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课型】新授课
【课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与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情
景
导
入
创设情景:多媒体依次展示乡村、城市的图片,引出本课的课题。
教师板书: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学生有兴趣的观看图片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
示
学
习
目
标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学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一、聚落的类型
观察图片
合作探究
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它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聚落吗?
[成果展示]::
小结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你认为聚落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3、A和B各反映哪里的景观?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播放幻灯片同时点拨: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中的人们......
结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
?
房屋
交通道路车辆
人口密度
教育条件
生产方式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稀疏
矮
少
小
差
农业
小
城市
稠密
高
多
大
好
工业、服务业
大
观察思考相结合进行问题探究。
通过观察讨论明确聚落的概念、种类、差异。
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结合图片讨论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组内学生积极交流,完成填表。
依靠大家的智慧完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及时梳理新知,理清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已达到全面掌握知识。
过渡: 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请结合以前学过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思考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进一步思考:人类早期的聚落在哪些地方形成?
合作探究
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2、人类早期的聚落在哪些地方形成?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播放景观图片:
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后,学生回答,教师最后总结时,引出[成果展示]:
过渡: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如此,它对聚落的主体设施---房屋建筑的结构、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为何不同,主要考虑何种因素?
举例说明: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过渡语:自然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对聚落形态有影响。
展示幻灯片:
过渡语: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差万别,风格独特。它们既有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也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聚落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合作探究(二)],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影响聚落的自然因素: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因素。
学生抢答
学生根据展示的聚落形态图片,自主分析完成:
团块状、带状;
带状、点状
学生依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成果展示,获取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3、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小结:展示课件:
保护有价值的传统聚落。
过渡:这些聚落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今后会更加美丽。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也十分美丽呢?展示: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结合身边的实际,各抒己见。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思考保护聚落文化遗产的意义,懂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应相互统一、协调发展。
课堂
小结
“我们一起谈收获”:
一、聚落的形态
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演变
聚落的形成、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 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资源 ③土壤 ④水源 ⑤气候
⑥植被 ⑦地质 ⑧交通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②③④⑤ D 全部都是
二、探究题
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学生理解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才懂得如何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乡。使得学生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件26张PPT。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AB1.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它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聚落吗?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乡村和城市问题探究2.A和B各反映哪里的景观?A地是城市景观,B地是乡村景观。1.你认为聚落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两种:乡村和城市乡村和城市AB农村牧村渔村林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中的人们……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工作呢?农业服务业工业亚洲
非洲
欧洲或北美洲ABC世界各地乡村聚落不同的景观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请结合以前学过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思考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进一步思考:人类早期的聚落在哪些地方形成?聚落与环境是在这些地方吗?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其他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世界上最早出现聚落的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世界最早出现的聚落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民居与地理环境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寒冷地区的气候,风劲、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 读图,想一想,北非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窗户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修建,墙体较厚实,平顶。这与北非气候干旱、光照强、气温高有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1.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史和科学研究。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传统聚落,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保护有价值的传统聚落一、聚落的形态
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演变
聚落的形成、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