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语言表达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语言表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6:20:26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语言表达
一、语言表达
1.(2024·广州模拟) 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 年 10 月 10 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帷幕。在这 15 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   (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2.(2022·兰溪模拟)任务三:家乡文化。小语和小文在搜寻文化名人时,对“东方莎士比亚”李渔非常感兴趣,由此研究了金华的地方剧种——婺剧。他们发现婺剧的脸谱光怪陆离,千变万化,但它的色彩、图案和线条,都有一定寓意。(玉麒麟)中张顺的原型来自于(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小语和小文各自为他设计了一个脸谱,你觉得哪个脸谱更符合人物形象并为他上色,请说明理由。
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黑色
我选择   ,因为   
3.(2022·诸暨模拟)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独属中国的浪漫时间美学。他们绕节气展开了激烈的交流和讨论。
小风: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小雅:我发现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呢!
小颂:古诗词中有节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写的就是白露这个节气。
小文:农谚中也有节气啊!“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这里说的就是谷雨这个节气。
以上关于节气的理解交流,哪位同学的表述有误,请帮他改正吧。
4.(2022·秀洲模拟)[文创蕴微光]人们围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开展了文创设计,请参照A图,给B图添加一个背景元素,并结合古诗文,阐述理由。
卡片正面 背景元素:青山、迎春花、翠竹。 卡片正面 背景元素:雪花、   (备选:苍松、梅花、荷花)
添加说明 竹子:让人联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意盎然,象征着生命永恒。 添加说明    :   
5.(2022八下·德阳期中)请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选择下列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介绍:清明节、端午节或重阳节。要求:不少于200字。
6.(2022·宁夏模拟)对联,亦称“楹联”“对子”“门联”。其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含义深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下面的六个句子,分别写的是司马迁、诸葛亮、李白。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
①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②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③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 ④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⑤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⑥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诸葛亮:    李白:   
7.(2021·淮南模拟)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
故事:   。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8.(2021·无棣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书 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 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的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见贤思齐 和为贵 智者
知书达理 仁作贤 君子
(3)请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
9.(2020·禹城模拟)找出留言条中的多处不妥之处,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10.(2020·芜湖模拟)经历了千年历史风雨的积淀和洗礼,我国很多城市仍保留着昔日的韵味和情致,并与现代文明交融,显出别样的风情。
(1)【辨事物 说名称】根据所给的人物风情等提示语,分别写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蓟门烟树 孟姜女 城市名称:   
②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夫差 五猖会 城市名称:   
(2)【游城市 填古诗】诗人李琦说:“有诗人的城市就是一座好城”,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很多关于城市的诗词。下面是唐代诗人王维赞美襄阳的五言律诗《汉江临眺》,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六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楚塞三湘接, 。 , 。
, 。 ,留醉与山翁。
①波澜动远空 ②郡邑浮前浦 ③江流天地外
④荆门九派通 ⑤山色有无中 ⑥襄阳好风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⑥
C.④②①③⑤⑥ D.⑥④⑤①③②
(3)【获经验,谈感悟】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我国许多城市决策者A趋之若骛,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B无可非议。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产生了C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D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该如何保护和利用以及没有摆正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造成的。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
②文段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应改为   。
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正确的表述应为:
   
(4)【最芜湖 我推荐】一个城市的名片,要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增强城市人文气息,又要能创造经济价值,从而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根据你的生活阅历,你认为什么最能代表芜湖,可以“打造”成为芜湖名片?请写一段推荐语,并注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①示例: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②示例: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③示例: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④示例:“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青”代表年轻、生机和活力,与志愿者的年龄相契合;“荷” 象征着纯洁、高雅,代表了志愿者的美好品质;“小”字则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易于传播和记忆。此外,“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其他常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①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融合科技魅力。
②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融合生态魅力。
