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21:17:59

文档简介

四川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1.(2024·雅安模拟)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她的散文既表现了仁爱、善良、宽厚等品德,同时也不乏(fá)百折不挠(ráo)的阳刚之气。
B.谚(yàn)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活泼(pō)风趣的艺术性语句。
C.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坚韧(rèn)不拔的斗志和迈着铿(jiān)锵步伐奔小康的决心。
D.黄与绿主宰(zhái)着,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2.(2024·成都模拟)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 项 是 (  )
A.它们在大海上飞蹿,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B.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C.两个礼拜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略影,不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能创造意境。
D.孔乙己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口气,显出惋惜的样子。
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无数青年络绎不绝地接续奋斗,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雷厉风行,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富丽堂皇的中国!
A.波澜壮阔 B.络绎不绝 C.雷厉风行 D.富丽堂皇
4.(2024·雅安模拟)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一项是 (  )
A.日晕常见于春夏两季,近期如此频繁地出现,是因为与这段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关。
B.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D.今年的育才校园艺术节,在各年级的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5.(2024·岳池模拟)下列填入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____。
①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
②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③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④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⑤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
A.①④③②⑤ B.③②④①⑤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6.(2024·英德模拟)“走近双减,了解双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充成各任务。
(1)下面是选自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关于“双减”的一段新闻,请为它加上标题。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设计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应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指导,在作业布置上,精心选择作业内客、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学校要加强作业的互动答疑工作,这是提高作业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这方面要做好专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2)自从“双减”政策颁布以来,老师们都非常注意作业设计。请分析以下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
二、现代文阅读
(2024·雅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我认为,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可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物质至上……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变得心口不一、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完全偏离了做人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游离在道德和人的本质意义之外。
③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⑤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托马斯 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⑦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⑧有时候,一个人看上去的样子,而那未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胡舜陟在《癫僧》中提到这样一个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讨到钱多了,就在路上给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这样的变化,我们在登山中常会遇到,但是,不管你走的路有多弯,而到达顶峰的心一直都没变。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始终如一的标准,不是看其外在,而是观其心。
⑨列夫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会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
(《思维与智慧》)
7.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第②段列举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偏离正道的不良现象,使本文论证更有针对性。
B.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这样”指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C.从《岳阳楼记》中我们看到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仍不变初心,心忧天下。此内容可以做本文的论据。
D.《癫僧》中的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由此可见,有些人外表和内心不一致,没有做到始终如一,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
(2024·模拟)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数字劳动是包括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
从劳动工具看,数字劳动是数字技术催生的“智力型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判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时代和劳动形态,最主要的标尺是生产工具,即“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数字劳动就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创造数字化产品的劳动。数字劳动不同于传统的体能劳动,而是以智力、创造力为主导的非物质劳动。
从劳动对象看,数字劳动是加工数据和信息的“生产性劳动”。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加工、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们往往加工改造自然“有形物”,从事物质性劳动。数字劳动往往加工改造信息、数据等“无形物”,对数据、信息等进行采集、编码、存储、赋值,是一种具有非物质生产特性的劳动。尽管数字劳动打破了劳动的发生场域和时空场所,但从本质上看,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劳动并没有改变劳动的根本特征,仍然是“生产性劳动”。
从劳动主体看,数字劳动是受众在数字平台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不同于人的劳动。活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娱乐消遣,也可以是创新创造。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动”。
(选自《把握数字劳动内涵及特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自《中国青年研究》)
1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劳动是指融合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的综合性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
B.数字劳动是“智力型劳动”,其生产工具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
C.数字劳动虽然是一种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但并没有改变劳动的特征。
D.粉丝、游戏玩家、各类 App 用户等不从事数据处理却生产数据的活动不属于数字劳动。
1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加点字“余”“多”都表示整数后面的零数,是对数量的合理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材料二先整体介绍什么是数字劳动,再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主体三方面介绍数字劳动的特点,属于逻辑顺序。
C.材料三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中小学生校内劳动参与种类较为局限,复杂化劳动不够;社会服务劳动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
D.由材料三的数据可知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参与类型相对单一,证明材料一北京市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和类型都受到较大的限制。
12.结合上述材料,学校应该如何落实劳动实践实现“劳动赋能”“劳动增智”,请你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2024·永州模拟)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各题。
30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13.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什么。
14.“贺年片”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6.有人建议将标题“30年的重量”改为“跨越时空的师生情”。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
(2024·益阳模拟)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①启:仆②四居东坡③,作陂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疗。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相与步于中庭(  )用其言而效(  )
18.给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B.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C.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D.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20.对【甲】【乙】两文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夜晚与好友漫步中庭,但仍无法排遣内心的愁苦。
B.乙文划线句苏轼对自己被贬黄州,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无奈一笑。
C.甲文划线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表现月色澄澈透明的特点。
D.乙文划线句抒发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坚守,具有旷达乐观胸怀。
(2024·新宁模拟)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①。
【注释】①采薇: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2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
B.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人悲苦之情。
C.诗人将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坚信山河必有重光之日。
D.本诗逐层递进,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寓深厚之性情于质朴之中。
22.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引用“采薇”的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23.(2024·沅江模拟)古诗文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②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③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李白临川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有杜甫望岳时“   ,   的豪情壮志,有郑燮泼墨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自信。(杜甫《望岳》)
④“   ,   ”,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名著阅读
24.(2024九下·深圳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1)“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好的家风传承,我校正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宣传周活动。小深和大鹏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两人联想到所读过的课外名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根据自己所学补全二人的对话。
小深:《水浒传》中被称为“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就很孝顺,他    。(请写一个代表事例)
大鹏:我觉得《儒林外史》中的    也很孝顺,他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历尽磨难,初衷不改。后在成都城外山庵中寻得已落发为僧却不肯与他相认的父亲,他便就近住下,砍柴挑土,尽力侍奉,其父死后,他又携其骸骨回湖广老家。
小深:确实感人,我还想到了《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   ,表达了艾青对他乳母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大鹏:不过,封建礼教之下的孝道也有值得我们思考、批判的地方,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图》中提到的   等故事,就曾让他对封建孝道望而生畏。
(2)“日月点燃烛火,红星照耀中国,山川铸成丰碑,铭刻英雄传说。”时值清明,我们中学生亦能用阅读来缅怀先烈,这不仅是对逝去英雄的敬意和怀念,更是对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用纪实的文字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展现了艰苦抗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诗意青春。请你从以下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描述其可亲可敬的典型事迹(写两个事例),以示铭记。
①毛泽东 ②朱德 ③彭德怀 ④徐海东
五、写作题
25.(2024·金华模拟) 2024年3月8日,某小学举行了现场厨艺大赛,验收寒假实践作业效果,引发热议。该校还要求每位学生到毕业时都能做出美味的24道菜。
任选下面一项完成任务,要求150字左右。
①你最拿手的又是哪道菜呢? 请介绍一下做这道菜的步骤或做好它的诀窍。
②你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合适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26.(2024·昭平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看,小狗在叫、树叶会笑、风声在呢喃,不如好好欣赏一秒迷迷糊糊的浪漫,只要一觉醒来,床单洒满阳光的温暖,不去想,不必想,不用急急忙忙说一个答案,笑一笑就灿烂,唱一句歌就舒展,收集一点一滴小美满都是幸福的花样”是电影《热辣滚烫》中的歌曲《小美满》。成长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他们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幸福的感受,哪些是独属于你的小美满呢?
