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7: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遇乐》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家国理想、
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
陆 游
作 者 介 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晚年退居家乡,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诗作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看得明白了。这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等待之际,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史载,赴任严州之前,宋孝宗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通俗讲,就是你写写东西自己玩玩吧。在宋孝宗的眼里,陆游始终是一个诗人,而非一个战士。
写作背景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宋室南迁,定都于此,升杭州为临安府,称为“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
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②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解读题目
品读诗歌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朗诵诗歌
近年来人世情味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骑马来到京城来客居呢?
我在小楼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早就会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
在短纸上从容写下几行倾斜的草书,天晴了,在窗前细细地烹茶,品着茶中的精品。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
起于题目中的“临安”。
首联开门见山, 用比喻的修辞,把世态人情比作半透明的纱,感叹人情淡薄。实指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诗人不提自己奉诏受职一事,改用反问,是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这一句流露出迫不得已、无奈而来京的意思。
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
(起)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承接客居京华所听到看到的景色。
(承)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暗示诗人一夜未曾入睡。
春雨——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
卖杏花——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
小楼听雨——实写 春雨如丝,绵绵不绝
深巷卖花——虚写 杏花绽放,带露艳丽
——虚实结合 ——乐景衬哀情
颔联借景抒情, 借杏花春雨表达旅居京城时的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从颔联的江南春景转入描写白天诗人的闲雅生活。
矮纸斜行闲作草
暗用典故:东汉书法家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答曰:“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
古人作草书,多以抒发豪兴,但陆游“闲作草”不是, 他是想用这种费事的书法来消磨时间。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晴窗细乳戏分茶
晴窗细乳,指诗人闲坐在雨过天晴的窗前烹茶,戏玩茶面上的乳白色泡沫,做茶百戏这种极其费时的事。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转)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表面上看,是闲适恬静的境界,其实是诗人借事抒情,通过用典和细节描写的手法,从侧面揭露了他对政治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合)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合于抒情,诗人决定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用典。化用了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说京都风尘,会把人的白衣裳变黑。
“风尘”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代指布衣之士或贫寒读书人,还比喻清白的操守。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莫起风尘叹”说不会受到京华的坏风气的影响,陆游这里反用其意,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污浊的态度,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与开头“世味薄”呼应。
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不愿在临安久留,因京中闲居无聊,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这里以典明志流露出在官而不得伸展抱负的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小 结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乐景写哀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与感伤。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B
练 习
2.完成理解性默写。
(1)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 ”
(2)诗中描写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 ”
(3)诗中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
(4)诗中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 ”
练 习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比较阅读: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所选意象及情感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书愤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大散关、塞上长城 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
风格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情感 追忆往事、壮志难酬、希冀报国 对官场的厌倦
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