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 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 化认同。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 民扩张
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 工业革命 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 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 英、法、美、俄等
英、法、美、德、俄、 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目的 掠夺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 料产地(商品输出)
对外资本输出
扩张 方式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 易 、 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 断商路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 约 ;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划分
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结果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 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复习一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③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美国建立保留地、澳大利亚采 矿业迅速发展、白人成为大洋 洲主要居民、大量华工来到美 洲和大洋洲
趋势:①主要是迁往美洲和大洋洲;
时空坐标
欧洲殖民者开始 贩卖黑奴到美洲
哥伦布到达美洲
1 9 世 纪 中 期
1492年
16世纪
时 间 殖民者 殖民范围
殖民统治
15- 16 世 纪 中 叶 西班牙 ① 1 4 9 6 年 , 西 班 牙 在 海 地 建 立 了 第 一 个 永 久 性 殖 民 地圣 多 明 各 ② 除 巴 西 之 外 的 大 部 分 南 美 洲 、 整 个 中 美 洲 和 部 分 北 美 洲 变 成 了 自 己 的 殖 民 地
建 立总 督 辖 区
总 督 代 表 国 王 在 辖 区 内 行 使 军 事 、 行 政 和 司 法 的 最 高 权
力
葡萄牙 建 立 了巴 西殖 民 地
设 立总 督 制度 , 由 国 王任 命,
享 有 行 政 权 和 征税权
到18 世 纪 晚 期 荷 兰 英 国 法 国 拉 美 除 西 班 牙 和 葡 萄 牙 的 殖 民 地 以 外 的 地 区
西印度群岛
汗 头 海 地
新总格督拉区纳达 主平那
必
平
单
管
西班牙殖民地
葡萄牙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荷兰殖民地
英国殖民地
国界
地区界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欧洲白人、非洲黑人→美洲
1、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大 西 洋
▲拉丁美洲殖民地示意图
拉香拉塔路督凶
新 西 班
总 督
序
洋
牙
大
鲁
西
巴
2、 美洲族群的变化 【概念解析】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
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
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 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 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可具体分为对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认同,如对 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 明等的认同。
民族 ——适用范围是各国之间(政治性)
族群 ——适用范围是一定区域内(文化性)
一定稳定 的共同体
史料: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掠夺方式为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 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西班牙征服者 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 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 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 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
2、 美洲族群的变化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1)表现:②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④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③欧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美 巴 西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并分析该事件的 影响有哪些
事件: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影响: ●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
●对美洲: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
●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人类联系进一步加强。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
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
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
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
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 工业原料等到欧洲
理
美洲
x 面
西印度群岛
中程 掳获黑奴并运到 美洲贩卖
非洲黑人在美洲数量激增
欧洲
里斯本
非
非洲
出程从欧洲港口载上枪
支廉价工业品等到非洲
北 美
氮
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弱,被天主教打击迫害, 一些新教徒们被迫来到了北美洲, 建 立了 一 系列殖民地(自发移民);
14到16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持续开展圈地运动,争夺农民的土地,农民成了一 无所有的自由人,欧洲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陆生存;
西班牙的财富神话,进一步剌激了商人、冒险家、投机者,乃至掌权者们的野心。
"五月花(MayFlower)"号是英国3桅盖轮船,1620年,该船
载欧洲102名躲避政治迫害的人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
政治迫害、宗教信仰或寻找发财致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17世纪末殖民地人口不过25万人,
到美国独立的前夕已经增加到250万人。
-引白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高级中学课本《历史》 (上)第57页
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
份机会等因素移居美洲,使美洲的白人数量增加。
美洲白人数量增加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
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
15—19世纪美洲居民人种变化数据
拉丁美洲人种构成
混血种人56%
白种人28%
其他1%
年
J
① 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来 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 ( 3 ) 影 响: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
洲文化;
③造成美洲国家人口结构差异;
①自发移民:如英国许多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逃避到北美进 行开拓;
②被迫移民:西欧国家疯狂开展殖民活动,贩卖黑奴到美洲。
(2)人口跨地域转 移的形式:
2、美洲族群的变化
原因 北美主要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达, 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
【概念解析】保留地(印第安人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 - 人驱逐的最后地区。保留地是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部落原; 拥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续居住的那一部分. 地,其边界确定, 范围有限, 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 非1 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保留地制度不仅使印第安人失- 了原来的家园和故土, 而且剥夺了他们的自由、独立和权;
(2)中美洲:黑人占人口多数。
原 因中美洲气候炎热经济落后。