请以“小美满”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把题目眷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 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百折不挠”的“挠”读音为“náo”,而不是“ráo”,所以A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B.正确。
C.铿锵”的“铿”读音为“kēng”,而不是“jiān”,所以C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D.“主宰”的“宰”读音为“zhǎi”,而不是“zhái”,所以D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飞蹿”应为“飞窜’
B“倾刻”应为“顷刻”
C“浮光略影”应为“浮光掠影”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 .正确,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B .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意思是指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而不是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错对象;
C .有误,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本句意思是指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而不是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不是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褒贬不当;
D .有误,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本句意思是指打拼出一个更加富裕美丽的中国,而不是建筑物宏伟豪华,也不是诗文词藻华丽。用错对象。
故答案为: A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因为”;
B.有误,句子成分残缺,句末加上“原则”;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将“周密计划”放在“精心组织”前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整个语段的主题是关于“科幻的意义”。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排序。
①句“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是一个引出话题的句子,它直接回应了题目中“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应该放在开头。
④句“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中的“但”表示转折,紧接着①句,指出“预言未来”并非科幻的唯一或主要目的。
⑤句“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不是科幻的主要目的,因为科幻作品的预测并不总是准确的。
③句“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是一个新的观点,即除了“预言未来”外,科幻还有其他意义,如“激发想象力”和“激励人类探索未知”。这个句子与前面的内容形成并列关系,但又是对科幻意义的新一层阐述。
②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是对③句中的“激发想象力”和“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肯定,表示科幻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综上所述,句子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引出问题并给出一种观点(预言未来),④对①进行转折(科幻不只是预言未来),⑤解释④中的转折(科幻预测并不总是准确的),③给出另一种观点(科幻的其他意义),②对③进行肯定(科幻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显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句子间逻辑关系和语境的理解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首先明确语段的主题,然后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和语境(如前后文的衔接、内容的连贯等)进行排序。通过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6.【答案】(1)学校要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
(2)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概括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由“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知,这则新闻的标题是:重新认识作业功能。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由“语文作业设计变化图”可以看出:原先的机械重复类的作业都可以进行优化,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由“初三(1) 班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情况统计图”可以看出,作业优化设计后,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故答案为:⑴学校要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
⑵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点评】⑴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⑵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答案】7.以苏轼《老人行》中的句子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支撑论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
8.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个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9.D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7.苏轼作为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其诗句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引用其诗句作为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后文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文段通过对苏轼诗句的引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文采,更重要的是为后文的主题或论点做了铺垫。它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提出了文章将要探讨的主题或核心观点,为接下来的论述做好了准备。苏轼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作为文章论点的有力支撑。通过引用这些诗句,作者可以更有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论点更加坚实、有力。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能够为后文的展开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方向。通过对苏轼诗句的引用和解析,第①段为后文的具体论述做好了铺垫和引入。
故答案为: 以苏轼《老人行》中的句子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支撑论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
8.第④段主要描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事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人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如何以严谨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事业和人格。因此,这段文字使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其次,需要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作用在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论点更加生动、具体和易于理解。在本段中,通过孙道临的例子,作者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分论点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这个具体的例子也进一步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保持本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个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9.A.提到选文第②段列举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偏离正道的不良现象。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如果文章第②段确实列举了这样的例子,并且这些例子确实使得论证更具针对性,那么这一选项是正确的。B.关注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这样”的指代内容。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部指代词的理解。正确解读“这样”所指代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如果“这样”的指代与选项描述不符,那么这一选项就是错误的。
C.提到《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例子。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将外部材料(范仲淹的例子)与文章主旨相联系,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这需要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范仲淹的事迹都有深入的理解。
D.涉及《癫僧》中的僧人法渊的例子,并指出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这一选项考察的是学生能否正确判断文章中的例证类型(正面或反面),并理解其与文章观点的关系。
故答案为: D
【答案】10.D
11.D
12.①学校应该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②学校应该设计更为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校内外劳动;③学校应重视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数字劳动相结合,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④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新闻、材料类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0.AB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动”可知,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不从事数据处理却生产数据的活动属于数字劳动。
故答案为:D
11.ABC.正确;
D.有误,材料三的数据确实表明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参与类型相对单一,但这并不能证明材料一中提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和类型都受到较大的限制。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北京市各中小学在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和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面的积极进展,而材料三的数据则主要反映了中小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材料侧重点不同,不能相互证明或否定。
故答案为:D
12.学校为了落实劳动实践,实现“劳动赋能”和“劳动增智”,可以提出以下三条可行性建议:首先,丰富校内劳动实践形式,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劳动课程,如园艺种植、木工制作、烹饪家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的空地或教室,设立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其次,加强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合作,拓宽劳动实践渠道。学校可以与农业、工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过程和价值。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劳动素养。最后,完善劳动实践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可以建立劳动实践档案,记录学生的劳动实践过程和成果,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劳动实践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通过以上三条建议的实施,学校可以有效地落实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劳动赋能”和“劳动增智”的目标。
