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题型特训卷——命题趋势题(Word版+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题型特训卷——命题趋势题(Word版+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0 17:36: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新课标命题趋势特训卷
趋势一 新素材
1.[新素材·秦朝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并刻立石碑。下表是有关秦始皇巡游的部分刻石,刻石内容反映了秦朝( )
《碣石刻石》:皇帝……德并诸侯,初平泰一……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琅琊台刻石》:皇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会稽刻石》: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A.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B.穷奢极欲的暴虐 C.灭六国的军事行动 D.边疆地区的稳定
2.[新素材·《旧唐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俄又露髻驰骋。”这反映出( )
A.棋类运动的流行 B.社会风气的开放 C.城市商业的兴盛 D.中外交流的密切
3.[新素材·《茶馆》]李华同学阅读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并摘录了如下片段。其中李三的态度说明了( )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A.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未能唤醒广大的民众
C.革命志士视死如归 D.二次革命反抗袁世凯独裁统治
4.[新素材·番茄传播]番茄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带,下表为番茄传播的历程。据此可知( )
16世纪20年代 由南美洲传到西班牙等国
1575年 作为观赏植物,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
17世纪 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A.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传播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C.殖民扩张助推欧洲移民潮 D.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5.[新素材·希腊游击队]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他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B.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C.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
趋势二 新情境
1.[学习情境]考古发现,秦始皇陵中有青铜马车、真人大小的陶俑,汉初帝王的陪葬品与之相比,青铜器都不多见,陶俑的种类变成了以家禽或家畜为主,人俑更是缩小到了数寸大小。这反映了汉初( )
A.彻底改变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B.诸侯王严重威胁中央统治
C.“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D.“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
2. [学习情境]下表所示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首义 第二幕:清朝告终 第三幕:民国建立 第四幕:约法颁布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学术情境]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马建忠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亡
4. [学习情境]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生活情境]1526年,一位非洲酋长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罪恶 D.殖民体系的确立
6.[学术情境]《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材料强调了( )
A.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亡具有必然性 B.无产阶级斗争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
C.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D.工业革命是摧毁资本主义的导火线
趋势三 新考法
1.[材料理解]《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而《新编全元文》中也指出,“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 )
A.具有较强独立性 B.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推断史实]下表所示为清朝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 )
奏折 内容 出处
奏折一 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 雍正七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
奏折二 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
奏折三 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 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大臣阳春
A.行政体系完备 B.注重边疆治理 C.对外战争频繁 D.实行闭关锁国
3.[分析原因]下表来源于《2022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左右消除返贫风险4467户18597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4%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
4.[分析原因]在欧洲中世纪社会里,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因此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启蒙运动的发展 C.儿童地位的提高 D.法制建设的完善
5.[推断史实]16世纪,中国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描写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令人难忘,此时的欧洲也写出了类似故事的作家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6.[分析原因]下图是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以1913年工业产值为100%)。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实行国家工业化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进行赫鲁晓夫改革 D.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趋势四 跨学科
1.[跨学科·语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是广为传唱的《百家姓》的开头部分。下列制度与“赵”“郑”“陈”“卫”“秦”等姓氏来源有关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跨学科·语文]下表内容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
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②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A.冗官、冗兵、冗费 B.市民化、自由化 C.重文轻武严重 D.社会阶层固化
3.[跨学科·音乐]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最主要的剧种,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4.[跨学科·音乐]某校开展“唱响不朽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的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下面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选择的活动歌单。这一歌单有助于同学们了解( )
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歌单1.《告别》2.《突破封锁线》3.《遵义会议放光辉》4.《四渡赤水出奇兵》5.《飞越大渡河》6.《过雪山草地》7.《到吴起镇》8.《祝捷》9.《报喜》10.《大会师》
A.维新派志士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 B.国民革命军互相合作的团结精神
C.红军长征时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D.志愿军战士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5.[跨学科·美术]下图是1949年美国的一幅漫画,标题为《他终于上道了》。据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欧洲自立
B.“铁幕演说”开启冷战序幕
C.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D.欧共体建立促使欧美合作
6.[跨学科·美术]宣传画常反映时代主题。下图是1942年美国印发的海报,它反映了( )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联合国宪章》发表
D.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趋势五 五育并举
1、[智育]下图反映的是甲骨文中的“国”字,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目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2、[美育]下图所示为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嘉峪关市发掘出的魏晋墓壁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在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3.[美育]下表反映了5—6世纪我国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它反映了当时( )
时间 北魏都城 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
5世纪中期 平城 书风明显分野:南方新妍、北方古质
5世纪末—6世纪初 洛阳 北朝书法开始与南朝书法接轨,趋向南朝
A.鲜卑传统的传承 B.物质文化的丰富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民族关系的发展
4. [德育]1920年《申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共去厌物 道路平坦》。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
B.君主专制统治卷土重来
C.科学思想为人们所接受
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5.[智育]某导演筹拍的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了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电影的是( )
