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的变动 课标解读: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能够总结出二战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演变为雅尔塔体系。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2023年统编版高考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的最后一课,与前三课不可分割,本课中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本单元第一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有很大关系;而本课最后的国际秩序的变化是下一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背景。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教材板块:本课教材三个子目遵循历史思维:“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法西斯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绥靖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介绍了二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从雅尔塔体系、成立联合国、国际格局转变三个角度阐述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在讲述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理论思考,深化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 教材应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和平与危机、灾难再临、世界重组三个角度,形成新的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同时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但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学生之间的基础层次差异相对较大,学生不太善于表达,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较不足。因此,学习本课,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课堂内容意在加强学生辩证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历史意识,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校情分析(学校、教师条件) 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采用设备基本使用多媒体(PPT)教学,教授课教师为男教师,上课比较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新方法教学和新教学理念在不断探索和形成中,因此在教学中可能存在教学氛围比较沉闷。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的变动 1.通过教材中地图、文字信息史料、文物图片的整合和解读,理解二战发生的根源,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学科素养。 2.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认识理解国际秩序的变动,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3.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认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爆发的背景、影响。 雅尔塔体系。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评价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视频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和史料研习法
教学评价
合格:能够简述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变动情况。 良好:评价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优秀:能够总结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暖课 小组分组 拉近学生的距离
导入新课 通过《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照片,两次会议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两次会议之间横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设置问题:巴黎和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会议和和平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新课 展示课程标准进与教学目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和平与危机-二战背景 1.小组合作:结合学案,探究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思考讨论表达自己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文字、图表史料,简要理解: 直接原因是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历史原因是德日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及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主要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兴起,欧亚战争策源地,加速二战爆发;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通过文字材料,通过对知识点补充,简要理解:法西斯主义和绥靖政策。 总结二战的原因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二、灾难再临-二战过程 1.小组合作:结合学案,探究二:阅读教材P105-106图片“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及视频,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及特点简要理解: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从各自作战到同盟作战。 3.通过文字材料,结合材料并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简要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思考讨论表达自己观点 带问题阅读教材,感悟。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价值观
三、世界重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问题:战争最终以法西斯国家的战败而告终,那么,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否维持了原貌?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明确雅尔塔体系概念 通过《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照片,简要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欧洲均势发展为世界均势。 2.小组合作:结合学案,探究三:阅读教材P107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谈谈你对雅尔塔会议的认识。 简要理解:雅尔塔体系主要解决领土主权问题,战败国处理问题,殖民地问题,体系保障问题等。 雅尔塔体系:①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局限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情感深化:回望来路,方知归途,战争无赢家,和平无输家,世界需要和平,应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阅读、感悟。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带问题阅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归纳出答案。 阅读、感悟。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概念解读雅尔塔体系的内涵,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时空意识。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评价与总结 记忆,练习 巩固基础知识 检测学生情况
板书设计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和平与危机---二战背景 二、灾难再临---二战过程 三、世界重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作业设计 思考总结: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巩固必备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
(预) ①学情把握准确,对教材取舍到位,重难点突出,本课对于初中教材详细叙述过的战争过程进行简单处理,而对于教材中已经记载比较详细且没有理解难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主梳理,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②教学过程以运用了“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