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题特训 2
主题 1 商业贸易的扩展
1.[时政热点](13分)人类社会商业贸易活动的扩展见证着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贸易】
材料一
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渐发达,除了外交活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
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交流,互通有 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
无,有利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中亚、 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
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交流也空前提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举出一例两汉、宋元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4分)
【全球贸易】
材料二 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其主导方式不断变化。第一阶段是 1500年到工业革命
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
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
球化本质上是一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
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
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画线部分的三个阶段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的贸易】
材料三 “双十一”购物节是一个闪电子商务而诞生的“节日”。下面数据是部分年份阿里“双十
一”的销售情况统计。
年份 销售额(亿) 参与品牌数(家)
2009年 0.52 27
2012年 191 10 000
2015年 912 40 000
2018年 2 135 180 000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的商业贸易有何特点。(2分)
【积极开放】
材料四 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
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
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
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根据材料四,举出一例我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
展产生的影响。(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 2 地球上的生命发展
2.[小切口·生命](12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发展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上的动物形象】
材料一
图 1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 3 汉代牛耕画像砖
(1)材料一中,陶器和画像砖上的动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
【物种交换中的动物】
材料二 当哥伦布来到美洲时,为了更好地开发美洲的土地,他将旧大陆的马、牛、绵羊带
到了美洲。这些大型动物作为动力,大大地促进了美洲土地的开发,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
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同时,大量的蚊虫和微生
物,导致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人又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材料二中的物种大交换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种大交换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不同时期的大熊猫出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部分大熊猫出川情况表
时间 目的地 情况介绍
1941年 美国 宋美龄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以示两国友好
20 世纪 50年代 苏联 大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
1972年 美国 “兴兴”“玲玲”在尼克松访华时被赠予美国
2008年 中国台湾 “康康团团”、“圆圆”被赠与台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四个时期“大熊猫出国”的历史背景。(12分)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
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
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害社会和国家。
——摘编自《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 3 改善民生
3.[小切口·民生](14分)改善民生是中外各国社会安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民生】
材料一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关注民生的具体举措及结果。(2分)
【现代西方的民生】
材料二 从 1929年至 1932年,全国共发生约 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
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
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得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
破产者的财产。
——摘编自《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人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扭转危局
的。(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抗战时期的政策】
材料三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负担相较于以前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民生;经济地位的提高,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的具体实践,进而
提高其政治地位。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
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如政策得当,就有机会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
力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巩固了自身统治。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实施也是中国共
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政府推广减租减息运动的意义。(2分)
【改革开放后的民生】
材料四 1978—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 510.2 686.3
2000年 6 280 2 253.4
2017年 36 396.2 13 432.4
——摘编自《当代中国经济》
(4)根据材料四,指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的变化及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生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 4 交通反映历史变迁
4.(13分)交通事关国计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交通之具体地表现大一统的精神者,甚为普遍。这时的交通,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心。
这时的交通建设,如道路的开辟和河渠的开凿,也都有一个辐射的焦点。这和先秦时代之富于局部性
的交通,大有分别。这是秦汉交通最大的特征之一。至于在交通区域方面,除在国内者外,与“西
域”“东夷”和南海上的民族,都开始了往来。这也是秦汉交通比先泰交通所特别发展的一点。而这
一点,大体上,也是当时的政府,挟着它大一统的国家力量向前推进而得到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交通相比于先秦交通的变化,并简述其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摘编自王庆云、毛保华《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3分)
材料三 在 20世纪 30年代中期,联邦资助的国家公路扩展到了 36.2万千米,并且在接下来的 15年
中,国家公路每年还要增加 1.93 万千米……国家公路网络的初步建立让罗斯福总统看到了公路建设
的前景。
——摘编自袁凤仪《<1956年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国家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 5 物种交流推动世界发展
5.(10分)物种交流推动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我国饮茶历史由来已久。《宋史·吐蕃传》记载:“人喜啖生物……独知用
盐为滋味,而嗜酒及茶。”宋人王襄称:“盖青唐(吐蕃城名)之马最良,而蕃食肉酥,必得蜀茶而
后生。”
——摘编自陆离《唐宋与吐蕃间的西北茶叶之路》
(1)材料一记载了宋朝时吐蕃地区怎样的社会风尚?(2分)简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促成了
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
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
——摘编自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玉米在非洲传播所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三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它将印度变成最低端的
原料产地和棉织品倾销地,压制其民族工业发展……在美国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南部“棉花王国”,直
接影响了奴隶制的复活与蔓延……对晚清中国展开了更强有力的直接介入,以发动战争的形式签订不
平等的通商条约,占领并扩大棉织品出口市场。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
经济”。(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1)两汉: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铸铁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香料、歌舞
等传人中原;等等。
宋元: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指南针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传到中国;马可·波
罗来华;等等。(答出一例史实得 2分,共 4分)。
(2)第一阶段: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踏上早期殖民掠夺的道路,并通过殖民争霸控制商业贸易
