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18:01:27

文档简介

陇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试卷
(全卷2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2.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
B. 图中高茎豌豆是父本,矮茎豌豆是母本
C. ②的操作前后要对雌花套袋
D. 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3. 孟德尔在探索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
B. 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C.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D. “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4. 野兔的短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是( )
①短毛×短毛→短毛②短毛×长毛→短毛、长毛
③长毛×短毛→长毛④长毛×长毛→长毛、短毛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BC配子所占比例为( )
A. 1/8 B. 3/8 C. 5/8 D. 7/8
6. 已知A与a、B与b的2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每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B. 表型有9种,基因型有6种
C. 表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16
7.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 F ,F 自交得 F ,F 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F 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F 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类型占比为5/8
C. 该豌豆实验可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 若要鉴定 F 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将该豌豆进行自交
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 完成复制,染色体加倍
B. 减数分裂Ⅰ 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D. 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与DNA 之比为1:2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时的区别( )
A.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B.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C.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D. 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
11. 下列四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中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13.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4.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 大肠杆菌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16. 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在低倍镜下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 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可以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Ⅰ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联会过程
D. 也可以选用水稻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17.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同源染色体都为2对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即将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乙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18.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
B. 受精时,精子的头部和尾部都进入卵细胞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D. 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DNA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
19.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该女儿和一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
A 1/2 B. 4/9 C. 1/4 D. 1/6
20.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既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也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B. 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与性别的形成相关
C.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杨树、柳树中某些性状的遗传也可以是伴性遗传
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均往往表现出连续遗传的特点
21.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22.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不需要依赖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AaBb自交后代只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才能说明基因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果蝇的眼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也一定遵循分离定律
D.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是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的核心
23.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Ⅲ3号的基因型是XbY,Ⅲ2号基因型一定是XBXb
B.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C. 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第Ⅰ代中的3号或4号
D. 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
24. “凤丹白”是江南牡丹最常见的品种,对其染色体分析可为牡丹品种的演化和分类、育性提供参考价值。将凤丹白的染色体按同源染色体进行排列并编号,结果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I前期,初级卵母细胞内可形成5个四分体
B. 减数分裂I前期,染色体2与3相互缠绕并交换片段
C. 减数分裂I后期,染色体5与6不会位于细胞同一极
D. 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图中的相同
25. 下图 A、B 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细胞处于图 C 的 b-c 段
B. B 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 B 与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 C 图的 f-g段
C.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 C 图 e-f 段
D. f-g 段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2n=28)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常以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的_____时期(填字母)。
(3)图中观察到的是_____ (填“雄”或“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组织切片,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_____ 。
(4)图E所示细胞处于_____(时期),该时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 。
(5)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_____条,图_____(填字母)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27. 牵牛花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受基因 R 和r控制;叶的形态有宽叶和窄叶,受基因H和h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利用白花宽叶植株(甲)、红花窄叶植株(乙)、红花宽叶植株(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 亲本组合 F1表型及数目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一 甲×乙 202 201 203 200
二 乙×丙 302 301 102 101
三 甲×丙 302 102 301 101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可以判断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根据杂交组合_____可判断叶形的显隐性,且隐性性状为_____。
(2)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杂交组合一:_____;杂交组合二:_____;杂交组合三:_____。
(3)杂交组合二F1红花窄叶个体中,理论上纯合子有_____株。
(4)若丙植株进行自交,产生子代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其子代中红花宽叶的基因型有_____种。
28. 某人类遗传性皮肤病受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2)若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 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型为_____。
(3)若Ⅱ5为杂合子,则该遗传病属于_____,基因型为_____。
29. 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以纯合的雌、雄果蝇为材料,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并完成以下表格。(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亲本杂交组合 预期结果 相关结论
组合一:黄体雌性×灰体雄性 组合二: (1)_____ (2)_____ 黄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灰体 (3)_____
(4)_____ 灰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_____ 黄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陇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试卷
(全卷2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与a,B和b,C和c );非等位基因:既可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在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如A与b,B和C,C和a )。
