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十章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人教A版(2019)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数学素养
1.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概念及意义. 1.数学抽象素养.
2.能记住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乘法公式. 2.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3.能综合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解题. 3.数学运算素养和逻辑推理素养.
温故知新
概率的基本性质:
性质 内 容 公式
性质 性质1 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
性质2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P(Ω)=1,P( )=0.
性质5 如果A B,那么P(A)≤P(B). 对于任意事件A,有0≤P(A)≤1.即P(A)∈[0,1].
运算法则 性质3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P(A)+P(B). P(A∪B)=P(A)+P(B)
推论 如果事件A1, A2, …, Am两两互斥,那么事件A1∪A2∪…∪Am发生的概率等于这m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 P(A1∪A2∪…∪Am)=P(A1)+P(A2)+…+P(Am).
性质4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P(A)=1-P(B) P(A)+P(B)=1.
性质6 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则有 P(A∪B)=P(A)+P(B)-P(A∩B).
温故知新
事件的关系:
包含关系:若事件A发生则必有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A B.
相等关系:如果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也包含事件B,即B A且A 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互斥关系: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A∩B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即A∩B= ,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或互不相容).
对立关系:如果事件A和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即A∪B=Ω,且A∩B=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
并事件: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这样的一个事件中的样本点或者在事件A中,或者在事件B中,我们称这个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
交事件: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这样的一个事件中的样本点在事件A中,也在事件B中,我们称这个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
事件的运算:
新知探究
前面我们研究过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性质,还研究过和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对于积事件的概率,你能提出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吗?
我们知道,积事件AB就是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因此,积事件AB发生的概率一定与事件A,B发生的概率有关.那么,这种关系会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类与积事件有关的特殊问题.
下面两个随机试验各定义了一对随机事件A和B,你觉得事件A发生与否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
试验1:分别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B=“第二枚硬币反面朝上”.
试验2:一个袋子中装有标号分别是1,2,3,4的4个球,除标号外没有其他差异.采用有放回方式从袋中依次任意摸出两球.设A=“第一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B=“第二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
分别计算P(A) ,P(B),P(AB),你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下面两个随机试验各定义了一对随机事件A和B,你觉得事件A发生与否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吗
试验1:分别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B=“第二枚硬币反面朝上”.
试验2:一个袋子中装有标号分别是1,2,3,4的4个球,除标号外没有其他差异.采用有放回方式从袋中依次任意摸出两球.设A=“第一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B=“第二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
分别计算P(A) ,P(B),P(AB),你有什么发现?
对于试验2,因为是有放回摸球,第一次摸球的结果与第二次摸球的结果互相不受影响,所以事件A发生与否也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
显然,对于试验1,因为两枚硬币分别抛掷,第一枚硬币的抛掷结果与第二枚硬币的抛掷结果互相不受影响,所以事件A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
知新探究
试验1:分别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B=“第二枚硬币反面朝上”.
在试验1中,用1表示硬币“正面朝上”,用0表示硬币“反面朝上”,则样本空间为Ω={(1,1),(1,0),(0,1),(0,0)},包含4个等可能的样本点.而A={(1,1),(1,0)},B={(1,0),(0,0)},所以AB={(1,0)}.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
式,得
P(A) =P(B)= ,P(AB)= ,
于是
P(AB)=P(A)P(B)
积事件AB的概率P(AB)恰好等于P(A)与P(B)的乘积.
知新探究
试验2:一个袋子中装有标号分别是1,2,3,4的4个球,除标号外没有其他差异.采用有放回方式从袋中依次任意摸出两球.设A=“第一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B=“第二次摸到球的标号小于3”.
在试验2中,样本空间为Ω={(m,n)|m,n∈{1,2,3,4}},而
P(A) =P(B)= ,P(AB)= ,
于是也有
P(AB)=P(A)P(B)
A={(1,1),(1,2),(1,3),(1,4),(2,1),(2,2),(2,3),(2,4)},
B={(1,1),(1,2),(2,1),(2,2),(3,1),(3,2),(4,1),(4,2)},
AB={(1,1),(1,2),(2,1),(2,2)}.