故答案为:①学校应该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②学校应该设计更为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校内外劳动;③学校应重视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数字劳动相结合,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④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
【答案】13.“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14.内容上,“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贺年片”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厚情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15.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作者与穆尼老师之间的互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他对穆尼老师的理解和敬畏。这种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和穆尼老师之间关系的认知,展示了学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让读者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16.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④段“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可知,“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虽然做着中学教师的工作,但学识水准很高,甚至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不会因为公开课的原因而投机取巧,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了真实。
故答案为:“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14.本题考查线索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根据第②⑤⑧段“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即使时隔多年,无论是送“贺年片”的“我们”,还是收“贺年片”的老师,他们都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贺年片”写了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等内容,“贺年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
故答案为:内容上,“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贺年片”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厚情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根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可知,这是属于对“我”的心理描写。一方面,通过对穆尼老师提问,“我”回答不上来场景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明白穆尼老师不愿弄虚作假、保持本真的品质的理解和敬佩。
故答案为: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作者与穆尼老师之间的互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他对穆尼老师的理解和敬畏。这种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和穆尼老师之间关系的认知,展示了学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让读者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1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⑧段“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标题“30年的重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真正含义是指“我”与老师之间穿越了30年的赤诚的人间真情。“30年的重量”用时间与重量相结合,十分新颖,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答案】17.共同,一起; 她,她的
18.D
19.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
20.D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某启:我居住在东坡,开垦坡地,种植稻谷。有田地五十亩,我亲自耕作,妻子养蚕,姑且以此维持生计,度过一年又一年。昨天,一头牛生病了,几乎快要死去,兽医看不出是什么症状,而我的老妻却看出来了,她说:“这头牛是得了豆斑疮,应该用青蒿叶熬的粥喂它。”我按照她的话去做,果然灵验。不要说我贬官居住乡村后,便成了一个农夫,就连我的老妻也懂得治疗黑牡丹(牛的别称)的病呢。说这些,博您千里之外一笑。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②句意为: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其:代词,她,她的。
故答案为: 共同,一起; 她,她的
1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本句句意: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句重点词语:此,这。法,方法。当,应当。以,用。啖,吃。
故答案为: 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
20.A.有误,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表现了苏轼自嘲的语态,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B.有误,苏轼在被贬之后,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可见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豁达乐观的人;
C.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表现月色澄澈透明的特点;
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21.A
22.《南安军》:饿死殉国,誓不投降。《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1.A.从诗的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来看,这里的梅花并未直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而是作为一种背景描绘,表现出诗人身处恶劣环境中的情景。风雨湿透了征衣,更多地展现的是诗人在征途中的艰辛和悲苦,而非豪迈之气。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南安军》用了伯夷、叔齐故事,表达了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的决心。《野望》中运用了典故,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表达了他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答案为: 《南安军》:饿死殉国,誓不投降。《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
23.【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博学而笃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萋、鹦、鹉
故答案为:芳草萋萋鹦鹉洲;博学而笃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4.【答案】(1)事例 1: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为重,冒险回村接父亲上梁山避祸。事例 2: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主动提出与父亲断绝关系(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父亲指控儿子忤逆,父子关系就会断绝),这样做可以确保他的家人不会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而受到牵连,这显示了宋江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事例 3:他怒杀阎婆惜,出门避祸时,听闻父亲病逝,匆忙赶回家奔丧,导致被抓。事例 4:宋江少时在家,躬亲侍奉太公,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日日嘘寒问暖。;郭孝子;《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2)示例① 毛泽东 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他不拘小节,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脱下了外裤,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 还有,埃德加·斯诺晚上去他的卧室采访他,当时有一只蛾子在蜡烛旁奄奄一息,夫妻俩看着这只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示例②朱德 他跟兄弟们发言通常脱掉他的遮阳帽,他去上海、北京、柏林寻找中国共产党这件事,能够看出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朱德爱护自己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不忙时,他帮农民种庄稼,挑粮食。除了大量辣椒没什么特别爱吃的。示例③彭德怀在长征途中,彭德怀总是打先锋,还常常把他的战马给小同志或者累了受伤了的士兵骑。彭德怀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示例④徐海东 有一次徐海东出门骑马在路上狂奔,但突然马蹄子踢了一下旁边的小战士,他赶紧把马勒住,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让马受惊了,一下把他甩出去撞在树上。书里写到,两个星期后徐海东醒来,发现两颗门牙已经镶在了树上。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直接导致右耳失聪,睁开眼就问战争状况。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1)1.有关宋江的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浔阳楼题反诗等。 2.根据《儒林外史》和“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历尽磨难,初衷不改,后在成都城外山庵中寻得已落发为僧却不肯与他相认的父亲。 他便就近住下,砍柴挑土,尽力侍奉,其父死后,他又携其骸骨回潮广老家”,可以判断出: 这是郭孝子。 3.根据“表达了艾青对他乳母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以判断出:这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4.根据《二十四孝图》和“曾让他对封建孝道望而生畏”,可以判断出:这是郭巨埋儿。
故答案为: 事例 1: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为重,冒险回村接父亲上梁山避祸。事例 2: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主动提出与父亲断绝关系(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父亲指控儿子忤逆,父子关系就会断绝),这样做可以确保他的家人不会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而受到牵连,这显示了宋江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事例 3:他怒杀阎婆惜,出门避祸时,听闻父亲病逝,匆忙赶回家奔丧,导致被抓。事例 4:宋江少时在家,躬亲侍奉太公,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日日嘘寒问暖。
郭孝子;《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从所给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描述其可亲可敬的典型事迹(写两个事例),以示铭记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① 毛泽东 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他不拘小节,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脱下了外裤,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 还有,埃德加·斯诺晚上去他的卧室采访他,当时有一只蛾子在蜡烛旁奄奄一息,夫妻俩看着这只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示例②朱德 他跟兄弟们发言通常脱掉他的遮阳帽,他去上海、北京、柏林寻找中国共产党这件事,能够看出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朱德爱护自己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不忙时,他帮农民种庄稼,挑粮食。除了大量辣椒没什么特别爱吃的。
