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诗词主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诗词主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6:24:08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诗词主题
一、诗歌鉴赏
(2023九下·崇左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关雎》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情感体现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方式和优雅的品格。
2.请结合诗句内容,举一例,谈谈诗人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情感的。
【答案】1.D
2.示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之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同时起兴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示例二:“参差荐菜,左右流之”以荐菜的流动不定来比喻淑女的难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荐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三:“参差荐菜,左右采之”(或“参差苻菜,左右笔之”),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荐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苻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比兴手法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理解运用的比兴手法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1.D:窈窕淑女,错误。例句翻译为:奏起琴瑟表亲爱。鸣钟击鼓取悦她。应该是表现男子的才艺。
故答案为:D
2.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和谐恩爱,这是“比”的手法;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下文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是“兴”的手法。比兴手法运用,使得诗歌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参差荇菜,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水中左右飘摇动荡的荇菜为比,兴起男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故答案为:示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之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同时起兴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示例二:“参差荐菜,左右流之”以荐菜的流动不定来比喻淑女的难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荐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三:“参差荐菜,左右采之”(或“参差苻菜,左右笔之”),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荐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苻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22·庆云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写出本首词的词牌名   ,苏轼与弟弟   (人名)是唐宋八大家。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疏”“漏”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卜算子;苏辙
4.“缺”“疏”“漏”几字写尽幽静孤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5.《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重平时的学习。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词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词人的写作背景,人生遭遇进行分析,注意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分析,感悟词人的情感。
3.本题考查诗词中的三线城市。关键在于平时对诗词内容的掌握,对常见词牌名的判断。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 ”是题目。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意思是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入声已静。“缺”写出了月亮的残缺;“疏”写出梧桐树枝叶稀疏;“漏断”点明了时间是深夜。描写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缺”“疏”“漏”几字写尽幽静孤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5.本题考查对词的情感分析。 解答时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遭遇以及当时的心情进行分析。《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022·杭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题。
有寄
苏轼
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④春雨。
【注释】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院,专门起草皇帝诏书的机构。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④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6.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
A.浣溪沙 B.如梦令 C.相见欢 D.采桑子
7.你吟诵“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时,会把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6.B
7.示例:重音落在“归去,归去”上。这首词主要写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时回想在黄州东坡的生活,“归去、归去”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如重音落在其他词上,言之成理亦可)
【知识点】重音;词的文学常识;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浣溪沙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B如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C相见欢 :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一叠韵两平韵;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D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朗读的技巧。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此词写于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坡之意。因此词中的“归去,归去”应重读,不能一带而过,目的是为了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朗读的重音要依据人物表达情感的需要来确定。
故答案为:重音落在“归去,归去”上。这首词主要写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时回想在黄州东坡 的生活,“归去、归去”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如重音落在其他词上,言之成理亦可)
(2021·西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①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注释)①韦应物:中唐诗人,在京城为官时多次因公正执法得罪权贵而被迫辞官。后出任地方官,廉政爱民,生活清贫。
8.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抒怀。请完成下列解诗过程。
9.如果从闵汶水、张岱、韦应物中选出一位“茶文化代言人”,你会选谁?请结合上述古诗文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8.⑴特点: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清香美味。
⑵经历: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备受冷落,远离京城。
⑶表达诗人清正廉明、高洁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9.参考示例:韦应物;诗人利用空余时间在荒园里种了一些茶树,待茶树长到可以采摘制作茶叶时(且喜茶树和百草一起长大时),作者便邀请几位隐士一起饮茶聊天。我国传统诗词文化中,向来以茶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借茶喻志,说茶言人,期望通过饮茶、种茶,使源自大自然的茶,洗涤灵魂,以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情趣。所以韦应物代言更好。
【知识点】其他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此诗中,已写出韦应物与茶的缘分故事,另外两人与茶的故事,我们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
(2)本题考查分析运用能力。把这三个中与茶结缘的故事和以茶明志的理想信念联系起来,才能作出合理的阐述。
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一空:从“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知茶“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的特点,从“此物信灵味”得,茶味道独特,清香自然;第二空:结合写诗时的背景和注释①介绍“在京城为官时多次因公正执法得罪权贵而被迫辞官。后出任地方官,廉政爱民,生活清贫”,及“本自出山原”一句中以茶喻人的暗示,可知诗人“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备受冷落,远离京城”的人生经历;第三空:本诗以茶自喻,“洁性不可污”的茶性即是作者人性,比喻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9.示例①:闵汶水是明万历、崇祯年间的徽州休宁海阳镇人,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闵子长和闵际行;闵汶水十数年在金陵桃叶渡边摆摊卖茶。因他的“闵茶”采取了别出心裁的加工方法,且保留了茶叶的旗、枪之形状,所以获得了人们的认同且获利颇丰;同时又因闵汶水的茶艺精湛而吸引了一批爱茶嗜茶之人。以他精湛的茶艺作为“茶文化代言人”实至名归。示例②:张岱不仅嗜茶,而且识茶,从饮茶到品茶、评茶,无一不精。他一生兴趣广泛,对各类事物多所涉猎,堪称为博物学家,他爱茶成痴,尝谓:“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把观看到一出好戏,犹如观赏一轮好月、啜饮一杯好茶般的令人愉悦。痴茶如此,作为代言人必然能吸引更多限、好茶、爱茶之人。