4、纯合子与杂合子:可用自交、测交(适用于动物)的方法进行判断;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像AA或aa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像Aa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杂合子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5、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即遗传因子(或基因)组成。
【详解】A、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是相对性状,棉花的短绒与长绒才算相对性状,A错误;
B、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不一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例如,杂合子AaBB与杂合子AABb的后代中,会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但可能都表现为显性性状,B错误;
C、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
D、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不同,例如,AA与Aa可能都表现为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C。
2.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
B. 图中高茎豌豆是父本,矮茎豌豆是母本
C. ②的操作前后要对雌花套袋
D. 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为人工授粉过程,操作流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图中①是去雄,②是人工授粉。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过程,去雄要求及时、干净、彻底,去雄后套袋,A正确;
B、图中矮茎豌豆提供花粉,作为父本,而高茎豌豆接受花粉,作为母本,B错误;
C、由操作流程可知,②操作前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
D、②操作是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D正确。
故选B。
3. 孟德尔在探索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
B. 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
C.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D. “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该过程为观察现象,A正确;
B、“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B正确;
C、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该结果验证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而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其结果,D错误。
故选D。
4. 野兔的短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是( )
①短毛×短毛→短毛②短毛×长毛→短毛、长毛
③长毛×短毛→长毛④长毛×长毛→长毛、短毛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体杂交或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后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详解】①短毛×短毛→短毛,短毛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以是隐性性状,①错误;
②短毛×长毛→短毛、长毛,该杂交组合不能判断显隐性,②错误;
③长毛×短毛→长毛,后代全是长毛,说明长毛是显性性状,③正确;
④长毛×长毛→长毛、短毛,后代既有长毛也有短毛,出现了性状分离,长毛是显性性状,短毛是隐形性状,④正确。
故选A。
5.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BC配子所占比例为( )
A. 1/8 B. 3/8 C. 5/8 D. 7/8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将AaBbCc按三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再相乘。
【详解】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BC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6. 已知A与a、B与b的2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每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B. 表型有9种,基因型有6种
C. 表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型有4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两个体进行杂交,Aa与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AA、Aa、aa3种,并且比例为1:2:1,表型有2种,Bb和bb杂交,子代基因型有Bb和bb2种,并且比例为1:1,表型有2种,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有2×2=4种,基因型有3×2=6种,aaBb个体的比例为1/4×1/2=1/8,AAbb个体的比例为1/4×1/2=1/8,C正确。
故选C。
7.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 F ,F 自交得 F ,F 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F 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F 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类型占比为5/8
C. 该豌豆实验可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 若要鉴定 F 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将该豌豆进行自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表现为黄色圆粒豌豆,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2中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为双杂合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的假说内容之一: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A正确;
B、F 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类型(黄色皱粒:1YYrr、2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占比为6/16即3/8,B错误;
C、单独分析F2中各种相对性状对应的比例:黄色:绿色约为3:1,圆粒:皱粒约为3:1,该豌豆实验可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
D、若要鉴定 F 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YyRr、YYRr、YyRR)的基因型,可将该豌豆进行自交:若后代均为黄色圆粒,则其基因型为YYRR;若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其基因型为YyRr;若后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3:1,则其基因型为YYRr;若后代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则其基因型为YyRR,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是相同的染色体,并非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
B、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特有的结构,出现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即前期,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是能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所以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A。
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 完成复制,染色体加倍
B. 减数分裂Ⅰ 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D. 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与DNA 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央;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 完成复制,但是由于着丝粒数目不变,故染色体数目也不变,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B错误;
C、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
D、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与DNA 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时的区别( )
A.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B.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C.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D. 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精子细胞形成后变形为蝌蚪状,卵细胞不需要变形,A不符合题意;
B、成熟生殖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是体细胞的一般,B符合题意;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存在不均等分裂,C不符合题意;
D、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四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中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捶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捶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点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 、四分体分开,移向两极,且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
C、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
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结合孟德尔的实验,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C正确;
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D错误。
故选D。
13.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包括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详解】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分离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14.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
