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
直系祖先,生活在中新世时期的一种鹿科动物。身高1.5米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越来越长?
观点1、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于是长颈鹿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观点2: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长颈的能够吃到树叶,生存了下来,逐代遗传积累,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思考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的学说
学
习
目
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能说出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思想。
2、能说出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拓展性目标:
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达尔文地雀的形成原因和进化历程
三、挑战性目标:
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体的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1、达尔文在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
2、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说明了什么?
4、如何来定义自然选择?
5、目前其它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有哪些?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4-66页内容,找出下面五个问题的答案。)
1831年,“贝格尔号”舰的考察路线,历经五年
19世纪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喜爱的科学。
自然选择学说
观察地质和生物、比较化石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吸收前人的进化思想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限,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其结果往往是胜者能更好地繁衍生息,败者最终被淘汰。
2、达尔文是如何来描述自己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呢?
3、我们如何来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思想呢?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如何理解自然选择的核心思想呢?以非洲塞伦盖蒂草原上的猎豹为例。
1、达尔文为了研究生物进化论都做了哪些工作?
问题组一:如何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学法指导:学生4人一组,仔细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自主回答问题1、2,组内交流问题3、4,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的猎豹,每年都会有一到两只猎豹繁育,如果后代都不死亡且都能够继续繁育,那么35年的时间里,一对猎豹的后代将多达上万只,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
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食物和空间的局限性,它们进行了生存斗争,每年新出生的猎豹只有15%存活了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
在它们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谁能活下来,遗传变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同的变异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这种现象就是
那些善于奔跑的、能够躲避敌害和疾病困扰的有利变异个体活了下来,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最终达到适者生存的选择过程,这种现象被称为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是如何发现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
问题组二:探究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是如何进化的?
达尔文在乘“贝格尔号”舰环球考察时曾登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每个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生物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由于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在喙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如图所示)。后来,人们便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称为达尔文地雀。(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你还了解些什么?)
取食果实
取食昆虫
取食仙人掌
取食种子
喙凿状
喙不变
喙尖而长
喙粗而尖
1、达尔文发现不同的岛屿上地雀的体型、叫声、巢穴、炫耀方式等都很相近,但是鸟喙的形态结构却大不相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2、试分析来自同一祖先的地雀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喙型?
3、什么原因最终决定了不同的岛屿上地雀的喙型不同?
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却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yichuanbi
本身就有
达尔文地雀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偶尔迁徙到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对它们而言,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其它小鸟和它们竞争食物和空间,所以它们在过度繁殖和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就出现了大量不同喙型的地雀,为以后向着不同方向进化提供了内在条件。
环境因素(食物)
学法指导:学生4人一组,结合情景,大胆作出推论,分析、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原因,并派代表在全班作出交流。
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的7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加拉帕戈斯的一个岛屿。每个岛屿上有其典型性的食物,分别用箭头镊子,扁头镊子,夹子,勺子代表不同的鸟喙,用大米,小米,绿豆,西红柿代表四种不同食物,在相同的时间内记录每种工具夹取的食物数量,注意每种工具一次只能夹取一粒种子或果实。看哪种工具夹取的食物数量最多,代表哪种类型的地雀就能存活下来。
模拟“自然选择”小实验,体验自然选择的过程
地雀祖先过度繁殖,
后代中发生变异
各种类型的喙
身强体壮的、具有有利变异喙的地雀生存下来
逐代遗传
不同岛上食物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种地雀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还原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一个过程就被称为自然选择。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变异被逐渐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成为新的物种。生物进化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环境选择了不同的生物从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内因
外在动力
生物的遗传变异
环境因素
+
生物的进化
现在你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脖子问题了吗?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多变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那么今天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思维提升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曾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县及其周围地区发现了保存距今大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泥浆中的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化石群。
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个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抚仙湖虫化石
云南虫化石
四、课堂小结
自然选择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进化学说在发展
1、下列说法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相符合的是:()
A、雷鸟在不同的季节为了适应环境而出现不同体色的变异
B、猎豹追捕羚羊的过程中,猎豹和羚羊都会出现变异,各自奔跑得越来越快
C、长颈鹿由于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
D、“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2、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 ,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说明:
(1)害虫种群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变异一般是 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的作用,这种作用是 的。
(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
4、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
A.生存环境变化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弱肉强食
B
5.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样的生存法则在我们人类社会同样适用。在座的同学们,如果我们自身不够强大,将来也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现在应该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