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18:02:58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2023年的最后一天,广西南宁3名老师带队 11 个“小砂糖橘”到东北游学(下左图),吸引了全网的关注,同时也将东北“冰雪”旅游推上了新的高潮。2024年2月15日24时,为了旅客的安全,2023年底到2024 年初的文旅热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下右图)因极端天气原因提前闭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砂糖橘”到东北游学的主题可能安排欣赏
A.雾凇美景 B.现代冰川 C.丹霞地貌 D.峰林峰丛
2.造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前闭园的极端天气对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湖南自2017 年实施“湘商回归”工程以来,累计引入湘商项目投资近2万亿元,“湘商回归”成效明显。2024年1月31日下午,湖南再度发力,在省会长沙启动“校友回湘”活动,要大力促进“校友+人才”返湘,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完成下面小题。
3.湖南大力支持长沙市开展“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活动的开展,可以
①推动长沙强省会策略的落地 ②协助长沙打赢蓝天保卫战
③促进长沙产业的优化升级 ④缓解长沙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若全国各省市区均采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开展效果较好的行政区可能是
A.广东省 B.吉林省
C.四川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我国
A.经济高速发展 B.缓解资源紧张状况
C.实施粮食安全 D.区域均衡发展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为解决我国西北严重缺水问题,专家们提出了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该方案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水量丰沛、利用率低、高程较高的大江大河为水源,以绕行青藏高原、高程逐渐降低的全程自流方式调水,为广大西北地区提供供水能力。若该工作顺利实施,为印度洋水汽进入西北提供了有效途径。下图示意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完成下面小题。
6.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实施,考虑国家间睦邻友好,协调难度较大的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缅甸 C.巴基斯坦 D.孟加拉国
7.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蒸发 C.径流 D.降水
8.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建设,建设过程中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是
A.旅游业 B.水泥制造业 C.粮食种植业 D.电力行业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长江经济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中,长江上游地区的重点是
A.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B.加强湖泊、湿地保护
C.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D.加强水污染治理
10.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内河,关于其水运发达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减少能耗
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可终年通航
C.河流的含沙量较小,航道不易淤积
D.三角洲电子工业发达,运输量大
11.长江经济带中辐射范围最广的城市是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阿苏山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阿苏市竹原,地处北纬32°52',东经131°7'。阿苏山附近各镇每年都举办火节(阿苏火节),放火烧山,火苗燃起后,山腰上会呈现出长达350米的巨大“火”字。与此同时,为保护牧草而放火焚烧草原的“烧荒”也在各地上演。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日本九州阿苏山附近放火烧山的主要动机是
A.促进来年新草生长 B.维持土壤养分均衡
C.减轻低温冻害威胁 D.减少草原病害虫害
13.阿苏山火节最有可能发生在
A.3月 B.6月 C.9月 D.12 月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 单位:min
干扰模式 6 L/min 9 L/min 12 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 )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4.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15.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16.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石嘴山市是我国“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号称“塞上煤城”。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石嘴山确定以生态转型为突破、产业转型为重点,充分利用本区资源优势,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纺织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通过生态改造,石嘴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下图为“石嘴山市示意图”和“石嘴山市1990—2020年产业结构图”。
(1)根据材料,归纳 1990—2020年石嘴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2)分析石嘴山打造多元化工业体系的地理背景。
(3)例举石嘴山市突破生态转型的具体措施。
18.(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成为国家级都市圈,规划中考虑武汉市域与区域空间格局关系,根据空间临近、功能互补、交通通勤、生态共保等原则,构建1核(武汉大都市核心区),4带(武鄂黄黄、汉孝、武仙、武威四条城镇带),6副(以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市辖区为主的制中心)。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下图为武汉贼市閣示意图。
(1)分析武汉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
(2)分析武汉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的优点。
(3)请你为武汉市进一步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
19.(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喜光照,成熟期忌浸水,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巴西地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是世界年收获两季棉花的主要分布区。 该国目前是世界出口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出口占生产比重达68%。
纺织机械是指应用在纺织工艺各个环节中,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制造成本和产业转移路径,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下图示意世界纺织机械行业的产业转移路径。
(1)推测巴西棉区种植区所属气候类型,并分析巴西对棉花需求量少的原因。
(2)分析世界纺织机械行业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3)从污染来源角度分析,纺织机械行业转移至东南亚对东南亚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暖锋;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解析】【点评】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 值 含 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1.据材料可知,“ 小砂糖橘 ”到东北旅游的时间是在2月15日,应该是去观赏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景观,东北地区没有现代冰川分布,业没有丹霞地貌和峰林峰丛景观。A正确。
故答案为:A。
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前闭园,说明哈尔滨收到了使冰雪大世界遭到破坏的天体系统,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受气旋的可能性较小,而冷锋、反气旋(高压)对冰雪大世界没有破坏。故可能是哈尔滨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使冰雪融化,影响冰雪大世界景观的欣赏。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C