示例③彭德怀在长征途中,彭德怀总是打先锋,还常常把他的战马给小同志或者累了受伤了的士兵骑。彭德怀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示例④徐海东 有一次徐海东出门骑马在路上狂奔,但突然马蹄子踢了一下旁边的小战士,他赶紧把马勒住,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让马受惊了,一下把他甩出去撞在树上。书里写到,两个星期后徐海东醒来,发现两颗门牙已经镶在了树上。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直接导致右耳失聪,睁开眼就问战争状况。
【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5.【答案】①我最拿手的菜是番茄炒蛋。首先,将番茄切块备用,打散鸡蛋并加入少许盐。热锅凉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至凝固后盛出。接着,用剩余的油煸炒番茄至软烂,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倒入锅中,与番茄翻炒均匀即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要保持番茄的鲜味,又要让鸡蛋口感鲜嫩。
②我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通过厨艺大赛和毕业时故出24道菜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团结协作、创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知识点】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表达能力。介绍自己的拿手菜说说做好这道菜的步骤或诀窍。言简意炫,表达清晰,150字左右。②本题考查观点表达。针对材料中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每位学生到毕业时都能做出美味的24道菜”,谈谈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败,表达清晰,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①我最拿手的菜是番茄炒蛋。首先,将番茄切块备用,打散鸡蛋并加入少许盐。热锅凉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至凝固后盛出。接着,用剩余的油煸炒番茄至软烂,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倒入锅中,与番茄翻炒均匀即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要保持番茄的鲜味,又要让鸡蛋口感鲜嫩。
②我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通过厨艺大赛和毕业时故出24道菜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团结协作、创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达的对象是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表达的主题。语意要合理,不能有语病。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26.【答案】【参考例文】
小美满
在乡下的日子,像块透明的琉璃,美得虚幻、缥缈。它像流星划过天际一样短暂,像萤光一样微弱,却照亮了我整个心房。
从小到大,每每回乡下外婆家,外婆总给我做许多好吃的,比如烤红薯、煮玉米、炒花生……但我总是不“领情”,觉得乡下的东西太“土气”。直到长大后,我才发觉,那样平静而温暖的相聚,是多么珍贵。毫不夸张地说,在外婆家生活的那些平淡而有味的日子,便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小美满”。
外婆家比较远,加上学习时间紧迫,这些年来,我只有在长假时才能去看望外婆。所以,偶尔的相聚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个暑假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又去了外婆家。
在外婆家,生活平平淡淡的,像湖水一般平静,但简单而美好。每天清晨,当阳光从窗外偷偷溜进房间,亲吻我的额头时,外婆就会轻轻地叩着我的房门,轻声喊着:“小懒虫,起床了……”每每这时,我总会睁开惺忪的睡眼,故不作声,真切体验那一刻的美妙。若我一直不作声,外婆就会推开我的房门走进来。“今年的收成好,花生要大丰收了。快起床,吃过早饭我们就要到地里收花生呢!”外婆的眼里透出一丝兴奋。收花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立刻来了兴致,一骨碌爬了起来。
匆匆吃过早饭,我便戴好草帽,穿好防晒衣,全副武装地跟在挑着担子的外婆身后,向着花生地进发。走在田间小道上,清爽的晨风吹来,真舒爽!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花生地。外婆放下担子,专心地拔起花生来。因为我平时很少干活,所以没拔几株花生就气喘吁吁的了。外婆看见后便心疼地说:“外婆力气大,负责拔花生;你还在长身体,力气小,所以就负责掰花生吧。”“好。”我看着外婆额头上冒着的汗珠,既心疼又感动,于是从外婆手上接过一株株花生,认真地将花生藤捆在一块,然后欢快地掰起花生来。
收完花生回到家后,外婆又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做午饭了。很快,一盘盘菜就上桌了。吃饭时,外公外婆拌嘴的声音和叮叮当当的碗筷敲击声,混合成最温馨的音符,让气氛更加融洽了。饭后,我随外婆到厨房看小猫,逗逗小猫,看着外婆收拾碗筷的身影,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我的“小美满”,虽然平淡如水,但是回味悠长。
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我又要回学校上课了,但心里有些沉重,因为舍不得这里平静的生活。
走进我的小房间,一股淡淡的蚊香味扑鼻而来,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外婆知道我喜欢有窗的房间,所以特地把这间向阳的房间留给我。我轻轻推开窗,一缕金色的阳光穿过窗台,照在了我的身上,这温暖,仿佛就是外婆对我的爱。我舒心地躺在床上,在离开之前,静静地享受这暖暖的、软软的味道。我走了,这个房间也许就没有人再进来了吧。脑海转过千百度,外公外婆的关心照顾已让我形成了依赖。回家后,我肯定会不习惯吧!
最后一顿午饭,我食不知味,静静地看着外婆,心里轻轻地说:“外婆,别太辛苦了。”坐在车上,我心里越发难受,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似的,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失去的是平淡的幸福。这就是我的“小确幸”,虽然有些惆怅,但是难以忘怀。
流年一丝丝漫过指缝,我想握紧它,但它已匆匆流逝,唯有那平淡而有味的日子,在我心里,成了美丽的琉璃。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便成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小美满”。
小美满
小美满,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俯拾皆是。那一份永久停留在记忆里的温暖,就藏在那年春天的阳台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爱上了种植:蔬菜,小树,小番茄;吃的,玩的,看的,样样不落。我们家常年便都附上了绿色的衬影,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春去冬来,总能听到鸟叫蝉鸣。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落到那清香四溢的桂花树上。那年寒假,快开春了,我经常站在阳台上玩乐,沐浴着春风,给植物浇浇水,摘几朵桂花,哼几首歌曲,看几页书。
有一天,我刚踏进阳台,就瞄到了头顶上一团棕色的东西,吓了一跳。仔细一看,一个鸟巢在两条晾衣架之间横着,不偏不倚,正好在桂花树的正上方。我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全家人便悄悄地聚在阳台上,生怕惊动了这些令人欣喜的“不速之客”。
鸟巢建得也太高了——我们仰着头,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侧面。大家都想看看鸟巢里究竟有什么。爸爸便搬来梯子。我们紧紧握住梯子的底部。爸爸拿着手机,站在梯子上,伸长手臂对着鸟巢就是一阵狂拍。
爸爸下来后,我们一哄而上观赏照片,但谁也不知道拍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幸运的是,有一张照片非常清晰。摄像头刚好对准了鸟巢内部:两颗白白的鸟蛋,还有两只大鸟,一只正亲切地注视着它的后代,另一只似乎被这神奇的“外来物”牵住了好奇心,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朝着镜头。它们的样子把我们所有人都逗笑了。
看着照片,再看着我们嘻嘻哈哈的一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们一家人,幸福团聚的一家人,正在与手机里幸福团聚的鸟儿一家交流呢。它们在上面,我们在下面。我们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但是却共同感受着最真挚的情感——家的温暖。
突然明白,此时此刻,我是幸福的。我看见了小鸟的幸福,也看见了自己的幸福。发现鸟巢是惊喜的,发现幸福是感动的。原来,整个世界都那么美好!
小美满,是生活中小小的美好与幸福,是流淌在生活每一个瞬间且平凡的美好,是内心的欣喜与满足。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美满拾起来时,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最平凡的美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小美满”,强调了生活中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的美好人、事、物。材料中具体描述了小狗叫、树叶笑、风声呢喃等生活中的细微美好,以及歌曲所传达出的享受当下、感受幸福的氛围。
【写作思路】:可以先解释“小美满”的含义,即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带来深深幸福感的事物。然后具体讲述自己成长路上遇到的某个或某些“小美满”的事例,如与家人的温馨时刻、与朋友的真挚情谊、偶然遇到的美丽风景等。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展现出这些“小美满”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幸福体验。写作角度可以从发现小美满、珍惜小美满、传递小美满等方面展开。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将“小美满”写得过于宽泛而不具体,或者只简单列举而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详略方面,应重点阐述“小美满”的具体事例和自己的感受,略写其他无关内容。作文开头可以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小美好来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经历,结尾可以总结升华,表达对小美满的珍惜之情或对未来更多小美满的期待。
【立意提取】
捕捉小美满,点亮生活光:从善于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小美满的角度写作。小美满,大幸福:阐述小美满积累起来能带来巨大幸福的道理。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四川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
1.(2024·雅安模拟)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她的散文既表现了仁爱、善良、宽厚等品德,同时也不乏(fá)百折不挠(ráo)的阳刚之气。
B.谚(yàn)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活泼(pō)风趣的艺术性语句。
C.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坚韧(rèn)不拔的斗志和迈着铿(jiān)锵步伐奔小康的决心。
D.黄与绿主宰(zhái)着,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百折不挠”的“挠”读音为“náo”,而不是“ráo”,所以A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B.正确。
C.铿锵”的“铿”读音为“kēng”,而不是“jiān”,所以C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D.“主宰”的“宰”读音为“zhǎi”,而不是“zhái”,所以D选项中有错误读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4·成都模拟)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 项 是 (  )
A.它们在大海上飞蹿,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B.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C.两个礼拜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略影,不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能创造意境。
D.孔乙己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口气,显出惋惜的样子。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飞蹿”应为“飞窜’
B“倾刻”应为“顷刻”
C“浮光略影”应为“浮光掠影”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无数青年络绎不绝地接续奋斗,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雷厉风行,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富丽堂皇的中国!
