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专题二 估测 物理学史 仪器的使用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02.专题二 估测 物理学史 仪器的使用 课堂精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考点突破】中考物理二轮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 估测 物理学史 仪器的使用
考情解读
1.常见物理量的估算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估算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速度、温度、功率、压强、电流、电压、额定功率等。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考查方式分为数值判断式和单位判断式两种,有时也结合图片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四个选项涉及对四个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或估算,估算要求选择最接近实际的选项。
2.物理学史主要考查物理学家的贡献、物理学家命名的物理量单位及其物理规律、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物理学发展史等。
3.仪器的使用是物理专业的一个基本技能,也是考查实验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考查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这这九种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考试题比较简单,题型大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常常与其它考点一起考。
以上三种类型题不论地区,都是重点考查题型,所以在此不以地区考情举例。
复习导航
课堂精讲
考点一 估测
考点 解题技巧
估测 1. 直接判断法:熟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直接确定答案。如: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1 m/s、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 ℃;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可在考试时直接测量。
2. 单位换算法:把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如: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 km/h=1m/s,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1 kg=100g。
3. 比较法:将考试中自己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与自己熟悉的物理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如:中学生的正常身高约为1. 6m,这一高度小于门的高度,可以判断门的高度约为2 m。
4. 估算法:结果不是精确值而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可以应用熟悉的估测量及相关公式进行估测。如:判断中学生爬到三楼时所做的功,我们已知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爬到三楼的竖直距离约为6 m(两层楼的高度),根据 W=Fs=mgh可计算出中学生爬到三楼所做的功。
物理量 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值
长度 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1.6m、课桌高度约0.8m、初中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约19cm、一层楼高约3m、成年人一步的距离约0.75m、一支新的2B铅笔长度约18cm
时间 正常人1 min内心跳约75次、中学生100m短跑用时约14s
速度 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1.1m/s、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为3x108m/s
质量、重力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重力约0.06N、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重力约0.5N、中学生的质量约50 kg、重力约500N
温度 人正常的体温约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5℃、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压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x105Pa、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70Pa、某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4Pa
电流 普通照明白炽灯工作时的电流约0.2A、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几十毫安、家用空调工作时的电流约5A
电压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节新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工业电压为380V
电功率 日光灯40—60W、微波炉、电饭煲800W 、空调1000—2000W 、冰箱,彩电,洗衣机,约100—200W、家用电风扇50W
考点一 估测
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km/h B.复兴号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约为 380m/s
C.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 0.5N D.中学生小丽的体重约为 450N
【答案】D
【详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3m/s=1.3×3.6 km/h=4.68 km/h,故A不符合题意;
B.复兴号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重力约为 G=mg=0.5kg×10N/kg=5,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0N,中学生小丽的体重略小于这个值,约为450 N,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
C.一把2B铅笔的质量约100g D.800米比赛后体温约为42℃
【答案】A
【详解】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75m,即75c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2B铅笔的质量约为10g,故C不符合题意;
D.即使是运动后人的体温也是在正常范围的,42℃不是正常的体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八下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30N
B.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
C.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
D.普通中学生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答案】C
【详解】A.八下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3N,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
C.普通中学生的重力为600N,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故C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立定跳远的跳跃距离约为2m
B.一颗乒乓球的质量约为100g
C.家用电冰箱功率大约1200W
D.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答案】A
【详解】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一般在2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一颗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故B不符合题意;
C.家用电冰箱功率大约200W,故C不符合题意;
D. 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参加物理统考,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教室门框的高度大约2m
C.监考老师的体重大约500kg
D.监考老师走进教室的速度大约10m/s
【答案】B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心情激动时心跳速度加快,心跳1次的时间约略小于1s.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框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老师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6.下列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位中学生人体的电阻约为10Ω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D.教室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0A
【答案】BC
【详解】A.人体的电阻较大,大约为1000Ω,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节新干电池的标准电压为1.5V,故B符合题意;
C.经验证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C符合题意;
D.教室里常用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较小,约为0.2A,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
7.善于观察、思考的娜娜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教室内空调工作的电流约为10A
B.中学生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2×104Pa
C.电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约为﹣5℃
D.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50g
【答案】ABD