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B. 大肠杆菌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若控制这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的遗传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若连续自交n代,则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因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在低倍镜下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 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可以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Ⅰ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联会过程
D. 也可以选用水稻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方法: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不同,因此在低倍镜下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分辨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A正确;
B、甲紫溶液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B正确;
C、在制作装片的时候,细胞已经被杀死,不能再观察到染色体的联会过程,只能看到联会形成的四分体,C错误;
D、水稻的花药中含有花粉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雄性配子花粉,故可以用水稻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D正确。
故选C。
17.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同源染色体都为2对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即将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乙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完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而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又知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B错误;
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在下一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
B. 受精时,精子的头部和尾部都进入卵细胞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D. 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DNA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这需要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参与,A正确;
B、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B错误;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但是精子的细胞质DNA没有进入到卵细胞的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A。
19.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该女儿和一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后,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 )
A. 1/2 B. 4/9 C. 1/4 D. 1/6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 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 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上的等位基因且他们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人类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一对正常夫妇(基因型为A_)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说明正常夫妇都是杂合子,基因型都为Aa;白化病儿子的基因型为aa,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AA或Aa,推测该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一致病基因携带者(Aa)婚配,生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2/3×1/4=1/6,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既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也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B. 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与性别的形成相关
C.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杨树、柳树中某些性状遗传也可以是伴性遗传
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均往往表现出连续遗传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与常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既在遗传上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由于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故又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A正确;
B、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的形成相关,如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B错误;
C、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杨树、柳树中某些性状的遗传也可以是伴性遗传,C正确;
D、显性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往往表现出世代连续遗传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21.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2中高秆:矮秆=(75+25):(75+25)=1:1,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
【详解】从题图1可推知F1为DdRr,利用图2分析,高秆:矮杆=(75+25):(75+25)=1:1,符合分离定律测交后代分离比,可推测控制丙的高、矮秆的基因组成为dd;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符合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可推测控制丙的抗病、易感病的基因组成为Rr,故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Rr,C正确。
故选C。
22.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不需要依赖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AaBb自交后代只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才能说明基因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果蝇的眼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也一定遵循分离定律
D.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是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的核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但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A错误;
B、AaBb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者其他9∶7、9∶6∶1、15∶1等类似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比例,能说明基因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若果蝇的眼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也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C正确;
D、“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是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的核心,D错误。
故选C。
23.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Ⅲ3号的基因型是XbY,Ⅲ2号基因型一定是XBXb
B.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C. 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第Ⅰ代中的3号或4号
D. 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红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决定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详解】A、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因此图中Ⅲ3号的基因型是XbY,II1基因型为XBY,II2的父亲I4基因型为XbY,因此II2基因型为XBXb,故Ⅲ2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A错误;
B、Ⅱ1基因型为XBY,Ⅱ2基因型为XBXb,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错误;
C、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于II2,而II2的色盲基因又来自于第Ⅰ代中的4号,C错误;
D、III1基因型为XBY,III2基因型及概率是1/2XBXb或1/2XBXB,故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D。
24. “凤丹白”是江南牡丹最常见的品种,对其染色体分析可为牡丹品种的演化和分类、育性提供参考价值。将凤丹白的染色体按同源染色体进行排列并编号,结果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I前期,初级卵母细胞内可形成5个四分体
B. 减数分裂I前期,染色体2与3相互缠绕并交换片段
C. 减数分裂I后期,染色体5与6不会位于细胞同一极
D. 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图中的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即初级卵母细胞内可以形成5个四分体,A正确;
B、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叉互换,染色体2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不会相互缠绕并交换片段,B错误;
C、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5与6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不会位于细胞同一极,C正确;
D、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即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图中的相同,D正确。
故选B。
25. 下图 A、B 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细胞处于图 C 的 b-c 段
B. B 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 B 与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 C 图的 f-g段
C.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 C 图 e-f 段