(2021·宁津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③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秋天的蟋蟀。③旧山:家乡的山。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10.这首词的“小重山”是    ,“昨夜寒蛩不住鸣”是   ,从词的字数来看,本词属于   。
11.结合诗词内容,说说“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
1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答案】10.词牌;题目;小令
11.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
12.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用典,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暗喻,“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借景抒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3)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1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联系全词内容和写作背景,上片“千里梦”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起来独自绕阶行”,已是深夜,作者仍难以入睡,只好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行走,可见作者的愁苦无奈之情。“白首为功名”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阻归程”,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
13.(2020·禹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②,夜寒江静山衔斗③。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④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释】①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②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③斗:北斗星。④传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
(1)这首词从字数上分属于   ,“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词的韵律有的是平韵,有的是仄韵,这首词的上下片都是   。
(2)“梅影横窗瘦”一句中“瘦”字用得好精妙,请加以赏析。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小令;词牌名;仄韵
(2)瘦,清瘦,托物言志,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又指词人洁身自好,坚贞不阿的铮铮傲骨。
(3)全诗表达了词人面对飞短流长的官场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一空: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这首词共计41字,所以从字数上分属于小令。
第二空:“点绛唇”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词牌指的是词的制式和曲调,有着固定声律和格式。
第三空:平韵是指诗词曲的押韵字为平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仄韵指诗词曲的押韵字为仄声,仄声即第三声和第四声。本词的上片以“瘦(shòu)”第四声结尾,是仄韵;下片以“酒(jiǔ)”第三声结尾,是仄韵,
所以上下片都是仄韵。
(2)本题考查实词炼字。“梅影横窗瘦”一句意思是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瘦”这里有“清瘦”的意思。此句中的“瘦”一方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赋予人的特点,刻画出了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另一方面,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自开,自古以来在我国都是高洁优雅、坚强勇敢的代表,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里词人托物言志,借“梅瘦”暗喻自己愁情满怀、品格高洁,表现了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词上片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下片以“好个霜天”作为上片写景的收束,又引发下文的抒情。“闲却传杯手”“归兴浓于酒”在感情上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难,渴望退隐回家,远离官场倾轧,“归兴”比酒还浓。“乱鸦啼后”一句中,“鸦”之前冠以“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乱鸦”也可看作时词人对政坛小人的隐喻,说明他早已非常厌倦这种宦海生涯了。所以,综合分析,这首词上片写初春霜夜,下片写闲愁难耐,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词人借霜天月夜图寄托了自己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1、小令 2、词牌名 3、仄韵
⑵ 瘦,清瘦,托物言志,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又指词人洁身自好,坚贞不阿的铮铮傲骨。
⑶ 全诗表达了词人面对飞短流长的官场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基本常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4.(2020·海曙模拟)【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1)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  )。
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2)“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3)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  )
A.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
B.万山合抱数峰青一水平铺千顷白
C.四围翠嶂湖山处千顷清波梦幻中
D.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答案】(1)B
(2)停息
(3)C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共有八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律诗。故选B。
⑵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树木被朦胧的云雾笼罩着,乌鸦还栖息在树上。故“集”这里是停息,歇息的意思。
⑶A这首诗没有描写山花。故A不合适。B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没有数峰青这样的景色,而且水也不是平铺的,而是有很大的浪。故B不合适。C“千顷清波梦幻中”和“长忆当年贺监游”照应。 D这首诗没有描写绿竹和红梅。故选C。
故答案为:⑴B
⑵停息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的文学常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师。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诗歌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分析。
15.(2020·台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两小题。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②,中有孤丛③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④入少年场。
(注释)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②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③孤丛:孤独的一丛。④白头翁:诗人自谓。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   、   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赏析。
【答案】(1)赏菊;喝酒
(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运用比喻,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礼俗
【解析】【分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的“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及《重阳席上赋白菊》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可以看出,重阳这一日有“赏菊”“喝酒”习俗。
(2)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的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解释,说明表现手法,最后点明效果。《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把自己的喝茶与别人的喝酒作对比,在诗人眼里,“泛酒”为“俗人”,“茶香”才高洁。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既有“色似霜”的生动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又有“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的以花喻人,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由花联想到人,人花相衬,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情怀的志趣。
故答案为:⑴1、赏菊2、喝酒
⑵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运用比喻,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拓展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选文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主旨,然后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文化常识从中辨识出节日习俗的风俗习惯。
⑵本题考查把握比较诗歌的能力。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6.(2020·昆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词中黔中即黔州。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概。④华颠:白头。⑤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时,谢瞻与谢灵运于此地宴饮作诗。
(1)下面哪一项与本词所写的是同一个传统节日?(  )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3)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为什么?