③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展现中国文明。
④小青荷,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传统文化深厚。小,小小的给人亲切感,便于人们接受和传播。青代表了年轻生命有活力,也符合志愿者的年龄特征。荷,象征纯洁高雅的品性,暗示了志愿者们的美好品质。小青荷更与杭州西湖相呼应,杭州西湖的荷花也是杭州一绝。
故答案为:①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
②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
③示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
④“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青”代表年轻、生机和活力,与志愿者的年龄相契合;“荷” 象征着纯洁、高雅,代表了志愿者的美好品质;“小”字则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易于传播和记忆。此外,“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理解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发言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杭州亚运会的特点,并结合传统文化分析“小青荷”的寓意即可。
2.【答案】我选择A;因为张顺熟悉水性,所以可以在他的脸谱上加上“鱼”的相关图案来呼应他“浪里白条”的身份;另外他性格忠勇、重情重义,所以脸谱颜色宜选红色。故我觉得A选项最为合适。
【知识点】其他常识;戏剧戏曲常识
【解析】【分析】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脸谱有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紫色:代表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金色、银色:代表各种神怪形象。张顺是《水浒传》中 的人物,由于皮肤白,且极善水性,故得到“浪里白条”的绰号。稳重性格,不急躁,不贪功,遇事能够淡定处理,果断、重情重义。根据张顺的性格来选择颜色和图案,就该选A。
故答案为:我选择A;因为张顺熟悉水性,所以可以在他的脸谱上加上“鱼”的相关图案来呼应他“浪里白条”的身份;另外他性格忠勇、重情重义,所以脸谱颜色宜选红色。故我觉得A选项最为合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和戏曲脸谱的知识。名著中的人物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情节,上下勾连去理解,戏曲脸谱知识需要我们平时有积累。
3.【答案】小文的表述有误,这个节气不是谷雨而是芒种。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小文的表述有误。“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这是芒种,不是谷雨。
故答案为:小文的表述有误,这个节气不是谷雨而是芒种。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要求学生熟知二十四节气及每个节气的特点。
4.【答案】苍松;让人联想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苍劲有力,昭示着坚毅勇敢。;梅花:让人联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霜傲雪,坚守着执着信念。荷花:让人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自守,言说着纯净美好。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从这三种花中任选一种,然后写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及其寓意即可。松树的寓意为坚强、优雅以及长寿。松树象征一些顽强向上、坚毅、具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松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炎炎夏日之中也能生存,并且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梅花寓意着高风亮节,不在春季和百花争艳,而是在无人观赏的寒冬绽放。它寓意着不畏严寒,即便是寒冷的冬季,都能毅然绽放花朵。它寓意着不屈不挠,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都无法阻止其生长开花。它是美好品质和真诚祝福的代表,非常适合作为礼物。
故答案为:苍松:让人联想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苍劲有力,昭示着坚毅勇敢。梅花:让人联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霜傲雪,坚守着执着信念。荷花:让人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自守,言说着纯净美好。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积累及文化常识。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5.【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礼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可以从题干要求的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进行说明,可以从时间、缘起、主要活动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对该节日进行介绍。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介绍传统节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这些节日的来源、习俗等要耳熟能详,这样才能进行准确的说明。
6.【答案】③⑥;④①;②⑤
【知识点】诗歌对联;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原则来组合对联,再根据内容来判断人物,③⑥说的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事迹,“信史”是一个提示;④①说的是诸葛亮,“一生谨慎” 是一个重要的提示;②⑤说的是李白,“ 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
故答案为:③⑥; ④① ; ②⑤
【点评】考查对联。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7.【答案】(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书法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1)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2)本题考查语文积累。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与酒有关的诗句或故事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8.【答案】(1)示例: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2)【示例1】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智者见贤思齐仁作贤
【示例2】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 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3)【示例1】家和万事兴
【示例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知识点】诗歌对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谚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即可。根据“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概括得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的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分析得出:“和”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据此综述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2)本题是组词成对联,根据对联对应词语词性一致的特点分析即可。“见贤思齐”对“知书达理”,“和为贵”对“仁作贤”;“智者”对“君子”。“智者和君子”可做主语。故可组对联为: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智者见贤思齐仁作。或: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3)根据要求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即可。如:团结就是力量。——谚语;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故答案为:⑴示例: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⑵【示例1】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智者见贤思齐仁作贤;【示例2】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 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⑶【示例1】家和万事兴;【示例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点评】⑴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材料,迅速定位,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俗语或谚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要求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即可。