A.波澜壮阔 B.络绎不绝 C.雷厉风行 D.富丽堂皇
【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 .正确,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B .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意思是指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而不是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错对象;
C .有误,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本句意思是指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而不是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不是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褒贬不当;
D .有误,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本句意思是指打拼出一个更加富裕美丽的中国,而不是建筑物宏伟豪华,也不是诗文词藻华丽。用错对象。
故答案为: A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024·雅安模拟)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一项是 (  )
A.日晕常见于春夏两季,近期如此频繁地出现,是因为与这段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关。
B.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D.今年的育才校园艺术节,在各年级的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因为”;
B.有误,句子成分残缺,句末加上“原则”;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将“周密计划”放在“精心组织”前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4·岳池模拟)下列填入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____。
①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
②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③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④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⑤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
A.①④③②⑤ B.③②④①⑤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整个语段的主题是关于“科幻的意义”。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排序。
①句“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是一个引出话题的句子,它直接回应了题目中“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应该放在开头。
④句“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中的“但”表示转折,紧接着①句,指出“预言未来”并非科幻的唯一或主要目的。
⑤句“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不是科幻的主要目的,因为科幻作品的预测并不总是准确的。
③句“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是一个新的观点,即除了“预言未来”外,科幻还有其他意义,如“激发想象力”和“激励人类探索未知”。这个句子与前面的内容形成并列关系,但又是对科幻意义的新一层阐述。
②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是对③句中的“激发想象力”和“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肯定,表示科幻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综上所述,句子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引出问题并给出一种观点(预言未来),④对①进行转折(科幻不只是预言未来),⑤解释④中的转折(科幻预测并不总是准确的),③给出另一种观点(科幻的其他意义),②对③进行肯定(科幻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显著)。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句子间逻辑关系和语境的理解能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首先明确语段的主题,然后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和语境(如前后文的衔接、内容的连贯等)进行排序。通过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6.(2024·英德模拟)“走近双减,了解双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充成各任务。
(1)下面是选自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关于“双减”的一段新闻,请为它加上标题。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设计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应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指导,在作业布置上,精心选择作业内客、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学校要加强作业的互动答疑工作,这是提高作业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这方面要做好专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2)自从“双减”政策颁布以来,老师们都非常注意作业设计。请分析以下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
【答案】(1)学校要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
(2)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知识点】图表信息;新闻概括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由“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知,这则新闻的标题是:重新认识作业功能。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由“语文作业设计变化图”可以看出:原先的机械重复类的作业都可以进行优化,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由“初三(1) 班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情况统计图”可以看出,作业优化设计后,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故答案为:⑴学校要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
⑵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后,作业形式更多样,趣味性、活动性更强;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极大提高。
【点评】⑴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⑵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二、现代文阅读
(2024·雅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我认为,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可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物质至上……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变得心口不一、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完全偏离了做人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游离在道德和人的本质意义之外。
③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⑤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托马斯 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⑦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⑧有时候,一个人看上去的样子,而那未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胡舜陟在《癫僧》中提到这样一个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讨到钱多了,就在路上给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这样的变化,我们在登山中常会遇到,但是,不管你走的路有多弯,而到达顶峰的心一直都没变。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始终如一的标准,不是看其外在,而是观其心。
⑨列夫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会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
(《思维与智慧》)
7.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第②段列举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偏离正道的不良现象,使本文论证更有针对性。
B.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这样”指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
C.从《岳阳楼记》中我们看到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仍不变初心,心忧天下。此内容可以做本文的论据。
D.《癫僧》中的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由此可见,有些人外表和内心不一致,没有做到始终如一,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
【答案】7.以苏轼《老人行》中的句子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支撑论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
8.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个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9.D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7.苏轼作为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其诗句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引用其诗句作为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后文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文段通过对苏轼诗句的引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文采,更重要的是为后文的主题或论点做了铺垫。它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提出了文章将要探讨的主题或核心观点,为接下来的论述做好了准备。苏轼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作为文章论点的有力支撑。通过引用这些诗句,作者可以更有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论点更加坚实、有力。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能够为后文的展开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方向。通过对苏轼诗句的引用和解析,第①段为后文的具体论述做好了铺垫和引入。
故答案为: 以苏轼《老人行》中的句子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支撑论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
8.第④段主要描述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事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人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如何以严谨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事业和人格。因此,这段文字使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其次,需要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作用在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论点更加生动、具体和易于理解。在本段中,通过孙道临的例子,作者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分论点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这个具体的例子也进一步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保持本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个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9.A.提到选文第②段列举了现实社会中许多偏离正道的不良现象。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如果文章第②段确实列举了这样的例子,并且这些例子确实使得论证更具针对性,那么这一选项是正确的。B.关注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这样”的指代内容。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部指代词的理解。正确解读“这样”所指代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如果“这样”的指代与选项描述不符,那么这一选项就是错误的。
C.提到《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例子。这一选项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将外部材料(范仲淹的例子)与文章主旨相联系,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这需要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范仲淹的事迹都有深入的理解。
D.涉及《癫僧》中的僧人法渊的例子,并指出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这一选项考察的是学生能否正确判断文章中的例证类型(正面或反面),并理解其与文章观点的关系。