A.百姓到东交民巷县衙处申冤 B.一男子强行被军警剪掉辫子
C.街头报童叫卖《新青年》杂志 D.进步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
6.[智育]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增强 B.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C.发展中国家崛起改变世界格局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趋势六 学科素养
1. [历史解释]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子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以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裤褶服的变化可以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C.科技文化有了显著进步 D.各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
2.[家国情怀]1895年,爱国诗人丘逢甲率领台湾土绅与巡抚唐景崧密谈,后发表“台民布告”称:“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下列史事与这一布告相关的是( )
A.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B.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C.抗日战争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史料实证]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其意为( )
A.外来侵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甲午战后中国才有了国家意识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4.家国情怀(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1654—1722) 林肯(1809—1865)
(1)分别概述上面两位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作的贡献。(4分)
材料二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节选(创作于1813年)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大刀进行曲》节选(创作于1937年)
(2)上面两首歌曲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诉求?(2分)
参考答案
趋势一 新素材
1. A由材料中文字信息“皇帝……德并诸侯”“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可知,刻石内容记载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故选A。
2. B 根据题干中信息“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露髻驰骋”可知,唐代宫廷妇女骑马外出时不需要障面,这说明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
3. B“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指辛亥革命未能唤醒广大民众,B正确。
4. A第一步,分析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20年代,1575年,17世纪;番茄由美洲传往世界各地,由南美洲传到西班牙等国,作为观赏植物,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第二步,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从而推动了番茄等物种的传播,A正确;“思想解放”“欧洲移民潮”“资产阶级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故选A。
5.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中“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可知,国王权威衰落,人民权利意识增强。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正确。
趋势二 新情境
1. C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汉初帝王的陪葬品”中“青铜器都不多见,陶俑的种类变成了以家禽或家畜为主,人俑更是缩小到了数寸大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不符合史实 ╳
B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们不仅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D 东汉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 ╳
2. C
3. D
4. B
第一步,审题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第二步,分析图片内容,③处对应的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步,结合识分析备选项,A发生在1958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C发生在1957年底;D发生在1952年底。
5. C
6. A
趋势三 新考法
1. C(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可知行省管理国家政务,统辖郡县,震慑边关;“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的设置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C符合题意。
2. B
3. C
4. A材料 关键时间:14世纪以后,关键信息: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
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
人的个性,A符合题意。
5. D
6. A第一步,分析数据图,1925—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故选A。
趋势四 跨学科
1. C
2. B 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科举制促进了宋代的阶层流动;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社会发展的自由化趋势
③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知宋代市井文化的繁荣
所以,B符合题意。
3. B
4. C
5. C材料根据题干中“1949年”“他终于上道了”和漫画中“欧洲”“自立”“美国纳税人”可知,美国扶持欧洲;结合所学,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6. B
趋势五 五育并举
1. A
2. B根据题干中信息“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从材料中得不出 ╳
B 材料反映了嘉峪关地区汉族和鲜卑族民众互相学习生产技艺,推动了当地农牧业、丝织业的发展,反映出民族交融促进了生产发展 √
C 材料与丝绸之路发展无关 ╳
D 材料反映的是生产领域 ╳
3. D第一步,分析材料。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书风由南北分野向南北朝书法接轨转变。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在迁都洛阳前“书风明显分野:南方新妍,北方古质”;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从而出现“北朝书法开始与南朝书法接轨,趋向南朝”的状态。D符合题意。
4. A
5. B
6. D
趋势六 学科素养
1. D“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流行的服装”可知各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
2. B分析材料“1895年”“台湾”“未战而割全省”, 联系所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故选B
3. A
A 根据材料中“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可知,材料反映了外来侵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
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
C 国家意识并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才有的 ╳
D 材料未提及,且不符合史实 ╳
4.(1)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平定了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通过两次雅克萨战役打败了俄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等等。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领导北方击败南方叛乱军队,避免了国家分裂,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杰出贡献,得到美国人民衷心爱戴。(评分说明:史实1分,评价1分,每位人物2分,共4分。)
(2)《祖国进行曲》:反映了阿根廷人民迫切渴望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歌颂阿根廷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大刀进行曲》: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反映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昂扬斗志和坚定决心;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 年中考新课标命题趋势特训卷
趋势一 新素材
1.[新素材·秦朝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并刻立石碑。下表是有关秦始
皇巡游的部分刻石,刻石内容反映了秦朝( )
《碣石刻石》:皇帝……德并诸侯,初平泰一……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琅琊台刻石》:皇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奸邪不容,皆务贞良……
《会稽刻石》: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A.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B.穷奢极欲的暴虐 C.灭六国的军事行动 D.边疆地区的稳定
2.[新素材·《旧唐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
妆露面……俄又露髻驰骋。”这反映出( )
A.棋类运动的流行 B.社会风气的开放 C.城市商业的兴盛 D.中外交流的密切
3.[新素材·《茶馆》]李华同学阅读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并摘录了如下片段。其中李三的态
度说明了( )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
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A.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未能唤醒广大的民众
C.革命志士视死如归 D.二次革命反抗袁世凯独裁统治
4.[新素材·番茄传播]番茄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带,下表为番茄传播的历程。据
此可知( )
16世纪 20年代 由南美洲传到西班牙等国
