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专题六 力学实验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06.专题六 力学实验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力学实验
复习导航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力学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1用托盘天平测量小木块和杯中水的质量。
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例2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例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利用具有秒表功能的设备测量自己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
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5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小球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
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例6用手拉动弹簧测力计体验1N、2 N、4N力的大小,测量一本物理教科书所受的重力。
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用弹簧测力计、平板、细绳、长方体物块、棉布、毛巾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3用水、盐水、压强计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4用水、盐水、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4.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例5用杠杆、铁架台、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力学实验一共包括九大实验,其中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一共有五个,包括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探究类实验一共有四个,包括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个实验的要求如上图所示。
由于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一般会结合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两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一 测量固体与液体的密度;由于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的实验一般会结合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两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由于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与4.2.2、4.2.3、4.2.4、4.2.5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将其设置为如下图所示的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以及考点六,共六大考点。
类型 实验 考点分类
力学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考点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考点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考点三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四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五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点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堂精讲
01考点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我省某金矿新勘查出金属储量200t,成为国内最大单体金矿床。为研究该金矿矿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3)向量筒中倒入60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 kg/m3;
(4)因矿石具有吸水性,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右 48.8 2.44×103 偏大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平衡。
(2)[2]由图乙可知,矿石的质量
(3)[3]由图丙可知,水和矿石的总体积为80mL,则矿石的体积
故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
(4)[4]在测量矿石与水的总体积时,因矿石具有吸水性,测出的总体积会变小,测出矿石的体积也会变小,由可知,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会偏大。
2.豆浆是汉族传统饮品,其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老少皆宜。小明想知道豆浆的密度是多少,于是用天平、量筒和小烧杯测量豆浆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的指向如图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豆浆,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 g;把烧杯中一部分豆浆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 cm3;再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豆浆的总质量m2=38.8g;
(3)小明所测豆浆的密度ρ豆浆= kg/m3;
(4)小明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有较多豆浆,则他所测豆浆的密度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零刻度线 右 80.4 40 1.04×103 偏大
【详解】(1)[1][2]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左偏,右边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3][4]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
m1=50g+20g+10g+0.4g=80.4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豆浆的体积
V=40mL=40cm3
(3)[5]豆浆的密度
(4)[6]在将豆浆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部分豆浆,这会导致测量的豆浆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密度偏大。
3.在学完密度的相关知识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后测量了雨花石(不吸水)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将雨花石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测量结果如图甲,雨花石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将雨花石放入量筒中,液面变化后如图丙,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明只用烧杯和天平也测出了雨花石的密度,具体操作如图丁所示:
①测出雨花石质量m1;
②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位置做上标记;
③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⑤小石块的密度为 (用m1、m2、m3、ρ水表示);
⑥由于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量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游码 左 22.4 2.24×103 偏小
【详解】(1)[1][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表示天平左侧高,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至横梁平衡。
(2)[3]雨花石的质量为
m=20g+2.4g=22.4g
(3)[4]由图乙丙可得,雨花石的体积为
V=40mL-30mL=10mL=10cm3
雨花石的密度是
(3)[5]测出雨花石质量m1;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位置做上标记;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则后加入水的质量为
m水加=m3-m2
后加入水的体积等于雨花石的体积,为
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
(4)[6]取出泰山石时沾了很多的水,则取出泰山石,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2会偏小,而当倒入水时泰山石带出的水又补充到烧杯中,即后加入水的体积变大,因此计算出的泰山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可知,所以算得的密度值与泰山石实际密度值相比偏小。
4.小明和小华想测量木块(表面经处理,不吸水)的密度。

(1)下面是小明的测量步骤,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①天平调平衡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 (选填序号);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直接向右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移动游码
②在量筒中加适量的水,如图丙(a)所示,读出其体积为40mL;
③用细线系住一小铁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b)所示,读出其总体积为60mL;
④将铁块挂在木块的下面,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c)所示。木块的体积为 cm3;
⑤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该木块的密度为 g/cm3。
(2)小华没有使用天平与量筒,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方法,借助于水(密度已知ρ水),利用所学过的浮力知识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丁(a)所示,水的体积记作Va;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如图丁(b)所示,液面上升至Vb;
③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如图丁(c)所示,液面上升至Vc;
④请用所测物理量,写出木块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必须有适当的文字说明):木块的密度ρ木块= (用测量值表示,ρ水已知)。
【答案】 C 40 0.55
【详解】(1)①[1]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时,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中加入的砝码质量偏大;
A.应该在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时右盘中加入的砝码质量偏大,若再直接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再往右盘加砝码,天平不可能再次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时右盘中加入的砝码质量偏大,应该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④[2]如图丙(c)量筒中水面刻度为;木块的体积
⑤[3]木块的质量
木块的密度
(2)[4]由图丁可知,木块漂浮于水中,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此时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木块的重力
由可知,木块的质量
因为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其自身体积,故木块的体积
木块的密度
02考点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测得时间 tAB =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 ;
(2)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
(3)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 v1,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 0.25 小
【详解】(1)[1]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B 段的路程为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2)[2] 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 段的时间会偏大,根据,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小。
(3)[3] 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全程平均速度 v1、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为
6.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tAC=2.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秒表 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0.25 0.4 小 大 不正确