9.【答案】①去掉正文第一句话;(正文第一句话的句号放在后引号前。这种改法也算一处,但这一处和前面的改法不重复计分);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③在书名号前加“以”字;④把“大驾光临”改为“拜访”。;⑤“下午”时间应该具体到点,比如改为“下午三点”。
【知识点】书信常识
【解析】【分析】留言条,格式分四部分: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写上“留言条”三个字,称呼要顶格写,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事情写清楚。在正文下面写署名,右下角写清日期。
⒈ 根据留言条的要求,删掉正文第一句,正文内容要简洁。
⒉ “与经典同行”是活动主题,改用双引号。
⒊ 语言表达要流畅,在“与经典同行”前加“以”。
⒋ 用语要得体,“大驾光临”是欢迎客人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拜访”。
⒌ “明天下午”时间不具体,改为具体时间,例如“下午两点”。
⒍ 正文第一句引用诗句,句号放在引号里。
故答案为:①去掉正文第一句话;(正文第一句话的句号放在后引号前。这种改法也算一处,但这一处和前面的改法不重复计分);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③在书名号前加“以”字;④把“大驾光临”改为“拜访”。;⑤“下午”时间应该具体到点,比如改为“下午三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应用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此类题型的训练,注意掌握相应的要求,注意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答案】(1)北京;扬州
(2)B
(3)趋之若骛;趋之若鹜;B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句子排序;其他常识;语言得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⑴ 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 “蓟门烟树碑”在北京海淀区;孟姜女让我们想到经典故事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北京著名景点便有”八达岭长城“。故城市为北京。 ② ”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 这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舱门上所题对联,描述瘦西湖风光;夫差,所在吴国,首都大概在苏州附近; 五猖会 ,旧时江南乡村的迎神赛会活动,鲁迅笔下的江南及江浙一带,展现的是江苏扬州的风情面貌,故城市为扬州。⑵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我们可以概括为: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在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此题根据押韵原则判断, ①④⑤ 为偶句,根据对仗原则,“楚塞三湘接”与 ④“荆门九派通” 相对;根据平仄升调固定,五言律诗平仄规律,第三、四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确定③⑤ 为颔联,五、六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确定 ②① 为颈联。综合分析,故选B。
⑶① “骛” 形声,从马,務:生本意是纵横奔驰; 鹜 :鸭子。“趋之若鹜”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故词中应为“鹜 ”。 ② B.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合乎情理,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句中形容“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这一做法,不恰当。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根据句意,“无可厚非”合适。 ③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调整语序,并将句子改为表意明确的两个分句。改后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推荐语。要了解芜湖地方文化特色,选择“最”有特点之处,阐述其可推荐的价值,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
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示例三:芜湖商业街。“南门湾”,是芜湖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形成于宋代,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街道两侧商铺林立,人流如潮。“完璧楼”,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式样建造,整个建筑群由两部分组成,命名取“完璧归赵”之意。前面广场有鱼池水阁,池上筑有精致的“汴派桥”。此外,还有进士坊、修竹花园、辑卿小院、聚佛宝塔等。来此地,使我们重温宋史,更胜于文献记载,因而我推荐芜湖商业街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故答案为:⑴北京;扬州
⑵B
⑶趋之若骛;趋之若鹜;B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 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 运用律诗相关知识 给诗句进行排序的能力。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给律诗排列顺序的题目,其出发点是要求中学生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在解题时,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排列律诗诗句顺序的规律和技巧。一、看韵脚。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就用韵来说,律诗一般八句,用四韵或五韵,且“韵有定位”,即二、四、六、八四个偶句的未字押韵,首句的未字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诗以第一句入韵为正规,五言律诗以第一句不入韵为正规)。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有时可以排定律诗的顺序。二、看对仗。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仗上加以判别。三、看内容。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在解答律诗排序题时,还应该考虑到平仄的因素,因为平仄是近体诗非常重要的一个格律因素,但是,近体诗的平仄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了些,一般在解答相关的排序题时,有了以上的三种方法就能够解决问题,也不需要从平仄的角度再加以分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解答排序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独立地运用某一个方法进行分析,而应该综合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迅捷、准确的排好律诗的顺序,解答有关的题目。
⑶ 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而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②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③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1 / 1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语言表达
