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精选期末高频考题60题·选择题
明朝的统治
1.(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以下哪个时期( )
A.魏晋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史 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明太祖设立( )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军机处
3.(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丞相制度最终被废除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七年级李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1368年,定都应天府 B.迁都北京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5.(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充当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许多深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但当内阁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由此可知( )
A.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B.明朝中期相权逐渐得到加强
C.内阁大学士拥有法定决策权 D.内阁的职责之一是监察百官
明朝的对外关系
6.(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时间跨度长且规模浩大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发展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7.(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
8.(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成祖朱棣之孙梁庄王的墓中出土有金锭(见下图)以及产自东南亚的红宝石、蓝宝石等。这些文物( )
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A.证明明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是郑和船队航海活动的重要佐证
C.是郑和船队出海装载的主要货物 D.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
9.(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立了雕像、建立了纪念馆(如下图),以表达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缅怀郑和,主要是因为他( )
A.促进了民族团结 B.取得了抗倭胜利
C.完成了祖国统一 D.加强了中外交流
10.(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的居住权。( )
A.香港 B.澳门 C.旅大 D.威海卫
11.(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代有诗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该诗的作者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戚继光 D.文天祥
12.(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的侵略者是( )
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
13.(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饱含了戚继光( )
A.精忠报国、收复中原 B.文韬武略、宣扬国威
C.淡泊名利、肃清倭患之愿 D.赤胆忠心、收复台湾之志
14.(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地图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相结合,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空间分布。右图(路线图)反映的历史史实( )
A.促进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D.增进了元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5.(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唐本草》 C.《千金方》 D.《天工开物》
16.(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山海关,东至嘉峪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玉门关,东到鸭绿江边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边
17.(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某同学在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说出下列哪句解说词不正确( )
A.北京是多个王朝的首都,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正式迁都于此
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宫城所在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
C.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
D.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18.(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关云长义释曹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牡丹亭》 D.《三国演义》
19.(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皇太极——陈桥兵变 B.戚继光——郾城大捷
C.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D.宋应星——创作《水浒传》
20.(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21.(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明朝( )
A.医学成果显著 B.科技成就突出
C.建筑规模宏伟 D.农业水平进步
22.(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术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23.(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
A.徐光启 B.贾思勰 C.徐霞客 D.王祯
24.(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2023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清平堡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驻军城镇“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军事用品。材料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 )
A.是单一军事防御工程 B.为区域经济往来提供场所
C.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有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功能
明朝的灭亡
25.(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
A.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清朝建立的原因
26.(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7.(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兵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28.(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与这首明末歌谣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黄巢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29.(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中原,力量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提出了哪一口号(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等贵贱,均贫富
C.均田免赋 D.反清复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0.(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1661-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努尔哈赤 D.康熙
31.(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针对菲律宾等国家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故意炒作企图浑水摸鱼,外交部多次声明“国际仲裁庭无权审理南海问题争端”。我国疆域南到南海诸岛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2.(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东南设置台湾府。这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民族自治 C.武力管辖 D.高度集权
33.(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给下面四幅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达赖金印 金奔巴瓶 《平定准格尔图卷》(局部) 伊犁将军府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4.(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澶渊之盟 金 和南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 厂卫机构的设立 君 主专制达到顶峰
C 1684年设台湾府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D 乾隆帝设伊犁将军 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A B.B C.C D.D