可拉斯加 加拿大 西哥 哥偷比复 厄四多
牙买加:
77%黑人, 3 % 白 人 ,
15%黑白混 血。
海地: 95%
端拉蒸部黑人,1%白 有 蘇和 队,4%黑白
(3)南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 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半数。
原因 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 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智 刮 局拉圭
秘鲁:36%印欧混血,19% 白人,46%印第安人。
玻利维亚,34%印欧混血 , 15%白人,54%印第安人。
(1)北美: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 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美 国 :76.7%白人,12.3%黑
人,1.5%印第安人。
美洲人口结构差异及原因
视密 巴西 混血。 玻利雄
夏夙夷
【知识拓展】拉丁美洲的日本移民
19世纪末,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
人多,很多人想移民拉丁美洲改变命运。当时,日本流传着这样 的说法: “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鲁,遍地都是黄金。”许多日本人 移民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国家。其中,秘鲁的日本移民人数
较多。他们在秘鲁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 用,他们的后裔有的甚至成为总统。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 地理概念.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
以南的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
(日本移民后裔)
秘鲁前总统藤森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
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 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 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 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 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现代拉丁美洲》
学思之窗·思考:殖民活动对美洲活动有什么影响
①欧洲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欧洲文化主导
②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各具特色的文化)
③形成新美洲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
西班牙殖民者 的教堂( 图 中 右后)和现 代 建 筑(图中左 后)。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 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 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 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 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 西哥。”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图中前景)、
西班牙殖民 者修建前教 堂
现代建筑
二、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
欧洲白人(英国人) → 大洋洲
1、英国的殖民活动
①18世纪中后期:流放罪犯的场所。
②19世纪:建立牧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
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 斯·库 克“发现”了澳大利亚,
宣布这 一 “无主”大陆为英国所 有。经过长期考虑和选择,1786 年,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勋爵宣布, 将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1788
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 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
这一天,后来被称为 “澳大利亚 日 ”,至今仍作为国庆日加以庆 祝,但是,对澳洲土著人来说, 这一天意味着悲惨命运的开始。
住民的土地。
③1851年后:开采金矿。
1803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
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干 人。到1830年,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300人。
几十年内绝大多数当地土著人被消灭。最后的一
个男子死于1869年,最后的一个女子死于1876 年。这位女子名叫特鲁加尼尼,生于1803年,
即白人入侵塔斯马尼亚岛的第一年;因此,她的
一生跨越了其民族被灭绝的整个时期。她死前恳 求不要解剖她的尸体,但连这一可怜的请求也得 不到满足,她的骨骼被陈列在霍巴特博物馆。
特鲁加尼尼(—1876年)
特鲁卡尼尼用一生见证了自己种族的灭亡。
鸠占鹊巢,欧洲文化成为主流
2、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①大洋洲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
②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大洋洲人口结构以英国移民为主。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 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 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
…0…000
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 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 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比较:大洋洲新文化的形成与美洲新文
化的形成有何不同
大洋洲文化:欧洲文化替代土著文化;
美洲新文化:欧洲文化主导的多元文化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中国人) → 美洲、大洋洲
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
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概念解析】华 工 :被称为“猪仔”,泛指于晚
清时,前赴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 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 作的劳工。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这 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
“猪仔钱”。这是种植园主、
矿场主支付给契约华工工薪的代 用币。它只能在雇主的种植园或 矿山企业中流通。
感 悟 历史 一 华工血泪史
郑观应指出:苦力贸易“名为招工,实与贩奴无异”。
国外学者杜冯·真拉去,科比特也承认。“在中国招募 苦 实质:是非洲奴隶贸易在亚洲的继续和翻版。
同。这一点就是古力多一道在契约上签字的手续。 )
【认知提升】从材料分析,华工出国,与黑奴贸易是 否有本质区别
根据《不列颠殖民者》 记载,1860年,有一 艘从香港出发赴该地 运送华工的船只,离 岸时船上搭载的人数 为280人,在经历了 64天的航程后,仅68 人抵达加拿大卑诗省。
S 历史纵横
“下南洋”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
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
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明清时期的“下南洋”
(1)原因:
①国内政治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②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
③殖民者到来加速了东南亚开发
(2)特点:
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
大多分布在东南亚;
人数较少。
中国
部
考
爪
①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 ③ 迫于生计:国内人地矛盾加剧;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④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①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②大洋洲岛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 的开发
①在美国,华工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 ; ②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
1、近代华工出国原因:
3、 开发大洋洲:
2、 开发美洲:
太平洋铁路” 美国在1964年将10月24日定为“向华人先驱致敬日”!华工被誉为 部终于连成一: “美国之真实开路先锋”!
