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读到的北京》(3篇)《我生活中的一棵树》(5篇)
【题目】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
以“我读到的北京”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分析】
我读到的北京
本题是全命题作文的考查。首先审题,该题需要重点关注题干中的“ 作品 ”、“ 建筑 ”、“ 活动 ”这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提示 我们写作的方向,可以是一次活动,可以是一部作品,可以是一次旅行。所以本篇文章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游记,重点在于写出自己的感悟、收获。题目是“ 我读到的北京 ”,写作主体是“我”,重点在于“ 读 ”,读出的东西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 由此可发现本题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其次,立意方面,学生可以选择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感受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等等,这些立意贴近学生生活日常,便于选材和写作。第三,选材方面,通过上面的立意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材料,你印象深刻的建筑、过去和现在有何不同,你有何体会。再比如, 城市的文化古迹,通过游记的形式,记录它的风貌,写出自己的感悟等等。第四,结构方面,可以使用最常见的五段式或者六段式,第五,内容安排方面,建议一详一略,详写的部分应加上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本题是全命题作文的考查, 首先审题,该题需要重点关注题干中的“ 树 ”,“ 树 ” 不仅仅是指自然界里的树木,更是在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思想上启迪我们、鼓舞我们的一类人。明白了这一层含义,写作就简单很多。题目是“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写作主体是“我”,重点在于“ 树 ”带给自己的改变和鼓舞,由此可发现本题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懂得感恩,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其次,立意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赞美亲情、师生情、友情,家人、老师、朋友都可以是我们的 “树”,有的为我们遮风避雨,有的为我们展现生命的活力,这些立意贴近生活日常,便于选材和写作。第三,选材方面,通过上面的立意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材料,演讲、考试失利,自己受到父母师长的关心和鼓励,自己不再沮丧,他们就像大叔一样,为我遮风避雨,在我遇到困难时候帮助我,鼓励我。再比如,每次的体育课上,我的同桌总是不顾炎热陪我一起加练,他身上积极不服输的精神就像顽强的小桃树一样感染者我,激励着我等等。第四,结构方面,可以使用最常见的五段式或者六段式,开头结尾先点题,或者在开头设置悬念,最后揭开谜底,“树”是谁。中间的三段或者四段,可以是具体的事情。第五,内容安排方面,建议中间的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一详一略,或者两略一详,详写的部分应加上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例文1】
我读到的北京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承载了几代人的苦与乐。它的魅力,估计只有曾经居住过的人才会真正领悟。
我的家就在这弯弯绕绕的胡同之间,自然对这胡同了解甚多。
儿时的我总像个探险家,穿梭于各个胡同之间:马里奥雕像、会播电影的小摊、猫小院……都是我探险胡同发现的新奇事物。与那条大黄狗的相遇,可谓是“惊险万分”了。胡同里响起的异响迅速引起了我这位探险家的注意,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发现竟是一只与我几乎同高的大黄狗。吓得我脚下踉跄,赶紧狼狈地逃窜出去。时过境迁,如今再想起儿时的一幕幕探险画面,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温暖。
我最喜欢的便是傍晚的胡同。夕阳西下,将余晖洒在墙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我时常将小手置于墙面,感受丝丝温暖,手指闪耀着金光,变得神秘极了。微风拂过,柳丝打着旋儿,舞上一曲。
我追随着阳光的足迹,来到了胡同的另一侧——那是我之前从未涉足过的一方天地。走进后竟发现:原本绿叶遮挡的窗前竟开满了粉嫩的小花,一朵接着一朵,形成一张花的幕布。远看,花是鲜艳的粉,近观,粉上留有一抹白,好似娇俏的少女。胡同中不时有人走动,或与好友闲话家常,或与同学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经过风的传递充满了整条胡同。
每条胡同的尽头,通往的大路也不尽相同。因此,每次的探索则像拆盲盒般令人惊喜。有时通往家的方向,有时是从未踏足的地方,而有时则是死路阻挡。但,越是未知的事物越是充满吸引力。这一点似与学习相通,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死路,但耐下心来分析,终能找到正确的那条。
我心目中的北京是用胡同搭接而成的,这古老的美丽值得每个人呵护。胡同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见证了我的成长,记录了我的足迹,更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胡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更教会了我道理。
这就是我读到的北京——胡同。
【例文2】
我读到的北京
捧起大海碗,刺溜一大口,炸酱面的喷香在我的舌尖晕染。在这氤氲的香气中,我读到了老北京的民间智慧和生活态度。
小时候一放学,我便沿着白墙灰瓦的胡同走回家。听着古槐浓荫中骤起的蝉鸣,我知道吃炸酱面的夏天到了。刚到院子门口,就听见爷爷在厨房里“笃笃”的切菜声。我扒着门框探头看去,只见桌子上的青花瓷盘里码着白白胖胖的绿豆芽、翠绿的黄瓜丝和紫红的心里美萝卜丝。热油浇过的红彤彤的辣椒油在“滋滋”地响,剥了皮的雪白的独头蒜上还挂着水珠。“爷爷,您准备了这么漂亮的菜码儿,今天的炸酱面一定特好吃!”爷爷瞅见我,笑得合不拢嘴:“菜码儿配得好是面儿上好看,要想好吃,关键在炸酱。咱们老北京讲究有里有面儿嘛!来,爷爷给你表演一个炸酱!”