5.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3.据材料可知,湖南省实施“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主要目的是为海南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主要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湘。故可以推测,湖南大力支持长沙市开展“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活动的开展,可以推动长沙强省会策略的落地。促进长沙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回归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解决城市化问题作用不大。B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B。
4.根据上题的分析,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模式,主要是吸引当地的人才回归故里。若全国各省市区均采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开展效果较好的行政区可能是四川省,因为四川省在全国人口迁移中,迁出的人口最多。吉林、新疆迁出的人口较少,广东省为人口的迁入区。C正确。
故答案为:C。
5.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模式,主要是吸引当地的人才回归故里。故开展“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可以使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回归故里,促进故乡的经济发展,但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人口的回归故里对区域的资源和粮食问题影响不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6.A
7.C
8.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6.据材料可知,若我国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实施,对印度的水资源影响最大, 因此,考虑国家间睦邻友好,协调难度较大的国家可能是印度。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是印度干旱季节重要的补给水源。而缅甸、巴基斯坦的水资源补给不是主要来自中国,孟加拉国位于恒河的下游地区,其水资源补给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故答案为:A。
7.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主要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上游地区的河水调到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对水汽输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影响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8.水资源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故在其建设过程中直接水泥制造业,而对旅游业、粮食种植业、电力行业更多的是间接的影响。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C
11.A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輸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9.长江上游地区位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是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是长江中游治理的重点,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点,加强水污染治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点。A正确。
故答案为:A。
10.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若自西向东运输,有利于减少能耗,若自东向西运输,则能耗会增加,A错误;
B、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
C、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较小航道不易淤积,有利于通航,C正确;
D、电子产品的运输一般不用水运,D错误。
故答案为:C。
11.城市的辐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等级,城市的等级越高,其辐射的范围越大。长江经济带中上海市城市等级最高,其辐射范围最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2.D
13.A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
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
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12.据材料可知,日本九州放火烧山的目的是保护牧草,故可以推测其烧山的动机是减少草原病虫害,维持土壤养分均衡没有必要放火烧山,放火烧山对减轻低温冻害资源不大,烧山不一定能促使来年新草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13.据上题的分析,放火烧山的目的是减轻草原上的病虫害,故可以推断放火的时间应该在牧草生长季之前,应该在春季,可能是在3月份,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4.C
15.B
16.C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
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
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14.A、据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中的信息可知,在半干扰模式下,径流量是6L/min所用时间为4.4分钟,而径流量是9L/min所用的时间为6.25分钟,故可以推知,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不都是呈负相关,A错误;
B、在强干扰模式下,流量不同,时间差异显著,B错误;
C、对比半干扰模式、未干扰模式,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C正确;
D、据表信息可知,未干扰模式下,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主要因为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土壤的孔隙度最大,易于下渗,因此是土壤结构造成的;强干扰模式无植被分布,应该不易下渗,使产流时间缩短;三种模式在相同的地形和气候下进行的,因此结果与地形和气候无关。B正确。
故答案为:B。
16.诱发水土流失的机制应该是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因此主要看累计产流量的大小,累计产流量越大,诱发程度越高,与产流时间无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17.【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传统产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区域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与高校合作,科技水平高;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市场广阔。
(3)关停小型矿井,对矿业企业进行整合;对原有矿区土地进行复垦、绿化;大力发展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对原有工厂进行改造,发展工业旅游;加大投入,治理环境;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石嘴山市产业结构图可知,从1990你啊到2020年石嘴山市以第二产业为主(期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很高),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石嘴山打造多元化工业体系的地理背景,主要从该地产业基础、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石嘴山传统产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区域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与高校合作,科技水平高;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市场广阔。
(3)石嘴山市突破生态转型的具体措施,主要从整改传统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进行列举。 关停小型矿井,对矿业企业进行整合;对原有矿区土地进行复垦、绿化;大力发展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对原有工厂进行改造,发展工业旅游;加大投入,治理环境;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8.【答案】(1)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京广线和多条铁路的交汇,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网密集,公路运输便利。