故答案为: D
(2024·模拟)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数字劳动是包括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
从劳动工具看,数字劳动是数字技术催生的“智力型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判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时代和劳动形态,最主要的标尺是生产工具,即“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数字劳动就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创造数字化产品的劳动。数字劳动不同于传统的体能劳动,而是以智力、创造力为主导的非物质劳动。
从劳动对象看,数字劳动是加工数据和信息的“生产性劳动”。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加工、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们往往加工改造自然“有形物”,从事物质性劳动。数字劳动往往加工改造信息、数据等“无形物”,对数据、信息等进行采集、编码、存储、赋值,是一种具有非物质生产特性的劳动。尽管数字劳动打破了劳动的发生场域和时空场所,但从本质上看,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劳动并没有改变劳动的根本特征,仍然是“生产性劳动”。
从劳动主体看,数字劳动是受众在数字平台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不同于人的劳动。活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娱乐消遣,也可以是创新创造。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动”。
(选自《把握数字劳动内涵及特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自《中国青年研究》)
1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劳动是指融合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的综合性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
B.数字劳动是“智力型劳动”,其生产工具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
C.数字劳动虽然是一种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但并没有改变劳动的特征。
D.粉丝、游戏玩家、各类 App 用户等不从事数据处理却生产数据的活动不属于数字劳动。
1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加点字“余”“多”都表示整数后面的零数,是对数量的合理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材料二先整体介绍什么是数字劳动,再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主体三方面介绍数字劳动的特点,属于逻辑顺序。
C.材料三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中小学生校内劳动参与种类较为局限,复杂化劳动不够;社会服务劳动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
D.由材料三的数据可知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参与类型相对单一,证明材料一北京市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和类型都受到较大的限制。
12.结合上述材料,学校应该如何落实劳动实践实现“劳动赋能”“劳动增智”,请你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0.D
11.D
12.①学校应该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②学校应该设计更为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校内外劳动;③学校应重视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数字劳动相结合,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④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新闻、材料类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0.AB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动”可知,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不从事数据处理却生产数据的活动属于数字劳动。
故答案为:D
11.ABC.正确;
D.有误,材料三的数据确实表明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参与类型相对单一,但这并不能证明材料一中提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和类型都受到较大的限制。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北京市各中小学在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和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面的积极进展,而材料三的数据则主要反映了中小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材料侧重点不同,不能相互证明或否定。
故答案为:D
12.学校为了落实劳动实践,实现“劳动赋能”和“劳动增智”,可以提出以下三条可行性建议:首先,丰富校内劳动实践形式,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劳动课程,如园艺种植、木工制作、烹饪家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的空地或教室,设立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其次,加强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合作,拓宽劳动实践渠道。学校可以与农业、工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过程和价值。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劳动素养。最后,完善劳动实践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可以建立劳动实践档案,记录学生的劳动实践过程和成果,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劳动实践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通过以上三条建议的实施,学校可以有效地落实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劳动赋能”和“劳动增智”的目标。
故答案为:①学校应该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②学校应该设计更为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校内外劳动;③学校应重视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数字劳动相结合,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④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
(2024·永州模拟)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各题。
30年的重量
余秋雨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13.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什么。
14.“贺年片”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6.有人建议将标题“30年的重量”改为“跨越时空的师生情”。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13.“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14.内容上,“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贺年片”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厚情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15.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作者与穆尼老师之间的互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他对穆尼老师的理解和敬畏。这种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和穆尼老师之间关系的认知,展示了学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让读者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16.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④段“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可知,“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虽然做着中学教师的工作,但学识水准很高,甚至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不会因为公开课的原因而投机取巧,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了真实。
故答案为:“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14.本题考查线索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根据第②⑤⑧段“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即使时隔多年,无论是送“贺年片”的“我们”,还是收“贺年片”的老师,他们都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贺年片”写了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等内容,“贺年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
故答案为:内容上,“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贺年片”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厚情谊,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根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可知,这是属于对“我”的心理描写。一方面,通过对穆尼老师提问,“我”回答不上来场景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明白穆尼老师不愿弄虚作假、保持本真的品质的理解和敬佩。
故答案为: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作者与穆尼老师之间的互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他对穆尼老师的理解和敬畏。这种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和穆尼老师之间关系的认知,展示了学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让读者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1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⑧段“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标题“30年的重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真正含义是指“我”与老师之间穿越了30年的赤诚的人间真情。“30年的重量”用时间与重量相结合,十分新颖,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标题“30年的重量”更好。这个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讲述3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30年后的再次联系展示了这份感激之情的延续和深化。这个标题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而“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标题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
(2024·益阳模拟)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①启:仆②四居东坡③,作陂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疗。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相与步于中庭(  )用其言而效(  )
18.给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B.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C.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D.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20.对【甲】【乙】两文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划线句体现了作者夜晚与好友漫步中庭,但仍无法排遣内心的愁苦。
B.乙文划线句苏轼对自己被贬黄州,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无奈一笑。
C.甲文划线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表现月色澄澈透明的特点。
D.乙文划线句抒发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坚守,具有旷达乐观胸怀。
【答案】17.共同,一起; 她,她的
18.D
19.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
20.D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某启:我居住在东坡,开垦坡地,种植稻谷。有田地五十亩,我亲自耕作,妻子养蚕,姑且以此维持生计,度过一年又一年。昨天,一头牛生病了,几乎快要死去,兽医看不出是什么症状,而我的老妻却看出来了,她说:“这头牛是得了豆斑疮,应该用青蒿叶熬的粥喂它。”我按照她的话去做,果然灵验。不要说我贬官居住乡村后,便成了一个农夫,就连我的老妻也懂得治疗黑牡丹(牛的别称)的病呢。说这些,博您千里之外一笑。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②句意为: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其:代词,她,她的。
故答案为: 共同,一起; 她,她的
1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本句句意: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句重点词语:此,这。法,方法。当,应当。以,用。啖,吃。