35.(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共同点分析最准确的是( )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军东段边界问题。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民族交融发展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3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该校举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专题讲座,需要搜集相关史料。下列能够选用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7.(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宋金绍兴和议 B.《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C.《南京条约》 D.《尼布楚条约》
38.(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属于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事件有( )
①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②设置驻藏大臣监管西藏地方政务
③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派郑和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9.(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中后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我国面临的新任务是( )
A.发展对外贸易 B.加强民族团结
C.反抗外来侵略 D.进行政治改革
40.(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鼓励甘肃百姓向新疆迁移,一是为了开发新疆,解决新疆驻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二是为了解决甘肃百姓的谋生问题。此举有利于( )
A.保障中外交流畅通 B.促进南北方人口流动
C.推广内地高产作物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1.(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________,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乾隆末年 D.道光末年
43.(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44.(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汉代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5.(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B.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热的手工工场
C.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D.人口数量有很大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1.5亿
4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时期,江南等地的诉讼观念逐渐从“厌讼”转向“好讼”。在各类案件中,因田地、财产、婚姻等产生的诉讼居多。上述变化表明当时(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封建秩序开始崩溃 D.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7.(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时流传一种说法“和坤跌倒,嘉庆吃饱”。据说和坤被赐死时,家产被查抄,查抄的黄金白银不可胜数。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朝官吏俸绿丰厚 B.清朝贫富差距大
C.清朝吏治腐败严重 D.清朝官僚机构臃肿
48.(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这项“发明”指的是( )
A.闭关锁国 B.文化专制 C.设南书房 D.设军机处
49.(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中。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是指( )
A.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B.设立军机处
C.闭关锁国 D.设立特务机构
50.(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乾隆时,有人写一首咏花诗,其中说“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其门人、印刻者、卖书者、买书者都被判刑。这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51.(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④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52.(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
A.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 B.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53.(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如图所示戏剧形式,是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而形成的,最初被称为“皮黄戏”。该戏种是( )
A.昆曲 B.京剧 C.元曲 D.杂剧
54.(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C.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D.《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55.(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京剧的前身徽剧,原来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关注社会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5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小明是文学爱好者,根据提示“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请你帮助他判断该部文学作品及作者分别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B.《牡丹亭》汤显祖
C.《红楼梦》曹雪芹 D.《水浒传》施耐庵
57.(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
A.贵族化 B.通俗化 C.神秘化 D.宗教化
58.(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吴承恩的《西游记》
59.(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优秀的作品相继涌现,如《西游记》《牡丹亭》等,它们故事情节浪漫生动,热情歌颂抗争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这反映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城市风貌的改变
C.文化专制的盛行 D.市民文化的繁荣
60.(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通俗小说家将读者定位为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民众。如冯梦龙就自称其《新列国志》面向“村夫俗子”。在传播意识支配下,明清小说家、书坊主或评点者几乎都将“通俗”视为“演义”的应有之义,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小说文本。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
A.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社会稳定 B.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奢靡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文化专制强化,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精选期末高频考题60题·选择题
明朝的统治
1.(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以下哪个时期( )
A.魏晋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历史中,科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担负着为国家选择人才的重任,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将八股文定为考试的形式,D项正确;魏晋没有实行科举制,排除A项;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未实行八股取士,排除B项;唐朝发展了科举制,未实行八股取士,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史 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明太祖设立( )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军机处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这极大地加强了皇权,A项正确;明成祖于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1477年设西厂,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丞相制度最终被废除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沿袭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消失,C项正确;宋朝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A项;元朝丞相称中书令,统领百官,左右丞相统六部,另有平章政事四人,相当于副丞相,排除B项;明朝时期已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七年级李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1368年,定都应天府 B.迁都北京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督,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D项正确;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这一措施与题目无关,排除A项;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充当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许多深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但当内阁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由此可知( )
A.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B.明朝中期相权逐渐得到加强