一、语言表达
1.(2024·广州模拟) 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 年 10 月 10 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帷幕。在这 15 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   (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答案】①示例: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②示例: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③示例: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④示例:“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青”代表年轻、生机和活力,与志愿者的年龄相契合;“荷” 象征着纯洁、高雅,代表了志愿者的美好品质;“小”字则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易于传播和记忆。此外,“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其他常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①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融合科技魅力。
②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融合生态魅力。
③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即杭州亚运会的特点是:展现中国文明。
④小青荷,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传统文化深厚。小,小小的给人亲切感,便于人们接受和传播。青代表了年轻生命有活力,也符合志愿者的年龄特征。荷,象征纯洁高雅的品性,暗示了志愿者们的美好品质。小青荷更与杭州西湖相呼应,杭州西湖的荷花也是杭州一绝。
故答案为:①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
②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
③示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
④“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青”代表年轻、生机和活力,与志愿者的年龄相契合;“荷” 象征着纯洁、高雅,代表了志愿者的美好品质;“小”字则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易于传播和记忆。此外,“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理解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发言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杭州亚运会的特点,并结合传统文化分析“小青荷”的寓意即可。
2.(2022·兰溪模拟)任务三:家乡文化。小语和小文在搜寻文化名人时,对“东方莎士比亚”李渔非常感兴趣,由此研究了金华的地方剧种——婺剧。他们发现婺剧的脸谱光怪陆离,千变万化,但它的色彩、图案和线条,都有一定寓意。(玉麒麟)中张顺的原型来自于(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小语和小文各自为他设计了一个脸谱,你觉得哪个脸谱更符合人物形象并为他上色,请说明理由。
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黑色
我选择   ,因为   
【答案】我选择A;因为张顺熟悉水性,所以可以在他的脸谱上加上“鱼”的相关图案来呼应他“浪里白条”的身份;另外他性格忠勇、重情重义,所以脸谱颜色宜选红色。故我觉得A选项最为合适。
【知识点】其他常识;戏剧戏曲常识
【解析】【分析】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脸谱有各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紫色:代表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金色、银色:代表各种神怪形象。张顺是《水浒传》中 的人物,由于皮肤白,且极善水性,故得到“浪里白条”的绰号。稳重性格,不急躁,不贪功,遇事能够淡定处理,果断、重情重义。根据张顺的性格来选择颜色和图案,就该选A。
故答案为:我选择A;因为张顺熟悉水性,所以可以在他的脸谱上加上“鱼”的相关图案来呼应他“浪里白条”的身份;另外他性格忠勇、重情重义,所以脸谱颜色宜选红色。故我觉得A选项最为合适。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和戏曲脸谱的知识。名著中的人物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情节,上下勾连去理解,戏曲脸谱知识需要我们平时有积累。
3.(2022·诸暨模拟)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独属中国的浪漫时间美学。他们绕节气展开了激烈的交流和讨论。
小风: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小雅:我发现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呢!
小颂:古诗词中有节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写的就是白露这个节气。
小文:农谚中也有节气啊!“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这里说的就是谷雨这个节气。
以上关于节气的理解交流,哪位同学的表述有误,请帮他改正吧。
【答案】小文的表述有误,这个节气不是谷雨而是芒种。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小文的表述有误。“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这是芒种,不是谷雨。
故答案为:小文的表述有误,这个节气不是谷雨而是芒种。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要求学生熟知二十四节气及每个节气的特点。
4.(2022·秀洲模拟)[文创蕴微光]人们围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开展了文创设计,请参照A图,给B图添加一个背景元素,并结合古诗文,阐述理由。
卡片正面 背景元素:青山、迎春花、翠竹。 卡片正面 背景元素:雪花、   (备选:苍松、梅花、荷花)
添加说明 竹子:让人联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意盎然,象征着生命永恒。 添加说明    :   
【答案】苍松;让人联想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苍劲有力,昭示着坚毅勇敢。;梅花:让人联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霜傲雪,坚守着执着信念。荷花:让人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自守,言说着纯净美好。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从这三种花中任选一种,然后写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及其寓意即可。松树的寓意为坚强、优雅以及长寿。松树象征一些顽强向上、坚毅、具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松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炎炎夏日之中也能生存,并且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梅花寓意着高风亮节,不在春季和百花争艳,而是在无人观赏的寒冬绽放。它寓意着不畏严寒,即便是寒冷的冬季,都能毅然绽放花朵。它寓意着不屈不挠,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都无法阻止其生长开花。它是美好品质和真诚祝福的代表,非常适合作为礼物。
