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下列相关叙述属于种群的是( )
A.某草地中所有的双子叶植物 B.某公园里所有的黄色月季花
C.某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狐尾松
2.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3.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某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不同食物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
A.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以斑鬣狗为食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同生活,相互依存
C.高海拔地区田鼠和鼢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
D.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下列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的是( )
A.小草在春季发芽,秋季枯萎 B.高鼻羚羊在冬季向南方迁移
C.仓鼠在冬季会进行冬眠 D.下雨时小鸟会飞向屋檐
5.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
C.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
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B.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
C.分解者也可将非生物环境的物质固定到生物群落
D.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生态金字塔,Ⅰ~Ⅳ表示不同营养级,Ⅰ中含有生产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Ⅱ、Ⅲ营养级中可能存在同种生物
B.并非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都呈图示形态
C.若Ⅰ、Ⅱ中分别只含有树和昆虫,则该图可能不是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说明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8.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的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在物质循环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可以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在一起
9.“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油菜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油菜籽可以生产食用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B.蜂蝶飞舞在油菜花田属于行为信息
C.使用农药对油菜害虫进行杀害,属于生物防治
D.诗句中只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10.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B.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C.一般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工作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
11.枸杞果酒果香浓郁、保留了原果实中特有的营养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可将糖彻底分解成酒精和水
B.在枸杞酒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放气一次以排出CO2
C.随着密闭时间的延长,单位时间内产生酒精的量就会越多
D.枸杞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验
12.传统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
B.泡菜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而排气的间隔也延长
C.家庭腐乳制作时,必须经过接种才能进行微生物发酵
D.利用乳酸菌发酵制做酸奶时,应处于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13.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无菌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煮沸的方式可以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芽孢全部杀死
B.紫外线消毒常用于对培养环境的空气和一般物品的表面消毒
C.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未排尽,则会影响灭菌效果
D.玻璃器皿和金属等耐高温且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用干热灭菌
14.杨梅营养价值高,杨梅酒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酵母性能。科研人员为挖掘杨梅主产区的酵母资源,筛选出酒精转化率高、酒精耐受力强的优质杨梅酿酒酵母,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②的目的主要是对从杨梅表面获得的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
B.与过程②所用培养基相比,过程③所用培养基可能添加了琼脂成分
C.过程③所用接种工具是涂布器,过程③的划线顺序是a-e-d-c-b
D.如果划线区域c上无菌落生长,可能是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冷却就划线
15.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选育的高产菌株为避免中间环节污染,一般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
B.发酵工程所选用的优良菌种要能在低成本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
C.在发酵工程中,发酵环境条件的变化将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D.若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发酵结束后可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来获得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乙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图甲中出现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甲中曲线______最相似。
(2)若调查发现图乙中①种群t3时种群数量为200只,则理论上种群①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______只;在t4~t5时间段②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甲中ab时间段,曲线Ⅲ所代表的种群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图甲中cd段曲线Ⅱ的变化趋势与图乙中②种群的______时间段相对应。
(4)在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数量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答两点)。
17.(11分)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______;该农田中植物的这种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
(2)判断群落发生了演替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该退耕农田在这60年间演替的类型是______,在40~50年间该群落的优势种最可能是物种______(填“甲”“乙”或“丙”)。调查发现演替的第10年物种甲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物种丙的加入会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该同学观点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分)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形式进行,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
(3)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一点)。
(4)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
(5)亚洲象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将呈下降趋势。科学家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
19.(11分)泡菜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白萝卜、红萝卜、小黄瓜等均可作为泡菜的原料,经发酵后在口感上比新鲜蔬菜更爽脆,既好吃,又助消化。为提高泡菜品质,某兴趣小组选取了多个不同的乳酸菌菌种和萝卜切条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同学第一次尝试做泡菜时将煮沸后还未放凉的泡菜盐水倒进已装好干净蔬菜的坛中,此举存在不当之处,原因是______,请你根据泡菜的发酵原理给小强提出简单有效的补救措施______。
(2)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原因是______。若在适宜温度下,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从实验结果分析,图中适合泡菜发酵的菌种为______,依据是______。
20.(11分)高浓度的铵盐对海水养殖中的对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是制约其大规模养殖的环境因素之一,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硝化细菌可有效净化水体中的铵盐,降低对虾的死亡率。科研人员从当地对虾养殖池塘中筛选出对铵盐降解率高且稳定的硝化细菌菌株,将等量的三种候选菌甲、乙、丙分别接入等浓度的含铵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铵盐浓度,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为了筛选出实验所需的硝化细菌,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要以______为唯一氮源。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严格灭菌,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______旁进行操作。