【详解】(1)[1][2]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来间接测量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由于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所以需要运动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2)[3][4]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少,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5][6] 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则AB段的路程为
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路程,BC段的时间为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7]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8]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所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运动。
(6)[9] 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该做法不正确。
03考点三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
(2)甲、丙两图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3)根据甲、乙两图可得结论是: ;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5)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小明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当他向右拉出木板的过程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则此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读数为 N。
【答案】 匀速直线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错误 未控制压力相同 不一定 2.4
【详解】(1)[1]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2]甲、乙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两图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3]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丙中接触面更粗糙,测力计示数较大,故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得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4][5]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压力大小改变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6]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当他向右拉出木板的过程中,木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拉力属于一对平衡力,与木板的运动状态无关,故木板不一定要匀速拉动。
[7]当他向右拉出木板的过程中,木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拉力属于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分度值为0.1N,示数为2.4N;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2.4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右。
8.小明用不同的力将手掌压在各种不同物体表面上向前推,发现感受不同,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的材料种类,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进行了以下探究: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如图甲、丙所示,小明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木板二上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此过程控制不变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 ;
(4)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易稳定,改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水平拉动长木板,这样做的好处是: 。
【答案】 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材料种类 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详解】(1)[1][2]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所以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4]实验在探究过程中,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的材料种类,故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不变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材料种类。
(4)[5]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9.小天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木块表面较光滑,棉布表面较粗糙。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 运动,根据 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 (填写实验序号)两次实验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天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乙、丙 压力大小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详解】(1)[1][2]在实验过程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其的拉力。
(2)[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分析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其中棉布表面较为粗糙,木板表面较为光滑,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同,由此可得出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图甲、乙两次实验可知,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乙中压力较大,其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即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压力大小有关
(3)[5][6]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丁实验中木块切去二分之一,则接触面的面积变化的同时,接触面的受到压力也变小了,故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10.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哲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是物块,B是木板,C是铺了毛巾的垫板。
(1)为了测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先在 方向调零,根据 可知,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 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示数已标出;
(2)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大小的关系;而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哲哲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这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哲哲用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当拉力F为5N时,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为8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此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
【答案】 水平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 压力 乙丙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1.3 3.7
【详解】(1)[1]为了测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测力计要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应先在水平方向调零。
[2][3]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4]由图可知,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但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5]由图可知,乙、丙两次实验压力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用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6]将A切去一半,同时改变了接触面积和压力大小,没有控制变量,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即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7]当拉力F为5N时,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和B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图甲中相同,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3N,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为1.3N。当拉力F为8N时,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1.3N。
[8]木块给木板一个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3N,木板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5N的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板受力平衡,所以木板受到地面给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当拉力F为8N时,木板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3.7N,木板在拉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04考点四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如图甲所示,小明发现压强计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字母),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为了提高压强计的精确度,当U形管足够长时,U形管内应该选用密度 (选填“大”或“小”)的液体;
(4)比较图中 两图中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5)比较丙、丁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答案】 不属于 不漏气 B 小 乙丙 上窄下宽 液体密度
【详解】(1)[1]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而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和空气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所以不是连通器。
(2)[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发生灵活变化,说明该压强计不漏气。
[3]如图甲所示,小明发现压强计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说明两侧液面上方气压不同,所以应取下软管重新安装,使得两侧液面上方气压均等于大气压,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故选B。
(3)[4]根据,U形管内选用密度较小的液体时,压强相同时产生的高度差较大,压强计更灵敏,精确度更高。
(4)[5][6]比较图乙、丙,探头在液体的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探头处液体的压强越大,故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最大,因此为了抵挡更大的压强,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5)[7]比较丙、丁两图,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2.小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图1装置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它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 ;
(2)根据图2、图3所示现象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的关系;
(3)如图3、图4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变化,得出结论: ;
(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小彬接着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3所示容器的水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彬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判断的依据是: ;