(2)多中心城镇格局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减少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城市功能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之间大面积非城市用地,利于改善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3)增强武汉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分析】(1) 武汉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从水运条件、铁路和公路等方面优势进行分析。 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京广线和多条铁路的交汇,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网密集,公路运输便利。
(2)武汉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的优点,主要从城市之间协同、优势互补,减少污染、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多中心城镇格局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减少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城市功能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之间大面积非城市用地,利于改善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3) 为武汉市进一步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主要从提升武汉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武汉的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等方面需求策略。 增强武汉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19.【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原因:巴西属热带,对保暖类织物的需求少;热带纤维类植物种类多样,棉花可替代品多,因此对棉花的需求量少,有大量棉花需要出口。
(2)欧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升高;欧美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低端机械制造业需要外迁;亚洲、巴西纺织原料充足,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大;亚洲、巴西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低廉。
(3)纺织机械制造过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纺织机械工业带动纺织工业的发展,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排放大量污水,造成水污染;交通运输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巴西的棉区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当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对棉花需求量小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温高,对棉服需求量少,另外有替代品可用,棉花出口量大灯方面分析, 巴西属热带,对保暖类织物的需求少;热带纤维类植物种类多样,棉花可替代品多,因此对棉花的需求量少,有大量棉花需要出口。
(2)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从区域产业区位优势弱化甚至丧失,转入区具有优势方面进行分析。 欧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升高;欧美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低端机械制造业需要外迁;亚洲、巴西纺织原料充足,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大;亚洲、巴西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低廉。
(3) 纺织机械行业转移至东南亚对东南亚的影响,本题需要从污染来源的家督分析,产业转入会带来了污染。 纺织机械制造过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纺织机械工业带动纺织工业的发展,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排放大量污水,造成水污染;交通运输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
【点评】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如图所示: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廉价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 / 1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2023年的最后一天,广西南宁3名老师带队 11 个“小砂糖橘”到东北游学(下左图),吸引了全网的关注,同时也将东北“冰雪”旅游推上了新的高潮。2024年2月15日24时,为了旅客的安全,2023年底到2024 年初的文旅热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下右图)因极端天气原因提前闭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砂糖橘”到东北游学的主题可能安排欣赏
A.雾凇美景 B.现代冰川 C.丹霞地貌 D.峰林峰丛
2.造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前闭园的极端天气对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1.A
2.D
【知识点】暖锋;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解析】【点评】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 值 含 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1.据材料可知,“ 小砂糖橘 ”到东北旅游的时间是在2月15日,应该是去观赏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景观,东北地区没有现代冰川分布,业没有丹霞地貌和峰林峰丛景观。A正确。
故答案为:A。
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前闭园,说明哈尔滨收到了使冰雪大世界遭到破坏的天体系统,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受气旋的可能性较小,而冷锋、反气旋(高压)对冰雪大世界没有破坏。故可能是哈尔滨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使冰雪融化,影响冰雪大世界景观的欣赏。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湖南自2017 年实施“湘商回归”工程以来,累计引入湘商项目投资近2万亿元,“湘商回归”成效明显。2024年1月31日下午,湖南再度发力,在省会长沙启动“校友回湘”活动,要大力促进“校友+人才”返湘,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完成下面小题。
3.湖南大力支持长沙市开展“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活动的开展,可以
①推动长沙强省会策略的落地 ②协助长沙打赢蓝天保卫战
③促进长沙产业的优化升级 ④缓解长沙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若全国各省市区均采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开展效果较好的行政区可能是
A.广东省 B.吉林省
C.四川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我国
A.经济高速发展 B.缓解资源紧张状况
C.实施粮食安全 D.区域均衡发展
【答案】3.B
4.C
5.D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3.据材料可知,湖南省实施“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主要目的是为海南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主要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湘。故可以推测,湖南大力支持长沙市开展“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活动的开展,可以推动长沙强省会策略的落地。促进长沙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回归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解决城市化问题作用不大。B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B。
4.根据上题的分析,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模式,主要是吸引当地的人才回归故里。若全国各省市区均采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开展效果较好的行政区可能是四川省,因为四川省在全国人口迁移中,迁出的人口最多。吉林、新疆迁出的人口较少,广东省为人口的迁入区。C正确。
故答案为:C。