(2)图1中M培养基上进行的是利用______纯化菌种,该过程中接种工具需要灼烧______次。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所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实际数目偏小,原因是______。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8、50、52、54、313,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___个。
(4)将筛选出的等量的三种候选菌甲、乙、丙,分别接入铵盐浓度为40mg·L-1的模拟养殖污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应选择候选菌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双子叶植物和所有的动植物不属于同种生物,A、C错误;黄色的月季花不是该公园中所有的月季花,B错误。
2.D 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A正确;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由题干信息可知: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和温度不同,均会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率,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C正确;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控制种群数量,D错误。
3.C 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是捕食关系,A错误;豆科植物能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有机物,而根瘤菌固定的氮可被豆科植物利用,二者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田鼠和鼢鼠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取食,是同域共存,C正确;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D错误。
4.D 下雨时小鸟飞向屋檐是为了躲避被雨淋湿,不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的行为,D错误。
5.C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采集小动物的方法,统计丰富度通常选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B错误;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正确;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通常也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D错误。
6.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食物链、食物网,A错误;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B正确;分解者不能将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固定到生物群落,C错误;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D错误。
7.B 图中表示的是正金字塔,同种生物可能占据不同营养级,故图中Ⅱ、Ⅲ营养级中可能存在同种生物,A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故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B错误;若Ⅰ、Ⅱ中分别只含有树和昆虫,则该图可能不是数量金字塔,昆虫的数量可能大于树的数量,C正确;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8.A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的过程,A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在物质循环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可以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在一起,D正确。
9.B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错误;使用农药对油菜害虫进行杀害,属于化学防治,C错误;诗句中除了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外,还能体现出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10.A 人类消费水平越高,所需的生产资源越多,产生的废物越多,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A错误;生态赤字说明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出现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B正确;一般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正确;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工作,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D正确。
11.B 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可将糖分解成酒精,糖彻底分解的产物是CO2和水,A错误;发酵生产果酒的过程中,产物是酒精和CO2,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放气一次,其主要目的是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B正确;随着发酵加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进入衰退期,单位时间内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变少,C错误;枸杞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错误。
12.D 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CO2与食品松软有关,A错误;制作泡菜的主要菌种为乳酸菌,泡菜制作后期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可能是酸性、缺氧等条件抑制了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的生长,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B错误;家庭制作腐乳时,微生物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C错误;酸奶发酵所需的菌种是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应处于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D正确。
13.A 通过煮沸的方式可以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杀死,部分耐高温的芽孢能够生存,A错误;对于培养环境的空气和一般物品的表面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法,其原因是紫外线能能够使杂菌的蛋白质变性,也会使杂菌的DNA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活性,B正确;若未将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会因达不到规定温度而影响灭菌的效果,C正确;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耐高温且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用干热灭菌,D正确。
14.C 过程②的目的主要是对酵母菌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过程②用的是液体培养基,过程③则是固体培养基,所以过程③的培养基比过程②的培养基可能多了琼脂(凝固剂)成分,B正确;过程③是平板划线操作,应用接种环进行接种,根据菌落数可知,划线的顺序是b-c-d-e-a,C错误;如果划线区域c上几乎无菌落生长,原因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就划线导致微生物死亡,也可能是未从上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或C的稀释度过高导致微生物数量过少,D正确。
15.A 选育的高产菌株一般需要扩大培养然后再接种到发酵罐中,A错误;发酵工程所选用的优良菌种要能在低成本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才能满足使原料价格低廉,B正确;发酵工程中,发酵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C正确;发酵工程的产品如果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和干燥而获得微生物菌体产品,D正确。
16.(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因环境的阻力(在生存斗争中)所淘汰的个体数(2分) Ⅲ
(2)400 不变
(3)等于 t2~t4(2分)
(4)随机取样、取平均值、选取样方面积相同、统计数量时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原则等(合理即可,答两点,2分)
1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利用阳光等资源环境的能力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2分) 次生演替 乙 物种乙进入到该种群,与物种甲竞争阳光和生存环境等(2分)
(3)不一定正确(1分),物种丙可能是外来物种,进入到该群落后与本地物种竞争,可能导致本地物种无法生存,从而使物种丰富度下降(2分)(合理即可)
18.(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二氧化碳(CO2) (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被生产者再利用(2分)
(2)化学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栖息地碎片化会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导致亚洲象被捕食的概率增加;栖息地碎片化降低了亚洲象与异性相遇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其出生率(合理即可,答一点,2分)
(4)自我调节能力 恢复力
(5)森林覆盖率提高会导致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生存空间缩小,大象食物来源减少(2分)
1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高温会杀死蔬菜表面的乳酸菌(2分) 等泡菜水放凉后添加陈泡菜水(或乳酸菌)(2分)
(2)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耐酸盐 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2分)
(3)菌种2 与其他菌种及对照组相比,该菌种发酵过程中pH最低,说明产生的乳酸最多,另外亚硝酸盐含量最低(合理即可,2分)
20.(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铵盐 酒精灯火焰
(2)平板划线法 6(2分)
(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3分) 5.2×108(2分)
(4)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