【答案】(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知识点】其他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从“及至重阳天也霁”可以看出本词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中的菖蒲、竹叶可以看出是端午节;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中的屠苏酒、桃符可知是除夕;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有菊花,重阳赏菊,可知是重阳节;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写的是元宵节;故选C。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写黔中气候,以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3)最能表现老翁“气岸”的是最后一句“风流犹拍古人肩”。本词对老翁的“气岸”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起篇为抑;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表现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面纵饮更进一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作者虽被贬谪黔州、身居恶劣的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故答案为:(1) C
(2) 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 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点评】(1)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的把握,注意结合本词内容,明确本词所写的传统节日,然后揣摩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明确“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句意,揣摩词人的生活状况 。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停顿全诗,把握诗歌内容,揣摩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的句子。
17.(2020九下·吴江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① 。测热查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域多方,联屯除孽, ②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   。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①   ②   
【答案】(1)《沁园春》
(2)B;C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结合平时对诗词的学习,借助诗词结构的理解,可以判断此词为“沁园春”。
⑵本题考查对诗词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结合上下阕的提示,进行辨析。
故答案为:⑴《沁园春》⑵B、C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平时对诗词的理解,注意词义和结构的提示进行作答。
18.(2020·昆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词中黔中即黔州。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概。④华颠:白头。⑤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时,谢瞻与谢灵运于此地宴饮作诗。
(1)下面哪一项与本词所写的是同一个传统节日?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3)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为什么?
【答案】(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节气
【解析】【分析】(1)从“及至重阳天也霁”可以看出本词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中的菖蒲、竹叶可以看出是端午节;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中的屠苏酒、桃符可知是除夕;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有菊花,重阳赏菊,可知是重阳节;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写的是元宵节;
故选C。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写黔中气候,以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3)最能表现老翁“气岸”的是最后一句“风流犹拍古人肩”。本词对老翁的“气岸”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起篇为抑;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表现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面纵饮更进一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作者虽被贬谪黔州、身居恶劣的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故答案为:(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根据题意,在诗句中找到具体表现时令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每一选项仔细分析比对即可。
(2)本题应根据前两句描写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同时还应根据环境描写的本身作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意图认真体会。
(3)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抓关键句,即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19.(2020·平谷模拟)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有人说“登高怀古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词的上片“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景抒情,让人感觉到时间长河的流逝,万事万物不断地变迁。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   ,不舍昼夜”和    (作者)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逝者如斯夫;王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1)作者登上北固楼,北望中原大地,那里本是大宋地界,如今却被异族占领。想到少年孙权曾在京口成就一番事业,而现今的朝廷竟无一人有孙权的能力和志向,苟安江南一隅,完全没有收复失地的意愿。隐晦的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悲愤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第一空:逝者如斯夫,注意“逝”字的写法。第二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故答案为:(1)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逝者如斯夫、王湾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时,要仔细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20.(2020·平湖模拟)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有同学找来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樅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阔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底政其凝。或透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系。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嘉叔伟之芳尘。乃哨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巃樅(lóngzōng) :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 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涵:古人常用“孟仲季”表示排行,如孙权,字仲谋,因为他排行老二;同样,“孟仲季”也表示季节,《黄鹤楼记》文末的“月孟夏”应该是农历   月。
小文:你教了我一个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迁移法。由此,我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推断出“遂以名楼”中的“名”是    的意思。
小涵:遇到不懂的词,还可以查字典解决。例如“临”有如下义项:①从高处往下看。②到,靠近。③面对,对着。④将要,快要。“下临江流”的“临”是     (填序号)。不方便查阅时,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断,“ 乃喟然曰 ”中“哨然”的意思是    。
小文:“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这句的意思是    ,写景颇见文采。读此文,让我想起《岳阳楼记》,两文都写了登楼所观壮美之景。
小涵:《黄鹤楼记》写了    ,抒发了    。但我认为《黄鹤楼记》就楼写楼,而《岳阳楼记》技高一筹,格局更大,《岳阳楼记》一文胜在写景不是目的,而要表达   。
小文:是的,崔颢写出巅峰之作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白太难了。我向你推荐毛
泽东的词《菩萨蛮·黄鹤楼》。你品读一下,看看这首词是怎么把悲凉提升到悲壮的?