通道,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贸易网开始形成。(1分)
第二阶段: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据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同时,英国通过
殖民扩张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加上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
成为控制全球贸易网络的霸权国。(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第三阶段:二战后,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国与国之间通过平等贸易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兴起;跨国公司的推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3)依托于互联网兴起;发展迅速;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4)举例: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一
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影响:使我国的对外贸易
规模不断扩大;吸引更多外资;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人;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
2. (1)半坡人进行捕鱼活动,鱼是半坡人的食物来源之一,河姆渡人饲养家畜(猪),牛是汉代重
要的生产动力来源;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基本审美追求;都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等等。(答
出任意一点得 2分)
(2)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影响 积极方面:大型动物作为动力,促进了美洲土地的开发;加
强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大洲的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消极
方面:使美洲地区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带来大量疾病,导致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
(3)背景:20世纪 40年代,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双方互相支持,两国关系友好,共同对
抗法西斯侵略。(1分)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与苏联、
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交好,抗美援朝更密切了中朝人民友谊。(1分)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打破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立隔绝,加强了双方的友谊。(1分)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
通”,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意义: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
2分)
3. (1)举措:戒奢从简;轻徭薄赋;选用清廉的官吏;减省刑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答出一点
得 1分)结果: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1分)
(2)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困扰。(2分)说明: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
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为
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
(3)意义:提高农民经济地位;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战;巩固中共自身统治;成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体现。(答出一点即
可得 2分)
(4)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
(5)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2分)
4. (1)变化:由局部性向全国性的变化,全国有统一的交通中心;交通区域范围扩大,与域外开始
往来。(答出一点即可,2分)
原因:秦汉均为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导致了交通的变化。(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广泛运用,以其为动力,发明了火车和蒸汽轮船等交通工具,极
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等新的动力设备,为新式交通
工具如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装置,石油等能源的开发,为交通发展提供了能源条件;(1分)第
三次科技革命期间,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公路、民航、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分)
(3)特点:国家投资兴建(或国家干预经济)。(2分)原因: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投
资兴建了大量公路、桥梁等公共工程,使得这一时期美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分)
(4)国家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的辛勤
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5. (1)社会风尚:饮茶之风盛行。(2分)原因:宋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开展榷场贸易促进了茶
叶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饮食习惯的交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
分)
(2)给非洲带来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非洲饮食结构的改变;促进了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给
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利润。(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共 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不满,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
大起义,成为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
一步刺激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美国南部奴隶制度恶性膨胀,南北矛盾日益加剧,
最终导致内战爆发;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独立主权的完
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 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题特训2
主题1 商业贸易的扩展
1.[时政热点](13分)人类社会商业贸易活动的扩展见证着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外贸易】
材料一
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渐发达,除了外交活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交流,互通有无,有利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举出一例两汉、宋元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4分)
【全球贸易】
材料二 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其主导方式不断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画线部分的三个阶段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3分)
【新的贸易】
材料三 “双十一”购物节是一个闪电子商务而诞生的“节日”。下面数据是部分年份阿里“双十一”的销售情况统计。
年份 销售额(亿) 参与品牌数(家)
2009年 0.52 27
2012年 191 10 000
2015年 912 40 000
2018年 2 135 180 000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的商业贸易有何特点。(2分)
【积极开放】
材料四 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根据材料四,举出一例我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主题2 地球上的生命发展
2.[小切口·生命](12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发展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物上的动物形象】
材料一
图1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3 汉代牛耕画像砖
(1)材料一中,陶器和画像砖上的动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
【物种交换中的动物】
材料二 当哥伦布来到美洲时,为了更好地开发美洲的土地,他将旧大陆的马、牛、绵羊带
到了美洲。这些大型动物作为动力,大大地促进了美洲土地的开发,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同时,大量的蚊虫和微生物,导致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欧洲人又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材料二中的物种大交换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种大交换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不同时期的大熊猫出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部分大熊猫出川情况表
时间 目的地 情况介绍
1941年 美国 宋美龄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以示两国友好
20世纪50年代 苏联 大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国家
1972年 美国 “兴兴”“玲玲”在尼克松访华时被赠予美国
2008年 中国台湾 “康康团团”、“圆圆”被赠与台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四个时期“大熊猫出国”的历史背景。(12分)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害社会和国家。
——摘编自《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2分)
主题3 改善民生
3.[小切口·民生](14分)改善民生是中外各国社会安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民生】
材料一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关注民生的具体举措及结果。(2分)
【现代西方的民生】
