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5章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15中1)(教案+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2014-201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5章第3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15中1)(教案+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9 14:18:06

文档简介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教学过程
备注说明
课前铺垫
幻灯片播放村、利津县县城、东营市景观图片。
?
新课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图片嘛?(学生集体回答)
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总结
这些照片所表现的就是老师从工作的学校来到咱们区三中一路上的不同景观,它们都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
教师过渡
像照片中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媒体展示:聚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聚落的知识。
引出聚落概念。
?
引出课题。
媒体展示
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媒体展示
聚落的作用,劳动、社会活动图片,聚落>居所。
让学生说出聚落的几个作用,有助于充分理解聚落的概念,防止学生混淆概念。
教师总结
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地,人们在聚落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聚落的范围要大于居所的范围。
?
教师过渡
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是聚落,景观有较大差异。
?
媒体展示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图,二者区别表格。
?
合作学习
对照图片,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表格,最后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小组的结论。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结
像左图这样,建筑低而少,道路少而窄,商场、医院、学校较少,有农田、果园、鱼塘,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保留有较多自然景观的聚落是乡村聚落。像右图这样,建筑高而多,道路多而宽,商场、医院、学校较多,基本没有农田、果园、鱼塘,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保留有较少自然景观的聚落是城市聚落。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教师过渡
其实不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较多差别,就是同为乡村聚落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
媒体展示
四种乡村聚落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图片中人们从事的活动,分析是哪一种乡村聚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
不但乡村聚落有多种类型,就是各大洲的乡村聚落也有较大区别。
?
媒体展示
抢答:三大洲乡村聚落图。
?
教师过渡
同学们都是东营人,那大家知不知道东营市的历史?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资料《东营市建市历史》。
用家乡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过渡
现在我们知道,东营市建市是因为东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立城市的例子。那么其他城市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建在某个地方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
媒体展示
中国地形图和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表格“三级阶梯”。
?
合作学习
根据提供资料分析城市分布和地形的关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再讨论原因。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结
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形为主的第三级阶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形成聚落最理想的地区。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媒体展示
株洲城区变化图。
?
合作学习
分析株洲城区发展变化的原因。
?
教师总结
株洲城区变化是因为地处铁路沿线和交汇处,并且有河流经过,交通便利。城区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
媒体展示
重庆市地图。
?
合作学习
分析重庆发展的优势。
?
教师总结
重庆水源充足。
?
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
?
合作学习
讨论: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2.现在,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密集,为什么?
?
教师总结
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
教师过渡
刚才的地方聚落密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地区聚落是否密集?说出主要原因。
?
媒体展示
北极地区、热带沙漠、高山地区图。
?
学生回答
抢答,说出密集或稀疏,并说明主要原因。
?
教师过渡
?
?
其实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
媒体展示
三种宗教建筑图。
让学生点明分别属于哪种宗教,教师点明:宗教信仰。
?
媒体展示
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景观图。
教师点明:政治因素。
?
教师总结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刚才我们提到了哪些?
?
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
?
媒体展示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图。
?
教师过渡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因素外,还有气候因素。它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媒体展示
中国城市分布图(标出400mm等降水量线)
?
合作学习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哪边,为什么?
?
教师总结
大多数城市在东南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地区,这里既有适宜的温度,又有适度降水。
?
教师过渡
其实气候因素不但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还能影响聚落的建筑特点和建筑材料。下面我们来看两种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同学们分析一下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
媒体展示
东南亚高架屋、沙漠地区房屋图
?
合作学习
结合房屋特点,自学课文81页图4.21和4.22,讨论当地气候特点。
?
教师小结
不同的气候类型下有不同的建筑,以后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不同建筑类型。
?
教师过渡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那聚落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样子呢?(学生:不是)同学们请看下面的图片。
?
媒体展示
北京老照片和现在的景观图。
?
学生回答
结合图片说一说北京有什么变化。
?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资料:《北京城区面积变迁》
?
教师过渡
北京的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
媒体展示
四合院图。
问:认识这是什么建筑吗?生答:四合院。
?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资料:《北京四合院》
?
教师过渡
四合院的消失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保护。
教师:下面我们就以四合院的保护为例,学习如何保护这样有价值的建筑物。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3页活动题2,说一说:你认为哪种观点比较正确。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师小结
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像四合院这样有极高价值的建筑属于传统聚落,而传统聚落属于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那么什么是传统聚落和文化遗产,它是否需要保护?保护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2页第三个框题《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第二三段和学案上自学资料《文化遗产》。
?
学生自学
自学课文和自学资料。思考问题。
?
教师提问
文化遗产是否需要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答:需要。意义。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媒体展示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
教师过渡
我国为保护文化遗产,已经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那么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呢?
?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资料:《中国的世界遗产》。
?
媒体展示
威尼斯图、云南丽江古城图。
?
教师结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媒体展示
内容小结。
?
媒体展示
读图思考:影响武汉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
合作学习
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
教师结语
最后把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和同学们合作了一节课,感到十分高兴,谢谢大家。
?
?
课件44张PPT。感悟导入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篇:感知生活——乡村与城市
第二篇:缜密思考——聚落与自然环境
第三篇:升华情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形成的先后顺序。
2、聚落除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还是什么场所?
3、乡村聚落的类型有哪些?
4、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居民从事的工作。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不仅是居住场所,还是人们进行劳动
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类型城市聚落:工业、服务业等
乡村聚落: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预习展示 第一篇:
感知生活——乡村与城市根据下组图片给聚落下定义合作探究
(一)聚落定义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合作探究
(二)工业和服务行业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非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根本差异在于:
生产方式的不同 第二篇:
缜密思考——聚落与自然环境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合作探究
(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请说出影响下列聚落
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沙漠中的绿洲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的发展淮北、大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河流沿岸城市,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多雨气候建筑设计比赛在这些自然环境下的房屋应该设计成什么样?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何不同,主要考虑何种因素?热带雨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地区寒带地区温带平原合作探究
(四) 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双层竹楼或木楼,下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云南西双版纳 的傣族竹楼盛产竹子
就地取材
通风散热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厚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区吹来的热风。草原地区的住房 ——蒙古包便于拆装
适合游牧生活黄土高原地区 的窑洞黄土直立
就地取材
冬暖夏凉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第三篇:
升华情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1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村 2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
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1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2意 大 利 水 城
——威 尼 斯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
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1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2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2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因而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都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中 国 ? 长 城 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
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
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
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
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
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
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
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
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
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
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
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我们的感悟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1.聚落可分为
A、乡村与牧村 B、乡村与渔村
C、乡村与林场 D、乡村与城市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巩固训练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4.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纳西族传统聚落是
A、塞纳河岸 B、水城威尼斯
C、平遥古城 D、 丽江古城5.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建议,哪种更合理
A、悉数保护下来,不能拆除
B、太破旧了,影响市容,干脆全部拆除
C、四合院是北京民居最大特色,应予以适当保护
D、把四合院全部拆掉,照原样重建把下列地区与相应的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东南亚 冰屋
西亚 高架屋
北极 厚墙小窗
我国的黄土高原 竹楼
云南的西双版纳 窑洞
北京 四合院测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