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5章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15中2)(教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5章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15中2)(教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9 14:12:19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 第五章第三节 聚落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乡差别。
3.结合实例说出聚落的地理位置、分布、形态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结合聚落反面的世界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自觉养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复习导入】
展示图片: 世界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图回答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导入语:从图中可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常住居民,那么这样的分布特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回答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拿出《助学》,阅读“学习目标”部分,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复习导入为新知识做铺垫,同时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预习展示
课件展示“预习展示”环节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场所——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3、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评价。
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完成预习展示,三个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困惑的问题。
展示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自主学习
一、何为聚落
请大家在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聚落的基本形态?
问题2:城乡间在房屋、道路、人口数量和生产活动上的有什么差异?(表格的形式)
播放图片要求学生据图并结合日常生活完成表格。
根据图文资料,举手回答问题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形态
问题2,根据图片提示和日常所见所闻填表完成即可,
比较简单那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过渡
城市和乡村在生产和生活活动差别很大,请大家想一想,是先有乡村还是先有城市的呢,而且人类为什么要选择集中居住?
合作探究
二、聚落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一)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问题情境: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提示:甲地为山地,丙地为沙漠
教师评价:看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乙地,少数学生选择了甲地,极少数选择丙地,那么你知道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吗?
展示“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分布图
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求同位之间讨论)
教师评价并补充:由此可见,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交通不便,地形崎岖等,少有或没有聚落.
(1)请大家总结归纳出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
教师评价补充。
(2)思考,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二)聚落的形态
问题:聚落在平原、山地、河湖附近、沙漠中各是什么形态,规模、密度如何?
思考并讨论:不同的聚落,民居各具特色,你能说出一下以下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吗?
教师评价、补充。
根据景观图,学生思考片刻
后,举手回答。理由合理即可。
甲地:地势高,可以防御外敌的入侵……
乙地: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丙地:可以选择在沙漠绿洲…
学生看图片说出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位置
讨论后举手回答,共同点是都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和入海口。
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
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共同总结归纳,小组代表举手发言,看哪一组总结的全面,语言表达能力最好。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想到有些聚落的形成还会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平原:团块状
规模大、密度大
山地:条带状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
河湖附近:条带状或环状
沿河流、湖泊分布
沙漠:点状或带状
分布在绿洲上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
小组发言人举手回答。
A地:黄土高原覆盖着厚厚的黄土,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气候温差大,当地人就地取材,掏挖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B地:阿拉伯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门窗小,减少蒸发、防风沙。
C地: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高架屋有通风散热的作用。
D地:极地终年寒冷,建材贫乏,当地人就地取材,建造雪屋抵御严寒。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锻炼学生思维。
问题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有助于理解。
较简单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
这部分要结合气候特点方面的知识,新旧知识结合深刻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渡
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聚落的规模、形态、民居,使不同地方的民居各具特色。那反过来聚落的发展会不会影响自然环境呢?
看图说话:
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聚落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师评价,表扬回答优秀的同学。
仔细观察图片中地理事物的变化,同位之间讨论
可以从图中反映出来的耕地、房屋、森林等的变化来阐述,合理即可。
看图说话,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深刻理解聚落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过渡
从乡村到城市,聚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可以说,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那么从乡村到城市,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多,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如果城市到处被“水泥森林”占据的话,不同地方的聚落还有什么特色、美感可言!
合作探究
三、聚落的保护
展示图片:

思考:(1)你能说出它们都有哪些价值吗?
教师补充:它们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所以有的聚落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这些聚落文化遗产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关系,也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资源。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部分文化遗产的分布。
(2)如何保护有价值的聚落
a.先说说你在旅游的过程中见过的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有哪些?
b.说说你能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图片欣赏,体会传统聚落之美。
贵州西江苗寨、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北京四合院、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水城威尼斯等。
同位之间思考并讨论。
举手回答。它们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不但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文化审美价值。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看图找出一些重要文化遗产即可。
学生举手回答,说出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
可以讨论后回答,合理即可。
图片欣赏,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激发保护有价值聚落的热情。
帮助学生自觉养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习惯
知识梳理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的框架,有助于整体掌握。




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
C.很难体现文化和经济水平
D.大部分人从事服务行业
2、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既从事非农业生产又从事农业生产
B.人们的居所条件宽敞
C.交通阻塞和环境污染严重
D.出现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现象
3、下列关于聚落的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平原地区聚落众多
C.平原地区聚落较少
D.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四合院是以下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
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学生能够及时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何为聚落—聚落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保护聚落”为主线,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明确。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看图说话等方法,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选择一些优美的聚落图片,增强视觉感受,帮助学生养成保护文化遗产的习惯。教学过程还有很多不足,如活动设计还需更完善,课件制作需更精致一些等。
课件36张PPT。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世界人口分布图聚落预习展示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场所——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3、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聚落农村牧村渔村工业服务业团块条带林场乡村城市自主学习1、聚落的基本类型?一、何为聚落?2、城乡间在房屋、道路、人口数量和生产活动上的有什么差异?建筑的差异道路交通的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低
稀疏高
密集稀疏稠密道路少、落后道路纵横、发达农田、草地、森林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小乡村生产活动城市生产活动低
稀疏高
密集稀疏稠密道路少、落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道路纵横、发达耕作、放牧等农业生产活动农田、草地、森林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小 先有城市还
是乡村?想一想集中居住?合作探究二、聚落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读图分析:早期的世界文明有著名的四大发祥地,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
这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交通不便,地形崎岖等,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呢?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我来总结:平原地区规模大、密度大团块状山地、丘陵河湖附近条带状主要位于山谷地带条带状或环状沿河流、湖泊分布沙漠地区分布在绿洲上点状或带状ADCB你能说出以下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吗?思考并讨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也改变着当地的自然环境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三、聚落的保护安徽皖南古村落贵州西江苗寨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安徽宏村山西平遥古城???水城威尼斯安徽皖南古村落你能说出它们都有哪些价值吗?思考: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说说你能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聚落 聚落主要影响因素:民居建筑的差异1、聚落城市乡村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 聚落 ;
在高山荒漠地区, 聚落 。 密 集少或没有2、聚落和自然环境地形、气候、资源、
交通、水源、土壤……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聚落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如何保护聚落巩固训练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
C.很难体现文化和经济水平
D.大部分人从事服务行业
2、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既从事非农业生产又从事农业生产
B.人们的居所条件宽敞
C.交通阻塞和环境污染严重
D.出现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现象AC3、下列关于聚落的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平原地区聚落众多
C.平原地区聚落较少
D.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四合院是以下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
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南京C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