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专题八 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08.专题八 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八 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
考情解读
本专题主要内容为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选择题,一共分为三个考点,分别为考点一、信息、能源;考点二、光学;考点三、热学。一般都以选择题出现在B卷中。
1.考点一、信息、能源:该考点中,与“能源、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考点二、光学:“光学”考查较为综合,重点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会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色散、眼睛眼镜的常识性知识,一般都是四个选项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
3.考点三、热学:“热学”部分主要考查比热容、热值的相关知识,一般以“比热容结合温度-时间图象”及“熔化、沸腾图象”为主,对图象的识别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复习导航
课标要求
考点一 信息、能源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 能源 2.4.6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5.3 列举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常见实例。
3.6.1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2 知道核能的特点和核能利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3.6.3 从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5.1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5.2 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1.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1.2024年4月至10月,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本届世园会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秉持“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理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石油
B.人类目前利用最广泛的能量形式是电能
C.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高
D.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量。对于能量、能源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B.物质世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对应着能量的多样性
C.由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人类需要节约能源
D.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心
3.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利用到了5G、氢能出行、智能车联网、100%清洁电力等高新技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源汽车用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比热容大
B.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5G网络速度比4G更快,但它们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一样
D.汽车周围有一定空气,所以倒车雷达以及北斗导航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4.近年来我市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聚变和裂变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所以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件是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水能是一次能源,所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也是一次能源
5.如图所示,是某次“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场景,关于火箭发射及其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火箭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B.火箭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这是通过热传递使火箭内能增加
C.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搭载的卫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火箭发动机的效率可达100%
6.第31届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本届大运会核心场馆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关于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清洁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是对环境友好、污染程度小的能源
C.川西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开发水风光等能源
D.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课标要求
考点二 光学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光学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2.3.3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7.周末小明在成都“绿脉”——天府绿道上骑行、沿途景色优美、湖水清澈,倒影如镜,美轮美奂,小明用手机拍摄了许多照片,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发出的光穿越大气层时是沿直线传播的
B.看到的水中“游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手机的相机镜头靠近景物时可以成更大的像
D.手机照片的颜色由红、绿、黄三种色光组成
8.五彩斑斓,光影流动,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彩缤纷。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层空间是黑暗的,因为那里完全没有光
B.朗朗夜空中星光闪烁,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C.通过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物体倒立的像
D.西湖边行人的倒影与远处雷峰塔在湖中倒影相比,行人倒影更大
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蜡烛离小孔越近,屏幕上所成的虚像变大
B.图乙中,想用手电筒照亮看见的“鱼”,应对准“鱼”的下方照
C.图丙中,把纸板F沿ON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D.图丁是投影仪原理图,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也会变短,蜡烛变短的速度比像变短的速度慢
10.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续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央视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水中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乙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C.丙图,直播带货时,手机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紧贴摄像头
D.丁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11.小丽同学用照相机拍摄了天府艺术公园的景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房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绿光
B.离水面越远的建筑物,在水中的像越小
C.小丽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公园的景物,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为让拍摄的像更大,小丽可以靠近拍摄物,同时伸长镜头
12.如今,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影院的银幕上的画面能被看到是因为它是光源
B.影片通过电影放映机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人们能够看见电影,是由于放映机的光在银幕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D.人们通过眼睛看见影像,是因为影像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课标要求
考点三 热学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热学-物态变化 1.1.1 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2.1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内能及其应用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1.2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3.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13.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为1kg和mkg的纯净水,用相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单位时间吸收热量相等,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已知水的比热容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容器中所装有水的质量
B.乙容器中水每分钟吸收热量为
C.由丙图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升温较快,比热容较小
D.加热9min,甲、乙容器中水的末温之比为3∶2
14.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对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热损失)
A.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
B.沸腾前,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升高温度之比为4:3
C.在0~6min内,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热之比为2:3
D.在6~10min内,甲、乙均未吸收热量
1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0~4min,乙物质的比热容为
C.0~4min,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
D.8~10min,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
16.小丽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质量为200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16min分别消耗酒精4g,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若单位时间内另一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1.2×105J
B.另一种液体在8min内吸收的热量为1.26×104J
C.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4×103J/(kg·℃)
D.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0%
17.如图甲、乙所示,规格相同的A、B两杯中分别装有300g和400g的牛奶,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已知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相同,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杯中牛奶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2×104J
B.若两杯牛奶都从20℃加热5min,A、B两杯牛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4
C.若将A、B两杯中的牛奶都从20℃加热至60℃,需要的时间之比是2∶3
D.甲、乙图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4