1575年 作为观赏植物,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
17世纪 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A.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传播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C.殖民扩张助推欧洲移民潮 D.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5.[新素材·希腊游击队]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
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
了。”他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B.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C.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二 新情境
1.[学习情境]考古发现,秦始皇陵中有青铜马车、真人大小的陶俑,汉初帝王的陪葬品与之相比,
青铜器都不多见,陶俑的种类变成了以家禽或家畜为主,人俑更是缩小到了数寸大小。这反映了汉初
( )
A.彻底改变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B.诸侯王严重威胁中央统治
C.“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D.“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
2. [学习情境]下表所示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首义 第二幕:清朝告终 第三幕:民国建立 第四幕:约法颁布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学术情境]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
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马建忠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亡
4. [学习情境]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
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生活情境]1526年,一位非洲酋长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
于我们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罪恶 D.殖民体系的确立
6.[学术情境]《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
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
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材料强调了( )
A.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亡具有必然性 B.无产阶级斗争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
C.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D.工业革命是摧毁资本主义的导火线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三 新考法
1.[材料理解]《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而《新编全元文》中也
指出,“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由此可知,元朝
设置的行省( )
A.具有较强独立性 B.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推断史实]下表所示为清朝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 )
奏折 内容 出处
奏折 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照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 雍正七年(1729年)川陕总督
一 以重军务 岳钟琪
奏折 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阅 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成都
二 将军鄂辉
奏折 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 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
三 大臣阳春
A.行政体系完备 B.注重边疆治理 C.对外战争频繁 D.实行闭关锁国
3.[分析原因]下表来源于《2022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000亿元,增长 7%左右
消除返贫风险 4467户 18597人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 99.74%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
4.[分析原因]在欧洲中世纪社会里,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因此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
合法。直至 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这一变化
主要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启蒙运动的发展 C.儿童地位的提高 D.法制建设的完善
5.[推断史实]16世纪,中国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描写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
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令人难忘,此时的欧洲也写出了类似故事的作家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分析原因]下图是 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以 1913年工业产值为 100%)。
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实行国家工业化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进行赫鲁晓夫改革 D.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四 跨学科
1.[跨学科·语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是广为
传唱的《百家姓》的开头部分。下列制度与“赵”“郑”“陈”“卫”“秦”等姓氏来源有关的
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跨学科·语文]下表内容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
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②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A.冗官、冗兵、冗费 B.市民化、自由化 C.重文轻武严重 D.社会阶层固化
3.[跨学科·音乐]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
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
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最主要的剧种,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4.[跨学科·音乐]某校开展“唱响不朽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的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下面是音
乐老师为同学们选择的活动歌单。这一歌单有助于同学们了解( )
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歌单
1.《告别》2.《突破封锁线》3.《遵义会议放光辉》4.《四渡赤水出奇兵》5.《飞越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7.《到吴起镇》8.《祝捷》9.《报喜》10.《大会师》
A.维新派志士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 B.国民革命军互相合作的团结精神
C.红军长征时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D.志愿军战士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5.[跨学科·美术]下图是 1949年美国的一幅漫画,标题为《他终于上道了》。据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欧洲自立
B.“铁幕演说”开启冷战序幕
C.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D.欧共体建立促使欧美合作
6.[跨学科·美术]宣传画常反映时代主题。下图是 1942 年美国印发的海报,它反映了( )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联合国宪章》发表
D.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五 五育并举
1、[智育]下图反映的是甲骨文中的“国”字,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 )
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目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2、[美育]下图所示为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嘉峪关市发掘出的魏晋墓壁画中,出现
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在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
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3.[美育]下表反映了 5—6 世纪我国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它反映了当时( )
时间 北魏都城 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
5世纪中期 平城 书风明显分野:南方新妍、北方古质
5世纪末—6世纪初 洛阳 北朝书法开始与南朝书法接轨,趋向南朝
A.鲜卑传统的传承 B.物质文化的丰富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民族关系的发展
4. [德育]1920年《申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共去厌物 道路平坦》。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
B.君主专制统治卷土重来
C.科学思想为人们所接受
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5.[智育]某导演筹拍的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了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
电影的是( )
A.百姓到东交民巷县衙处申冤 B.一男子强行被军警剪掉辫子
C.街头报童叫卖《新青年》杂志 D.进步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智育]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