所以
积事件AB的概率P(AB)也等于P(A)与P(B)的乘积.
知新探究
从上述两个试验的共性中得到启发,我们引入这种事件关系的一般定义:
对于任意事件A与B,如果
P(AB)=P(A)P(B)
成立,则乘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mutually independent),简称为独立.
由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定义,容易验证必然事件Ω、不可能事件 都与任意事件相互独立.这是因为必然事件Ω总会发生,不会受任何事件是否发生的影响;同样,不可能事件 总不会发生,也不受任何事件是否发生的影响.当然,它们也不影响其他事件是否发生.
知新探究
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是非常特殊的一种事件关系,如果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那么它们的对立事件是否也相互独立?以有放回摸求试验为例,分别验证A与与B, 是否独立?
对于A与,因为A=,而且AB与互斥,所以
P(A)=P()=P(AB)+P()=P(A)P(B)+P()
P()=P(A)-P(A)P(B)
所以
=P(A)(1-P(B))=P(A)P().
由事件的独立性定义,A与相互独立.
类似地,事件与B, 也都相互独立.
我们知道,如果三个事件A,B,C两两互斥,那么概率加法公式,P()=P(A)+P(B)+P(C)成立,但当三个事件A,B,C两两独立时,P()=
P(A)P(B)P(C)一般不成立.
知新探究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与独立事件公式辨析
互斥事件的公式
对立事件的公式
独立事件的公式
P(A∪B)=P(A)+P(B)
P(A)+P(B)=1
P(AB)=P(A)P(B)
注意:从定义辨析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与独立事件.
知新探究
【例1】一个袋子中有标号分别为1,2,3,4的4个球,除标号外没有其他差异.采用不放回方式从中任意摸球两次.设事件A=“第一次摸出球的标号小于3”,事件B =“第二次摸出球的标号小于3”,那么事件A与事件B是否相互独立?
解:
因为样本空间Ω={(m,n)|m,n∈{1,2,3,4},且m≠n},
P(A)=P(B) =.
此时P(AB)≠P(A)P(B),因此,,事件A与事件B不独立.
P(AB) = =.
A={(1,2),(1,3),(1,4),(2,1),(2,3),(2,4)}
B={(1,2),(2,1),(3,1),(4,1),(3,2),(4,2)}
所以
知新探究
判断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方法
1.直接法: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断两个事件的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2.公式法:
①写出样本空间Ω,并计算样本点个数;
②分别写出事件的所有基本事件,并计算个数;
③计算P(A),P(B),P(AB);
④判断P(AB)=P(A)P(B)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相互独立;若不成立,则不独立.
初试身手
1.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设事件A=“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事件B=“第二枚硬币反面朝上”,则下列对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与B互为对立事件 B.A与B互斥
C.A与B相互独立 D.P(AB)=
解:
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正,正),(正,反),事件B包含的结果有:(正,反),(反,反),事件AB包含的结果有:(正,反),
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所有结果是:(正,正),(正,反),
(反,正),(反,反).
所以A与B不互斥,且不对立,故选项A、B错误;
又P(A)=P(B) ,P(AB) =,所以P(AB) =P(A)P(B),即A与B相互独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C
知新探究
【例2】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进行设计比赛,甲的中靶概率为0.8,乙的中靶概率为0.9,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两人都中靶; ⑵恰好有一人中靶;
⑶两人都脱靶; ⑷至少有一人中靶.
分析:设A=“甲中靶”,B=“乙中靶”.从要求的概率可知,需要先求A,B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并利用A,B,,构建相应的事件.
解:
设A=“甲中靶”,B=“乙中靶”,则=“甲脱靶”,=“乙脱靶”.