1869年的通车盛典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他们后来因 此被称为 “沉默的道钉”。
华工对美洲开发的贡献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1862年,盖.国,总统林常批准
4、 特点:
①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
②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
自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湖,19世纪后期、20世纪
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③华工流至的地域广。美洲、澳大利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华工的身影。
5、 华工的贡献:
①开发了美洲和大洋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 :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
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
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
为“中国城” ,可能更恰当一点。
——李欧梵《美国的“中国城”》
材料: 一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一
「: ,勤 场促
进中欧经济文化交流,有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
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
障。
量华
保
大
后
间
的
期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1 “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 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 相接” “华侨是革命之母” ——孙中山《1916年
致海外革命同志书》
材料4: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 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 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③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④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 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材料2 宋庆龄在抗日期间曾指出:“海外各地
观念,勇于抗战救国。”
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战中的华工
6且
海 县 国 彝
5、 华工的贡献:
①开发了美洲和大洋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些华人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⑤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有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114年前,在美国当仆人的中国劳工丁龙捐献了 自己的全部积蓄1.2万美元,希望在美国一所着名大学 设立汉学系,以传播中华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为了 实现丁龙的愿望,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这个汉学 系,就是今天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哥伦比亚 大学的东亚系,不仅是全美最早的汉学系,也是中国 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的一块高地。
……排华运动的根源是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文化
原因: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华工吃苦耐劳 对白人存在工作竞争威胁;文化隔阂;缺乏国家后
盾,即清政府有力支持。
为剩
《美国历史上排华的若干原因》
【思维提升】为什么华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遭到排斥呢
1882年的美国国会通过了 第一部限制中国移民进入美国的 《排华法案》,要求暂停中国移 民10年。这部带有种族歧视的 法律旨在建立白人“种族纯净
度”,更是掀起了反华的高潮。
苦力贸易
黑奴贸易
不 同 阶段 萌芽:16世纪初; 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 猖獗期: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萌芽:16世纪初;
开始走向衰落: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废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形式 签订契约,具有合法性
走私、掠夺,非法血腥
规模 损失1000万劳动力
损失2.1亿人口
影响 并未造成中国劳动力不足,没 有给中国人口造成太大影响
给非洲造成灾难性影响
相 同 ①都是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掠夺; ②都被拐骗,被强迫出洋; ③都在贩运中和目的地遭受苦难; ④都用汗水推动了当地资本主义发展; ⑥都给无数家庭造成不幸; ⑥殖民者都获取高额利润; ⑦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编制
主要方向:
特点:
二战前: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二战后: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时间更长。
②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 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迁移;被强迫的移民基本停止。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 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2.59%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徙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愿
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 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 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 世界人口迁徙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①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②由人口密集地区迁徙 到人口疏地区:③由发达国家主导·④自原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
G0
影响:①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②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③ 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
史 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 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 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 人又大肆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 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
1
近 代 人 口 转 移 概 况 人群 时间 背景 方向 目的
影响
欧 洲 移 民 15C末 16C初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美洲 大洋 洲 掠夺财富
改变美洲人口结构,出现新族群,白人、黑人、
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
陆的主要居民。改变了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白人
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
主流
非洲 16C开 始 欧洲殖民扩张,贩 卖黑奴 美洲 弥补美洲劳动 力不足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深刻改变非洲的人口结
构,严重影响非洲的社会发展
华工 19C中 叶 黑奴贸易受限;工 业革命,殖民者需 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美洲 大洋洲 解决因黑奴贸 易受限所带来 的劳动力问题
中国劳工辛勤劳动,促进美洲和大洋洲的
开发;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人 口 转 移 特 点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受到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方向 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主要是迁往美洲和大洋洲 方式 欧洲的移民大部分是主动的,非洲和亚洲移民多是被迫的 规模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影响 引起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新族群带来新文化认同;促进迁入地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