爷爷打开壁橱,拿出三种不同的酱,按比例舀入大碗。“干黄酱比较稠,先用黄酒澥一下,炸出来的酱味道也会更香。”爷爷边说边用勺子搅拌,几分钟的功夫就澥好了浓郁的酱汁。干黄酱的香,黄豆酱的鲜,甜面酱的甜,随着黄酒一起在空气中发散。接下来爷爷开火热锅,倒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丁,煸炒出油。不一会儿,锅里的肉丁已经裹上一层金色,香气扑鼻。爷爷下入备好的葱、姜、蒜与八角炒香,然后倒进混合好的酱汁,同时放入几颗冰糖,立即用锅铲顺着同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这炸酱啊,有个诀窍——小火儿大咕嘟。这个诀窍是一辈儿一辈儿传下来的。”爷爷说,“炸酱是个耐心活儿,保持小火儿,让酱汁冒泡,又不糊锅。”随着锅铲转动,琥珀色的酱汁变得浓稠,酱和油呈现分离状态,醇厚香浓的炸酱做好了。
旁边锅里的水开了,正好下面。面条也是爷爷提前擀好的,手工做的面条更筋道。爷爷将面条煮好,捞出,过水,盛入大海碗里。面条上铺满各色菜码,再舀两勺炸酱,那么一拌,圆滚滚的面条挂满油亮的酱汁。刺溜一大口,酱香在舌尖晕染,嚼几口清甜爽脆的黄瓜丝,夏天的胃口被熨得服服帖帖。我捧着碗吃得酣畅淋漓,幸福感十足。
上中学后,我搬离了胡同住进了高楼。在饭馆我吃过兰州的拉面,广州的竹升面,武汉的热干面,但我最爱的依然是家里的那一碗老北京炸酱面。现在我时常回味爷爷说过的话——虽然当时我还不明白——炸酱讲究个火候,生活亦如此。一道经典美食的流传,需要时间的打磨;一种生活态度的养成,需要岁月的沉淀。家常生活平平淡淡,可这生活想过得有滋有味,要的是不急不躁,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就叫:“小火儿大咕嘟。”
大槐树下,我放下吃得干干净净的大碗,抬起头来,看到院墙上伸着懒腰的小白猫,听见绿荫中骤起的蝉鸣和四合院门口老大爷尽兴的一声“和啦!”……只一瞬间,我读到了北京,读到了北京的味道。
【例文3】
我读到的北京
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就拿老北京的建筑来说,给我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么,就长话短说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北京城东南角还保存着一座角楼,立刻提起精神,打算亲自去读读它的美。
角楼,全称城角箭楼,是古代的城防建筑,北京城东南角的箭楼建于明代,由于临近火车站,在大拆除中得以保留,与复建的永定门不同,是名副其实的“正品货”。
国庆节放假第一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菜户营桥,扫了两辆共享单车,一路穿街过巷,直奔角楼所在的东便门桥而去。转过一个弯角,一座雄伟的古建筑映入眼帘。它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像一座巨大的正方形城堡,一副俯视来敌、坚不可摧的样子。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金戈铁马,猎猎旌旗。远远望去,我读到了老北京建筑的雄壮。
来到近前,城角箭楼掩映在参天古树之中,耸立在高楼大厦之间。整个墙体由硕大的青灰色城砖垒成。箭楼上下四层,楼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这在封建社会的规格是极高的。坚实的墙体上开有四排箭窗,每个箭窗内窄外阔,呈方口喇叭状。爸爸告诉我,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守城士兵的射界更广,而又不易被外面的敌人射中。细细想来,我读到古代工匠的智慧。