【详解】A.教室内空调功率约2000W左右,由P=UI可得,空调工作时的电流,故A符合题意;
B.学生的体重约500N,一只脚与地的接触面积约为250cm2,走路时只有一只脚着地,故中学生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故B符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温度在0℃以上,故C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D.滨海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0℃
【答案】C
【详解】A.教室门的高度大于普通成年人的身高,约为2.0m,故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幅为0.6m,一秒钟约走2步,所以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B项不符合题意;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即100斤左右,故C项符合题意;
D.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冬季低温极值-18.3℃,平均气温-5~-1℃,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下列估测的常见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 )
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50W B.教室内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答案】C
【详解】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0.5W,故A不符合实际;
B.教室内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故B不符合实际;
C.两个鸡蛋的所受重力约为1N,故C符合实际;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6℃,比人体正常体温偏低,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
10.在学习和生活中对物理数据的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小明是一位发育良好的中学生,下面对他的估测的一些数据,合理的是(  )
A.他的体重为 B.他身体的平均密度为
C.他的腿长为 D.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
【答案】B
【详解】A.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即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约为,故B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中学生的腿长与课桌高度差不多,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5s,速度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社会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45cm
B.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C.光在一切物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D.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0次左右
【答案】B
【详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较短,播放一遍用时约为50s,故B符合题意;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要小于这个值,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0次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N
B.乌鲁木齐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0摄氏度以上
C.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约为0.5米
D.刘翔跑完110米栏全程用时约6秒
【答案】D
【详解】A.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故A不符合题意;
B.据了解,乌鲁木齐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0摄氏度以上,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为0.5米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刘翔跑完110m栏全程最快用时为12.88s,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晨练是一项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数据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是(  )
A.小华晨跑的速度约为5km/h B.小华的体重约为600N
C.小华晨练前的体温约为36.5℃ D.小华晨练时每分钟心跳约为120次
【答案】D
【详解】A.晨跑速度约为5m/s=18km/h,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600N,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2℃,故C不符合题意;
D.运动时心跳较快,每分钟心跳约为120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200g
B.我市二环高架路主干道上汽车限速为1km/h
C.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
【答案】D
【详解】A. 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 我市二环高架路主干道上汽车限速为60km/h.故B不符合实际;
C.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
考点二 物理学史
考点 解题技巧
物理学史 1.记忆法:记住科学家的贡献及物理量的单位。
2.对比法:在记忆物理学家的贡献时,为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如:电生磁(电流磁效应)--奥斯特,磁生电(电磁感应)--法拉第。
3. 通过物理学家的一些典故进行记忆。
国籍 物理学家 贡献(中考相关)
英国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等
焦耳 焦耳定律Q=I2Rt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汤姆逊 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德国 欧姆 欧姆定律I=U/R
意大利 伽利略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发现“摆的等时性”
托里拆利 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托里拆利实验)
法国 安倍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帕斯卡 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pa
丹麦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
古希腊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中国 沈括 磁偏角(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
考点二 物理学史
15.下列物理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和磁有联系的是(  )
A.欧姆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焦耳
【答案】B
【详解】A.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故B符合题意;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他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哲学家。他热衷于科学活动,着迷于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尤其在对大气压强研究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就。为了纪念这位物理学家,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这位物理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托里拆利 C.牛顿 D.帕斯卡
【答案】D
【详解】A.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D.帕斯卡是研究压强知识的科学家,他发现了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密闭液体压强的传递规律,没有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的数值(托里拆利是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在光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力的单位是牛顿,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能量的单位是(  )
A.瓦特 B.焦耳 C.牛顿 D.赫兹
【答案】B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是能量的单位,符号是J;牛顿是力的单位,符号是N;瓦特是功率的单位,符号是W;赫兹是频率的单位,符号是Hz。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众多的科学巨人和科学发明在推动科学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分析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法拉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的始祖,静止时“其柢指南”
D.历史上首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奥托 格里克
【答案】C
【详解】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分析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
B.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B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