C.内阁大学士拥有法定决策权 D.内阁的职责之一是监察百官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充当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许多深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但当内阁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咨询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大学上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反映,A项正确;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已经废除丞相,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咨询内侍机构,内阁大学士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内阁是皇帝的咨询内侍机构,没有监察百官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A项。
明朝的对外关系
6.(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时间跨度长且规模浩大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发展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以及规模大小,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可知,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双向交流,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B项正确;中国从汉朝就已经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外交,不能体现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首要,实际上也没有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成祖朱棣之孙梁庄王的墓中出土有金锭(见下图)以及产自东南亚的红宝石、蓝宝石等。这些文物( )
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A.证明明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是郑和船队航海活动的重要佐证
C.是郑和船队出海装载的主要货物 D.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可知,在明成祖朱棣之孙梁庄王的墓中出土的金锭是在西洋等处买到的;出土的红宝石、蓝宝石产自东南亚。结合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些文物都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有关,是郑和船队航海活动的重要佐证,B项正确;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物是郑和下西洋在外国购买的,不是郑和船队出海装载的主要货物,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立了雕像、建立了纪念馆(如下图),以表达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缅怀郑和,主要是因为他( )
A.促进了民族团结 B.取得了抗倭胜利
C.完成了祖国统一 D.加强了中外交流
【答案】D
【详解】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我们缅怀“郑和”所做的事业主要是因为他加强了中外交流,D项正确;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的航海家,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与促进民族团结无关,排除A项;取得了抗倭胜利的是戚继光,排除B项;郑和的功绩与祖国统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的居住权。( )
A.香港 B.澳门 C.旅大 D.威海卫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B项正确;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岛,排除A项;19世纪末,俄国强租旅大地区,排除C项;19世纪末,英国强租威海卫,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代有诗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该诗的作者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戚继光 D.文天祥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戚继光抗倭,保护了人民利益,C项正确;林则徐抗英、左宗棠抗俄、文天祥抗元,与题干“抗击倭寇”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的侵略者是( )
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戚继光抗击倭寇,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项正确;康熙抗击沙俄,林则徐抗击英国,郑成功抗击荷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饱含了戚继光( )
A.精忠报国、收复中原 B.文韬武略、宣扬国威
C.淡泊名利、肃清倭患之愿 D.赤胆忠心、收复台湾之志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戚继光淡泊名利的心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反映了戚继光抗击东南沿海倭寇,肃清东南沿海倭患的史实。故题干反映了戚继光淡泊名利、肃清倭患之愿,C项正确;精忠报国、收复中原与岳飞有关,排除A项;文韬武略、宣扬国威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排除B项;赤胆忠心、收复台湾之志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地图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相结合,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空间分布。右图(路线图)反映的历史史实( )
A.促进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D.增进了元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B项正确;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排除A项;戚继光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5.(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唐本草》 C.《千金方》 D.《天工开物》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他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本草纲目》后来被陆续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A项正确;《唐本草》是唐代苏敬等编撰的中医典籍,排除B项;《千金方》是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山海关,东至嘉峪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玉门关,东到鸭绿江边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边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D项正确;其余三项的位置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某同学在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请你说出下列哪句解说词不正确( )
A.北京是多个王朝的首都,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正式迁都于此
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宫城所在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
C.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
D.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答案】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C项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上分别做过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首都,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和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也是以北京为首都,公元1421年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即今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关云长义释曹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牡丹亭》 D.《三国演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曹操”、“诸葛亮”、“关云长”等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诸葛亮、关云长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D项正确;《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排除A项;《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B项;《牡丹亭》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皇太极——陈桥兵变 B.戚继光——郾城大捷
C.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D.宋应星——创作《水浒传》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李时珍编写 《本草纲目》,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C项正确;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排除A项;岳飞在郾城大胜金军,排除B项;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太和殿”可知,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故宫。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它按照“前朝后殿”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皇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气魄雄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A项正确;圆明园、颐和园的构成都没有太和殿,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C项;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不是宫城的城门,题干描述的是宫城,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明朝( )
