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伟大的悲剧 第1课时(叩问南极,感受悲剧,品悟伟大)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伟大的悲剧 第1课时(叩问南极,感受悲剧,品悟伟大)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18: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天地奥秘 无畏探索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型阅读与表达”的要求, 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写作”。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时,应关注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与人物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阅读过的探险与科幻题材作品中选取一篇,简要复述探险故事,分享科学探险者最打动你的精神品质,谈谈作者叙述科学探险故事所用的表现方法及其效果。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0位学生)
(1)主要内容:80%的学生能够复述主要内容,但重要信息不突出,不能清晰地说出作者叙述故事的思路。
(2)表现手法:72%的学生复述时,没有关注作品中的表现手法、语言方面的特色。
(3)人物精神:88%能够解析出人物精神,但人物精神的分析较为较单一、浅薄,缺乏对科学探险者身上表现的个性与共性品质的深入思考。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险题材作品的阅读经历,能够关注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解析人物精神,但在讲述过程中,思路较为混乱,重点信息不突出,无法关注到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情况如下:80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80%)没有抓住关键信息复述科学探险故事,72位学生(占测试人数72%)无法从结合作品的表现手法探究人物精神,88位学生(占测试人数88%)没有结合历史与实际,思考并归纳科学探险者的个性与共性品质。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的探险与科幻题材作品的阅读积累,但无法条理清晰地复述故事,没有关注到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对科学探险价值的体会不够深刻。因此,理清故事情节,品析表现手法和探究人物精神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教材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一组探险与科幻题材的文章,其人文主题是激发人们对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与想象力。单元课文涵盖了多种文体的作品,包括传记(他传、自传各一篇)、科幻小说以及笔记体文言文。本单元要求重点学习浏览,在阅读中迅速提取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和善思求变的创新思维,体会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的探索精神。其中,《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斯科特南极科考队所作的传记,记录了科考队为科学事业牺牲的悲壮事迹,真实地展示了人物面临绝境与死亡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太空一日》是杨利伟的自传,航天员的认真严谨在惊险的太空旅行中展露无遗;《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扣人心弦的故事,大胆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惧孤独与困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板》是一篇笔记体文言文,通俗简明地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能区分传记文学和科幻小说两类文学样式的不同文体,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各自的特点和区分彼此的不同点。
2.能借助单元课文和拓展文本,撰写小论文,或合理续写课文,或独立创作一篇探险或科幻类作品,不少于600字。
二、思维目标
1.能对传统观念(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质疑问难,且能不“据理臆断”,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2.能从科幻小说中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基于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价值目标
1.能从单元课文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人格魅力,梳理提升、完善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并能在学习中尝试运用或付诸行动。
2.能对探索未知世界产生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梳理团结协作的观念和塑造勇敢坚毅的品格。
【核心任务】
三选一
1.撰写一篇有所思考和质疑的科学小论文;
2.合理续写本单元中的某一篇课文;
3.独立创作一篇探险或科幻类作品。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22 伟大的悲剧 (叩问南极,感受悲剧,品悟伟大)(2课时)
【第二课段】23 太空一日 第1 2课时(千年圆梦在今朝)(2课时)
【第三课段】24 带上她的眼睛(地心深处的凝视,光年尺度的沉思)(2课时)
【第四课段】25 活版 (对话先贤,聆听“活”字的声音)(2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一:勾画关键,整体把握故事
伟大的悲剧 太空一日 带上她的眼睛 活版
【小贴士】
浏览:阅读的一种方式。浏览时一目数行,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阅读,随手勾画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关键语句等,把握文章重要内容。 浏览可以关注:段首句、小标题、时间和地点推移的词语、文段之间的间隔。
学习任务单二:描摹科学家“群像”,体会“崇高”内涵
【学习评价】
(核心任务)创意写作作品评价参考量规
(课文续写、探险/科幻作品)
评价项目 评价等次 等次描述
故事艺术性 甲 故事情节巧妙,想象描写生动
乙 故事情节有变化,想象描写比较生动
丙 故事情节单一,缺乏一定的想象描写
科学合理性 甲 故事逻辑合理,科学常识合理
乙 故事逻辑较为合理,科学常识基本合理
丙 故事逻辑不合理,科学常识不合理
人文思想性 甲 人文思想深刻,人物情感饱满
乙 人文思想比较深刻,人物情感比较饱满
丙 人文思想不深刻,人物情感不饱满
特殊加分项 甲 在以上三点中有明显突出表现或意外表现
乙 在以上三点中有比较突出表现或意外表现
丙 在以上三点中没有突出表现或意外表现
伟大的悲剧 第1课时
——叩问南极,感受悲剧,品悟伟大
教学目标:
1.学会浏览的阅读方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是?