C.司南的“柢”是S极,静止时指向地理的南方,故C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
D.历史上首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D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故选C。
19.首次利用实验测出1标准大气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托里拆利 C.牛顿 D.欧姆
【答案】B
【详解】A.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托里拆利实验中,托里拆利首次利用实验测出1标准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
C.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光的色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欧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出著名的欧姆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深信电磁间有联系,坚持研究,最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A.贝尔 B.奥斯特 C.安培 D.法拉第
【答案】B
【详解】A.贝尔发明了电话,故A不符合题意;
B.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周围有磁场,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符合题意;
C.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故C不符合题意;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C
【详解】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故B错误;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正确;
D.奥斯特最早发现电生磁现象,故D错误。故选C。
22.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科学家与其研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牛顿——光的色散 B.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
C.汤姆生——发现电子 D.沈括——磁偏角
【答案】B
【详解】A.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电和磁是互不相关的,___________做了大量实验,终于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他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  )
A.安培 B.奥斯特 C.牛顿 D.法拉第
【答案】B
【详解】A.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分子电流假说、磁场的安培环路定律,发明了探测和量度电流的电流计,不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科学家,故A不符合题意;
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人,故B符合题意;
C.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不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科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
D.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不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科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贝尔——发明了电话
C.安培——最早发现磁偏角
D.法拉第——最早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答案】B
【详解】A.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错误;
B.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故B正确;
C.安培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安培定则,也叫做右手螺旋定则,故C错误;
D.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故选B。
考点三 仪器的使用
仪器 使用方法 读数
刻度尺 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放: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值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先确定分度值(0.1 cm),再确定始、末刻度(始:1.00 cm,末:2.40 cm),最后相减(物体长:2.40 cm-1.00cm=1.40cm)
秒表 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振动或摇晃;当指针不指零时,应记下读数,计时完毕再对读数进行修正;使用方法: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时”三“复零”) 先读小盘(0),再读大盘(20 s),最后大小盘综合读数(20 s)
温度计 选:选择恰当量程的温度计,待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读: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先确定分度值(1 ℃),再确定零刻度线(零最后确定温度计),的示数:(-9×1℃=-9 ℃)
天平 放: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调: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此时横梁平衡; 称: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取:取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内,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刻度线处 先确定砝码的质量(30 g),再确定标尺的分度值(0.2 g),然后确定游码对应的数值(1.4g),最后确定物体的质量(30g+1.4 g=31.4g)
量筒 看: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将量筒放在水平台上; 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先确定分度值(1mL),再确定示数(43mL)
弹簧 测力计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测量时: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先确定分度值(0.2N),再确定示数(1.0 N)
电能表 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末位是小数,读数为 2818.6 kW·h
电流表 看: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选: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若不能估计电流大小,应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来确定量程; 连: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 先确定所选量程(0~0.6A),再确定分度值(0.02 A),最后确定示数(0.36A)
电压表 看: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选: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不能估计电压大小,应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来确定量程; 连:要并联在被测用电器的两端;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 先确定所选量程(0~3V),再确定分度值(0.1最后确定示数(2.5 V)
考点三 仪器的使用
25.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及合理规范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关于对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甲图: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此示数不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B.乙图:此时烧杯以及液体的总质量为51.4g
C.丙图:电能表是测量测量电功的仪表,此时的示数为6650度
D.丁图: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表,此时的示数为217.5s
【答案】ABD
【详解】A.体温计液柱与玻璃泡之间有一个缩口,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6℃,人体正常体温是37℃,故此示数不是人体的正常体温,故A正确;
B.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示数为1.4g,总质量为,故B正确;
C.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单位为即度,最后一位为小数点的下一位,此时读数为665.0度,故C错误;
D.机械表的分针在3和4之间过半,为3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读数为37.5s,故此时机械停表读数是3min37.5s=217.5s。故D正确。故选ABD。
26.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mL。
【答案】 乙 60
【详解】[1][2]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所以,乙同学的观察方法符合要求,是正确的。量筒中液体体积为60mL。
27.(1)如题1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小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cm;题2图是测量 的仪表,其读数为 ;
(2)题3是小王同学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天平与量筒的示意图。天平调节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直至天平平衡。根据图乙、丙可得小石头的质量为 g,密度为 。
【答案】 3.00 温度 12℃ 左 56.2