小涵:   。
【答案】四;命名;②;叹气的样子;(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黄鹤楼地理位置、得名由来、雄伟高大的外观和登楼所见所感。;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远大政治抱负,超越了《黄鹤楼记》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词的上阕写景,表达词人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词的下阕抒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扫消沉之意,表达词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的文学常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农历四月,农历第四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一般进入夏季,气温回暖,槐夏,孟夏,建巳之月(蛇月),律中中吕。 四月有孟夏、阴月、梅月的别称。因此 《黄鹤楼记》文末的“月孟夏”应该是农历” 四月“。
2、3、4、5、题考查翻译句子。2、结合原句”常驾黄鹤反憩于此,遂以名楼“,翻译出意思是:费祎成仙了之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所以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名“这里作动词用:命名。3、 “下临江流”的 翻译是:底部靠着长江流水。 “临”是 ”到,靠近“。4、”乃喟然曰“的 翻译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喟然:叹气,感叹。5、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翻译为: (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6、7、8、题考查对《黄鹤楼记》 和 《岳阳楼记》 主题思想内容的掌握能力。《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9、题考查对《菩萨蛮·黄鹤楼》词的理解分析能力。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时候,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诗作《菩萨蛮·黄鹤楼》。词的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指时空的悠远广大之貌。“烟雨莽苍苍”,“烟雨”,春天像烟雾一般的细雨,给前面所描绘的景色刷上了一层迷茫的色调。“龟蛇锁大江”,指在汉阳的龟山和在武昌的蛇山隔江对峙,封锁大江。“锁”字用得颇为传神。字面上是指龟蛇二山夹江而立的形象,指登楼所见的景物。然而,结合当时阴云密布的政治形势,一个“锁”字却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作者的心境。此“锁”乃为“心锁”,当人们境遇不顺、心事重重时,自然是双眉紧皱,眉头紧锁。着一“锁”字,有江断帛裂之感,使悲剧断然出现在读者眼前。“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充分烘托了撼人心魄的悲剧氛围,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大革命遭受挫折和失败的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整个上阙,寓情于景,动人心魄,凸现了悲剧美或悲壮美的震撼和魅力。词的下阕抒情。“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借用典故,巧妙地记叙作者的黄鹤楼之游。崔颢《黄鹤楼》诗有句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美丽苍凉的诗句和它所记载的神话故事,并不能解除毛泽东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人间痛楚。毛泽东并非为了登楼赋诗,因为此时已不复存在,只有遗址可寻。“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此句最关键的是要把握“酹”的中国文化意味。当作者斟满一杯酒,表情凝重地把酒洒在滔滔滚滚的江水里,这样一个动作,表达出两层深刻含义:一是缅怀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二是继续征战革命到底的壮行酒。作为一个革命者,眼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失败,毛泽东感到痛心,充满忧虑,心情苍凉,也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迷茫与困惑。但是,毛泽东不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候,他信念未灭,豪情未息,意志未衰,抱负未减,他仍然满腔热血,激情澎湃,执著地探寻着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当天,杨开慧听了这首词后说:“润之,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毛泽东说:“目前武汉的这个局势,叫人心绪怎么静得下来!不过,我想,办法总会是有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足见其危急多情,危难多志,险恶不惧,百折不挠的革命家、政治家品格。
故答案为:四;命名;②;叹气的样子;(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黄鹤楼地理位置、得名由来、雄伟高大的外观和登楼所见所感。;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远大政治抱负,超越了《黄鹤楼记》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词的上阕写景,表达词人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词的下阕抒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扫消沉之意,表达词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3、4、5、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 再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即可。
6、7、8、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9、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1.(2019九下·阳信模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 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22.(2019九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诗人借它写了这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甲】诗构思大胆,把一场战争集中在一昼夜时间里表现,突现了战争的艰苦
C.【乙】诗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登高而作,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场面宏大。
D.【乙】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2)这两首诗画线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甲】诗结尾运用典故,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
【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中“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错误。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远景,是一个大海的轮廓。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甲】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 【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间接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故答案为:⑴D;
⑵【甲】诗结尾运用典故,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扩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点评】⑴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3.(2019九下·吴兴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句话;押韵:一韵到底;主旨: 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 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4.(2019·衢州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眼溪山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①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②。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緉(liàng):一双。②坼(chè):裂开。
(1)根据你积累的知识,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渔家傲 B.江城子 C.破阵子 D.满江红
(2)根据你对词人及其词风格内容的了解,判断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并阐述你的推断理由。
A.苏轼
B.辛弃疾 C.范仲淹 D.秋瑾
【答案】(1)D
(2)B,根据词人相似的经历;根据豪放的词风。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1)《满江红》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可结合所学的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来进行判断。故选D。
(2)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词中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属于豪放的词风。结合所学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相似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可知,此词符合辛弃疾的词风。(“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大多抒写的是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故选B。
故答案为:⑴D;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本词的结构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词风的理解和判断,要求考生整体阅读,感受词的风格,结合平时对词人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判断辨析。
25.(2020·九台模拟)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2)《破阵子》表现了少女们在美好春光里轻松欢快的心情,试分析下片中两次“笑”的特点。
【答案】(1)美丽的池边,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开头的“巧笑”,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受到春的美好。后面的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斗草赢,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日所做的一个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兆。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描绘画面”, 不是简单地翻译,是根据诗中情景加以联想,用散文的语言进行扩写,对诗中所提到的事物,用形容修饰的方法,写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