5.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的模式,主要是吸引当地的人才回归故里。故开展“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模式,可以使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回归故里,促进故乡的经济发展,但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人口的回归故里对区域的资源和粮食问题影响不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为解决我国西北严重缺水问题,专家们提出了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该方案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水量丰沛、利用率低、高程较高的大江大河为水源,以绕行青藏高原、高程逐渐降低的全程自流方式调水,为广大西北地区提供供水能力。若该工作顺利实施,为印度洋水汽进入西北提供了有效途径。下图示意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完成下面小题。
6.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实施,考虑国家间睦邻友好,协调难度较大的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缅甸 C.巴基斯坦 D.孟加拉国
7.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蒸发 C.径流 D.降水
8.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建设,建设过程中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是
A.旅游业 B.水泥制造业 C.粮食种植业 D.电力行业
【答案】6.A
7.C
8.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6.据材料可知,若我国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若能顺利实施,对印度的水资源影响最大, 因此,考虑国家间睦邻友好,协调难度较大的国家可能是印度。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是印度干旱季节重要的补给水源。而缅甸、巴基斯坦的水资源补给不是主要来自中国,孟加拉国位于恒河的下游地区,其水资源补给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故答案为:A。
7.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主要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上游地区的河水调到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对水汽输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影响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8.水资源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等,故在其建设过程中直接水泥制造业,而对旅游业、粮食种植业、电力行业更多的是间接的影响。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长江经济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中,长江上游地区的重点是
A.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B.加强湖泊、湿地保护
C.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D.加强水污染治理
10.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内河,关于其水运发达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减少能耗
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可终年通航
C.河流的含沙量较小,航道不易淤积
D.三角洲电子工业发达,运输量大
11.长江经济带中辐射范围最广的城市是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答案】9.A
10.C
11.A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輸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9.长江上游地区位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是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是长江中游治理的重点,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点,加强水污染治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点。A正确。
故答案为:A。
10.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若自西向东运输,有利于减少能耗,若自东向西运输,则能耗会增加,A错误;
B、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
C、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较小航道不易淤积,有利于通航,C正确;
D、电子产品的运输一般不用水运,D错误。
故答案为:C。
11.城市的辐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等级,城市的等级越高,其辐射的范围越大。长江经济带中上海市城市等级最高,其辐射范围最大。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阿苏山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阿苏市竹原,地处北纬32°52',东经131°7'。阿苏山附近各镇每年都举办火节(阿苏火节),放火烧山,火苗燃起后,山腰上会呈现出长达350米的巨大“火”字。与此同时,为保护牧草而放火焚烧草原的“烧荒”也在各地上演。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日本九州阿苏山附近放火烧山的主要动机是
A.促进来年新草生长 B.维持土壤养分均衡
C.减轻低温冻害威胁 D.减少草原病害虫害
13.阿苏山火节最有可能发生在
A.3月 B.6月 C.9月 D.12 月
【答案】12.D
13.A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
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
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12.据材料可知,日本九州放火烧山的目的是保护牧草,故可以推测其烧山的动机是减少草原病虫害,维持土壤养分均衡没有必要放火烧山,放火烧山对减轻低温冻害资源不大,烧山不一定能促使来年新草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13.据上题的分析,放火烧山的目的是减轻草原上的病虫害,故可以推断放火的时间应该在牧草生长季之前,应该在春季,可能是在3月份,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 单位:min
干扰模式 6 L/min 9 L/min 12 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 )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4.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15.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16.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答案】14.C
15.B
16.C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
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
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14.A、据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中的信息可知,在半干扰模式下,径流量是6L/min所用时间为4.4分钟,而径流量是9L/min所用的时间为6.25分钟,故可以推知,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不都是呈负相关,A错误;
B、在强干扰模式下,流量不同,时间差异显著,B错误;
C、对比半干扰模式、未干扰模式,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C正确;
D、据表信息可知,未干扰模式下,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主要因为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土壤的孔隙度最大,易于下渗,因此是土壤结构造成的;强干扰模式无植被分布,应该不易下渗,使产流时间缩短;三种模式在相同的地形和气候下进行的,因此结果与地形和气候无关。B正确。
故答案为:B。
16.诱发水土流失的机制应该是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因此主要看累计产流量的大小,累计产流量越大,诱发程度越高,与产流时间无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石嘴山市是我国“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号称“塞上煤城”。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石嘴山确定以生态转型为突破、产业转型为重点,充分利用本区资源优势,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纺织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通过生态改造,石嘴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下图为“石嘴山市示意图”和“石嘴山市1990—2020年产业结构图”。
