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莫问前缘飞歌倚天心未远
不羡神仙绿水青山相对看
14
李可染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多次提到“意境”一词,那么你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的特定感受所依赖的一定的氛围。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 者的观点。
学习目标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壹
贰
叁
作者介绍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时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作品欣赏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略有改动。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到“写意”,由“写生”到“创作”,由“写境”到“造境”的发展历程。1954年,李可染开始了写生之路,为变革山水画而进行探索。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主张,“胆”就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就是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课文节选自《漫谈山水画》一文。《漫谈山水画》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的讲课笔记所做的整理稿,最初发表在《美术》1959年第5期上。课文节选的是其中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整体感知
壹
理解观点,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明确字音
惆怅( ) 真挚( )
暮霭( )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渲染( )
夔门( ) 气概( )
颐和园( ) 惨淡( )
chóu chàng
zhì
ǎi
zhāo
lüè
xuàn
kuí
ɡài
yí
cǎn
词汇积累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找出文章所用到的论证方法。
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并根据文中有关
意境的论述,学会赏析古诗词。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
第三部分(5-8)
第四部分(9-10)
阐述如何才能获得意境。
论述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划分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1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整体感知
2.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意境
写景就是写情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作者通过例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第2段)
整体感知
3.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①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4.本文谈论的是山水画的意境问题,从整体看,作者写作的思路是怎样的?
不仅要有意境,还要讲究意匠,即不仅要具有思想感情,还要有加工手段。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利用古诗词论述
一是要深刻认识对象。
二是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论述获得意境的两个要素
深入探究
贰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意境”比作“灵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总领全文。
①山水画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
②山水画还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山水画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的画,没有画意,没有灵魂,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正面阐述
反面阐述
对比论证
2.第2段是如何论证山水画与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的?
3.第3、4段阐释“意境”,为什么要连举两例?
第3段举的例子是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写景中融入了深厚的友情;第4段举的例子是现代词人毛泽东的词,写景中融入了对人的英雄气概的歌颂。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论据更充分,更能帮助读者理解什么叫“写景就是写情”,什么叫“意境”。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4.第5段的设问句有什么作用?
既能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又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第6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长期观察、全面认识”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6.请你分析“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
绘画,绘的是风景
这句话强调的是,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
深入探究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①列举中国画家观察松树没有特定的时间的事例;②列举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的正面事例。
列举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的正面事例和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反面事例,对比鲜明。
只有长期观察,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才能创造意境。
7.第8段是如何论证“精神实质”与“意境”的关系的?
深入探究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举例论证
列举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
画家观察它的精神实质,再加以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道理论证
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作画时要观察风景的特色,形成深刻感受,画出其实质。
深入探究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对比论证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正面)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反面)
画画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表现出对象的精神实质,才能获得独特的意境。
②观察、认识现实要带着感情,要高于现实。
①长期观察,深入全面认识客观事物,赋予对象以生命。
③画画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要表现出对象的精神实质。
8.结合第5至8段,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深入探究
9.作者所说的“意匠”是什么?它和“意境”有什么关系?
意匠: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关系:山水画没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可使;没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齐白石的印章佐证齐白石讲究意匠,以齐白石讲究意匠论证意匠对于画画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
10.第9段是如何论证“画画既要意境又要意匠”这一论点的?
11.“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用杜甫的话,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个观点。有力地指明了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这样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二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好处:
以诗句为例,更容易把问题说清楚,更易于理解,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景,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具有“缘物寄情”的特点,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赞叹之情。
在作者看来,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
山水画
摄影
小组讨论:对比下面两张图,结合本文内容思考: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不会被取代。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归纳总结
叁
艺术特色
1.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从什么是意境入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用设问句分别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了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艺术特色
2.用语严密,讲究分寸
作为一篇探讨山水画意境的论文,本文十分注重语言的严密,尤其是一些形容词、副词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板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
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学会欣赏意境
提高欣赏水平
文章主旨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
当堂检测
1.将下列几句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②④⑤⑥①③ B.③④⑥②⑤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④⑥⑤②①
解析:阅读每句话可知,该语段通过举毛主席的词,阐述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的观点。所以②开启话题,为第一句。④紧承②,举毛主席《十六字令三首》的例子,为第二句。⑥⑤具体阐释了④所举的三首词的特点,分别为第三句和第四句。③是对②④⑥⑤内容的小结,最后得出了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的观点。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⑥⑤③①。
C
当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的加红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B.这次活动从校园欺凌、社交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为大家模拟再现了各种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到早退。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解析:朝朝暮暮:本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整天。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