(2)前一个“笑”,可根据“东邻女伴”来理解,可以想像出一个快乐的场景,一群少女在嬉笑逗乐;后一个笑,根据“双脸生”来理解,指是的女子娇美的笑容。
(1)本题不难,学生可在翻译的基础上稍加扩充即可。读诗,要富于想像和联想,将文字的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情境的美感。
(2)本题不难,根据诗中文字联想即可作答。古诗词中,描写景物人物是很精彩的,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学习古诗词,要善于根据诗词中的描写来联想,品味诗词的美感。
1 / 1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诗词主题
一、诗歌鉴赏
(2023九下·崇左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关雎》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情感体现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方式和优雅的品格。
2.请结合诗句内容,举一例,谈谈诗人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情感的。
(2022·庆云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写出本首词的词牌名   ,苏轼与弟弟   (人名)是唐宋八大家。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疏”“漏”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2·杭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题。
有寄
苏轼
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④春雨。
【注释】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院,专门起草皇帝诏书的机构。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④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6.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
A.浣溪沙 B.如梦令 C.相见欢 D.采桑子
7.你吟诵“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时,会把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2021·西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①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注释)①韦应物:中唐诗人,在京城为官时多次因公正执法得罪权贵而被迫辞官。后出任地方官,廉政爱民,生活清贫。
8.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抒怀。请完成下列解诗过程。
9.如果从闵汶水、张岱、韦应物中选出一位“茶文化代言人”,你会选谁?请结合上述古诗文内容阐述理由。
(2021·宁津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③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秋天的蟋蟀。③旧山:家乡的山。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10.这首词的“小重山”是    ,“昨夜寒蛩不住鸣”是   ,从词的字数来看,本词属于   。
11.结合诗词内容,说说“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
1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13.(2020·禹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②,夜寒江静山衔斗③。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④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释】①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②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③斗:北斗星。④传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
(1)这首词从字数上分属于   ,“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词的韵律有的是平韵,有的是仄韵,这首词的上下片都是   。
(2)“梅影横窗瘦”一句中“瘦”字用得好精妙,请加以赏析。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2020·海曙模拟)【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1)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  )。
A.古体诗 B.律诗 C.绝句
(2)“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3)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  )
A.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
B.万山合抱数峰青一水平铺千顷白
C.四围翠嶂湖山处千顷清波梦幻中
D.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15.(2020·台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两小题。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②,中有孤丛③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④入少年场。
(注释)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②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③孤丛:孤独的一丛。④白头翁:诗人自谓。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   、   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赏析。
16.(2020·昆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词中黔中即黔州。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概。④华颠:白头。⑤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时,谢瞻与谢灵运于此地宴饮作诗。
(1)下面哪一项与本词所写的是同一个传统节日?(  )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3)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为什么?
17.(2020九下·吴江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① 。测热查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域多方,联屯除孽, ②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   。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①   ②   
18.(2020·昆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左藏(cáng):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词中黔中即黔州。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概。④华颠:白头。⑤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时,谢瞻与谢灵运于此地宴饮作诗。
(1)下面哪一项与本词所写的是同一个传统节日?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3)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为什么?
19.(2020·平谷模拟)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有人说“登高怀古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词的上片“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景抒情,让人感觉到时间长河的流逝,万事万物不断地变迁。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   ,不舍昼夜”和    (作者)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020·平湖模拟)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有同学找来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樅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阔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底政其凝。或透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系。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嘉叔伟之芳尘。乃哨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巃樅(lóngzōng) :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 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涵:古人常用“孟仲季”表示排行,如孙权,字仲谋,因为他排行老二;同样,“孟仲季”也表示季节,《黄鹤楼记》文末的“月孟夏”应该是农历   月。
小文:你教了我一个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迁移法。由此,我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推断出“遂以名楼”中的“名”是    的意思。
小涵:遇到不懂的词,还可以查字典解决。例如“临”有如下义项:①从高处往下看。②到,靠近。③面对,对着。④将要,快要。“下临江流”的“临”是     (填序号)。不方便查阅时,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断,“ 乃喟然曰 ”中“哨然”的意思是    。
小文:“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这句的意思是    ,写景颇见文采。读此文,让我想起《岳阳楼记》,两文都写了登楼所观壮美之景。
小涵:《黄鹤楼记》写了    ,抒发了    。但我认为《黄鹤楼记》就楼写楼,而《岳阳楼记》技高一筹,格局更大,《岳阳楼记》一文胜在写景不是目的,而要表达   。
小文:是的,崔颢写出巅峰之作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白太难了。我向你推荐毛
泽东的词《菩萨蛮·黄鹤楼》。你品读一下,看看这首词是怎么把悲凉提升到悲壮的?
小涵:   。
21.(2019九下·阳信模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22.(2019九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诗人借它写了这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甲】诗构思大胆,把一场战争集中在一昼夜时间里表现,突现了战争的艰苦
C.【乙】诗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登高而作,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场面宏大。
D.【乙】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2)这两首诗画线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23.(2019九下·吴兴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24.(2019·衢州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眼溪山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①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②。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緉(liàng):一双。②坼(chè):裂开。