A.医学成果显著 B.科技成就突出
C.建筑规模宏伟 D.农业水平进步
【答案】B
【详解】《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著的医学书籍,反映了医学的发展成就,《农政全书》是关于农业科技成就的书籍,《天工开物》包括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者都是明朝科技发展的成就,B项正确;医学成果只有《本草纲目》,排除A项;建筑规模宏伟与题干著作无关,排除C项;农业水平的进步与《本草纲目》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术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因此,《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共同特点是对古代科技经验的总结,D项正确;传统医学不断发展是《本草纲目》的特点,排除A项;手工技术推陈出新是《天工开物》的特点,排除B项;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是《农政全书》的特,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这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这本书的作者是( )
A.徐光启 B.贾思勰 C.徐霞客 D.王祯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 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A项正确;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著《齐民要术》,排除B项;徐霞客的代表作是《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排除C项;王祯是元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著有《农书》,这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排除D项。故选A项。
24.(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2023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清平堡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驻军城镇“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军事用品。材料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 )
A.是单一军事防御工程 B.为区域经济往来提供场所
C.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有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功能
【答案】D
【详解】据题干“考古发掘出中心楼、南门、民居、商铺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和极少量的武器类 军事用品”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清平堡遗址既有军事设施,又有商业遗迹,说明这一时期的长城具有军事和商贸的二重功能,D项正确;清平堡遗址不仅有军事设施,还有民居、商铺等遗迹,说明长城不仅仅是单一的军事防御工程,排除A项;遗址中发现了商铺等遗迹,并不能就此说明长城为区域经济往来提供场所,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在区域间经济交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排除B项;清平堡遗址出土了民居、商铺等遗迹,并没有明确提到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排除C项。故选D项。
明朝的灭亡
25.(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
A.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清朝建立的原因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题干论述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朝,排除A项;题干论述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不是明朝灭亡的结果,也不是清朝建立的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26.(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直捣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爆发大规模李自成起义,到1644年,终于推翻了明朝统治,D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在秦朝,黄巾起义在东汉,黄巢起义在唐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兵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入城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B项正确;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不是明朝灭亡的标志,排除A项;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发生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项;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发生在明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与这首明末歌谣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黄巢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闯王”是指李自成。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B项正确;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A项;土尔扈特部回归属于清朝前期加强边疆管辖措施,排除C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与题干“‘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9.(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中原,力量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提出了哪一口号(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等贵贱,均贫富
C.均田免赋 D.反清复明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打击封建地主阶级。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明朝至此宣告灭亡。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是均田免赋,C项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大泽乡起义的口号,排除A项;等贵贱,均贫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反清复明是指从明朝末期至清朝末期,发生的一系列中国民间对抗清朝政权希冀恢复明朝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0.(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1661-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努尔哈赤 D.康熙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因此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B项正确;郑和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下西洋”,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朝的实际奠基人,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康熙时期,派大将施琅从郑氏手中收回台湾,完成了国家领土的统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1.(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针对菲律宾等国家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故意炒作企图浑水摸鱼,外交部多次声明“国际仲裁庭无权审理南海问题争端”。我国疆域南到南海诸岛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秦朝疆域南到岭南,排除A项;唐朝疆域南到临沂最南端,排除B项;元朝疆域南越海表,排除C项。故选D项。
32.(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东南设置台湾府。这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民族自治 C.武力管辖 D.高度集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东南设置台湾府。”体现了清朝对边疆的治理采用多样化的措施,注意因地制宜,因俗而治,A项正确;民族自治与题意不符,伊犁将军和台湾府等并不是自治机构,西藏是共同治理也非自治,排除B项;武力管辖与题干信息不符,题干体现的是设置机构管辖,排除C项;高度集权体现在军机处的设置,与边疆因地制宜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3.(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给下面四幅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达赖金印 金奔巴瓶 《平定准格尔图卷》(局部) 伊犁将军府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赖金印”反映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金奔巴瓶”是用来大活佛转世人选的,《平定准格尔图卷》反映了清朝平定准格尔叛乱的史实,伊犁将军府反映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据此可知,它们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4.(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澶渊之盟 金 和南宋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 厂卫机构的设立 君 主专制达到顶峰
C 1684年设台湾府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D 乾隆帝设伊犁将军 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桌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D项正确;北宋和辽在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项;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35.(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共同点分析最准确的是( )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军东段边界问题。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民族交融发展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A