【详解】(1)[1]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精确值之后估读一位,左侧对准的刻度是2.00cm,右侧对准的刻度是5.00cm,故长度为
[2]图2仪表盘中标有“℃”,℃是温度的单位,所以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3]图中温度计每10℃被分隔成10小格,每1小格为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图中所示温度为12℃。
(2)[4]天平调节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偏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5]小石头的质量
[6]小石块的体积,密度
28.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正在水平拉动物体运动,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是 N。
【答案】3.6
【详解】由图示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6N。
29.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表此时的读数是 kW·h,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饭煲接入电路,正常工作12min,发现此电能表的转盘转过了500转,则这个电饭煲消耗的电能是 kW·h,它的额定功率是 W。
【答案】 8815.6 0.2 1000
【详解】[1]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一位,电能表读数为8815.6kW·h。
[2][3]电能表的转盘转过了500转,消耗电能为
这个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是
30.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甲表的示数是 mA;乙表的示数是 kW·h;丙图的示数是 Ω;丁图的正确读数为 ℃;
(2)如图戊,将两片不同的金属片A、B浸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该电池对外供电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把金属片A、B分别用导线连接到电压表接线柱上,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如芯图所示的偏转,则金属片A是 (选填“正”或“负”)极;
(3)如图己所示是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时需要保证这两根镍铬合金丝的 相同。
【答案】 3 741.5 6868 -4 化学 正 横截面积
【详解】(1)[1]由图得,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2mA,示数为3mA。
[2]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数是小数,乙表的示数是741.5kW·h。
[3]丙图的示数是
[4]丁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
(2)[5]图戊中,将两片不同的金属片A、B浸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该电池对外供电时,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由图戊得,电压表此时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把金属片A、B分别用导线连接到电压表接线柱上,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如芯图所示的偏转,则金属片A是正。
(3)[7]如图己所示是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时需要保证这两根镍铬合金丝的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其长度。
31.如图所示,图甲中电压表的分度值为 V,读数为 V;若使用前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原因是 。
【答案】 0.1 2.2 指针没有校零
【详解】[1][2]如图,电压表选择的是0~3V量程,一大格表示1V,一大格分为十小格,一小格表示0.1V,所以它的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2V。
[3]使用前,电压表中没有电流通过,此时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是因为电压表指针没有校零。
32.如下图甲所示为电路中某段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由此可知通过此段导体的电流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使用电流表测量其通过的电流大小,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A。
【答案】 左 1.4
【详解】[1] 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导体中的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图中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向右定向移动,则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向左。
[2] 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4A。
33.你会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和读数吗?
(1) 如图甲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小明应该选择 (选填“A”或“B”)刻度尺,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它显示的温度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北方冬天的气温;
(3) 将天平放在 上,指针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要使天平水平平衡:首先将 ,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 为止。
【答案】 A 2.25 -11 可能 水平桌面 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
【详解】(1)[1]刻度尺A的分度值更小,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应该选择A刻度尺。
[2]A的分度值是1m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物体另一端对应读数为2.25cm,则物体的长度是2.25cm。
(2)[3]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示数在零刻度以下,此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11°C。
[4]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在0~-20℃范围内,则它显示的温度可能是北方冬天的气温。
(3)[5][6]使用天平时,首先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最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7]如图所示,指针向右偏转,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天平水平平衡。
34.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若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电路连接好后,检查无误,闭合开关后,缓慢移动滑片P,当滑片P移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V;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还应将滑片P缓慢向 端移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才正常发光,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答案】 2.3 B 0.7
【详解】(1)[1]电路中最大约为,因此电流表量程选择0~0.6A,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2]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择小量程,电压表示数为2.3V。
(3)[3]电压表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2.3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由电路图可知,应向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增大灯泡两端电压,使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
[4]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为0.28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L=UIL=2.5V×0.28A=0.7W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 估测 物理学史 仪器的使用
考情解读
1.常见物理量的估算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估算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速度、温度、功率、压强、电流、电压、额定功率等。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考查方式分为数值判断式和单位判断式两种,有时也结合图片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四个选项涉及对四个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或估算,估算要求选择最接近实际的选项。
2.物理学史主要考查物理学家的贡献、物理学家命名的物理量单位及其物理规律、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物理学发展史等。
3.仪器的使用是物理专业的一个基本技能,也是考查实验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考查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这这九种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考试题比较简单,题型大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常常与其它考点一起考。
以上三种类型题不论地区,都是重点考查题型,所以在此不以地区考情举例。
复习导航
课堂精讲
考点一 估测
考点 解题技巧
