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3)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4)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过程
(1)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2)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3.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二)政治协商会议
1、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2、参加者: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4、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防御
阶段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解放区
时间 1946年6月—10月 1947年3月—6月
方针 对策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财政经济崩溃: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阶级矛盾扩大: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3.政治统治危机: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二)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1.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6月
(2)概况: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过程:
战役名称 时间 军队 歼敌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东北野战军 47万 余人 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55万 余人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52万 余人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影响: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争取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提出了“两个务必”,提醒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2.北平和谈
(1)背景
①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
②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2)谈判: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渡江战役
(1)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结果: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意义
①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上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斗争。
习题巩固
1.中国人民已经觉悟,保障中国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亦唯有顺着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衰败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据此判断,其出自
A.《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C.《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3.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 )
时间 土改史实
1946年10月 晋冀鲁豫解放区有2000万农民获得土地
1946年10月底 东北解放区有500万农民获得土地
1946年11月 苏皖解放区有1500万农民获得土地
1946年底 山东解放区有1900万农民获得土地
1946年底 晋绥解放区有100余万农民获得300余万亩土地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奠定了解放战争的物质基础 D.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4.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蒋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国是。这真令人兴奋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这反映出当时国人
A.要求结束内战的迫切愿望 B.期盼国内和平的社会诉求
C.实现国共合作的殷切期望 D.希望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
5.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总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
A.标志着解放军转入反攻 B.适应了人民革命的形势
C.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6.1946年1月,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可以制定省宪等。这些规定
A.仿效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 B.客观利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存续
C.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D.使地方机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7.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央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国共产党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宣传民主革命的双重性
8.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