【详解】根据“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根据“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军东段边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A项正确;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属于对外交往而不是民族交融,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没有反映“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3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该校举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专题讲座,需要搜集相关史料。下列能够选用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朝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②③④可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B项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含①的ACD项。故选B项。
37.(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宋金绍兴和议 B.《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C.《南京条约》 D.《尼布楚条约》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D项正确;宋金绍兴和议是民族之间的协议不属于边界条约,排除A项;《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依据,排除B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
38.(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属于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事件有( )
①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②设置驻藏大臣监管西藏地方政务
③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派郑和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康熙年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人投降,清朝设置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 1727 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排除有④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39.(2023·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朝中后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我国面临的新任务是( )
A.发展对外贸易 B.加强民族团结
C.反抗外来侵略 D.进行政治改革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明朝”“倭寇侵犯我国”、“明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沙俄侵入我国”,分析可知,明末清初外国侵略势力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C项正确;题干信息告诉我们外国势力入侵我国,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加强民族团结、进行政治改革是政权内部事务,与题干信息“对外关系”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40.(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鼓励甘肃百姓向新疆迁移,一是为了开发新疆,解决新疆驻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二是为了解决甘肃百姓的谋生问题。此举有利于( )
A.保障中外交流畅通 B.促进南北方人口流动
C.推广内地高产作物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D
【详解】根据“一是为了开发新疆,解决新疆驻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二是为了解决甘肃百姓的谋生问题。”可得出鼓励甘肃百姓向新疆迁移不沦从军事上,还是经济民生上,都有利于国家的治理,从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此举并没有涉及到对外交流,也与对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甘肃到新疆,都是在北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高产作物的种植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1.(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A项正确;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排除BCD项。故选A项。
42.(202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________,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乾隆末年 D.道光末年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C项正确;顺治末年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康熙末年全国人口大约1亿多,道光末年已经突破4亿人口,排除ABD项。故选C项。
43.(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答案】B
【详解】根据“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可知,这体现了苏州的手工业中出现了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生产关系,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机户与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说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项正确;人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精细,生产有序都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排除CD项。故选B项。
44.(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汉代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是明朝,而不是汉代、唐朝、清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
45.(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B.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热的手工工场
C.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D.人口数量有很大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1.5亿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长,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因此“人口数量有很大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1.5亿”的表述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前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朝前期,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时期,江南等地的诉讼观念逐渐从“厌讼”转向“好讼”。在各类案件中,因田地、财产、婚姻等产生的诉讼居多。上述变化表明当时(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封建秩序开始崩溃 D.民主观念渐入人心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诉讼观念逐渐从‘厌讼’转向‘好讼’”“因田地、财产、婚姻等产生的诉讼居多”可知,明清时期,江南等地诉讼观念发生变化,田地、财产、婚姻等民事纠纷增多,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民事纠纷增多,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诉讼观念的变化,与“人地矛盾”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封建秩序并未崩溃,排除C项;明清时期并未出现民主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7.(2023·湖南省郴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清朝时流传一种说法“和坤跌倒,嘉庆吃饱”。据说和坤被赐死时,家产被查抄,查抄的黄金白银不可胜数。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朝官吏俸绿丰厚 B.清朝贫富差距大
C.清朝吏治腐败严重 D.清朝官僚机构臃肿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据说和坤被赐死时,家产被查抄,查抄的黄金白银不可胜数。”可知,这一现象说明清朝吏治腐败严重,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清朝官吏俸绿的内容,排除A项;清朝贫富差距大,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官僚机构臃肿,排除D项。故选C项。
48.(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这项“发明”指的是( )
A.闭关锁国 B.文化专制 C.设南书房 D.设军机处
【答案】D
【详解】由材料“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闭关锁国不是雍正首先推行的政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从康熙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排除C项。故选D项。
49.(2023·湖南省邵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中。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是指( )
A.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B.设立军机处
