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7: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水调歌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积累诗词常识。 2.通过反复吟咏,把握月的意象,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3.在想象与扩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学习重点 知人论世,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的超拔旷达。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在想象与扩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设计亮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欣赏《水调歌头》歌曲。 一、日积月累,增加底蕴 师泽如山,微以致远 释义: 老师的恩泽如大山般重要,虽然看似微弱,但是能够陪伴我们很远。感念师恩,无法释然。师恩是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师恩是浩瀚的海洋无法估量:师恩是怀珠的河蚌含辛茹苦,师恩是燃烧的红烛光照八方!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诗词是文化瑰宝,也是春雨,润物无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诗人们更是富有想象,在他们看来,月是夜凝望的眼,浸润着夜空下呓语的万物,你知道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 (过渡语:在夏夜秋景,春光冬暮中,月色各有不同,盈仄之中,凭窗对视,牵动情丝万千,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月夜。) 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积累诗词常识。 2.通过反复吟咏,把握月的意象,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3.在想象与扩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欣赏《水调歌头》诗词吟唱,感受这首宋词的音韵美。 2.简介词及其词牌相关知识。 词是诗歌的一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 词在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因此又名诗余、长短句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按照词谱填写的,分为上下两片,是典型的双调词,语句悠扬婉转。 词人简介 五、再读诗歌,明确诗意 1.初读把握节奏,感知文意 提示学生从语音、语调、语速、自己体会的情感等方面来、读。 ①找学生读 纠错、正音 ②范读,划分节奏 名家范读 (要求学生在听时注意节奏和感情的变化) (师生简短点评,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2、再读,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感情 ①一读,感知文意 (教师引导: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不解之处呢?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词意。) ·小序。 (1)重点词语讲解。 达旦:直到天亮。兼怀:并表示怀念。子由:弟弟苏辙。 (2)指导翻译。 丙辰中秋节的晚上,很高兴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喝得大醉,写了《水调歌头》这首词,同时用来怀念弟弟子由。 (3)作用: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中秋咏月兼怀亲人(子由) ·上阕。 (1)重点词语讲解。 几时:什么时候。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何年:那一年。 乘:驾。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 弄:玩弄,欣赏。 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2)指导翻译。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下阕。 (1)重点词语讲解。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无眠:没有入睡的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应该。 恨:怨恨。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这些事,指人的“欢”与“合”和月的“晴”与“圆” 全:圆全,圆满。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婵娟:月亮。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2)指导翻译。 下阕: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过渡: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眼中的明月是怎样的形象?人们赋予它什么情感? 问: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们赋予它什么情感? 预设:——是团圆的象征,人们喜爱歌颂中秋圆月,祝愿一家团聚,人人幸福。 过渡:古代文人墨客都喜爱吟“月”,在他们笔下又赋予了怎样的意象呢? 明确:盼望团圆;寄托相思;象征离别;孤独寂寞;描写自然景象。 有关于“月”的拓展: 月亮别称:(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问: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诗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明确:没有写皎洁的明月,没有写皓月当空。想到了天上宫阙。 追问:作者遥想天宫,发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问,这一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将青天拟人化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同时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过渡: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有了一种想法?这种想法是? 问: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天上?哪句词表现出来的? 明确:喜欢人间 “何似在人间”表达对人间的赞美 总结:“恐”字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的表达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渡: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请用最美的语言释义此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请用最美的语言翻译。 明确: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将满天清辉普照下来。流转之间,好像在朱红的阁楼间徘徊,又好似在绮罗的窗户间顾盼,如同和我这样一个未眠之人交流。 追问:“转、低”看似表示月亮的移动,实则表示什么? 明确:作者赏月的时间很长,月已西斜,表现作者对弟弟的思念。 六、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过渡:《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名家经典之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千古名句,那么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 (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此句本是作者自我排遣内心的遗憾,但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 追问: 月圆之时与亲人离别是离别之痛,仕途不顺是命运之苦,那么作者是否一直陷入深深的痛苦? 明确: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思考总结: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追问:词中哪两句是出尘之思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明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七、当堂总结,提炼主题 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情,用心。(师生齐读)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在黄州,他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惠州,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写下“海南万里真吾乡”……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了古今离人的愿望,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八、巩固提升,完成练习 1.根据幻灯片所展示内容,检测学生本堂课掌握情况 2.布置作业。 分享交流与月有关的诗词 学生欣赏 多种方式读词,注意节奏和感情 学生提问题,并在相对应地方作记号,先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解决问题(翻译) 阅读诗词,分析文本 让学生积累“月”这一意象 再读本词 思考总结 情感提升 感受诗词的魅力 感受词的音韵美 通过反复吟咏,把握月的意象,感悟词中的完美意境。 培养学生读词的能力,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感情 理解分析情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0分钟 8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分钟 3分钟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