18.小欢用不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水和100g的某种物质,水从50℃加热至98℃刚好消耗了2g酒精(q酒精=3×107J/kg),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和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单位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25min该物质没有吸收热量
B.0~10min该物质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
C.0~20min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1.008×104J
D.加热水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5.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八 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
考情解读
本专题主要内容为B卷信息能源、光学、热学综合选择题,一共分为三个考点,分别为考点一、信息、能源;考点二、光学;考点三、热学。一般都以选择题出现在B卷中。
1.考点一、信息、能源:该考点中,与“能源、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考点二、光学:“光学”考查较为综合,重点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会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色散、眼睛眼镜的常识性知识,一般都是四个选项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
3.考点三、热学:“热学”部分主要考查比热容、热值的相关知识,一般以“比热容结合温度-时间图象”及“熔化、沸腾图象”为主,对图象的识别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复习导航
课标要求
考点一 信息、能源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 能源 2.4.6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5.3 列举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常见实例。
3.6.1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2 知道核能的特点和核能利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3.6.3 从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5.1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5.2 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1.1 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1.2024年4月至10月,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本届世园会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秉持“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理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石油
B.人类目前利用最广泛的能量形式是电能
C.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高
D.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答案】A
【详解】A.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石油是传统能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人类目前利用最广泛的能量形式是电能,所有的用电器都需要消耗电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没有空转损失,比燃油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许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且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量。对于能量、能源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B.物质世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对应着能量的多样性
C.由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人类需要节约能源
D.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心
【答案】A
【详解】A.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随着人类的大规模、长期使用,总量不会逐渐减少,可以不断再生的能量资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随着人类大规模长期使用,总数量会逐渐减少而趋于枯竭的一次能源;所以,太阳能和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的形式各种各样,从宏观到微观,物质运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在可利用的能源有限,所以需要节约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即将消耗的能量中更多的部分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是目前节约能源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利用到了5G、氢能出行、智能车联网、100%清洁电力等高新技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能源汽车用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比热容大
B.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5G网络速度比4G更快,但它们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一样
D.汽车周围有一定空气,所以倒车雷达以及北斗导航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C
【详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映了燃料燃烧放热的能力,因此采用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故A错误;
B.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5G网络速度比4G更快,原因是5G电磁波的波长比4G更短,但它们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故C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而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C。
4.近年来我市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聚变和裂变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所以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件是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水能是一次能源,所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也是一次能源
【答案】B
【详解】A.核能消耗后短期内无法从自然界获得补充,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所以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件是蓄电池,放电时带动电动机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一次能源,电能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是某次“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场景,关于火箭发射及其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火箭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B.火箭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这是通过热传递使火箭内能增加
C.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搭载的卫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火箭发动机的效率可达100%
【答案】A
【详解】A.发射火箭与热机做功冲程都是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能量转化是相同的,故A正确;
B.火箭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搭载的卫星势能增大、动能增大,则机械能增大,故C错误;
D.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燃料不能完全燃烧、热量损失、克服摩擦损耗等,因此火箭发动机的效率不可能达100%,故D错误。
故选A。
6.第31届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本届大运会核心场馆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关于清洁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清洁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是对环境友好、污染程度小的能源
C.川西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开发水风光等能源
D.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答案】D
【详解】A.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在自然界中 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都是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清洁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是对环境友好、污染程度小的能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川西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开发水、风、光等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课标要求
考点二 光学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光学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2.3.3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4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7.周末小明在成都“绿脉”——天府绿道上骑行、沿途景色优美、湖水清澈,倒影如镜,美轮美奂,小明用手机拍摄了许多照片,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发出的光穿越大气层时是沿直线传播的
B.看到的水中“游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手机的相机镜头靠近景物时可以成更大的像
D.手机照片的颜色由红、绿、黄三种色光组成
【答案】C
【详解】A.大气层密度不均匀,所以太阳发出的光穿越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
B.从岸上看到的水中“游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手机的相机镜头靠近景物时可以成更大的像,故C正确;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即手机照片的颜色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8.五彩斑斓,光影流动,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彩缤纷。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层空间是黑暗的,因为那里完全没有光
B.朗朗夜空中星光闪烁,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C.通过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物体倒立的像
D.西湖边行人的倒影与远处雷峰塔在湖中倒影相比,行人倒影更大
【答案】B
【详解】A.尽管太阳发光很亮,但外层空间是黑暗的,因为那里缺少灰尘来反射光,故A错误;
B.星星闪烁是光的折射现象,因为大气层不均匀,所以光线由太空进入大气层会发生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故C错误;
D.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像大小与物体自身的大小相同;雷峰塔比行人大,所以雷峰塔的倒影也更大,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蜡烛离小孔越近,屏幕上所成的虚像变大
B.图乙中,想用手电筒照亮看见的“鱼”,应对准“鱼”的下方照
C.图丙中,把纸板F沿ON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D.图丁是投影仪原理图,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也会变短,蜡烛变短的速度比像变短的速度慢