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是?
世界上风速最大、风暴最频繁的大陆是?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是?
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和成因
酷寒 狂风 干燥
高纬度 高海拔 强反射
播放视频:南极
【知识链接】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于1957年在南极点设立的科学考察站,是地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考察站。其名称是为纪念在1911年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和在1912年第二个抵达南极点的斯科特。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背景链接】
出处:本文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
事件:1910年6月,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前往南极。途中他们知挪威人阿蒙森等人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阿蒙森队捷足先登,胜利而归,而斯科特队则晚了将近五个星期。他们因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背景: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文学想象,创作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字音字形】
【多音字】
【形近字】
【理解词语】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无垠:没有边际。 近义词: 无边、无际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餐风宿露”。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也说“精疲力尽”。
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含贬义。
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而神气十足。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形客慢腾腾地来晚了。 姗姗:行走缓慢从容的样子。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丝毫不敢疏忽。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诗经·召南·草虫》
疲惫不堪:指疲乏到了极点。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告罄:指物资用完。罄,尽、空。
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阅读指导】
1.快速浏览课文。请尽可能在10分钟内读完。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2.请从不同角度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并概括主要内容。
浏览的具体操作方法
方法一: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某些部分。如读开头段、结尾处,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阅读开头和结尾,说一说大致内容。
开头段是斯科特一行向南极点进发,途中发现了无垠雪地上的小黑点时,知道了对手已捷足先登。当他们到达南极点时,怏怏地插上英国国旗,便踏上了可怕的归途。
结尾是搜救队伍发现了英雄们的遗体和书信文件,全国痛悼。
方法二: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掌握每段大意,许多内容可跳过不读。
第1段中“焦急”“热情高涨”两个词语看出斯科特一行人在喜奔南极点。
接着“闷闷不乐”“怏怏不乐”中,是他们发现了对手已捷足先登,他们的希望全然破灭了。
第3段中有一个关键句子,“回去的路使我感到可怕”。
第5段中“害怕回家”这都在写回去路途的艰难,不可想象。
第8、9、11段中反复出现了表心情的词,“痛苦和失望”“绝望”“惊慌”“新的绝望”,少之又少的燃料,无比的严寒,让他们的归途没有希望,相继遇险。
方法三:再比如,我还可以通过抓一些关键的要素。
时间:1912年
地点:南极点返回途中
人物: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
事件: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相继遇难。
【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记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员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过程。
2.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什么?
(1)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2)鲍尔斯—英国海军上尉
(3)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4)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5)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课文精讲】
1.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完成表格。
2.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并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情节。
时间顺序: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做证——归途遇险——壮烈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探险队的遇难过程。
时间:
人物:
有何创造:
活板特点:
有何突破:
感受:
时间:
人物:
探索地:
起因:
经过:
结果:
感受:
时间:
人物:
探索地:
起因:
经过:
结果:
感受:
时间:1912年1月16日-3月29日
人物:斯科特探险队
探索地:南极点
起因:争夺人类首次到达南极极点的荣誉
经过:被阿蒙森团队捷足先登,归途遇险
结果:先后壮烈牺牲
感受:伟大悲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