抬头仰望,飞檐上还有几只脊兽,每一只都不大,但十分精致。整个飞檐由错综复杂的斗拱托起,上面涂有绿色、白色、蓝色多种颜料。这一次,我读到了北京老建筑的柔美。
走近细看,墙体上的刀痕枪迹仿佛把我带回明代的北京保卫战。面对凶悍的草原铁骑,身后就是国都与百姓。守城将士咬定决心,将弓拉如满月,只待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射向敌军。恍惚间,我读到了古建筑所蕴含的爱国之情与民族之情凝聚而成的力量。
抬起头,仰望真实的老建筑,我冲破时间的隔膜,读到了它的雄壮、智慧、柔美与其所蕴含的民族之魂。我将带着这些收获,在探索北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例文4】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在我的心灵的深处有一株大树,我十分喜欢她,同时也十分佩服她,她在我心灵里扎下深深的根,播下回忆的种子。
她像一株大树,她的根深植于大地,她的茎挺拔不屈,她的叶茂盛婆娑。她顶天立地,挡风遮雨,力尽沧桑,把一片片绿荫洒向大地,把一丝丝汗水奉献给绿叶,把一个个生命托送给种子——我们。
她为了我们而挺拔不屈,她是在风雨中最聪慧而出的一株树,她非常坚强从不向命运低头,而命运可真会开玩笑,让她的小女儿得了一种病,走路十分困难,必须让人扶着才能艰难地一步步地走,这让每一个正常人看了都感到心酸,疼怜,可是这位伟大的母亲从没有放弃,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她都不放过,曾记得有一次她带女儿看一间有名的医院,刚开始医生说有可能会医好,但必须先检查孩子的身体情况,母亲满怀希望,眼前出现一丝光明,焦急等待了几十分钟,最后还是浇了一头冷水,可这位伟大的母亲依然非常坚强,一直默默地在女儿的背后默默的忍受着痛苦和泪水,掀着女儿的手走过了一段段艰苦而又漫长的岁月,一直到……我十分欣赏她——我的好老师。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慈母,更是一位好老师。
她是我的老师,我十分珍惜,十分有幸。虽然是短短的一年,但我总在她的“树荫下”学习,在她的维护下茁壮成长,在她严格要求下学会了坚强,她对待学生严格但不失爱心,她在风雨中锻炼我们,在阳光下鞭策我们,在春天里哺育我们。
老师您这棵大树历尽炎寒酷暑,秋去冬来,春暖花开,又一次迎来了芬芳桃李满树枝,又一批接班人了,老师您辛苦了。
在我心灵的深处,您这棵大树永远是顶天立地的,您让人佩服,我喜欢您。
【例文5】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去年,楼下的小树林里长出了一棵小树苗。没人知道那是棵什么树,更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但我对此却一清二楚。
这还要提到我家的小豚鼠——布丁,记得它刚来我家时,特别胆小,后来熟悉了,一进门,就能听见它索要食物的叫声。我除了喂食,还时常摸摸它抱抱它,生活自此添了几多欢笑。
可好景不长,布丁的脸上长了一个恶性瘤子,我们想尽了各种方法,也没能阻止它的离去……悲痛的我们将它埋在了小树林里。
布丁走的那段时间,语文课上正在讲庄子。我常常思考着生命的无常:人和动物一样,活着时焕发着生命的气息,死后气息全无。那么,我们来这世上究竟为了什么?又能留下些什么呢?生命有什么价值呢?
有一天想得出神,不自觉地走向布丁的坟。眼前的场景令我愣住了:坟的上方,不知什么时候竟长出一棵小树来!与旁边的杨树相比,它是那样瘦弱,枝干很细很细,叶子无力地耷拉着,风一吹,像个久病的人一样,摇摇欲坠。
可它顽强地活着啊,不是吗?活着,就很好呢!