由于两个人射击的结果互不影响,所以A与B相互独立,A与,与B,与都相互独立.
由已知可得P(A)=0.8,P(B)=0.9,P()=0.2,P()=0.1.
⑴AB=“两人都中靶”,由事件独立性定义,得
P(AB)=P(A)P(B)=0.8×0.9=0.72.
知新探究
【例2】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进行设计比赛,甲的中靶概率为0.8,乙的中靶概率为0.9,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两人都中靶; ⑵恰好有一人中靶;
⑶两人都脱靶; ⑷至少有一人中靶.
解:
P(AB)=P(A)+P(B)=P(A)P()+P()P(B).
⑵“恰好有一人中靶”=A∪B,且A
B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事件独立性定义,得
=0.8×0.1+0.2×0.9=0.26.
⑶事件“两人都脱靶”=,所以
P()=P()P()=0.2×0.1=0.02.
知新探究
【例2】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进行设计比赛,甲的中靶概率为0.8,乙的中靶概率为0.9,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两人都中靶; ⑵恰好有一人中靶;
⑶两人都脱靶; ⑷至少有一人中靶.
解:
P(AB∪AB)=P(AB)+P(A)+P(B).
⑷方法1:事件“至少有一人中靶”=AB∪A∪B,且AB,A与B两两互斥,所以
=0.72+0.26=0.98.
方法2:由于事件“至少有一人中靶”的对立事件是“两人都脱靶”,根据对立事件的性质,得事件“至少有一人中靶”的概率为
1-P()=1-0.02=0.98.
=P(A)P(B)+P(A)+P(B)
小试身手
2.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一份密码,破译的概率分别为,,则密码被破译的概率为( )
A. B. C. D.1
解:
设“甲独立地破译一份密码”为事件A,“乙独立地破译一份密码”为事件B,则
P(A)=,P(B)=,P()=,P()=.
P(C)=P(AB)+P(B)+P(A)=P(A)P(B)+P()P(B)+P(A)P().
设“密码被破译”为事件C,则
==.
故选B.
B
知新探究
【例3】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乙每轮猜对的概率为.在每轮活动中,甲和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也互不影响.求“星队”在两轮活动中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
解:
设A1,A2分别表示甲两轮猜对1个,2个成语的事件,B1,B2分别表示乙两轮猜对1个,2个成语的事件.根据独立性假定,得
P(A1)=,P(A2)=,P(B1)=,P(B2)=.
设A=“两轮活动‘星队’猜对3个成语”,则A=A1B2∪A2B1,且A1B2与A2B1互斥,A1与B2,A2与B1分别相互独立,所以.
因此,“星队”在两轮活动中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
分析:两轮活动猜对3个成语,相当于事件“甲猜对1个,乙猜对2个”、事件“甲猜对2个,乙猜对1个”的和事件发生.
P(A)=P(A1B2)+P(A2B1)=P(A1)P(B2)+P(A2)P(B1).
=.
初试身手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句俗语,比喻人多智慧多.假设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是0.9,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分别是0.6、0.6、0.5.记A=“甲想出计谋”, B=“甲想出计谋” ,C=“甲想出计谋” ,D=“臭皮匠想出计谋”.试比用概率知识予以解释.
解:
所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数学上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因为事件A,B,C,相互独立,所以,,也相互独立.则
P(D)=1-P()=1-P()P()P().
=1-(1-0.6)×(1-0.6)×(1-0.5)=0.92>0.9
课堂小结
1.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比较
互斥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
定义
概率公式
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事件A是否发生对事件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P(A+B)=P(A)+P(B)
P(AB)=P(A)P(B)
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
独立事件的对立事件也相互独立
3.判断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方法:
①直接法: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断两个事件的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②定义法:P(AB)=P(A)P(B).
作业布置
作业: P253 习题10.2 第2,3,4,5,6题.
尽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吧!
我们下节课再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