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展开,意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本课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专门指向习作的。课文讲述了“我”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一位外形美丽、动作敏捷的朋友——会“搭船”的鸟。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是感受作者观察周围事物的细致,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年级,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本课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编者选文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本文的教学目标应指向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了解并学习作者观察之细致与动词使用之准确;然后通过拓展《翠鸟》中翠鸟捕鱼的动作片段让学生再次体会作者细致观察与准确使用动词的特点;最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练习巩固,进而为习作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对于“观察”学生应该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部编版语文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了解得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因而在仿说、仿写上,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通过仔细观察,使用准确的动词,有序地仿写翠鸟动作的片段,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六、教学难点:
通过仔细观察,使用准确的动词,有序地仿写翠鸟动作的片段,为习作打好基础。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PPT
学具准备:学习单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观察
1.通过翠鸟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这只鸟?(外形、动作)师相机板书。
3.课件出示文章第二段,指名生朗读。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回顾方法:作者通过有序的观察,抓住鸟的羽毛、翅膀和嘴进行准确描写,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从鸟入手,调动学生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再次把握整篇课文,最后通过“回顾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有序观察、准确表达。】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1.师过渡:你们瞧!雨停了,面对船头突然出现的这只美丽的鸟儿,作者心中有着好多疑问。
2.课件逐行出示第三段的四个问句,指名生读。
(1)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2)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3)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4)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好问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文的细致观察奠定基础。】
(三)深入探究,习得方法
1.师过渡:我正想着,突然,它不见了。它到底去哪了呢?(捕鱼)
2.出示问题,生自学:鸟儿到底是怎样捕鱼呢?请你们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生默读课文找句子。
(2)画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画的一样吗?
(3)指名生汇报。
3.找出动词。
(1)指名生读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圈出描写鸟动作的词语。
(2)生汇报。
4.学习理解“冲”,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1)这里的“冲”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冲”这个动作或者看到过谁做过吗?
(3)文中是谁在“冲”?抓住这个“冲”字,想象一下鸟儿捕鱼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4)对比句子,感受用词的准确性。都是表示快,请你们对比着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哪句更好?为什么?
师小结:在这里“冲”不仅能表现鸟儿捕鱼时的速度很快,心情很着急,而且比“跳”更有力量,因此在这里“冲”比“跳”更准确。我们在遣词造句时也要像作者这样,仔细地观察,准确地表达。
指导朗读。来,抓住“冲”字,快读读这个准确表达的句子吧!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冲”,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再运用,扎实学习之后再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感悟。】
师过渡:鸟儿的速度可真快呀!它一下子冲下去,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5.学习理解“吞”,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1)全班做动作理解“吞”,感受鸟儿动作迅速。
(2)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6.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字感受了鸟儿捕鱼的过程,其实关于这段描写,还有一段精彩的画面呢!希望你们在观看时,能够关注鸟儿的动作。
7.观看视频,交流感受。看到鸟儿捕鱼的过程,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相机板书敏捷】
8.生填空读。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着一条小鱼。它(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 )了下去。
9.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短短的一瞬间,鸟儿一去一回,作者有序地观察它先后的动作,抓住“冲,飞,衔,站,吞”这些词语进行准确表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又精彩的捕鱼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动作的细致,从而读好这段话,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为后面的仿说、仿写做好铺垫。】
(四)学法巩固,拓展片段
1.出示片段
师过渡: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描写鸟的片段,请你们默读片段,像刚刚一样,用笔圈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语。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2.生汇报。你找到了哪些动词?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借助句式,有序表达。你们能借助这个句式,再来说说翠鸟捕鱼的动作吗?
翠鸟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
4.师小结:这一连串的动词,和刚才课文里的一组动词,都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如此灵巧、敏捷的翠鸟,能把短时间内的这么多动作写清楚,足以见得,作者的观察很——(细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片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描写翠鸟捕鱼时观察之细致,表达之准确,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最终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有序、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
(五)观察描述,迁移运用
1.联系生活谈谈自己观察过什么小动物。
2.介绍视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这就是小松鼠,它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突然看到满盆都是自己喜欢的松果,它又会做些什么呢?
(1)生观看视频,找出小松鼠吃松果的动作。
(2)再次观看视频,试着讲一讲小松鼠吃松果的过程。
(3)同桌交流。(出示两个文段供生选择)
A小松鼠饿极了,只见它先( ) ,接着 ( ),然后( ),最后( )。B小松鼠饿极了,只见它( )。
(4)指名生汇报。
(5)把小松鼠这一连串的动作,用完整的语言写下来吧!
(6)生分享自己的仿写内容。
【设计意图:整合课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有序、准确表达,联系生活,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1.师生共同借助板书回顾课文。明确: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2.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这是一只富有灵性的翠鸟,因此,作者惊呼道——“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是一只被有心人发现的翠鸟,因此,作者赞美道——“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这是一只令人难忘的翠鸟,因此,作者感叹道——“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情感升华:同学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美、发现美、表达美。
【设计意图:引用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来结尾,旨在向学生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九、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提炼关键词来梳理写作方法和写作要点,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
十、作业设计
1.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尤其是它的外形和动作,把你的观察所得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还可以写一个简单的片段。
2.推荐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并记录,让学生积累观察结果,同时为本单元习作的开展积累素材。推荐阅读,从课内学习延展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