【答案】D
【详解】A.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像与小孔的距离、物与小孔的距离均有关。蜡烛的大小不变且屏幕位置不变时,蜡烛离小孔越近,像越大。故A错误;
B.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将手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就能照亮真实的鱼,故B错误;
C.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与硬纸板是否折叠没有关系,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也会变小,但是变短的速度比蜡烛变短的速度快,故D正确。
故选D。
10.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续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央视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水中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乙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C.丙图,直播带货时,手机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紧贴摄像头
D.丁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答案】D
【详解】A.因为光滑的舞台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紧贴摄像头,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11.小丽同学用照相机拍摄了天府艺术公园的景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房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绿光
B.离水面越远的建筑物,在水中的像越小
C.小丽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公园的景物,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为让拍摄的像更大,小丽可以靠近拍摄物,同时伸长镜头
【答案】D
【详解】A.不透明物体会反射自身颜色的光,部分房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绿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离水面越远的建筑物,在水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小丽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公园的景物,即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
D.让拍摄的像更大,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则小丽可以靠近拍摄物,同时伸长镜头,故D正确。
故选D。
12.如今,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影院的银幕上的画面能被看到是因为它是光源
B.影片通过电影放映机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人们能够看见电影,是由于放映机的光在银幕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D.人们通过眼睛看见影像,是因为影像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详解】A.电影院的银幕上的画面能被看到是反射放映机发出的光,故A错误;
B.影片在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银幕表面粗糙,发生的是漫反射,可以使人们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像,故C错误;
D.影像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课标要求
考点三 热学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热学-物态变化 1.1.1 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2.1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热学-内能及其应用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1.2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3.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
课堂精讲
13.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为1kg和mkg的纯净水,用相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单位时间吸收热量相等,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已知水的比热容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容器中所装有水的质量
B.乙容器中水每分钟吸收热量为
C.由丙图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升温较快,比热容较小
D.加热9min,甲、乙容器中水的末温之比为3∶2
【答案】B
【详解】A.由图丙可知,两容器中的水从20℃升高到40℃所用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二者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则乙容器中所装有水的质量
故A错误;
B.乙容器中水3min吸收热量为
则乙容器中水每分钟吸收热量为
故B正确;
C.两个容器中都是水,比热容相同,甲容器中液体升温较快是因为质量小,故C错误;
D.甲每分钟升高10℃,乙加热3min升高20℃,故每分钟升高。加热9min时,甲容器中水的末温为
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甲容器中水的末温实际为100℃;加热9min时,乙容器中水的末温为
加热9min,甲、乙容器中水的末温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B。
14.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对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热损失)
A.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
B.沸腾前,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升高温度之比为4:3
C.在0~6min内,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热之比为2:3
D.在6~10min内,甲、乙均未吸收热量
【答案】C
【详解】A.甲乙质量相同,由图得,甲乙沸腾前,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甲液体温度升高较多,说明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弱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故A错误;
B.沸腾前,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升高温度之比为
故B错误;
C.加热6min后,甲乙吸收热量相同,甲乙质量相同,由得,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则在0~6min内,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热之比为
故C正确;
D.在6~10min内,甲、乙不断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0~4min,乙物质的比热容为
C.0~4min,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
D.8~10min,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
【答案】B
【详解】A.在标准气压下,乙物质的沸点是80℃,故A错误;
B.从图中可知,在标准气压下,甲的沸点是100℃,所以甲是水,0~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所以乙吸收的热量也是8.4×104J;乙的比热容为
故B正确。
C.0~4min,乙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D.加热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4J,故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4J,故D错误。
故选B。
16.小丽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质量为200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16min分别消耗酒精4g,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若单位时间内另一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1.2×105J
B.另一种液体在8min内吸收的热量为1.26×104J
C.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4×103J/(kg·℃)
D.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0%
【答案】B
【详解】A.16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4.2×103J/(kg ℃)×30℃×0.2kg=2.52×104J
故A错误;
B.8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若单位时间内另一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故另一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是1.26×104J,故B正确;
C.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
故C错误;
D.消耗酒精4g放出的热量
Q放=qm=3×107J/kg×4×10-3kg=1.2×105J
加热效率
故D错误。
故选B。
17.如图甲、乙所示,规格相同的A、B两杯中分别装有300g和400g的牛奶,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已知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相同,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杯中牛奶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2×104J
B.若两杯牛奶都从20℃加热5min,A、B两杯牛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4
C.若将A、B两杯中的牛奶都从20℃加热至60℃,需要的时间之比是2∶3
D.甲、乙图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4
【答案】C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乙中牛奶3min内温度升高了20℃,则B杯中牛奶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故A错误;
B.甲中的牛奶加热2min,温度升高20℃,平均每分钟升高10℃;乙中的牛奶加热3min,温度升高20℃,平均每分钟升高;则同时加热5min,A、B两杯牛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甲中牛奶2min内温度升高了20℃,则A杯中牛奶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则将A、B两杯中的牛奶都从20℃加热至60℃,需要的时间之比是
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加热器的加热效率相同,故甲、乙两图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应为A、B杯中牛奶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之比,即
故D错误。
故选C。
18.小欢用不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水和100g的某种物质,水从50℃加热至98℃刚好消耗了2g酒精(q酒精=3×107J/kg),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和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单位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25min该物质没有吸收热量
B.0~10min该物质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
C.0~20min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1.008×104J
D.加热水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5.6%
【答案】C
【详解】A.在10~25min内,加热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故A错误;
B.水吸收的热
则0~10min吸收的热量为
该物质的质量为
温度变化为
所以该物质的比热容为
而c水=4.2×103J/(kg ℃),该物质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故B错误;
C.0~20min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
故C正确;
D.2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加热水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