C.闭关锁国 D.设立特务机构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中,A项正确;设立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闭关锁国阻断了中外交往,明朝设立特务机构,排除BCD项。故选A项。
50.(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乾隆时,有人写一首咏花诗,其中说“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其门人、印刻者、卖书者、买书者都被判刑。这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乾隆时,有人写一首咏花诗,其中说‘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其门人、印刻者、卖书者、买书者都被判刑。”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材料中乾隆时,有人在咏花诗中写道“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结果被杀。体现出文字狱的特点,D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项;罢黜百家是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B项;八股取士是明朝推行的科举取士制度,与题干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51.(202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④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指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情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描述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倭的决心。“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描述的是清朝的文字狱,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2.(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
A.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 B.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表明明清时期君主采取措施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题干不能表明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而且明朝是汉族,排除A项;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改革,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政治上的措施,没有体现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53.(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如图所示戏剧形式,是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而形成的,最初被称为“皮黄戏”。该戏种是( )
A.昆曲 B.京剧 C.元曲 D.杂剧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皮黄戏”和所学知识可知,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在清乾隆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最初被称为“皮黄戏”,B项正确;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排除A项;元曲是盛行于元朝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排除C项;杂剧是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54.(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C.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D.《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答案】D
【详解】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对《红楼梦》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都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55.(2023·湖南省湘潭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京剧的前身徽剧,原来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关注社会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 ;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项正确;材料不体现京剧与社会百姓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排除C项;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不涉及题材,排除D项。故选B项。
56.(2023·湖南省株洲市·七年级期末统考)小明是文学爱好者,根据提示“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请你帮助他判断该部文学作品及作者分别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B.《牡丹亭》汤显祖
C.《红楼梦》曹雪芹 D.《水浒传》施耐庵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红楼梦》是曹雪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来的。《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C项正确;《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排除A项;《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排除B项;《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57.(2023·湖南省常德市·七年级期末统考)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
A.贵族化 B.通俗化 C.神秘化 D.宗教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主要是适应市民百姓的需要,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学的表达形式通俗化,B项正确;“贵族化”指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神秘化”是把事情变得越来越深奥模糊,使人们无法理解,于是达到被人推崇,无法被反驳的位置,“宗教化”是指加入宗教的元素,成为某教派的信仰,而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没有体现“贵族化”、“神秘化”、“宗教化”,排除ACD项。故选B项。
58.(2023·湖南省湘西州·七年级期末统考)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吴承恩的《西游记》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曹雪芹前80回,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C项正确;《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与题干清代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9.(2023·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优秀的作品相继涌现,如《西游记》《牡丹亭》等,它们故事情节浪漫生动,热情歌颂抗争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这反映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城市风貌的改变
C.文化专制的盛行 D.市民文化的繁荣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优秀的作品相继涌现,如《西游记》《牡丹亭》等,它们故事情节浪漫生动,热情歌颂抗争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可知,小说、戏曲等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反映了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繁荣,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学艺术发展情况,没有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学艺术发展情况,无法反映城市风貌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学艺术发展情况,“文化专制的盛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0.(2023·湖南省怀化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明清通俗小说家将读者定位为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民众。如冯梦龙就自称其《新列国志》面向“村夫俗子”。在传播意识支配下,明清小说家、书坊主或评点者几乎都将“通俗”视为“演义”的应有之义,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小说文本。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
A.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社会稳定 B.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奢靡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文化专制强化,传统文化走向没落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明清通俗小说家将读者定位为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民众。如冯梦龙就自称其《新列国志》面向“村夫俗子”。在传播意识支配下,明清小说家、书坊主或评点者几乎都将‘通俗’视为‘演义’的应有之义,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小说文本。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家、书坊主或评点者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小说文本,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社会稳定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小说家、书坊主或评点者大力倡导通俗易懂的小说文本的现象,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奢靡腐化无关,排除B项;文化专制强化,传统文化走向没落是清朝统治者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