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题型特训卷
单项选择题特训
类型1文字材料
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2.学习情境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淮 《晋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宋书》
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
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中外交流
3.[学习情境]某同学在查阅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史料时发现“两最”:在来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由此可知,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
A.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B.局限在商业贸易领域
C.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中非友好往来
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设置通判的目的是( )
A.分割守臣权力 B.抑制武将专权 C.增加财政收入 D.提高行政效率
5.[新素材·音译词]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6.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
A.设西域都护府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金瓶掣签 D.设置中书省
7.[新素材·竹枝词]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人们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曾有学生用“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诗句表达他们“到延安去”的坚定信念。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A.组织了远征军入缅作战 B.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赢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 D.已将延安建设成文教中心
9.[新课标·教学提示]1954年9月,《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代表”。该文章报道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上述内容所表达的方针可以概括为( )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改革开放 D.经济特区
11.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疆域辽阔 B.贸易发达 C.人口密集 D.港口众多
12.[小切口·马铃薯]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食物得益于( )
A.遣唐使来华 B.中世纪城市兴起
C.封建庄园的衰落 D.新航路的开辟
13.某文献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4.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这说明马歇尔计划意在( )
A.援助欧洲经济复兴,并控制西欧 B.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并对抗华约
C.促成欧洲走向联合,实现和平发展 D.谋求全球经济合作,争取世界和平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类型2 图片材料
1.[史料实证]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2.[学习情境]小明同学在单元复习中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示意图,据此概括他复习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社会转型 C.国家统一 D.割据纷争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新考法·比较分析]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5.[新考法·拟定标题]下面示意图的标题应是( )
标题:
广州 南昌 井冈山 瑞金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6.[跨学科·美术]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下面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泸定桥》 《草地行军》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8.[新素材·版画]下图所示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 )
A.“光荣革命”已完成 B.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9.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面漫画( )
《和平与未来的炮灰》发表日期:1919年5月13日
A.揭露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了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了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了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类型3 数据材料
1.下表所示为部分地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湖南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 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作技术高超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全都用于制造农具
2.[跨学科·数学]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宰相权力削弱 B.纸币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发展 D.商标广告出现
3.下面数据呈现了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的情况,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A.疆域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北方连年战乱
4.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的占比情况,其中明清时期科技发明数量占比极少的重要原因是( )
时期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主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占世界百分比
汉朝 45 28 62%
隋唐 45 32 71%
宋元 67 38 57%
明清 472 19 4%
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D.改革科举,重文轻武
5.[跨学科·数学 英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从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
时期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239万英镑
A.鸦片战争后英对华商品输出急剧上升 B.虎门销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6.[新考法·判断名称]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7.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8.[新考法·比较分析]对比下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
类型1 文字材料
1. A“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可知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发展;
“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综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正确。
2. C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幽、冀、青、并、兖五州……流人相帅(率)过江淮,反映了北人南迁;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健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综上,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3. A“在来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可知新罗人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到新罗;“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可知新罗物产传入唐朝;
综上,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
4. A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宋初设置通判以分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的权力。故选A。
5. D根据材料中“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可知,材料反映出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故选D。
6. C 根据材料中“清朝”“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因地制宜地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习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既尊重了西藏地区宗教习俗,又避免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故选C。
7. A“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可知人们排斥新式交通工具;“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知人们认可新式交通工具;综上,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A正确
8. B 由材料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表达他们‘到延安去’的坚定信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吸引着广大爱国知识青年来到延安。故选B。
9. C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54年9月”“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A与题干时间不符 ╳
B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于1995年,B与题干时间不符 ╳
C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1971年,D与题干时间不符 ╳
10. A根据材料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故选A。
11. B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阿拉伯帝国时期”“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 ╳
B 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巴格达市场上都有销售,说明阿拉伯帝国贸易发达 √
C 市场上贸易物品多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口密集 ╳
D 从材料得不出阿拉伯帝国港口众多 ╳
12. D根据材料中“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 (体现了物种的交流)“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明朝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中国,D正确。
13.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题干中“人人生而平等”“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可知,材料体现了天赋人权,并且人民可以建立新的政府。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内容与美国《独立宣言》相符,《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C正确。
14. A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故A符合题意。华约成立于1955年,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15. B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都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B符合题意
类型2 图片材料
1. B提取关键信息
“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北京人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使用打制石器 ╳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反映了当时河姆渡地区原始农业已兴起发展 √
C 想象图不是“考古发现” ╳
D 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
2. B示意图中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军事”“经济”“思想”“政治”方面的变化,并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兼并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排除C;“割据纷争”只涉及政治,军事方面,并未涉及经济、思想方面,排除故选B.