我冲上前去,细细打量这小树。虽然有一些枝条耷拉着,但更多的枝叶还是仰着头,直着身体,翠绿翠绿的。夕晖穿透翡翠般的枝叶,变幻出温和的绿光。我的视线在翡翠丛中移动……突然,一些白色映入眼中,啊,是花!一排洁白的花朵从“翡翠”中绽放而出,把花茎都压得微微下垂,它们整齐地站成一队,像一串风铃。微风拂过脸庞,“叮当,叮当……”我好像听见了风铃的声音,这声音清脆透亮,勾起了我同布丁那些美好的回忆。凑近闻一闻,并没有香气,却显得端庄神圣。
看着这可爱的小树,困扰我的那些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每个人来到世间,总有他独特的使命,在生命的进程中,我们欣赏着世界的五彩斑斓。即使人生短暂,但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领略了世间的美好,这样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有价值的一生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死后,我们归于尘土,滋养大地,新的生命就在我们遗留下来营养的土壤里生长、绽放。大自然的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布丁的一生很短,但我们记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那棵小树也记得它的恩情。只要有新的生命在延续,我们就没有真正死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是可以永恒的。
“你好啊,布丁。”我轻轻说。风中,那枝干动了动,仿佛是在向我打招呼。
如今,小树越来越粗壮了,它不仅长在小树林里,也长在我的心里。它告诉我,生命可以永恒;它告诉我,生命是多么美好……
【例文5】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阳光透着叶缝闪烁绿光,流淌的绿潭卷起绿光在榕树旁边翻腾。吱吱喳喳,整片林子中遍布着鸟声,若你一不留神,造出了声响,那他们定会凌空飞起,又坐在极高的枝丫上。若你问这儿是哪里,这里便是我家乡的风景名胜——小鸟天堂。
小时候我跟着母亲来到这里,乘着小木船沿着这河流观望着。外面炎热难耐,但是这里面却凉爽至极,那时正是正午三四点,也许是那鸟儿不耐酷热便躲在巢中隐密起来,不久,我们便匆匆离开了这个无聊的地方。
直至少年,时间抹除了我的记忆,我便询问母亲。”小鸟天堂是什么地方 ”她挑了挑眉,望向我便说:“你小时候去过,那么多年,你应该是忘了,你去看看吧!”于是周六,我便前往那儿探访。
在转几回公交后,我如愿以偿地到达了小鸟天堂,匆匆买票后,便坐上了木船。木船也还是这个模样,但曾热闹的船上现在只有我空零零的一人。先是顺着水流向前行,那细枝低垂,指向我的头顶,我贪心地吸收着这里毫无污染的氧气,绿色的河水仿佛腾空升起了一片充满生命的雾霭一般,将我笼罩。我在沉醉于自然的状态下乘着船,渐入佳境。
随之而来便是一棵粗壮的大榕树,它的粗枝疯狂向四周生长着,上面的绿叶遮盖了一整片天空,河水而上全是那掉落的叶,一阵风吹来,细枝沙沙作响,而飘落的枝叶与寄长在枝上的花丫如雪花一般降落着我的身边。仔细往里一瞧,最初的主干早不知藏在何处,气须根长成的枝干密密匝匝,扎根向下。纵使大风吹过,也岿然不动,好似拥有最深层的强大力量。盘旋的粗枝紧紧依附着树干而又向上旁枝,纵使你使力压它也纹丝不动。折而不屈,压而不弯,勇敢向前。大榕树以她磅礴的姿态引来我内心阵阵赞叹。
渐渐的日落黄昏,先是一只鸟儿的林中飞来,渐渐地,又是几十只鸟儿回巢!随后一群群鸟儿归来,有的欢呼雀跃,欣喜愉悦,有的跳上跳下,叽叽喳喳,欲想宣泄快乐一样……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眼前鸟儿归巢的欢乐情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江门是侨乡,几乎每个村镇都有海外谋生的乡人。这些在外泊的国人何尝不似这些鸟儿?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何尝不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无论风雨,祖国都能给我们庇护;无论何时,祖国都能护我们周全。祖国如树,赋予我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量!
