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0 20: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朱光潜
无言之美
15
新课导入
在诗歌中,有时虽然“无言”,但是感情却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陶渊明悠闲自得的心境;“无言独上西楼”写出了李煜深切的故国之思。可见,无言中往往包含了千言万语,我们需要学会去品味其中的“无言之美”。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的美学大师。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写作背景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本文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句段。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明确字音
意蕴( ) 附( )丽 笼( )统
狡黠( ) 蛾( )眉 寂寥( )
谚语( ) 心旷神怡 ( ) 栩栩( )如生
目不忍睹( ) 信手拈来( )
yùn

lǒng
xiá
é
liáo
yàn

niān


词汇积累
意蕴:
附丽:
尽致:
颦:
爽:
心旷神怡:
栩栩如生:
闲情逸致:
瞬息万变:
内在的意义;含义。
附着,依附。
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皱眉。
有差别,不同。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好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闲适的情致。
整体感知
首先,要在作者专业研究领域中把握文中的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次,梳理全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述思路。
最后,要注意分析文中所举实例。这些实例除论证作者观点之外,更是作者对专业问题进行研究的思路和过程的呈现,融入了作者对相关专业问题的深刻认知。
回顾了解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整体感知
文章要探讨的话题:无言
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默读课文,找出文章要探讨的话题,以及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自读课文,理解文中核心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整体感知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划出解释“无言之美”的含义的句子,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一切艺术要尽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用有限的艺术语言,表达无限的情意,充分展现言外之意。
整体感知
(2)“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又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的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艺术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我们不要把一切说尽,而要有所留白,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品味含蓄所产生的巨大美感。
整体感知
2.“言”在文学作品中好理解,就是指语言文字,那么在绘画、音乐、雕塑中“言”又指什么呢?
“言”,在文学作品中,指语言文字,那么在其他的艺术门类中,则指其他的表现符号,如美术中的线条和色彩、摄影中的图像、雕塑中的形体、音乐中的音符和音调等符号。
3.文中“意”的含义是什么?
“意”指的是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人通过各种“言”的形式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
整体感知
3.文中有对“无言之美”的概括,请找出来齐读一遍。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只是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梳理论证思路
1.阅读第一二段,说说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三段,说说“言”与“意”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3.阅读第四、五、六段,概括其主要内容并说明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阐述美术作品言与意的尽善尽美的条件是“不说谎”,用第六段两个问句引出下面“无言之美”的论证。
梳理论证思路
4.谈谈你对第七段的理解。
文字语言有其局限性,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不能完全传达。即使没有此局限性,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也并非文学的追求。文学作品在很多时候追求辞约而义丰,含蓄而不直露。这样会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美感更浓厚印象更深刻。
梳理论证思路
5.第八段论证什么观点?
第八段把照相与图画比较,意在阐明美术家不“和自然逼真”的图画较摄影家的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所发生
的印象更深刻。即“留白”的达“意”效果更好。
6.第九段论证什么观点?
第九段列举《论语》及古诗词中的语句,证明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7.第十段论证什么观点?
引白居易和济慈对音乐的感悟,佐证言(声)不必尽意,无言(声)之美胜过有言(声)之美。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1—2):阐述要论述的问题:言不能完全达意。
第2部分(3—6):提出问题——文学能不能、要不要言尽其意、尽善尽美。
第3部分(7—12):分析问题——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刻为例,具体论证美术作品的无言之美。
第4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以上实例,得出鲜明论断。
梳理本文结构
深入探究,分析论证方法
深入探究
1.分析“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的观点,使读者更易理解。
深入探究
2.第⑧段中,在作者看来,摄影家和美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摄影家的创作“和自然逼真”,美术家的创作不“和自然逼真”。对比论证,突出美术家的图画较摄影家的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所发生的印象更深刻,进而证明无言之美。
深入探究
3.作者是如何论述“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这句话的?
文学中的以言达意
意象和语言要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的条件: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
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完全传达情意
归纳总结
无言之美
引出话题:无言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言越少,美感越大越深
越真切
文学:言不必尽意
雕塑:含蓄不露
欣赏艺术
感受无言
音乐:无声胜有声
绘画: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板书设计
文章主旨
作者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写作特色
1、论据丰富,典型有力
本文作者“信手拈来”的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方面的实例,涉及不同门类,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不仅数量丰富,内容翔实,并且无一不指向“无言之美”这中心。例如第9段连续列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等例子,并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尽量表现”不如“含蓄”更有味更真切更动人,颇有说服力。
写作特色
2、深刻严谨,平实洗练
本文由《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引申到对美术作品中“无言”的理解,否定了“尽美尽善”“和自然逼真”的观点,以多个美术方面的例子为依据,得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具有深刻性。在论述过程中又讲究用语严谨准确。如“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中的“完全”、“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中的“稍”等。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意蕴(yùn) 挣扎(zhā) 栩栩如生(yǔ)
B.寂寥(liáo) 谚语(yàn) 惟妙惟肖(xiào)
C.譬如(bì) 颦眉(pín) 信手拈来(niān)
D.狡黠(xié) 绞死(jiǎo) 心旷神怡(yí)
2.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个句子。
真正的沉默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无言之美”:高山沉默自是一种稳重,月亮沉默自是一种娇羞,松竹沉默自是一种坚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扎zhá,栩xǔ。C项,譬pì。D项,黠xiá。
天空沉默自是一种淡泊
大海沉默自是一种宽广
梅兰沉默自是一种傲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子的格式应为“……沉默自是一种……”,同时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3.下列对《无言之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分别举出了图画、文学、音乐、雕刻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B.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情达意的道理。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C
解析:文章在列举图画、文学、音乐、雕刻的例子时并不存在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而是一种并列的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