3. A 根据图示中“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A正确。
4. B构图方式来自中亚地区,和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可知是中外文化交流,故选B。
5. C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可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可知是国共对立;综上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正确。
6. D 由图下文字“泸定桥”“草地行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D符合题意。
7. B分析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
B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8. B
9. D“1919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可知“等待签署的和约”指的是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
“1940年那些合格的应征入伍的人”,预测战火将再次燃起。D符合题意。
类型3 数据材料
1. A 根据表格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遍及广西、河南、湖南、辽宁、山西等多地,且铁器数量较多,这说明当时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A符合题意。故选A。
2. C第一步,分析材料。
两宋市舶司收入可知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不断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两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市舶司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C正确。
3. B第一步,分析设问。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答题对象 答题方向)
第二步,分析表格。
北宋——清,南方地区人口占比超过北方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
4. C 注意题干设问“明清时期科技发明数量占比极少的重要原因是”。
A 发生在秦朝 ╳
B 发生在西汉 ╳
C 依据表格可知,明清时期,中国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占比极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精神 √
D 发生在宋朝 ╳
5. A第一步,审设问。
从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答题方向)
第二步,分析材料。
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幅上升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根据表格中时间信息“1837—1839年”“184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表格中的变化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故选A。
6. C 观察图片可知,数据图中两项数据整体都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B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C 经过“一五”计划及全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57年底,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 √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此之前中国境内外资企业并不多,并不能呈现出如图所示的增长趋势 ╳
7. A
8. D关键时间信息:2001年、2010年
数据变化: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097亿美元增长至29 740亿美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使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题型特训卷
单项选择题特训
类型 1文字材料
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
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
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2.学习情境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内容
如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淮 《晋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宋书》
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
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中外交流
3.[学习情境]某同学在查阅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史料时发现“两最”:在来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
以新罗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由此可知,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
A.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B.局限在商业贸易领域
C.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中非友好往来
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设置通判的目的是( )
A.分割守臣权力 B.抑制武将专权 C.增加财政收入 D.提高行政效率
5.[新素材·音译词]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
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 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
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能
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
A.设西域都护府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金瓶掣签 D.设置中书省
7.[新素材·竹枝词]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
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人们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曾有学生用“割掉皮肉
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诗句表达他们“到延安去”的坚定
信念。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A.组织了远征军入缅作战 B.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赢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 D.已将延安建设成文教中心
9.[新课标·教学提示]1954年 9月,《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
“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
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
的代表”。该文章报道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五十年不变。上述内容所表达的方针可以概括为( )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改革开放 D.经济特区
11.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
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疆域辽阔 B.贸易发达 C.人口密集 D.港口众多
12.[小切口·马铃薯]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
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食物得
益于( )
A.遣唐使来华 B.中世纪城市兴起
C.封建庄园的衰落 D.新航路的开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某文献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
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4.1947年 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
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这说明马歇尔计
划意在( )
A.援助欧洲经济复兴,并控制西欧 B.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并对抗华约
C.促成欧洲走向联合,实现和平发展 D.谋求全球经济合作,争取世界和平
15.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
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型 2 图片材料
1.[史料实证]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
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2.[学习情境]小明同学在单元复习中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示意图,据此概括他复习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社会转型 C.国家统一 D.割据纷争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新考法·比较分析]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
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新考法·拟定标题]下面示意图的标题应是( )
标题:
广州 南昌 井冈山 瑞金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 1927年 8月 1日,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秋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
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周恩来等人领导武 收起义部队,开始创建第一 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下,创办黄埔军校 装起义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立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6.[跨学科·美术]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
“真实的革命史料”,下面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泸定桥》 《草地行军》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 1、图 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8.[新素材·版画]下图所示为 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 )
A.“光荣革命”已完成 B.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面漫画( )
《和平与未来的炮灰》发表日期:1919年 5月 13日
A.揭露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了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了 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了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型 3 数据材料
1.下表所示为部分地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湖南长沙、衡阳 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 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作技术高超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全都用于制造农具
2.[跨学科·数学]下面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宰相权力削弱 B.纸币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发展 D.商标广告出现
3.下面数据呈现了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的情况,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西汉 西晋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代 清代
(2 年) (280年) (742年) (1102年) (1208年) (1460年) (1820年)
南方地区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人口占比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A.疆域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北方连年战乱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的占比情况,其中明清时期科技发明数量占比
极少的重要原因是( )
时期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主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占世界百分比
汉朝 45 28 62%
隋唐 45 32 71%
宋元 67 38 57%
明清 472 19 4%