故答案为:苍松:让人联想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苍劲有力,昭示着坚毅勇敢。梅花:让人联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霜傲雪,坚守着执着信念。荷花:让人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自守,言说着纯净美好。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积累及文化常识。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5.(2022八下·德阳期中)请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选择下列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介绍:清明节、端午节或重阳节。要求: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礼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可以从题干要求的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进行说明,可以从时间、缘起、主要活动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对该节日进行介绍。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点评】本题考查介绍传统节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这些节日的来源、习俗等要耳熟能详,这样才能进行准确的说明。
6.(2022·宁夏模拟)对联,亦称“楹联”“对子”“门联”。其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含义深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下面的六个句子,分别写的是司马迁、诸葛亮、李白。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
①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②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③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 ④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⑤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⑥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诸葛亮:    李白:   
【答案】③⑥;④①;②⑤
【知识点】诗歌对联;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原则来组合对联,再根据内容来判断人物,③⑥说的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事迹,“信史”是一个提示;④①说的是诸葛亮,“一生谨慎” 是一个重要的提示;②⑤说的是李白,“ 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
故答案为:③⑥; ④① ; ②⑤
【点评】考查对联。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7.(2021·淮南模拟)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
故事:   。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书法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诗文名句中选择与“酒”有关的名句和故事作答。写故事时要概述故事内容或列举故事名称。答案不唯一。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交代“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
【点评】(1)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2)本题考查语文积累。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与酒有关的诗句或故事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8.(2021·无棣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书 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 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的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见贤思齐 和为贵 智者
知书达理 仁作贤 君子
(3)请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
【答案】(1)示例: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2)【示例1】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智者见贤思齐仁作贤
【示例2】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 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3)【示例1】家和万事兴
【示例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知识点】诗歌对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谚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即可。根据“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概括得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的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分析得出:“和”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据此综述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2)本题是组词成对联,根据对联对应词语词性一致的特点分析即可。“见贤思齐”对“知书达理”,“和为贵”对“仁作贤”;“智者”对“君子”。“智者和君子”可做主语。故可组对联为: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智者见贤思齐仁作。或: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3)根据要求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即可。如:团结就是力量。——谚语;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故答案为:⑴示例: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⑵【示例1】君子知书达理和为贵 智者见贤思齐仁作贤;【示例2】智者知书达理和为贵 君子见贤思齐仁作贤;
⑶【示例1】家和万事兴;【示例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点评】⑴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材料,迅速定位,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俗语或谚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要求写出一句关于“和”的俗语或谚语即可。
9.(2020·禹城模拟)找出留言条中的多处不妥之处,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去掉正文第一句话;(正文第一句话的句号放在后引号前。这种改法也算一处,但这一处和前面的改法不重复计分);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③在书名号前加“以”字;④把“大驾光临”改为“拜访”。;⑤“下午”时间应该具体到点,比如改为“下午三点”。
【知识点】书信常识
【解析】【分析】留言条,格式分四部分: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写上“留言条”三个字,称呼要顶格写,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事情写清楚。在正文下面写署名,右下角写清日期。
⒈ 根据留言条的要求,删掉正文第一句,正文内容要简洁。
⒉ “与经典同行”是活动主题,改用双引号。
⒊ 语言表达要流畅,在“与经典同行”前加“以”。
⒋ 用语要得体,“大驾光临”是欢迎客人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拜访”。
⒌ “明天下午”时间不具体,改为具体时间,例如“下午两点”。
⒍ 正文第一句引用诗句,句号放在引号里。
故答案为:①去掉正文第一句话;(正文第一句话的句号放在后引号前。这种改法也算一处,但这一处和前面的改法不重复计分);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③在书名号前加“以”字;④把“大驾光临”改为“拜访”。;⑤“下午”时间应该具体到点,比如改为“下午三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应用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此类题型的训练,注意掌握相应的要求,注意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2020·芜湖模拟)经历了千年历史风雨的积淀和洗礼,我国很多城市仍保留着昔日的韵味和情致,并与现代文明交融,显出别样的风情。