材料二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发生约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得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摘编自《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人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扭转危局的。(4分)
【抗战时期的政策】
材料三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负担相较于以前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经济地位的提高,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的具体实践,进而提高其政治地位。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如政策得当,就有机会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巩固了自身统治。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实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政府推广减租减息运动的意义。(2分)
【改革开放后的民生】
材料四 1978—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 510.2 686.3
2000年 6 280 2 253.4
2017年 36 396.2 13 432.4
——摘编自《当代中国经济》
(4)根据材料四,指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的变化及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生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主题4 交通反映历史变迁
4.(13分)交通事关国计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交通之具体地表现大一统的精神者,甚为普遍。这时的交通,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心。这时的交通建设,如道路的开辟和河渠的开凿,也都有一个辐射的焦点。这和先秦时代之富于局部性的交通,大有分别。这是秦汉交通最大的特征之一。至于在交通区域方面,除在国内者外,与“西域”“东夷”和南海上的民族,都开始了往来。这也是秦汉交通比先泰交通所特别发展的一点。而这一点,大体上,也是当时的政府,挟着它大一统的国家力量向前推进而得到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交通相比于先秦交通的变化,并简述其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摘编自王庆云、毛保华《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3分)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联邦资助的国家公路扩展到了36.2万千米,并且在接下来的15年中,国家公路每年还要增加1.93万千米……国家公路网络的初步建立让罗斯福总统看到了公路建设的前景。
——摘编自袁凤仪《<1956年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2分)
主题5 物种交流推动世界发展
5.(10分)物种交流推动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我国饮茶历史由来已久。《宋史·吐蕃传》记载:“人喜啖生物……独知用盐为滋味,而嗜酒及茶。”宋人王襄称:“盖青唐(吐蕃城名)之马最良,而蕃食肉酥,必得蜀茶而
后生。”
——摘编自陆离《唐宋与吐蕃间的西北茶叶之路》
(1)材料一记载了宋朝时吐蕃地区怎样的社会风尚?(2分)简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
——摘编自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玉米在非洲传播所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三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它将印度变成最低端的原料产地和棉织品倾销地,压制其民族工业发展……在美国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南部“棉花王国”,直接影响了奴隶制的复活与蔓延……对晚清中国展开了更强有力的直接介入,以发动战争的形式签订不平等的通商条约,占领并扩大棉织品出口市场。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2分)
参考答案
1.(1)两汉: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铸铁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香料、歌舞等传人中原;等等。
宋元: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指南针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传到中国;马可·波罗来华;等等。(答出一例史实得2分,共4分)。
(2)第一阶段: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踏上早期殖民掠夺的道路,并通过殖民争霸控制商业贸易通道,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贸易网开始形成。(1分)
第二阶段: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据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同时,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加上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成为控制全球贸易网络的霸权国。(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第三阶段:二战后,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国与国之间通过平等贸易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跨国公司的推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3)依托于互联网兴起;发展迅速;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举例: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影响: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吸引更多外资;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人;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 (1)半坡人进行捕鱼活动,鱼是半坡人的食物来源之一,河姆渡人饲养家畜(猪),牛是汉代重要的生产动力来源;都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基本审美追求;都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影响 积极方面:大型动物作为动力,促进了美洲土地的开发;加强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大洲的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消极方面:使美洲地区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带来大量疾病,导致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3)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双方互相支持,两国关系友好,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1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交好,抗美援朝更密切了中朝人民友谊。(1分)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破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立隔绝,加强了双方的友谊。(1分)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1分)
(4)意义: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 (1)举措:戒奢从简;轻徭薄赋;选用清廉的官吏;减省刑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答出一点得1分)结果: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1分)
(2)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困扰。(2分)说明: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3)意义:提高农民经济地位;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激发农民革命热情;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战;巩固中共自身统治;成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体现。(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4)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5)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2分)
4. (1)变化:由局部性向全国性的变化,全国有统一的交通中心;交通区域范围扩大,与域外开始往来。(答出一点即可,2分)
原因:秦汉均为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导致了交通的变化。(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广泛运用,以其为动力,发明了火车和蒸汽轮船等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等新的动力设备,为新式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装置,石油等能源的开发,为交通发展提供了能源条件;(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公路、民航、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分)
(3)特点:国家投资兴建(或国家干预经济)。(2分)原因: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了大量公路、桥梁等公共工程,使得这一时期美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分)
(4)国家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5. (1)社会风尚:饮茶之风盛行。(2分)原因:宋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开展榷场贸易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饮食习惯的交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给非洲带来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非洲饮食结构的改变;促进了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欧洲殖民者带来了巨额利润。(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3)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不满,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成为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美国南部奴隶制度恶性膨胀,南北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内战爆发;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