(5)通过学习,小彬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向如图5所示容器中的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
②再向容器中的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 ;
③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
测得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
④可推导出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表示)。
【答案】 发生形变 高度差 液体深度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错误 没有控制探头所在深度一定 变平
【详解】(1)[1][2]当将探头放在液体里时,由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金属盒上的薄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这用到了转换法。
(2)[3]分析图2、图3的实验现象知道,两次实验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探头所处的深度不同,图3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大,这就说明图3中探头所受的压强较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4]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这是应用了转换法;如图3、图4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现高度差不变;这表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5][6]小彬保持图3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深度增大,液体的密度增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探头所在深度一定,不能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5)[7][8]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变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测得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根据知道,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
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U形管内两侧液面的 来表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其中的U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对比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 ;
(3)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做了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如图丁所示,实验中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让装满水的木桶向四周裂开,图中 (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幅图对比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4)实验结束后,粗心的小明没有收拾器材便离开了,一段时间后,图丙中盐水的水分蒸发,则剩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剩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你的判断依据是 ;
(5)小聪在家里利用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他先向隔板左侧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向隔板右侧倒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则这种液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答案】 高度差 不是 见详解 甲乙 变小 变小 见详解 大于
【详解】(1)[1]根据转换法,可知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连通器应具备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结构,而压强计的U形管有一端口是封闭的,所以压强计不是连通器。
(2)[3]对比乙和丙两图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相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U形管的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4]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图中的甲乙对比液体密度相等而压强计所处深度不同,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4)[5][6][7]因为盐水中水分蒸发,所以容器中水减少,而盐的质量不变, 因为容器为规则柱体,所以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等于盐水的重力,由于水分蒸发,盐水的重力减小,对容器底压力减小,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5)[8]如图所示,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强,液体对橡皮膜有向左的压强,压强相等时,橡皮膜不发生凸起,此时两侧压强相等,即, 由图戊知,所以。
05考点五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清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可能与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④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1)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②的一个生活现象: ;
(2)分析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
(4)为了探究猜想④,小清同学用两块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物体A和B进行了如图f、g的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珍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主要原因是: 。
【答案】 人在水中下沉,而在死海中却能漂浮 a、b、c/a、b、d 越大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是浮力大小
【详解】(1)[1]人在水中下沉,而在死海中却能漂浮,由此说明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2]要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结论,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应分析a、b、c(或a、b、d)三次实验。
(3)[3]分析a、d、e三次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即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且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4]该实验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应等于
弹簧测力计示数是浮力大小,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1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于金属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液体均未溢),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4)D、E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 ;
(5)实验中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选填“寻求普遍规律”或“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答案】 1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密度 小于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寻求普遍规律
【详解】(1)[1]由A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2.7N,即G=2.7N,金属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2)[2]分析比较A、B、C、D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分析比较A、E、F可知:图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浮力大小不同,故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4]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在另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5]D、E两图中改变了物体浸没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浮力没有变,所以说明浮力的大小无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5)[6]该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16.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A.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其中序号c中物体P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物体P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2)分析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
(3)小明接着又探究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F1、F2、F3、F4;
①探究操作的最合理顺序是 (将字母排序),若图中F1、F2、F3、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就可得出结论F浮=G排;
②图2中会影响该探究结论能否正确得出的是 (选填字母)。
A.c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c中物体没有全部浸入在水中
【答案】 2 2.4×103 a、b、c 越大 bacd F1﹣F3=F4﹣F2 A
【详解】(1)[1]比较图1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P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4.8N﹣2.8N=2N
[2]物体P浸没,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V排g得物体体积
物体P的质量
物体P的密度
(2)[3]分析图1a、b、c三次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物体所受浮力越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分析a、d、e三次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的浮力,可知,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①[5]为了减小误差,在小桶接水前,应先测出其重力,所以合理的实验顺序bacd;
[6]由图2中的a、c两次实验,根据称重法,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F1﹣F3
由图2中的b、d实验,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F4﹣F2

F1﹣F3=F4﹣F2
即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
②[7]要想测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溢水杯内水的液面必须到达溢水杯杯口,若不到达,则测得的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会变小,与物体有没有完全浸入在水中无关,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6考点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以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的目的是 ;
(2)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 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4)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 点,且拉力的方向是 。
【答案】 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便于测量力臂 右 4 不能 A 竖直向上
【详解】(1)[1]将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2]实验前,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力臂在杠杆上,因此能更方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3]由图甲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说明此时重心偏左,所以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4]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
解得
n=4
