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号____________,
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_______代女词人,_________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____________,
后期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上善用______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散佚。后人有___________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易安居士,
宋
婉约词
悠闲生活
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白描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漱玉词》
第一阶段:少女时期 第二阶段:结婚早期~南渡之前
第三阶段:国破南渡 第四阶段:赵明诚之死及晚年生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第一阶段:少女时期
第二阶段:结婚早期~南渡之前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1127年,李清照四十三岁,此时金兵已攻破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二位皇帝。而赵家在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了,赵明诚南下奔丧,随后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第二年李清照于兵荒马乱中携带十五车书籍器物南下与丈夫团聚。然而,就在此时江宁府也发生了兵变,作为长官的赵明诚却弃城跑了。
我猜李清照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作为一个烈性女子,对于南宋朝廷的苟安早已心怀不满写下了很多诗句讽刺,不曾想与自己举案齐眉的丈夫也成了逃兵,痛苦之余,行舟至乌江,不由吟诗一首《夏日绝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第三阶段:国破南渡
声声慢
任务一.思考这首诗的情感是怎样?可以用那些词来概括
忧伤、凄苦、哀愁
在词中那个字可以概括?
愁
在词中找出奠定作者愁的感情基调的基调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失魂落魄,东寻西觅
(虚空难安的精神状态)
冷冷清清 空闺冷清
(孤寂的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 凄苦伤悲
(哀婉的愁绪)
无一愁字而字字为愁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端义《贵耳集》
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罗大经《鹤林玉露》
刘驾:树树树稍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在词中找出奠定作者愁的感情基调的基调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空虚惆怅
迷茫失落
凄清环境
孤单寂寞
忧愁苦闷
这三组叠词由浅入深、由外到内,逐层深入直接抒发忧愁苦闷之情。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入往”——司马迁
环境
感受
作者生平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后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后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叠字诗词举例: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文革的情景
叠字
叠词(叠字),反反复复之用意
作用:
音韵上: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
内容上:增强形象性,
情意上:细腻淋漓,突出强化。
知识点拨
任务二:词人是如何写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了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喝了酒还不暖,抵不过风寒?
“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哪里和雁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雁声凄惨。
2、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漂泊流离之苦)
秋风:渲染愁情
秋风秋雨愁煞人
淡酒:象征愁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大雁:象征愁情
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
2.这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境特点:冷清、凄凉、萧瑟
孤寂落寞、
悲伤愁苦之情
盛开的黄花
年华老去的自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
“人老去西风白发,
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元】张可久《折桂令》
枯萎凋零的菊花就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
由物及人,作者寂寞难耐,独对满院残菊,独对阴沉的秋日,独守窗前,触景生情,时间是那样漫长,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
寂寞到极点,无心情去消解。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融情于景
2.以声衬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黄花:喻指女子的容颜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梧桐:引发愁情
细雨:象征愁情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知识点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看似是欲说还休,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句挥洒得淋漓尽致,凄婉不绝。
用问句/叹句/省略句作结,有何作用?
强调……的情感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后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后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身世之苦、亡夫之痛
家国之恨、孤独之悲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上片:寻觅寄托不得
下片:愁情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