是枣的核,枣核很小。
预设2: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聪明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学习多音字“嚷”
预设:当它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时,读“zhē”,如“折腾、折箩”;当它表示“弄断”的意思时,读“zhé”,如“骨折、折断”;当它表示“亏损”的意思时,读“shé”,如“折本、腰折”。
(3)学习多音字“涨”
预设:当它表示“体积增大”时,读“zhànɡ”,如“涨红、泡涨了”;当它表示“水量增加”的意思时,读“zhǎnɡ”,如“上涨、涨潮”。
(4)学习多音字“嚷”
预设:当它表示“喊叫”时,读“rǎng”,如“吵嚷、叫嚷”;当它表示“叫嚷,吵闹”的意思时,读“rāng”,如“嚷嚷、闹嚷嚷”。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概括文意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交流:枣核是一个像( 枣核 )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勤快)又(聪明),比正常的孩子还(能做事)。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牵走的毛驴)夺了回来,可闯下(大祸)了,被官府(捉住)。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用填空的形式降低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好文本。)
四、细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感受枣核的勤快。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交流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1)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从“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这句话的描写中,我觉得枣核勤快能干。
枣核做了哪些事?
师生交流:扶犁、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3)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师生交流: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枣核还能做很多事。
(4)引导学生想象:枣核除了会扶犁,会赶驴,会打柴外,他还会干什么?
预设: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
(5)拓展:同学们,你们会帮爸爸妈妈干什么活呢?引导学生将自己跟枣核进行比较,说说自己平时是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是如何对待做事情、学本领的。
4.引导:枣核不光勤快,他还很?
预设:聪明
教师出示“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这句话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师生交流: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也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二)感悟枣核的聪明机智、勇敢。
你从哪里看出“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学生交流:帮乡亲们夺回牲口、机智脱险。
1.聚焦枣核如何帮乡亲们夺回牲口
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1)交流句子: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学生交流汇报:从“解开”“蹦到”“吆喝”这些动作描写中,写出了枣核的机智。
(2)交流句子: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
学生交流汇报:从“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枣核用计和衙役斗智。
(3)交流句子: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师生交流:从“跳”“打开”“赶”“回”这些动作描写中,也写出了枣核的机智。
2.聚焦枣核如何机智脱险
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1)交流句子: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师生交流:“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可见枣核已经想到了逃脱的办法。
(2)交流句子: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学生汇报交流:“怎么也打不着”说明枣核和衙役斗智斗勇。
(3)交流句子: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师生交流:从“蹦”“抓”“荡”以及“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体会到枣核在和县官 斗智斗勇。
3.总结:课文先讲枣核出生,总也长不大;再讲了他很勤快,学会了很多本领;最后讲了他救出牲口的事。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通过自主阅读、交流分享,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学生的独特体验得到表达和分享。)
五、回顾方法,复述故事
1.交流方法: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叙述的顺序,现在我们来试着复述课文。回顾一下,前面几课我们用到了哪些复述的方法。
预设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是借助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预设2:《漏》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课文。
2.接下来请同学们练习复述“枣核救出牲口、智斗衙役”的内容。
学生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复述?
预设1: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
村子——县衙门——村子——大堂
预设2:以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找关键词。
3.总结:先梳理出主要思路,然后设计表格,或根据地点转换,或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线索,帮助自己复述。
4.出示要求:根据提示,练习复述全文吧。
先讲枣核的出生以及名字的由来。
然后讲枣核虽然长不大,但是很勤快。
最后把刚刚练习的救牲口的内容加进去。
5.同桌之间练习、交流,根据评价表评价。
6.想一想:这件事之后,枣核可能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预设: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牵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办法把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最后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
7.结构梳理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过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点评中明晰方向,评价的要点即是复述的要求。通过评价强化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复述任务。)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枣核》讲述枣核惩罚了恶人,帮助乡亲,获得大家的尊敬的过程,故事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勇敢,也有神奇美妙的幻想,饱含诗意与热情。
2.拓展延伸
学生欣赏《牧笛》。
七、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名叫“枣核”的孩子。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县官,帮助乡亲的故事。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1.首先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感悟枣核的人物品质。《枣核》这则民间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眼中的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提出有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放手让学生来谈,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并能做到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2.其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仍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交流复述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本单元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对本节课的复述进行了很好的引领。借助表格复述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同桌交流中了解故事内容,进行自主练习。最后出示点评要点,既强化了要求,又帮助学生完成复述内容。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语文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