则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D点挂上4个质量相同的钩码。
[5]由题意知,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所挂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则杠杆左端
杠杆右端

所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4)[6][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要使动力最小,动力臂要最大;由图可知,在杠杆的A点或C点中A点的力臂最长,所以在A点施加的力最小,重物对杠杆的拉力向下,所以要使杠杆平衡,在A点施加的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上。
18.如题图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的钩码。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和阻力,对应的力臂为和,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若将图丙所示的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 (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在图丁中,去掉右边的钩码,改用细绳竖直向上拉,如图丁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 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
(4)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 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F1L1=F2L2 左端下沉 1 变大 见解析 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详解】(1)[1]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的重心过支点,其力臂为0,所以这是为了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1N,由甲图可得
2G×3L=1G×6L
由乙图可得
2G×3L=3G×2L
由丙图可得
3G×4L=2G×6L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3]如在图丙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因
2G×4L>G×6L
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3)[4]如图丁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2×1N×2L=F×4L
解得
F=1N
[5][6]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4)[7]本题为探究性实验,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19.某同学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对杠杆又做了进一步研究。(杠杆刻度均匀,所用钩码重均相同)
(1)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静止时处于水平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上的A处挂4个钩码,在B处施加力F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此时杠杆的类型与 (填字母)的类型相同。
A.托盘天平 B.钓鱼竿 C.钳子
(3)撤掉图乙中的力F,需要在B处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仍水平平衡,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A、B两处各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会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4)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位置1的方向拉杠杆的C处,使其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 1转至位置2(竖直方向)的过程中,使杠杆仍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其原因是此拉力的力臂 。(均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是 左 力臂 A 2 顺时针 变小 变大
【详解】(1)[1]杠杆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转动时,都属于平衡状态,由图甲所示,此时杠杆静止,则其处于平衡状态。
[2][3]杠杆的左端上翘,右端下沉,说明右端重,要使杠杆平衡在水平位置,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4]由图乙可知,设杠杆每一小格长为L,当动力在B点斜向下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动力臂是
此时阻力臂为
故此时杠杆为等臂杠杆,与天平同类型。
故选A。
(3)[5]由图乙可知,设每个砝码重力为G,杠杆每一小格长为L,在B处挂的砝码数量为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
解得
撤掉力F,如要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在B处挂上2个砝码。
[6]由题意知,在A、B两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时,杠杆左端
杠杆右端
所以杠杆的右端下沉,杠杆会顺时针旋转。
(4)[7][8]由图丙可知,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的C点时,弹簧测力计在位置2时(竖直方向),此时OC为最长力臂,由此可知,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变大,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变小,即测力计的拉力将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力学实验
复习导航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力学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1用托盘天平测量小木块和杯中水的质量。
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例2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例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利用具有秒表功能的设备测量自己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
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5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小球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
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例6用手拉动弹簧测力计体验1N、2 N、4N力的大小,测量一本物理教科书所受的重力。
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用弹簧测力计、平板、细绳、长方体物块、棉布、毛巾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3用水、盐水、压强计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4用水、盐水、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4.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例5用杠杆、铁架台、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力学实验一共包括九大实验,其中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一共有五个,包括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探究类实验一共有四个,包括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个实验的要求如上图所示。
由于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一般会结合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两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一 测量固体与液体的密度;由于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的实验一般会结合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进行考查,所以将两者设置为一个考点,即考点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由于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与4.2.2、4.2.3、4.2.4、4.2.5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将其设置为如下图所示的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以及考点六,共六大考点。
类型 实验 考点分类
力学 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4.1.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考点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考点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考点三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四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考点五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点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堂精讲
01考点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我省某金矿新勘查出金属储量200t,成为国内最大单体金矿床。为研究该金矿矿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3)向量筒中倒入60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 kg/m3;
(4)因矿石具有吸水性,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豆浆是汉族传统饮品,其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老少皆宜。小明想知道豆浆的密度是多少,于是用天平、量筒和小烧杯测量豆浆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此时指针的指向如图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豆浆,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 g;把烧杯中一部分豆浆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 cm3;再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豆浆的总质量m2=38.8g;
(3)小明所测豆浆的密度ρ豆浆= kg/m3;
(4)小明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有较多豆浆,则他所测豆浆的密度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学完密度的相关知识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课后测量了雨花石(不吸水)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将雨花石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测量结果如图甲,雨花石的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将雨花石放入量筒中,液面变化后如图丙,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明只用烧杯和天平也测出了雨花石的密度,具体操作如图丁所示:
①测出雨花石质量m1;
②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位置做上标记;
③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⑤小石块的密度为 (用m1、m2、m3、ρ水表示);
⑥由于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量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小明和小华想测量木块(表面经处理,不吸水)的密度。

(1)下面是小明的测量步骤,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①天平调平衡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 (选填序号);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直接向右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移动游码
②在量筒中加适量的水,如图丙(a)所示,读出其体积为40mL;
③用细线系住一小铁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b)所示,读出其总体积为60mL;
④将铁块挂在木块的下面,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c)所示。木块的体积为 ;
⑤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该木块的密度为 。
(2)小华没有使用天平与量筒,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方法,借助于水(密度已知),利用所学过的浮力知识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丁(a)所示,水的体积记作;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如图丁(b)所示,液面上升至;
③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如图丁(c)所示,液面上升至;