故答案为: 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
20.A.有误,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表现了苏轼自嘲的语态,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B.有误,苏轼在被贬之后,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可见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豁达乐观的人;
C.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表现月色澄澈透明的特点;
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新宁模拟)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①。
【注释】①采薇: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2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
B.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人悲苦之情。
C.诗人将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坚信山河必有重光之日。
D.本诗逐层递进,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寓深厚之性情于质朴之中。
22.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引用“采薇”的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答案】21.A
22.《南安军》:饿死殉国,誓不投降。《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1.A.从诗的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来看,这里的梅花并未直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而是作为一种背景描绘,表现出诗人身处恶劣环境中的情景。风雨湿透了征衣,更多地展现的是诗人在征途中的艰辛和悲苦,而非豪迈之气。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南安军》用了伯夷、叔齐故事,表达了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的决心。《野望》中运用了典故,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表达了他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答案为: 《南安军》:饿死殉国,誓不投降。《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
23.(2024·沅江模拟)古诗文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②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③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李白临川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有杜甫望岳时“   ,   的豪情壮志,有郑燮泼墨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自信。(杜甫《望岳》)
④“   ,   ”,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博学而笃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萋、鹦、鹉
故答案为:芳草萋萋鹦鹉洲;博学而笃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四、名著阅读
24.(2024九下·深圳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1)“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好的家风传承,我校正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宣传周活动。小深和大鹏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两人联想到所读过的课外名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根据自己所学补全二人的对话。
小深:《水浒传》中被称为“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就很孝顺,他    。(请写一个代表事例)
大鹏:我觉得《儒林外史》中的    也很孝顺,他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历尽磨难,初衷不改。后在成都城外山庵中寻得已落发为僧却不肯与他相认的父亲,他便就近住下,砍柴挑土,尽力侍奉,其父死后,他又携其骸骨回湖广老家。
小深:确实感人,我还想到了《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   ,表达了艾青对他乳母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大鹏:不过,封建礼教之下的孝道也有值得我们思考、批判的地方,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图》中提到的   等故事,就曾让他对封建孝道望而生畏。
(2)“日月点燃烛火,红星照耀中国,山川铸成丰碑,铭刻英雄传说。”时值清明,我们中学生亦能用阅读来缅怀先烈,这不仅是对逝去英雄的敬意和怀念,更是对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用纪实的文字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展现了艰苦抗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诗意青春。请你从以下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描述其可亲可敬的典型事迹(写两个事例),以示铭记。
①毛泽东 ②朱德 ③彭德怀 ④徐海东
【答案】(1)事例 1: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为重,冒险回村接父亲上梁山避祸。事例 2: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主动提出与父亲断绝关系(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父亲指控儿子忤逆,父子关系就会断绝),这样做可以确保他的家人不会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而受到牵连,这显示了宋江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事例 3:他怒杀阎婆惜,出门避祸时,听闻父亲病逝,匆忙赶回家奔丧,导致被抓。事例 4:宋江少时在家,躬亲侍奉太公,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日日嘘寒问暖。;郭孝子;《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2)示例① 毛泽东 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他不拘小节,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脱下了外裤,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 还有,埃德加·斯诺晚上去他的卧室采访他,当时有一只蛾子在蜡烛旁奄奄一息,夫妻俩看着这只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示例②朱德 他跟兄弟们发言通常脱掉他的遮阳帽,他去上海、北京、柏林寻找中国共产党这件事,能够看出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朱德爱护自己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不忙时,他帮农民种庄稼,挑粮食。除了大量辣椒没什么特别爱吃的。示例③彭德怀在长征途中,彭德怀总是打先锋,还常常把他的战马给小同志或者累了受伤了的士兵骑。彭德怀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示例④徐海东 有一次徐海东出门骑马在路上狂奔,但突然马蹄子踢了一下旁边的小战士,他赶紧把马勒住,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让马受惊了,一下把他甩出去撞在树上。书里写到,两个星期后徐海东醒来,发现两颗门牙已经镶在了树上。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直接导致右耳失聪,睁开眼就问战争状况。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1)1.有关宋江的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 浔阳楼题反诗等。 2.根据《儒林外史》和“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历尽磨难,初衷不改,后在成都城外山庵中寻得已落发为僧却不肯与他相认的父亲。 他便就近住下,砍柴挑土,尽力侍奉,其父死后,他又携其骸骨回潮广老家”,可以判断出: 这是郭孝子。 3.根据“表达了艾青对他乳母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以判断出:这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4.根据《二十四孝图》和“曾让他对封建孝道望而生畏”,可以判断出:这是郭巨埋儿。
故答案为: 事例 1: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为重,冒险回村接父亲上梁山避祸。事例 2: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主动提出与父亲断绝关系(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父亲指控儿子忤逆,父子关系就会断绝),这样做可以确保他的家人不会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而受到牵连,这显示了宋江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事例 3:他怒杀阎婆惜,出门避祸时,听闻父亲病逝,匆忙赶回家奔丧,导致被抓。事例 4:宋江少时在家,躬亲侍奉太公,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日日嘘寒问暖。
郭孝子;《大堰河——我的保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从所给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描述其可亲可敬的典型事迹(写两个事例),以示铭记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① 毛泽东 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 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他不拘小节,有一次斯诺访问林彪的时候,小窑洞里非常热,他脱下了外裤,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 还有,埃德加·斯诺晚上去他的卧室采访他,当时有一只蛾子在蜡烛旁奄奄一息,夫妻俩看着这只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示例②朱德 他跟兄弟们发言通常脱掉他的遮阳帽,他去上海、北京、柏林寻找中国共产党这件事,能够看出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朱德爱护自己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不忙时,他帮农民种庄稼,挑粮食。除了大量辣椒没什么特别爱吃的。
示例③彭德怀在长征途中,彭德怀总是打先锋,还常常把他的战马给小同志或者累了受伤了的士兵骑。彭德怀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示例④徐海东 有一次徐海东出门骑马在路上狂奔,但突然马蹄子踢了一下旁边的小战士,他赶紧把马勒住,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让马受惊了,一下把他甩出去撞在树上。书里写到,两个星期后徐海东醒来,发现两颗门牙已经镶在了树上。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直接导致右耳失聪,睁开眼就问战争状况。
【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写作题
25.(2024·金华模拟) 2024年3月8日,某小学举行了现场厨艺大赛,验收寒假实践作业效果,引发热议。该校还要求每位学生到毕业时都能做出美味的24道菜。
任选下面一项完成任务,要求150字左右。
①你最拿手的又是哪道菜呢? 请介绍一下做这道菜的步骤或做好它的诀窍。
②你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合适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①我最拿手的菜是番茄炒蛋。首先,将番茄切块备用,打散鸡蛋并加入少许盐。热锅凉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至凝固后盛出。接着,用剩余的油煸炒番茄至软烂,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倒入锅中,与番茄翻炒均匀即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要保持番茄的鲜味,又要让鸡蛋口感鲜嫩。
②我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通过厨艺大赛和毕业时故出24道菜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团结协作、创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知识点】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表达能力。介绍自己的拿手菜说说做好这道菜的步骤或诀窍。言简意炫,表达清晰,150字左右。②本题考查观点表达。针对材料中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每位学生到毕业时都能做出美味的24道菜”,谈谈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败,表达清晰,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①我最拿手的菜是番茄炒蛋。首先,将番茄切块备用,打散鸡蛋并加入少许盐。热锅凉油,倒入鸡蛋液,快速翻炒至凝固后盛出。接着,用剩余的油煸炒番茄至软烂,加入适量盐、糖调味。最后,将炒好的鸡蛋倒入锅中,与番茄翻炒均匀即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味,要保持番茄的鲜味,又要让鸡蛋口感鲜嫩。
②我认为这所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很合适。通过厨艺大赛和毕业时故出24道菜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团结协作、创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达的对象是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表达的主题。语意要合理,不能有语病。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26.(2024·昭平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看,小狗在叫、树叶会笑、风声在呢喃,不如好好欣赏一秒迷迷糊糊的浪漫,只要一觉醒来,床单洒满阳光的温暖,不去想,不必想,不用急急忙忙说一个答案,笑一笑就灿烂,唱一句歌就舒展,收集一点一滴小美满都是幸福的花样”是电影《热辣滚烫》中的歌曲《小美满》。成长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他们都给我们带来许多幸福的感受,哪些是独属于你的小美满呢?