喧嚣的树林慢慢平息下来,我也乘着小船缓缓回到了岸上。而刚才的震撼仍在我的心中留下涟漪。在这浅绿色的光影里,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例文7】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世界上的树数不胜数,唯有那一抹粉红是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那抹粉红,点缀了我的世界,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深深烙印心中。
幼儿园时,我坐在老家的房子旁的桃花树下学习写字。妈妈扶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在本子上不断重复写着我的名字。偶尔一阵风吹来,令人心情舒畅。风还带来了一场巧妙绝伦的表演,一朵朵粉红色、浅粉色的桃花,宛如一个个小精灵,向我和妈妈飞来,构成了一幅色彩交织的油画。我们一起赏桃花,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上小学时,我在老家的房子旁的桃花树下与朋友玩耍。我们在漫天飞舞的桃花中打羽毛球,你一球我一球,好不快乐。球在朵朵桃花中穿过,与桃花浑然一体,不分你我。打累了,我们会坐下来,边喝水边聊天,每当这时,会有一阵淡淡的花香味传来,沁人心脾,让我不禁感叹乡村生活的宁静,让我们远离城市的繁忙,感受世间不一样的美。
到了初中,我一再次坐在树旁下只觉心虑堵塞,没有雅兴欣赏桃花。初中学业繁重,竞争激烈,优秀的人大把都是,我烦恼不够优秀的成绩,无法静下心来。妈妈告诉我,不妨平静下来,好好欣赏眼前美景。我听了妈妈的话,扭头看向桃花树。
恍惚间,一阵风吹来,我仿佛听到它在说话。它说:“你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难过,要学会成长。就像我,我虽不如其它树高大,但我从不伤心,因为我有比绿叶美丽的桃花,我为我身上的花衣赏而自豪。你虽在学习上不如别人,但也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要努力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结满美丽的花朵,展放自己生命的光彩,提升自己的价值。”我只觉堵塞的心绪一下就疏通了。我为自己加油打气,再站起来时,不复之前的愁容,整个人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生机,我也从中有所感悟。
老家的桃花树是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是别的树无法比拟的。因为桃花树,我的记忆长廊里存在着许多独一无二的照片。我喜欢桃花树,它陪伴并见证了我的成长。
【例文8】
我生活中的一颗树
秋风轻起,“黄金”落地。在这肃静的古庙里,唯有银杏树下才有这样的盛景。
清晨的秋风吹去了夏季的燥热,也让这片古老的山林褪去绿色的衣裳,染上一层淡淡的秋意。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银杏:它巨大无比,旁生的枝节好似都要伸到别人的庭院里。这些枝头早已没了拿金灿灿的叶,唯留一两片在这细小的枝上随风舞动着。
寺庙自来以素雅为主,一切古朴又端庄。那墙上的朱砂都因岁月的磋磨变得有些暗淡了。可银杏却与这里格格不入,它充满了生机,白瓷的地面上满都是充满希望与生机的金。那旁生的枝节落在红墙面旁边,轻轻为它拍去灰尘,阳光从叶中的间隙向红墙奔来,这棵巨大的银杏屹立于此,千年流转的岁月划过它的身躯,它与这墙长久的矗立,沉默,相伴,像是站立在时间尽头的界碑,凝视着来往的过客,如昙花似浮游短暂的一生。
它或许有它的故事,银杏树,是植物界里著名的活化石,自属独一科目,直至今日,站在树底下的时候,感觉像被一位温和的长者拢着自己的身体,它屹立于此,可温柔又强大的生命力快要溢出来,它看起来和秋天一点也不相合,它一点也不萧瑟,一点也不悲凉,即便银杏叶一片片落下,露出原有的树枝,却也能让人感到它那蓬勃的生命力。
据传言,这是李世民亲手种下的银杏树,距今一千四百余年。只是这一千四百余年对于我们来说,太长了,但对于它,好像不过转瞬。它身上被岁月赋予的年轮早就已经模糊不清,它就站在那,看着这个坚韧不屈的民族一次次的潮起潮落,它看到开元盛世,唐朝没落,宋又起,宋又落;看到精忠报国的岳飞,看到文人傲骨的文天祥,它看着明朝开国,明朝再度没落,看到明太祖杀出重围,听见北京前那句“日月山河还在,大明江山永存”的豪迈;看见满清入关,再到王朝没落,割地赔款,也看着我们被洋人入侵,国家危亡……它站在这,凝视着无数次,天灾,人祸,国家摇曳在风雨里,在时代的洪流里前行。可和它站立在一起的,是中国人永不低头的铮铮铁骨。这个坚韧无比自强不息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奋起反抗,洋务运动,戊戌六君子,北伐战争,中华民国,中国共产党……人民在血液的油锅中挣扎,却永不放弃,直到太阳升起,直到新中国成立!
这银杏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坚强的在污泥中站起来,永远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