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增强 B.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C.发展中国家崛起改变世界格局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六 学科素养
1. [历史解释]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子上衣和窄腿裤子。传
入中原以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裤褶服的变化可以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C.科技文化有了显著进步 D.各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
2.[家国情怀]1895年,爱国诗人丘逢甲率领台湾土绅与巡抚唐景崧密谈,后发表“台民布告”称:
“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下列史事与这一布告相关的是
( )
A.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B.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C.抗日战争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史料实证]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
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
人的大家。”其意为( )
A.外来侵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甲午战后中国才有了国家意识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4.家国情怀(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1654—1722) 林肯(1809—1865)
(1)分别概述上面两位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作的贡献。(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
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 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
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 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
这一群嗜血的虎狼…… 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节选(创作于 1813年) —《大刀进行曲》节选(创作于 1937年)
(2)上面两首歌曲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诉求?(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趋势一 新素材
1. A由材料中文字信息“皇帝……德并诸侯”“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
近毕清”可知,刻石内容记载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故选 A。
2. B 根据题干中信息“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露髻驰骋”可知,唐代宫廷妇女
骑马外出时不需要障面,这说明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
3. B“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改良!改良!越
改越凉,冰凉!”“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指辛亥革命未能唤醒广大民众,
B正确。
4. A第一步,分析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 20年代,1575年,17世纪;番茄由美洲传往世界各地,由南美洲传到西班
牙等国,作为观赏植物,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第二步,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
密切,从而推动了番茄等物种的传播,A正确;“思想解放”“欧洲移民潮”“资产阶级革命”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C、D。故选 A。
5.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中“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可
知,国王权威衰落,人民权利意识增强。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
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正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二 新情境
1. C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汉初帝王的陪葬品”中“青铜器都不多见,陶俑的种类变成了以家禽或
家畜为主,人俑更是缩小到了数寸大小”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不符合史实 ╳
B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 √
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们不仅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徭
役,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 东汉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 ╳
2. C
3. D
4. B
第一步,审题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第二步,分析图片内容,③处对应的是“1956 年底”“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步,结合识分析备选项,A发生在 1958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C发生在 1957
年底;D发生在 1952年底。
5. C
6. A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三 新考法
1. C(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可知行省管理国家政务,统辖郡县,震慑边关;“维持
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的设置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C符
合题意。
2. B
3. C
4. A材料 关键时间:14世纪以后,关键信息: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
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
人的个性,A符合题意。
5. D
6. A第一步,分析数据图,1925—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
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故选 A。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四 跨学科
1. C
2. B 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科举制促进了宋代的阶层流动;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社会发展的自由化趋势
③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知宋代市井文化的繁荣
所以,B符合题意。
3. B
4. C
5. C材料根据题干中“1949年”“他终于上道了”和漫画中“欧洲”“自立”“美国纳税人”可知,
美国扶持欧洲;结合所学,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
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
初,西欧各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6.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五 五育并举
1. A
2. B根据题干中信息“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
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从材料中得不出 ╳
B 材料反映了嘉峪关地区汉族和鲜卑族民众互相学习生产技艺,推动了当地农牧业、丝织 √
业的发展,反映出民族交融促进了生产发展
C 材料与丝绸之路发展无关 ╳
D 材料反映的是生产领域 ╳
3. D第一步,分析材料。494 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书风由南北分野向南北朝书法接轨转
变。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在迁都洛阳前“书风明显分野:南方新妍,北方
古质”;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从而出现“北朝
书法开始与南朝书法接轨,趋向南朝”的状态。D符合题意。
4. A
5. B
6. D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趋势六 学科素养
1. D“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
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流行的服装”可知各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
响。
2. B分析材料“1895 年”“台湾”“未战而割全省”, 联系所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故选 B
3. A
A 根据材料中“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生长到 √
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可知,材料反映了外来侵
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
C 国家意识并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才有的 ╳
D 材料未提及,且不符合史实 ╳
4.(1)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平定了西北地区准
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通过两次雅克萨战役打败了俄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
疆土;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等等。美国内战期间,
林肯领导北方击败南方叛乱军队,避免了国家分裂,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杰出贡献,得到美国人民衷
心爱戴。(评分说明:史实 1 分,评价 1分,每位人物 2分,共 4分。)
(2)《祖国进行曲》:反映了阿根廷人民迫切渴望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歌颂阿根廷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大刀进行曲》:吹响了全民
族抗战的号角;反映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昂扬斗志和坚定决心;等等。(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