请以“小美满”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把题目眷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少于 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小美满
在乡下的日子,像块透明的琉璃,美得虚幻、缥缈。它像流星划过天际一样短暂,像萤光一样微弱,却照亮了我整个心房。
从小到大,每每回乡下外婆家,外婆总给我做许多好吃的,比如烤红薯、煮玉米、炒花生……但我总是不“领情”,觉得乡下的东西太“土气”。直到长大后,我才发觉,那样平静而温暖的相聚,是多么珍贵。毫不夸张地说,在外婆家生活的那些平淡而有味的日子,便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小美满”。
外婆家比较远,加上学习时间紧迫,这些年来,我只有在长假时才能去看望外婆。所以,偶尔的相聚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个暑假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又去了外婆家。
在外婆家,生活平平淡淡的,像湖水一般平静,但简单而美好。每天清晨,当阳光从窗外偷偷溜进房间,亲吻我的额头时,外婆就会轻轻地叩着我的房门,轻声喊着:“小懒虫,起床了……”每每这时,我总会睁开惺忪的睡眼,故不作声,真切体验那一刻的美妙。若我一直不作声,外婆就会推开我的房门走进来。“今年的收成好,花生要大丰收了。快起床,吃过早饭我们就要到地里收花生呢!”外婆的眼里透出一丝兴奋。收花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立刻来了兴致,一骨碌爬了起来。
匆匆吃过早饭,我便戴好草帽,穿好防晒衣,全副武装地跟在挑着担子的外婆身后,向着花生地进发。走在田间小道上,清爽的晨风吹来,真舒爽!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花生地。外婆放下担子,专心地拔起花生来。因为我平时很少干活,所以没拔几株花生就气喘吁吁的了。外婆看见后便心疼地说:“外婆力气大,负责拔花生;你还在长身体,力气小,所以就负责掰花生吧。”“好。”我看着外婆额头上冒着的汗珠,既心疼又感动,于是从外婆手上接过一株株花生,认真地将花生藤捆在一块,然后欢快地掰起花生来。
收完花生回到家后,外婆又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做午饭了。很快,一盘盘菜就上桌了。吃饭时,外公外婆拌嘴的声音和叮叮当当的碗筷敲击声,混合成最温馨的音符,让气氛更加融洽了。饭后,我随外婆到厨房看小猫,逗逗小猫,看着外婆收拾碗筷的身影,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我的“小美满”,虽然平淡如水,但是回味悠长。
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我又要回学校上课了,但心里有些沉重,因为舍不得这里平静的生活。
走进我的小房间,一股淡淡的蚊香味扑鼻而来,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外婆知道我喜欢有窗的房间,所以特地把这间向阳的房间留给我。我轻轻推开窗,一缕金色的阳光穿过窗台,照在了我的身上,这温暖,仿佛就是外婆对我的爱。我舒心地躺在床上,在离开之前,静静地享受这暖暖的、软软的味道。我走了,这个房间也许就没有人再进来了吧。脑海转过千百度,外公外婆的关心照顾已让我形成了依赖。回家后,我肯定会不习惯吧!
最后一顿午饭,我食不知味,静静地看着外婆,心里轻轻地说:“外婆,别太辛苦了。”坐在车上,我心里越发难受,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似的,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失去的是平淡的幸福。这就是我的“小确幸”,虽然有些惆怅,但是难以忘怀。
流年一丝丝漫过指缝,我想握紧它,但它已匆匆流逝,唯有那平淡而有味的日子,在我心里,成了美丽的琉璃。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便成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小美满”。
小美满
小美满,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俯拾皆是。那一份永久停留在记忆里的温暖,就藏在那年春天的阳台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爱上了种植:蔬菜,小树,小番茄;吃的,玩的,看的,样样不落。我们家常年便都附上了绿色的衬影,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春去冬来,总能听到鸟叫蝉鸣。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落到那清香四溢的桂花树上。那年寒假,快开春了,我经常站在阳台上玩乐,沐浴着春风,给植物浇浇水,摘几朵桂花,哼几首歌曲,看几页书。
有一天,我刚踏进阳台,就瞄到了头顶上一团棕色的东西,吓了一跳。仔细一看,一个鸟巢在两条晾衣架之间横着,不偏不倚,正好在桂花树的正上方。我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全家人便悄悄地聚在阳台上,生怕惊动了这些令人欣喜的“不速之客”。
鸟巢建得也太高了——我们仰着头,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侧面。大家都想看看鸟巢里究竟有什么。爸爸便搬来梯子。我们紧紧握住梯子的底部。爸爸拿着手机,站在梯子上,伸长手臂对着鸟巢就是一阵狂拍。
爸爸下来后,我们一哄而上观赏照片,但谁也不知道拍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幸运的是,有一张照片非常清晰。摄像头刚好对准了鸟巢内部:两颗白白的鸟蛋,还有两只大鸟,一只正亲切地注视着它的后代,另一只似乎被这神奇的“外来物”牵住了好奇心,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朝着镜头。它们的样子把我们所有人都逗笑了。
看着照片,再看着我们嘻嘻哈哈的一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们一家人,幸福团聚的一家人,正在与手机里幸福团聚的鸟儿一家交流呢。它们在上面,我们在下面。我们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但是却共同感受着最真挚的情感——家的温暖。
突然明白,此时此刻,我是幸福的。我看见了小鸟的幸福,也看见了自己的幸福。发现鸟巢是惊喜的,发现幸福是感动的。原来,整个世界都那么美好!
小美满,是生活中小小的美好与幸福,是流淌在生活每一个瞬间且平凡的美好,是内心的欣喜与满足。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美满拾起来时,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最平凡的美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小美满”,强调了生活中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的美好人、事、物。材料中具体描述了小狗叫、树叶笑、风声呢喃等生活中的细微美好,以及歌曲所传达出的享受当下、感受幸福的氛围。
【写作思路】:可以先解释“小美满”的含义,即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带来深深幸福感的事物。然后具体讲述自己成长路上遇到的某个或某些“小美满”的事例,如与家人的温馨时刻、与朋友的真挚情谊、偶然遇到的美丽风景等。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展现出这些“小美满”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幸福体验。写作角度可以从发现小美满、珍惜小美满、传递小美满等方面展开。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将“小美满”写得过于宽泛而不具体,或者只简单列举而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详略方面,应重点阐述“小美满”的具体事例和自己的感受,略写其他无关内容。作文开头可以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小美好来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经历,结尾可以总结升华,表达对小美满的珍惜之情或对未来更多小美满的期待。
【立意提取】
捕捉小美满,点亮生活光:从善于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小美满的角度写作。小美满,大幸福:阐述小美满积累起来能带来巨大幸福的道理。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