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阅读难点解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阅读难点解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04:25: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训练内化技巧,进而熟练解题方法。
哎,每次看完一篇文章之后,两脑空空,根本说不出文章讲了什么 !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
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
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
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
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
心思想。
阅读小提示
那怎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有什么方法技巧吗
句子摘录法:
找出文章中提示了主要内容的总起句、总
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稍加修改,从而概 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扩充法:
对课文的题目进行扩充,从而写出文章的
主要内容。
1.记事类扩充完整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写景类扩充完整主要景物及特点;
3.写人类扩充完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把主要段落的段意整合起来,稍加修改、
删减、综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要素串联法:
把“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
因、经过、结果)”四要素串联起来,得出文章的主 要内容。
詹天佑
①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
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
修筑的计划, 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
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
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
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
就是其中一位。
③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
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
地 说 :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
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
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④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
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
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
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
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
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
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⑤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
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
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
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
缩短了一半。
⑥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詹天佑顺着山势,
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 一个在前边拉, 一个在后边
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
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⑦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
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
的塑像。
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
分析:通过阅读不难发现,本文第一节即是文章的总起段,找出相关句子并稍加修改、简化,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
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
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 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
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
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
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
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 承前祖德勤和俭,后后孙谋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
各具特色的民居
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
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
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
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
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
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
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
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
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
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
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
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 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
梁。 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
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 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
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用“课题扩充法”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课文主要从建造环境、建筑成因、形状结构、建筑材料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介绍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
竹楼。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类文章,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即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用“课题扩充法”把文章 中所介绍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扩充完整,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课文主要从建造环境、 建筑成因、形状结构、建筑材料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介绍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索溪峪的“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②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
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
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
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十里画廊”、 “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栏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
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③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一会儿绕着山奔跑, 一会儿撅着屁
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 一会儿横
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
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
一条虚线, 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
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
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④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
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 一只小猴子竟恶作
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走了。而那个调皮的小家伙,却快活地叫着,
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⑤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 一边攀缘, 一
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儿时的功课。遇上突然横
在面前的山溪, 一队人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平膝的水中瞠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
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本文描绘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故连游客也变得野的独特景象。
分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通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有一个特点:总(①节)——分(②③④⑤节),并且②③④⑤节的
第一句都是这一节的总起句。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可用“句子摘录法”,也可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主要内 容,即把每一小节的意思合并起来,整合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②-⑤节的总起句摘录出来进行整理、概括成一句完整、简洁的话,便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绘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故连游客也变得野的独特景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受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
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4)待了 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5)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
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
竟这样含煳地回答我。
6)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
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7)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8)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
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
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9) “什么 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10)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1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
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12)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
亲。
13)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
探,穿黑制服的警察,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14)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 “你认识他吗 ”
15)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16) “哼!你不认识 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 “看好,别让
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17)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
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
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
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18)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19)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示门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0)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21)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2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3)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 “这是我的两个女孩
子。”
24)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25)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
的机智和勇敢。
26)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27)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
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28)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
最后的一次见面。
29)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30)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
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
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31)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
子。”
32)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
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用“要素串联法”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本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十六年前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情形。
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文章,可以采用“要素串联法” 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我们罗列出这篇文章的“四要素”
——时间:16年前;地点:家中、法庭;人物:父亲、 “我”和家人等;事件: (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
籍;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在法庭上父亲安定、沉着地与敌人斗争;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把以上要素整合、简化,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十六年前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 法庭上、被害后的情形。
西 藏
①祖国的西藏,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人民勇敢勤劳,是个可爱的地方。
②西藏是个高原,那里有无数的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③高原上的天空经常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
常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
可以摸到。
④高原上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 一眼望不到边。近处,挨
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这些一块倒映在清澈的湖
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⑤西藏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据估计,光是茂密的地方,森林就有55万亩。森林里的大树很
多,有的直径竟达3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 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人。
⑥高原的物产,有珍贵的毛皮,有熊掌、鹿脯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鹿茸等珍贵药材。
⑦西藏的地下矿藏正在为四化建设出力。煤、铁、铅、盐……源源不断走进工厂,走进农
村,走进人民的生活中。
⑧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如云的羊群在绿茵茵的草毯上游动,丰盛的牧草哺育着成片的牛群
和马群。高原上还有土壤肥沃的平原,青稞熟了,人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喜庆丰收。
⑨西藏人民是勇敢、勤劳的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扮自己的家乡,使它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西藏 (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本文具体介绍了西藏的山河壮丽,资源丰富和人民勇敢勤劳。
分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可以看出,本文第1节即是文章的总起句/段,可用“句子摘录法”对第1节的文字进行整合、简化,
得出主要内容。
此外,文章层次清晰,还可以采用“段意合并法”。先将文章分成两 段 (①/② - ⑨节),然后概括出每段的段 意: (1)总写西藏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人民勇敢勤劳,是个可爱的地方; (2)从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人 民勇敢勤劳几个方面具体介绍西藏。
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本文具体介绍了西藏山河的壮丽,资源的丰富和人民的勇敢勤劳。
小歌谣
立足全篇读文章,理清脉络是关键。
主要人物和事件,细读文章抓要点。
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点要准也要全。
语言准确又简洁,回顾内容查答案。
小结
给生命配乐
①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
坟地,所以就很害怕。于是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那一刻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那段路也
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②从那以后,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
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哼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
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是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④那一刻就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⑤而且我还发现, 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
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开阔起来。
⑥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 一边很随意地哼着一首我从来都没听过的老
歌。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母亲一边做家务一边哼着小曲,母亲的声
音很细很细,被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父母都很
累,但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我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在我心里他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
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⑦很多年过去了,我想到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都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
我们为此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⑨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
信心和勇气。
⑩人还需要什么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本文写“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哼歌和父母干活时哼歌的情景和心境并谈了给“生命配乐的感悟”:用心歌唱生
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分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可以采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先分段,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①-⑤节:写“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哼歌的情形和心境;⑥一⑦节: 写“我”回忆父母干活时哼歌的情景和心态;⑧一⑩节:谈“给生命配乐”的感悟:用心歌唱生命,自信、勇 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二步:把几段的段意连起来进行修改、删减、综合,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为:本文写“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哼歌和父母干活时哼歌的情景和心境并谈了给“生命配乐的感悟”:用 心歌唱生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找出文章中提示了主要内容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 心句等,稍加修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四要素串联起来,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课文的题目进行扩充,从而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句子摘录法
要素串联法
课题扩充法
小结
段意合并法
把主要段落的段意整合起来,稍加修改、删减、综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