(1)根据材料,归纳 1990—2020年石嘴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2)分析石嘴山打造多元化工业体系的地理背景。
(3)例举石嘴山市突破生态转型的具体措施。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传统产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区域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与高校合作,科技水平高;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市场广阔。
(3)关停小型矿井,对矿业企业进行整合;对原有矿区土地进行复垦、绿化;大力发展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对原有工厂进行改造,发展工业旅游;加大投入,治理环境;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石嘴山市产业结构图可知,从1990你啊到2020年石嘴山市以第二产业为主(期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很高),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较小,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石嘴山打造多元化工业体系的地理背景,主要从该地产业基础、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石嘴山传统产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区域交通网密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与高校合作,科技水平高;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市场广阔。
(3)石嘴山市突破生态转型的具体措施,主要从整改传统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进行列举。 关停小型矿井,对矿业企业进行整合;对原有矿区土地进行复垦、绿化;大力发展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对原有工厂进行改造,发展工业旅游;加大投入,治理环境;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8.(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成为国家级都市圈,规划中考虑武汉市域与区域空间格局关系,根据空间临近、功能互补、交通通勤、生态共保等原则,构建1核(武汉大都市核心区),4带(武鄂黄黄、汉孝、武仙、武威四条城镇带),6副(以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市辖区为主的制中心)。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下图为武汉贼市閣示意图。
(1)分析武汉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
(2)分析武汉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的优点。
(3)请你为武汉市进一步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
【答案】(1)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京广线和多条铁路的交汇,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网密集,公路运输便利。
(2)多中心城镇格局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减少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城市功能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之间大面积非城市用地,利于改善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3)增强武汉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分析】(1) 武汉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从水运条件、铁路和公路等方面优势进行分析。 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京广线和多条铁路的交汇,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网密集,公路运输便利。
(2)武汉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的优点,主要从城市之间协同、优势互补,减少污染、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多中心城镇格局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减少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城市功能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之间大面积非城市用地,利于改善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3) 为武汉市进一步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主要从提升武汉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武汉的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等方面需求策略。 增强武汉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19.(2024高二下·亳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喜光照,成熟期忌浸水,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巴西地处热带,气候条件优越,是世界年收获两季棉花的主要分布区。 该国目前是世界出口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出口占生产比重达68%。
纺织机械是指应用在纺织工艺各个环节中,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制造成本和产业转移路径,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下图示意世界纺织机械行业的产业转移路径。
(1)推测巴西棉区种植区所属气候类型,并分析巴西对棉花需求量少的原因。
(2)分析世界纺织机械行业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3)从污染来源角度分析,纺织机械行业转移至东南亚对东南亚的影响。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原因:巴西属热带,对保暖类织物的需求少;热带纤维类植物种类多样,棉花可替代品多,因此对棉花的需求量少,有大量棉花需要出口。
(2)欧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升高;欧美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低端机械制造业需要外迁;亚洲、巴西纺织原料充足,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大;亚洲、巴西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低廉。
(3)纺织机械制造过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纺织机械工业带动纺织工业的发展,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排放大量污水,造成水污染;交通运输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巴西的棉区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当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对棉花需求量小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温高,对棉服需求量少,另外有替代品可用,棉花出口量大灯方面分析, 巴西属热带,对保暖类织物的需求少;热带纤维类植物种类多样,棉花可替代品多,因此对棉花的需求量少,有大量棉花需要出口。
(2)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从区域产业区位优势弱化甚至丧失,转入区具有优势方面进行分析。 欧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升高;欧美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低端机械制造业需要外迁;亚洲、巴西纺织原料充足,对纺织机械的需求量大;亚洲、巴西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低廉。
(3) 纺织机械行业转移至东南亚对东南亚的影响,本题需要从污染来源的家督分析,产业转入会带来了污染。 纺织机械制造过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纺织机械工业带动纺织工业的发展,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排放大量污水,造成水污染;交通运输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
【点评】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如图所示: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廉价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