D. f-g 段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C中O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其中de段表示间期,e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A 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图 C 的 b-c 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A正确;
B、B 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 B 与基因 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 C 图的 f-g段,B正确;
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C 图 的e-f 段,C正确;
D、f-g 段的前期和中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2:1,后期和末期,核 DNA 与染色体数之比为 1: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DNA数目变化,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进行图文转化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2n=28)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常以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的_____时期(填字母)。
(3)图中观察到的是_____ (填“雄”或“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组织切片,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_____ 。
(4)图E所示细胞处于_____(时期),该时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 。
(5)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_____条,图_____(填字母)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1)形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
(2)E (3) ①. 雄 ②. 四分体
(4) 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 ①. 28 ②. B、D、F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不同,故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或位置),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小问2详解】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E中(图E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图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3详解】
根据F图中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等大(或D图中两个细胞等大),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则图中观察到的是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组织切片,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小问4详解】
图E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图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5详解】
图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根据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2n=28,可知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2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27. 牵牛花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受基因 R 和r控制;叶的形态有宽叶和窄叶,受基因H和h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利用白花宽叶植株(甲)、红花窄叶植株(乙)、红花宽叶植株(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 亲本组合 F1表型及数目
红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
一 甲×乙 202 201 203 200
二 乙×丙 302 301 102 101
三 甲×丙 302 102 301 101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可以判断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根据杂交组合_____可判断叶形的显隐性,且隐性性状为_____。
(2)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杂交组合一:_____;杂交组合二:_____;杂交组合三:_____。
(3)杂交组合二F1红花窄叶个体中,理论上纯合子有_____株。
(4)若丙植株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其子代中红花宽叶的基因型有_____种。
【答案】(1) ①. 二 ②. 三 ③. 窄叶
(2) ①. rrHh×Rrhh ②. Rrhh×RrHh ③. rrHh×RrHh
(3)100 (4) ① 3/4 ②. 4
【解析】
【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二,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花,可推知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根据杂交组合三,宽叶植株和宽叶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窄叶,可推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则甲的基因型为rrHh,乙的基因型为Rrhh,丙的基因型为RrHh。
【小问1详解】
根据杂交组合二,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花,可推知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根据杂交组合三,宽叶植株和宽叶植株杂交,后代中出现窄叶,可推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小问2详解】
杂交组合二中亲本全为红花,F1中红花:白花=3:1,可知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杂交组合三亲本全为宽叶,F1中宽叶:窄叶=3:1,可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进而可推知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rrHh、Rrhh和RrHh,即杂交组合一为rrHh×Rrhh,杂交组合二为Rrhh×RrHh,杂交组合三为rrHh×RrHh。
【小问3详解】
杂交组合二为Rrhh×RrHh,F1红花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R_hh,其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红花窄叶共有301株,理论上纯合子约有100株。
【小问4详解】
若丙植株(RrHh)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为纯合子(RRHH、rrHH、RRhh、rrhh)的概率是4×1/4×1/4=1/4,产生的子代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1/4=3/4,其子代中红花宽叶(R_H_)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RrHh、RRHh、RrHH、RRHH。
28. 某人类遗传性皮肤病受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2)若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 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型为_____。
(3)若Ⅱ5为杂合子,则该遗传病属于_____,基因型为_____。
【答案】(1)不一定属于
(2) ①. 显性 ②. XhXh或hh
(3)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Hh
【解析】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小问1详解】
在该遗传系谱图中,有患病女性,说明该病不是伴Y遗传,Ⅱ4患病,Ⅲ6不患病,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由此可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即该病不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小问2详解】
若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的基因型为XhXh或hh。
【小问3详解】
若Ⅱ5为杂合子,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为Hh。
29. 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以纯合的雌、雄果蝇为材料,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并完成以下表格。(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亲本杂交组合 预期结果 相关结论
组合一:黄体雌性×灰体雄性 组合二: (1)_____ (2)_____ 黄体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灰体 (3)_____
(4)_____ 灰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_____ 黄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①. 灰体雌性×黄体雄性 ②.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黄体 ③. 灰体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④.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灰体 ⑤.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黄体
【解析】
【分析】基因位置的判断:
1、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用相对性状的个体(纯合体)做正交、反交实验。结论: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的显隐性已知:显性的雄性(纯合子)× 隐性的雌性结论: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3、显性雄(纯合子) × 隐性雌的其他用途:用于区分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Y的同源区段 结论: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该杂交实验的目的是:请利用纯合的雌雄果蝇为材料,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控制灰体和黄体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组合一:黄体雌性×灰体雄性;组合二:灰体雌性×黄体雄性。
(2)(3)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若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黄体,说明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若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灰体,可知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5)已知不考虑XY同源区段,故相关基因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灰体,说明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黄体,说明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