(1)【辨事物 说名称】根据所给的人物风情等提示语,分别写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蓟门烟树 孟姜女 城市名称:   
②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夫差 五猖会 城市名称:   
(2)【游城市 填古诗】诗人李琦说:“有诗人的城市就是一座好城”,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很多关于城市的诗词。下面是唐代诗人王维赞美襄阳的五言律诗《汉江临眺》,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六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楚塞三湘接, 。 , 。
, 。 ,留醉与山翁。
①波澜动远空 ②郡邑浮前浦 ③江流天地外
④荆门九派通 ⑤山色有无中 ⑥襄阳好风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⑥
C.④②①③⑤⑥ D.⑥④⑤①③②
(3)【获经验,谈感悟】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我国许多城市决策者A趋之若骛,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B无可非议。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产生了C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D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该如何保护和利用以及没有摆正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造成的。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
②文段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应改为   。
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正确的表述应为:
   
(4)【最芜湖 我推荐】一个城市的名片,要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增强城市人文气息,又要能创造经济价值,从而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根据你的生活阅历,你认为什么最能代表芜湖,可以“打造”成为芜湖名片?请写一段推荐语,并注明理由。
【答案】(1)北京;扬州
(2)B
(3)趋之若骛;趋之若鹜;B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句子排序;其他常识;语言得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⑴ 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 “蓟门烟树碑”在北京海淀区;孟姜女让我们想到经典故事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北京著名景点便有”八达岭长城“。故城市为北京。 ② ”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 这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舱门上所题对联,描述瘦西湖风光;夫差,所在吴国,首都大概在苏州附近; 五猖会 ,旧时江南乡村的迎神赛会活动,鲁迅笔下的江南及江浙一带,展现的是江苏扬州的风情面貌,故城市为扬州。⑵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我们可以概括为: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在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此题根据押韵原则判断, ①④⑤ 为偶句,根据对仗原则,“楚塞三湘接”与 ④“荆门九派通” 相对;根据平仄升调固定,五言律诗平仄规律,第三、四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确定③⑤ 为颔联,五、六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确定 ②① 为颈联。综合分析,故选B。
⑶① “骛” 形声,从马,務:生本意是纵横奔驰; 鹜 :鸭子。“趋之若鹜”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故词中应为“鹜 ”。 ② B.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合乎情理,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句中形容“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这一做法,不恰当。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根据句意,“无可厚非”合适。 ③ 句式杂糅,语序不当。调整语序,并将句子改为表意明确的两个分句。改后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推荐语。要了解芜湖地方文化特色,选择“最”有特点之处,阐述其可推荐的价值,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
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示例三:芜湖商业街。“南门湾”,是芜湖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形成于宋代,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街道两侧商铺林立,人流如潮。“完璧楼”,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式样建造,整个建筑群由两部分组成,命名取“完璧归赵”之意。前面广场有鱼池水阁,池上筑有精致的“汴派桥”。此外,还有进士坊、修竹花园、辑卿小院、聚佛宝塔等。来此地,使我们重温宋史,更胜于文献记载,因而我推荐芜湖商业街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故答案为:⑴北京;扬州
⑵B
⑶趋之若骛;趋之若鹜;B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4) 示例一:芜湖镜湖。镜湖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得名。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因而我推荐西湖风情作为芜湖名片。示例二:芜湖铁画。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毛泽东、刘少奇欣赏后盛赞不已,2006年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出。因而我推荐“芜湖铁画”作为芜湖城市名片。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 运用律诗相关知识 给诗句进行排序的能力。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给律诗排列顺序的题目,其出发点是要求中学生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在解题时,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排列律诗诗句顺序的规律和技巧。一、看韵脚。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就用韵来说,律诗一般八句,用四韵或五韵,且“韵有定位”,即二、四、六、八四个偶句的未字押韵,首句的未字可押可不押(七言律诗以第一句入韵为正规,五言律诗以第一句不入韵为正规)。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有时可以排定律诗的顺序。二、看对仗。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仗上加以判别。三、看内容。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在解答律诗排序题时,还应该考虑到平仄的因素,因为平仄是近体诗非常重要的一个格律因素,但是,近体诗的平仄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了些,一般在解答相关的排序题时,有了以上的三种方法就能够解决问题,也不需要从平仄的角度再加以分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解答排序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独立地运用某一个方法进行分析,而应该综合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迅捷、准确的排好律诗的顺序,解答有关的题目。
⑶ 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而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②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③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