(1)根据你积累的知识,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渔家傲 B.江城子 C.破阵子 D.满江红
(2)根据你对词人及其词风格内容的了解,判断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并阐述你的推断理由。
A.苏轼
B.辛弃疾 C.范仲淹 D.秋瑾
25.(2020·九台模拟)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2)《破阵子》表现了少女们在美好春光里轻松欢快的心情,试分析下片中两次“笑”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示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之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同时起兴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示例二:“参差荐菜,左右流之”以荐菜的流动不定来比喻淑女的难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荐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三:“参差荐菜,左右采之”(或“参差苻菜,左右笔之”),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荐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苻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比兴手法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理解运用的比兴手法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1.D:窈窕淑女,错误。例句翻译为:奏起琴瑟表亲爱。鸣钟击鼓取悦她。应该是表现男子的才艺。
故答案为:D
2.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和谐恩爱,这是“比”的手法;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下文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是“兴”的手法。比兴手法运用,使得诗歌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参差荇菜,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水中左右飘摇动荡的荇菜为比,兴起男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故答案为:示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之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同时起兴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示例二:“参差荐菜,左右流之”以荐菜的流动不定来比喻淑女的难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荐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三:“参差荐菜,左右采之”(或“参差苻菜,左右笔之”),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荐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先言他物“苻菜”,以引起所咏之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答案】3.卜算子;苏辙
4.“缺”“疏”“漏”几字写尽幽静孤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5.《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重平时的学习。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词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词人的写作背景,人生遭遇进行分析,注意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分析,感悟词人的情感。
3.本题考查诗词中的三线城市。关键在于平时对诗词内容的掌握,对常见词牌名的判断。词牌名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 ”是题目。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意思是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入声已静。“缺”写出了月亮的残缺;“疏”写出梧桐树枝叶稀疏;“漏断”点明了时间是深夜。描写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缺”“疏”“漏”几字写尽幽静孤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5.本题考查对词的情感分析。 解答时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遭遇以及当时的心情进行分析。《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答案】6.B
7.示例:重音落在“归去,归去”上。这首词主要写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时回想在黄州东坡的生活,“归去、归去”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如重音落在其他词上,言之成理亦可)
【知识点】重音;词的文学常识;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浣溪沙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B如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C相见欢 :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一叠韵两平韵;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D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朗读的技巧。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此词写于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坡之意。因此词中的“归去,归去”应重读,不能一带而过,目的是为了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朗读的重音要依据人物表达情感的需要来确定。
故答案为:重音落在“归去,归去”上。这首词主要写苏轼在京城翰林院做官时回想在黄州东坡 的生活,“归去、归去”突出苏轼对翰林院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黄州悠闲、自由生活的怀念。(如重音落在其他词上,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8.⑴特点: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清香美味。
⑵经历: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备受冷落,远离京城。
⑶表达诗人清正廉明、高洁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9.参考示例:韦应物;诗人利用空余时间在荒园里种了一些茶树,待茶树长到可以采摘制作茶叶时(且喜茶树和百草一起长大时),作者便邀请几位隐士一起饮茶聊天。我国传统诗词文化中,向来以茶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借茶喻志,说茶言人,期望通过饮茶、种茶,使源自大自然的茶,洗涤灵魂,以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情趣。所以韦应物代言更好。
【知识点】其他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此诗中,已写出韦应物与茶的缘分故事,另外两人与茶的故事,我们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
(2)本题考查分析运用能力。把这三个中与茶结缘的故事和以茶明志的理想信念联系起来,才能作出合理的阐述。
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一空:从“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知茶“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的特点,从“此物信灵味”得,茶味道独特,清香自然;第二空:结合写诗时的背景和注释①介绍“在京城为官时多次因公正执法得罪权贵而被迫辞官。后出任地方官,廉政爱民,生活清贫”,及“本自出山原”一句中以茶喻人的暗示,可知诗人“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备受冷落,远离京城”的人生经历;第三空:本诗以茶自喻,“洁性不可污”的茶性即是作者人性,比喻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9.示例①:闵汶水是明万历、崇祯年间的徽州休宁海阳镇人,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闵子长和闵际行;闵汶水十数年在金陵桃叶渡边摆摊卖茶。因他的“闵茶”采取了别出心裁的加工方法,且保留了茶叶的旗、枪之形状,所以获得了人们的认同且获利颇丰;同时又因闵汶水的茶艺精湛而吸引了一批爱茶嗜茶之人。以他精湛的茶艺作为“茶文化代言人”实至名归。示例②:张岱不仅嗜茶,而且识茶,从饮茶到品茶、评茶,无一不精。他一生兴趣广泛,对各类事物多所涉猎,堪称为博物学家,他爱茶成痴,尝谓:“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把观看到一出好戏,犹如观赏一轮好月、啜饮一杯好茶般的令人愉悦。痴茶如此,作为代言人必然能吸引更多限、好茶、爱茶之人。
【答案】10.词牌;题目;小令
11.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
12.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用典,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暗喻,“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借景抒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3)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重山”为词牌名,“昨夜寒蛩不住鸣”是题目。全词共五十八字,而小令一般会把字数控制在五十八字或以内,所以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1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联系全词内容和写作背景,上片“千里梦”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起来独自绕阶行”,已是深夜,作者仍难以入睡,只好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行走,可见作者的愁苦无奈之情。“白首为功名”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阻归程”,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来表达苦闷的心情,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当时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议和声,使作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处境,不禁担忧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心情沉重。
13.【答案】(1)小令;词牌名;仄韵
(2)瘦,清瘦,托物言志,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又指词人洁身自好,坚贞不阿的铮铮傲骨。