估测 1. 直接判断法:熟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直接确定答案。如: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1 m/s、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 ℃;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可在考试时直接测量。
2. 单位换算法:把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如: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 km/h=1m/s,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1 kg=100g。
3. 比较法:将考试中自己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与自己熟悉的物理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如:中学生的正常身高约为1. 6m,这一高度小于门的高度,可以判断门的高度约为2 m。
4. 估算法:结果不是精确值而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可以应用熟悉的估测量及相关公式进行估测。如:判断中学生爬到三楼时所做的功,我们已知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爬到三楼的竖直距离约为6 m(两层楼的高度),根据 W=Fs=mgh可计算出中学生爬到三楼所做的功。
物理量 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值
长度 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1.6m、课桌高度约0.8m、初中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约19cm、一层楼高约3m、成年人一步的距离约0.75m、一支新的2B铅笔长度约18cm
时间 正常人1 min内心跳约75次、中学生100m短跑用时约14s
速度 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1.1m/s、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为3x108m/s
质量、重力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重力约0.06N、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重力约0.5N、中学生的质量约50 kg、重力约500N
温度 人正常的体温约37℃、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5℃、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压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x105Pa、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70Pa、某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4Pa
电流 普通照明白炽灯工作时的电流约0.2A、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几十毫安、家用空调工作时的电流约5A
电压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节新铅蓄电池的电压为2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工业电压为380V
电功率 日光灯40—60W、微波炉、电饭煲800W 、空调1000—2000W 、冰箱,彩电,洗衣机,约100—200W、家用电风扇50W
考点一 估测
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km/h B.复兴号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约为 380m/s
C.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 0.5N D.中学生小丽的体重约为 450N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
C.一把2B铅笔的质量约100g D.800米比赛后体温约为42℃
3.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八下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30N
B.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
C.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
D.普通中学生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立定跳远的跳跃距离约为2m
B.一颗乒乓球的质量约为100g
C.家用电冰箱功率大约1200W
D.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5.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参加物理统考,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教室门框的高度大约2m
C.监考老师的体重大约500kg
D.监考老师走进教室的速度大约10m/s
6.下列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位中学生人体的电阻约为10Ω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D.教室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0A
7.善于观察、思考的娜娜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教室内空调工作的电流约为10A
B.中学生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2×104Pa
C.电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约为﹣5℃
D.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50g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D.滨海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0℃
9.下列估测的常见物理量,最贴近实际的是( )
A.家用手电筒的电功率约为50W B.教室内学生课桌高度约为75dm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37℃
10.在学习和生活中对物理数据的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小明是一位发育良好的中学生,下面对他的估测的一些数据,合理的是(  )
A.他的体重为 B.他身体的平均密度为
C.他的腿长为 D.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
11.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社会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45cm
B.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C.光在一切物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D.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0次左右
12.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N
B.乌鲁木齐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0摄氏度以上
C.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约为0.5米
D.刘翔跑完110米栏全程用时约6秒
13.晨练是一项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数据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是(  )
A.小华晨跑的速度约为5km/h B.小华的体重约为600N
C.小华晨练前的体温约为36.5℃ D.小华晨练时每分钟心跳约为120次
14.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质量约200g
B.我市二环高架路主干道上汽车限速为1km/h
C.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dm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
考点二 物理学史
考点 解题技巧
物理学史 1.记忆法:记住科学家的贡献及物理量的单位。
2.对比法:在记忆物理学家的贡献时,为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如:电生磁(电流磁效应)--奥斯特,磁生电(电磁感应)--法拉第。
3. 通过物理学家的一些典故进行记忆。
国籍 物理学家 贡献(中考相关)
英国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等
焦耳 焦耳定律Q=I2Rt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汤姆逊 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德国 欧姆 欧姆定律I=U/R
意大利 伽利略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发现“摆的等时性”
托里拆利 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托里拆利实验)
法国 安倍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帕斯卡 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pa
丹麦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
古希腊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中国 沈括 磁偏角(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
考点二 物理学史
15.下列物理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和磁有联系的是(  )
A.欧姆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焦耳
16.他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哲学家。他热衷于科学活动,着迷于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尤其在对大气压强研究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就。为了纪念这位物理学家,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这位物理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托里拆利 C.牛顿 D.帕斯卡