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D.改革科举,重文轻武
5.[跨学科·数学 英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从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
时期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 100 万英镑
1845年 约 239万英镑
A.鸦片战争后英对华商品输出急剧上升 B.虎门销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6.[新考法·判断名称]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8.[新考法·比较分析]对比下图中 2001年和 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
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类型 1 文字材料
1. A“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可知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可知生产工具的
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发展;
“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
设;综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正确。
2. C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幽、冀、青、并、兖五州……流人相帅(率)过江淮,反映了北人南迁;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健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综上,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3. A“在来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可知新罗人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到
新罗;“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可知新罗物产传入唐朝;
综上,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
4. A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
行”可知,宋初设置通判以分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的权力。故选 A。
5. D根据材料中“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元代汉蒙语并用
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可知,材料反映出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故选 D。
6. C 根据材料中“清朝”“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因地制
宜地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习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既尊重了西藏地区宗教习俗,又避免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故选 C。
7. A“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可知人们排斥新式交通工具;“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
指点陆行舟”,可知人们认可新式交通工具;综上,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A正确
8. B 由材料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圣地”“表达他们‘到延安去’的坚
定信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
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吸引着广大爱国知识青年来到延安。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C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54 年 9月”“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 1949年 9月,A与题干时间不符 ╳
B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于 1995年,B与题干时间不符 ╳
C 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 √
共商国家大事
D 第 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 1971年,D与题干时间不符 ╳
10. A 根据材料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可知,材料
反映的是“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故选 A。
11. B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阿拉伯帝国时期”“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
来群岛运来的香料……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 ╳
B 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巴格达市场上都有销售,说明阿拉伯帝国贸易发达 √
C 市场上贸易物品多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口密集 ╳
D 从材料得不出阿拉伯帝国港口众多 ╳
12. D根据材料中“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 (体现了物种的交流)“明代《农政全书》记载……
土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明朝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等高产作
物传到中国,D正确。
13.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题干中“人人生而平等”“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
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可知,材料体现了天赋人权,并且人民可以建立新的政
府。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内容与美国《独立宣言》相符,《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
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C正确。
14. 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
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
制西欧。故 A符合题意。华约成立于 1955年,排除 B;C、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A。
15. B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都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B符合题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型 2 图片材料
1. B提取关键信息
“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
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北京人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使用打制石器 ╳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反映了当时河姆渡地区原始农业已兴起发展 √
C 想象图不是“考古发现” ╳
D 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
2. B示意图中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军事”“经济”“思想”“政治”方面的变化,并未涉及“民族
关系”,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兼并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排除 C;“割据纷争”只涉及政
治,军事方面,并未涉及经济、思想方面,排除故选 B.
3. A 根据图示中“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
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促进了江南地
区的开发。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A正确。
4. B构图方式来自中亚地区,和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可知是中外文化交
流,故选 B。
5. C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可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1927年 8月 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创建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可知是国共对立;综上从国
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正确。
6. D 由图下文字“泸定桥”“草地行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D符
合题意。
7. B分析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 1950年
B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
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B
9. D“1919 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可知“等待签署的和约”指的是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
条约》,这一条约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
“1940 年那些合格的应征入伍的人”,预测战火将再次燃起。D符合题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型 3 数据材料
1. A 根据表格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遍及广西、河南、湖南、辽宁、山西等多地,
且铁器数量较多,这说明当时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A符合题意。故选 A。
2. C第一步,分析材料。
两宋市舶司收入可知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不断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两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市舶司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两宋时期海外贸易
的发展,C正确。
3. B第一步,分析设问。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答题对象 答题方向)
第二步,分析表格。
北宋——清,南方地区人口占比超过北方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
完成)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故选 B。
4. C 注意题干设问“明清时期科技发明数量占比极少的重要原因是”。
A 发生在秦朝 ╳
B 发生在西汉 ╳
C 依据表格可知,明清时期,中国主要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占比极低。结合所学知识可 √
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它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精神
D 发生在宋朝 ╳
5. A第一步,审设问。
从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答题方向)
第二步,分析材料。
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幅上升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根据表格中时间信息“1837—1839年”“1845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年,表格中的变化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规定开放广州、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故选 A。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C 观察图片可知,数据图中两项数据整体都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B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C 经过“一五”计划及全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到 1957年底,工业 √
总产值超过了农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此之前中国境内外资企业并不 ╳
多,并不能呈现出如图所示的增长趋势
7. A
8. D关键时间信息:2001年、2010年
数据变化: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5097亿美元增长至 29 740亿美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 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使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故选 D。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