(3)全诗表达了词人面对飞短流长的官场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一空: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这首词共计41字,所以从字数上分属于小令。
第二空:“点绛唇”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词牌指的是词的制式和曲调,有着固定声律和格式。
第三空:平韵是指诗词曲的押韵字为平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仄韵指诗词曲的押韵字为仄声,仄声即第三声和第四声。本词的上片以“瘦(shòu)”第四声结尾,是仄韵;下片以“酒(jiǔ)”第三声结尾,是仄韵,
所以上下片都是仄韵。
(2)本题考查实词炼字。“梅影横窗瘦”一句意思是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瘦”这里有“清瘦”的意思。此句中的“瘦”一方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赋予人的特点,刻画出了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另一方面,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自开,自古以来在我国都是高洁优雅、坚强勇敢的代表,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里词人托物言志,借“梅瘦”暗喻自己愁情满怀、品格高洁,表现了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词上片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下片以“好个霜天”作为上片写景的收束,又引发下文的抒情。“闲却传杯手”“归兴浓于酒”在感情上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难,渴望退隐回家,远离官场倾轧,“归兴”比酒还浓。“乱鸦啼后”一句中,“鸦”之前冠以“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乱鸦”也可看作时词人对政坛小人的隐喻,说明他早已非常厌倦这种宦海生涯了。所以,综合分析,这首词上片写初春霜夜,下片写闲愁难耐,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词人借霜天月夜图寄托了自己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1、小令 2、词牌名 3、仄韵
⑵ 瘦,清瘦,托物言志,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又指词人洁身自好,坚贞不阿的铮铮傲骨。
⑶ 全诗表达了词人面对飞短流长的官场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基本常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4.【答案】(1)B
(2)停息
(3)C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共有八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律诗。故选B。
⑵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树木被朦胧的云雾笼罩着,乌鸦还栖息在树上。故“集”这里是停息,歇息的意思。
⑶A这首诗没有描写山花。故A不合适。B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没有数峰青这样的景色,而且水也不是平铺的,而是有很大的浪。故B不合适。C“千顷清波梦幻中”和“长忆当年贺监游”照应。 D这首诗没有描写绿竹和红梅。故选C。
故答案为:⑴B
⑵停息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的文学常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师。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诗歌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分析。
15.【答案】(1)赏菊;喝酒
(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运用比喻,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礼俗
【解析】【分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的“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及《重阳席上赋白菊》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可以看出,重阳这一日有“赏菊”“喝酒”习俗。
(2)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的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解释,说明表现手法,最后点明效果。《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把自己的喝茶与别人的喝酒作对比,在诗人眼里,“泛酒”为“俗人”,“茶香”才高洁。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既有“色似霜”的生动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又有“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的以花喻人,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由花联想到人,人花相衬,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情怀的志趣。
故答案为:⑴1、赏菊2、喝酒
⑵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运用比喻,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拓展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选文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主旨,然后结合平时所积累的文化常识从中辨识出节日习俗的风俗习惯。
⑵本题考查把握比较诗歌的能力。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6.【答案】(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知识点】其他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从“及至重阳天也霁”可以看出本词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中的菖蒲、竹叶可以看出是端午节;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中的屠苏酒、桃符可知是除夕;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有菊花,重阳赏菊,可知是重阳节;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写的是元宵节;故选C。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写黔中气候,以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3)最能表现老翁“气岸”的是最后一句“风流犹拍古人肩”。本词对老翁的“气岸”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起篇为抑;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表现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面纵饮更进一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作者虽被贬谪黔州、身居恶劣的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故答案为:(1) C
(2) 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 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点评】(1)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的把握,注意结合本词内容,明确本词所写的传统节日,然后揣摩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明确“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句意,揣摩词人的生活状况 。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停顿全诗,把握诗歌内容,揣摩最能体现老翁的“气岸”的句子。
17.【答案】(1)《沁园春》
(2)B;C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结合平时对诗词的学习,借助诗词结构的理解,可以判断此词为“沁园春”。
⑵本题考查对诗词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结合上下阕的提示,进行辨析。
故答案为:⑴《沁园春》⑵B、C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平时对诗词的理解,注意词义和结构的提示进行作答。
18.【答案】(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节气
【解析】【分析】(1)从“及至重阳天也霁”可以看出本词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A.“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中的菖蒲、竹叶可以看出是端午节;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草写小桃符”中的屠苏酒、桃符可知是除夕;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有菊花,重阳赏菊,可知是重阳节;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写的是元宵节;
故选C。
(2)“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写黔中气候,以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
(3)最能表现老翁“气岸”的是最后一句“风流犹拍古人肩”。本词对老翁的“气岸”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起篇为抑;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表现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面纵饮更进一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作者虽被贬谪黔州、身居恶劣的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故答案为:(1)C
(2)贬谪环境恶劣。“一漏天”“似乘船”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影射了贬谪环境的险恶。
(3)风流犹拍古人肩。 本词上片写重阳登高痛饮,表现了老翁的不服老;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再写出他不服老的气概;最后三句写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候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根据题意,在诗句中找到具体表现时令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每一选项仔细分析比对即可。
(2)本题应根据前两句描写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同时还应根据环境描写的本身作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意图认真体会。
