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 (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 (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教学目标:
(1)抓住“套子”,理清情节结构。
(2)探究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分析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3)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套子”,理清情节结构。
(2)探究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分析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形象。
导入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陈显荣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l860~1904)
契诃夫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等。
作者简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国别和代表作:
国莫泊桑的代表作:
国欧·亨利的代表作:
国的契诃夫的代表作:



《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时期。当时,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写作背景
初读课文,问题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3.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和叙述人称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人物关系
别里科夫
华连卡
柯瓦连科
布尔金(我)
同事
姐弟
情侣
同事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理情节】
(1—4)
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5—33)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争吵交锋
婚事失败
(34—36)
他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穿着:
用具:
出行:
住处: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生活习惯
(有形的套子)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
他把伞、表、刀等都装在套子里。
(古怪)
(封闭)
(保守)
(多疑)
人物 性格
思考: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本探究
行为
准则
套子
论调
职业
套子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思想 观念
(无形的套子)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来躲避现实生活。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都闷闷不乐。
(维护旧制)
(顽固守旧)
(害怕变革)
思想 本质
思考: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本探究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害怕改变现状。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主要事件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争吵事件
婚事风波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性格
形象的刻画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心胸狭隘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心里乱得很;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心慌意乱;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惧怕新事物
保守落后
虚伪保守
因循守旧
难堪极了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别里科夫
结婚
尝试走出套子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合
文本探究
别里科夫是如此的封建保守,却为何会想到结婚?最后婚事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文本探究
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别里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 。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
又是 。
牺牲品
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
思想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
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
整体把握·主题分析
文本探究
“套子”这一物象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套子”式的生活习惯、思想特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封闭守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社会秩序的典型形象。
串联故事情节:“套子”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反映社会背景:“套子”点出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一所学校、一个小城市,影射了一个处处皆有“套子”的社会。
揭示小说主题:“套子” 具有象征意义,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保守反动。
总结
作品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刻画及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出一个胆小怕事,因循守旧、害怕新事物和扼杀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形象,从而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造成的恶浊黑暗的政治空气,批判了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反动势力,并暗示出反动势力最后必将覆灭的命运。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
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
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
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请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促织》《变形记》几篇课文,谈一谈社会中束缚人性的“套子”是如何异化人的,并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被“挣脱”的套子?我们如何才能不被装进套子?请以《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为题,完成随笔。
课后作业
提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课堂小结
挣脱阅读方法的套子
读懂小说结构的套子
摆脱奴性盲从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