17.能量的单位是(  )
A.瓦特 B.焦耳 C.牛顿 D.赫兹
18.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众多的科学巨人和科学发明在推动科学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符合物理学发展实际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分析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法拉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的始祖,静止时“其柢指南”
D.历史上首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奥托 格里克
19.首次利用实验测出1标准大气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托里拆利 C.牛顿 D.欧姆
20.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深信电磁间有联系,坚持研究,最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A.贝尔 B.奥斯特 C.安培 D.法拉第
21.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2.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科学家与其研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牛顿——光的色散 B.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
C.汤姆生——发现电子 D.沈括——磁偏角
2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电和磁是互不相关的,___________做了大量实验,终于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他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  )
A.安培 B.奥斯特 C.牛顿 D.法拉第
24.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贝尔——发明了电话
C.安培——最早发现磁偏角
D.法拉第——最早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考点三 仪器的使用
仪器 使用方法 读数
刻度尺 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放: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值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先确定分度值(0.1 cm),再确定始、末刻度(始:1.00 cm,末:2.40 cm),最后相减(物体长:2.40 cm-1.00cm=1.40cm)
秒表 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振动或摇晃;当指针不指零时,应记下读数,计时完毕再对读数进行修正;使用方法: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时”三“复零”) 先读小盘(0),再读大盘(20 s),最后大小盘综合读数(20 s)
温度计 选:选择恰当量程的温度计,待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读: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先确定分度值(1 ℃),再确定零刻度线(零最后确定温度计),的示数:(-9×1℃=-9 ℃)
天平 放: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调: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此时横梁平衡; 称: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取:取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内,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刻度线处 先确定砝码的质量(30 g),再确定标尺的分度值(0.2 g),然后确定游码对应的数值(1.4g),最后确定物体的质量(30g+1.4 g=31.4g)
量筒 看: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将量筒放在水平台上; 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先确定分度值(1mL),再确定示数(43mL)
弹簧 测力计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测量时: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先确定分度值(0.2N),再确定示数(1.0 N)
电能表 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末位是小数,读数为 2818.6 kW·h
电流表 看: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选: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若不能估计电流大小,应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来确定量程; 连: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 先确定所选量程(0~0.6A),再确定分度值(0.02 A),最后确定示数(0.36A)
电压表 看: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选: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不能估计电压大小,应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来确定量程; 连:要并联在被测用电器的两端;电流从“+”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 先确定所选量程(0~3V),再确定分度值(0.1最后确定示数(2.5 V)
考点三 仪器的使用
25.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及合理规范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关于对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甲图: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此示数不是人体的正常体温
B.乙图:此时烧杯以及液体的总质量为51.4g
C.丙图:电能表是测量测量电功的仪表,此时的示数为6650度
D.丁图: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表,此时的示数为217.5s
26.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mL。
27.(1)如题1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小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cm;题2图是测量 的仪表,其读数为 ;
(2)题3是小王同学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天平与量筒的示意图。天平调节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直至天平平衡。根据图乙、丙可得小石头的质量为 g,密度为 。
28.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正在水平拉动物体运动,此时测力计的读数是 N。
29.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表此时的读数是 kW·h,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饭煲接入电路,正常工作12min,发现此电能表的转盘转过了500转,则这个电饭煲消耗的电能是 kW·h,它的额定功率是 W。
30.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甲表的示数是 mA;乙表的示数是 kW·h;丙图的示数是 Ω;丁图的正确读数为 ℃;
(2)如图戊,将两片不同的金属片A、B浸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该电池对外供电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把金属片A、B分别用导线连接到电压表接线柱上,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如芯图所示的偏转,则金属片A是 (选填“正”或“负”)极;
(3)如图己所示是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时需要保证这两根镍铬合金丝的 相同。
31.如图所示,图甲中电压表的分度值为 V,读数为 V;若使用前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原因是 。
32.如下图甲所示为电路中某段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由此可知通过此段导体的电流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使用电流表测量其通过的电流大小,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A。
33.你会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和读数吗?
(1) 如图甲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小明应该选择 (选填“A”或“B”)刻度尺,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它显示的温度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北方冬天的气温;
(3) 将天平放在 上,指针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要使天平水平平衡:首先将 ,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 为止。
34.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若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电路连接好后,检查无误,闭合开关后,缓慢移动滑片P,当滑片P移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V;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还应将滑片P缓慢向 端移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才正常发光,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