(3)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抓关键句,即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19.【答案】(1)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逝者如斯夫;王湾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1)作者登上北固楼,北望中原大地,那里本是大宋地界,如今却被异族占领。想到少年孙权曾在京口成就一番事业,而现今的朝廷竟无一人有孙权的能力和志向,苟安江南一隅,完全没有收复失地的意愿。隐晦的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悲愤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第一空:逝者如斯夫,注意“逝”字的写法。第二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故答案为:(1)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逝者如斯夫、王湾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时,要仔细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20.【答案】四;命名;②;叹气的样子;(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黄鹤楼地理位置、得名由来、雄伟高大的外观和登楼所见所感。;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远大政治抱负,超越了《黄鹤楼记》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词的上阕写景,表达词人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词的下阕抒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扫消沉之意,表达词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的文学常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农历四月,农历第四个月份(如果之前没有闰月),一般进入夏季,气温回暖,槐夏,孟夏,建巳之月(蛇月),律中中吕。 四月有孟夏、阴月、梅月的别称。因此 《黄鹤楼记》文末的“月孟夏”应该是农历” 四月“。
2、3、4、5、题考查翻译句子。2、结合原句”常驾黄鹤反憩于此,遂以名楼“,翻译出意思是:费祎成仙了之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所以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名“这里作动词用:命名。3、 “下临江流”的 翻译是:底部靠着长江流水。 “临”是 ”到,靠近“。4、”乃喟然曰“的 翻译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喟然:叹气,感叹。5、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翻译为: (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6、7、8、题考查对《黄鹤楼记》 和 《岳阳楼记》 主题思想内容的掌握能力。《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9、题考查对《菩萨蛮·黄鹤楼》词的理解分析能力。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时候,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诗作《菩萨蛮·黄鹤楼》。词的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指时空的悠远广大之貌。“烟雨莽苍苍”,“烟雨”,春天像烟雾一般的细雨,给前面所描绘的景色刷上了一层迷茫的色调。“龟蛇锁大江”,指在汉阳的龟山和在武昌的蛇山隔江对峙,封锁大江。“锁”字用得颇为传神。字面上是指龟蛇二山夹江而立的形象,指登楼所见的景物。然而,结合当时阴云密布的政治形势,一个“锁”字却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作者的心境。此“锁”乃为“心锁”,当人们境遇不顺、心事重重时,自然是双眉紧皱,眉头紧锁。着一“锁”字,有江断帛裂之感,使悲剧断然出现在读者眼前。“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充分烘托了撼人心魄的悲剧氛围,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大革命遭受挫折和失败的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整个上阙,寓情于景,动人心魄,凸现了悲剧美或悲壮美的震撼和魅力。词的下阕抒情。“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借用典故,巧妙地记叙作者的黄鹤楼之游。崔颢《黄鹤楼》诗有句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美丽苍凉的诗句和它所记载的神话故事,并不能解除毛泽东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人间痛楚。毛泽东并非为了登楼赋诗,因为此时已不复存在,只有遗址可寻。“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此句最关键的是要把握“酹”的中国文化意味。当作者斟满一杯酒,表情凝重地把酒洒在滔滔滚滚的江水里,这样一个动作,表达出两层深刻含义:一是缅怀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二是继续征战革命到底的壮行酒。作为一个革命者,眼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失败,毛泽东感到痛心,充满忧虑,心情苍凉,也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迷茫与困惑。但是,毛泽东不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者,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候,他信念未灭,豪情未息,意志未衰,抱负未减,他仍然满腔热血,激情澎湃,执著地探寻着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当天,杨开慧听了这首词后说:“润之,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毛泽东说:“目前武汉的这个局势,叫人心绪怎么静得下来!不过,我想,办法总会是有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足见其危急多情,危难多志,险恶不惧,百折不挠的革命家、政治家品格。
故答案为:四;命名;②;叹气的样子;(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黄鹤楼地理位置、得名由来、雄伟高大的外观和登楼所见所感。;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远大政治抱负,超越了《黄鹤楼记》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词的上阕写景,表达词人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词的下阕抒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扫消沉之意,表达词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将整首词的境界由“悲凉”提升到“悲壮”。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3、4、5、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 再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即可。
6、7、8、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9、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1.【答案】(1)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 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22.【答案】(1)D
(2)【甲】诗结尾运用典故,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
【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中“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错误。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远景,是一个大海的轮廓。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甲】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 【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间接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故答案为:⑴D;
⑵【甲】诗结尾运用典故,直接抒写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决心;【乙】诗人借助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扩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点评】⑴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3.【答案】(1)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句话;押韵:一韵到底;主旨: 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 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 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4.【答案】(1)D
(2)B,根据词人相似的经历;根据豪放的词风。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1)《满江红》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可结合所学的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来进行判断。故选D。
(2)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词中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属于豪放的词风。结合所学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相似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可知,此词符合辛弃疾的词风。(“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大多抒写的是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故选B。
故答案为:⑴D;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本词的结构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词风的理解和判断,要求考生整体阅读,感受词的风格,结合平时对词人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判断辨析。
25.【答案】(1)美丽的池边,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开头的“巧笑”,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受到春的美好。后面的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斗草赢,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日所做的一个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兆。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描绘画面”, 不是简单地翻译,是根据诗中情景加以联想,用散文的语言进行扩写,对诗中所提到的事物,用形容修饰的方法,写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
(2)前一个“笑”,可根据“东邻女伴”来理解,可以想像出一个快乐的场景,一群少女在嬉笑逗乐;后一个笑,根据“双脸生”来理解,指是的女子娇美的笑容。
(1)本题不难,学生可在翻译的基础上稍加扩充即可。读诗,要富于想像和联想,将文字的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情境的美感。
(2)本题不难,根据诗中文字联想即可作答。古诗词中,描写景物人物是很精彩的,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学习古诗词,要善于根据诗词中的描写来联想,品味诗词的美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