④请用所测物理量,写出木块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必须有适当的文字说明):木块的密度 (用测量值表示,已知)。
02考点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测得时间 tAB =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 ;
(2)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
(3)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 v1,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为 。
6.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03考点三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
(2)甲、丙两图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3)根据甲、乙两图可得结论是: ;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5)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小明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当他向右拉出木板的过程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则此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读数为 N。
8.小明用不同的力将手掌压在各种不同物体表面上向前推,发现感受不同,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的材料种类,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进行了以下探究: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如图甲、丙所示,小明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木板二上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此过程控制不变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 ;
(4)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易稳定,改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水平拉动长木板,这样做的好处是: 。
9.小天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木块表面较光滑,棉布表面较粗糙。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 运动,根据 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 (填写实验序号)两次实验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天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10.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哲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是物块,B是木板,C是铺了毛巾的垫板。
(1)为了测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应先在 方向调零,根据 可知,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 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示数已标出;
(2)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大小的关系;而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哲哲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这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哲哲用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当拉力F为5N时,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为8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此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
04考点四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如图甲所示,小明发现压强计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字母),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为了提高压强计的精确度,当U形管足够长时,U形管内应该选用密度 (选填“大”或“小”)的液体;
(4)比较图中 两图中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5)比较丙、丁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12.小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图1装置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它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 ;
(2)根据图2、图3所示现象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的关系;
(3)如图3、图4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变化,得出结论: ;
(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小彬接着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3所示容器的水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彬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判断的依据是: ;
(5)通过学习,小彬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向如图5所示容器中的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
②再向容器中的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 ;
③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
测得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
④可推导出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表示)。
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U形管内两侧液面的 来表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其中的U形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对比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 ;
(3)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做了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如图丁所示,实验中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让装满水的木桶向四周裂开,图中 (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幅图对比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4)实验结束后,粗心的小明没有收拾器材便离开了,一段时间后,图丙中盐水的水分蒸发,则剩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剩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你的判断依据是 ;
(5)小聪在家里利用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他先向隔板左侧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向隔板右侧倒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则这种液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05考点五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清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可能与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④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1)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②的一个生活现象: ;
(2)分析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
(4)为了探究猜想④,小清同学用两块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物体A和B进行了如图f、g的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珍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主要原因是: 。
1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于金属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液体均未溢),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4)D、E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 ;
(5)实验中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选填“寻求普遍规律”或“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6.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A.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其中序号c中物体P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物体P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2)分析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
(3)小明接着又探究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F1、F2、F3、F4;
①探究操作的最合理顺序是 (将字母排序),若图中F1、F2、F3、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就可得出结论F浮=G排;
②图2中会影响该探究结论能否正确得出的是 (选填字母)。
A.c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c中物体没有全部浸入在水中
06考点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以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的目的是 ;
(2)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 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 (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4)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 点,且拉力的方向是 。
18.如题图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的钩码。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和阻力,对应的力臂为和,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若将图丙所示的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 (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在图丁中,去掉右边的钩码,改用细绳竖直向上拉,如图丁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 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
(4)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19.某同学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对杠杆又做了进一步研究。(杠杆刻度均匀,所用钩码重均相同)
(1)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静止时处于水平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上的A处挂4个钩码,在B处施加力F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此时杠杆的类型与 (填字母)的类型相同。
A.托盘天平 B.钓鱼竿 C.钳子
(3)撤掉图乙中的力F,需要在B处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仍水平平衡,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A、B两处各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会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4)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位置1的方向拉杠杆的C处,使其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 1转至位置2(竖直方向)的过程中,使杠杆仍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其原因是此拉力的力臂 。(均填“变大”或“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