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0 21:29:09

文档简介

5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①根据材料“粟者,王之本事也,
人主之大务”可知材料主张农业为本,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正确;②材料并未涉及管仲关
于土地的认识,无法说明肯定了土地私有,错误;③根据材料“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
治国之道也”可知材料主张治理国家的根基在民众,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正确;④根据所
学,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衰落,错误。符合题意的是①③,A 项正确;②④错误,
排除 B、C、D 项。故本题选 A 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近代。根据材料,钟
鼓楼担负着由皇家向万民授时的功能,这象征着皇权统治,①正确;民国时期钟鼓楼报时
随之废止,体现了政治的变迁,②正确;大鼓代表一年,24 面小鼓代表二十四节气,体现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③正确;材料没体现等级制度,排除④。故选 A 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
促成了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地主阶级开明
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①符合题意;康有为将儒家思
想同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主张政治改革,②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③符合题意;三民主义将西方民主思想同
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 项正确,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
根据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知,
体现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境界,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以人
为本的思想主张,排除 A 项;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排除 C
项;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
理想,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排除 D项。故选 B 项。
5.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由文化的词源解析可知,文化是文治和教化,培养民众道德情操,塑造民众
心灵品性,以达到人伦秩序和谐,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B 项正确;道法自然是老
子的哲学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
平衡,产生新事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提到“天”,排除 D项。故选 B
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晚清中
国。翻译西方科技类著作,有利于近代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也改变了一部分中国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看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这些都推动了社会发
展进步,C 项正确;西学东渐始于明朝后期,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也即西学东渐
的开始早于材料提及的咸丰末年,排除 A 项;“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排除 B
项;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7.C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
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
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可知,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反映
出文明文化交融互鉴,C 项正确;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 A
项;《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是神话故事,不具备现实主义色彩,排除 B 项;《一千零一夜》
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不属于波斯帝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两
河流域)。据本题图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楔形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A 项正确;
象形文字产生于埃及,排除 B 项;甲骨文产生于中国,排除 C 项;玛雅文字产生于美洲,
排除 D项。故选 A 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和
中古世界。《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
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
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A 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史诗中诸神
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排除 B 项;《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
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 18 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反映列国纷争时
代的印度社会,排除 C 项;歌颂骑士英雄罗兰的《罗兰之歌》是中古西欧骑士文学的代表作,
排除 D项。故选 A 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欧
洲。根据材料“印欧人中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根据自身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
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对黄河文明产生过影响。”可知,
印欧人侵入印度,创建了种姓制度,深刻影响印度社会;印欧人来到中国西北部,对黄河文
明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印欧人的迁徙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A 项正确;
“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与吐火罗人的影响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出现其他
地区,不能得出“影响最为深远”排除 C 项;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辩证看待,“对
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表述不准确,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史(赫梯)。据材料“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
能力上升……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可以看出铁质车轴的应用,说明铁的用途扩大,而
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说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①③正确,A 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
得出技术的改进。铁质车轴战车的应用,可以提高战斗力,但不一定能轻松取胜,②和④
错误,排除 B、C、D 项。故本题选 A 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
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工出国人数逐渐上升,这主要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
约允许华工出国,以及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①④正确;跨国公司发
展是在二战后,排除②,华工出国和洋务运动无关,排除③。故选 B 项。
13.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对于英国本土来说,
当国内经济陷入危机时,增加向海外的移民可以帮助缓解本土的社会危机,如失业、贫困等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问题。因为一部分人会选择离开,寻找新的生活机会,从而减轻了本土的社会压力,①正
确;对于殖民地来说,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会改变其人口结构,这些移民会带入他们的文化、
生活习惯和方式,甚至可能改变当地的社会构成,②正确;A 项正确;虽然经济危机可能
影响移民的数量,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移民计划的实施会导致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各地。经
济危机的传播更多地与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等经济因素相关,而不是单纯的移民流动,③
不符合要求;国际贸易中心转移,与移民计划的实施没有直接的联系。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更多地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技术进步、贸易政策等因素有关,④不符合要求;排
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
部贵霜帝国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说明中国技
术通过交流,进入到西亚地区,可证明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
证;此外,还有大量制品雕刻有古希腊神话人物造型,或草原游牧风格的动物纹饰,表明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④正确;①错在,材料未涉及
中国“失蜡—失织”技法传入的途径;③错在,只是在墓中发现了金踝饰,不能证明其已成
为贵霜帝国图腾,排除 A、B、D项。故选 C 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
可知,万里茶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其有助于推动中俄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C 项正确;在欧洲,3—6世纪,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
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
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
绸之路”,材料并未体现具体路线,看不出万里茶道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排除 B 项;
17 世纪末万里茶道兴起时明王朝早已灭亡,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
界。图为公元前 275 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
斯, 历经 10 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 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
亚历山大远征到罗 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
希 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化时代”表明,古代战
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B 项正确;古希腊以移民方式向外扩张建立众多城邦国家,
与材料图片内容不符,排除 A 项;古代历史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是波斯帝国,与材料
图片内容不符,排除 C 项;阿拉伯帝国时期,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与材料图片内容不符,排除 D项。故选 B 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 19 世
纪初的欧洲。根据材料“(拿破仑走到哪里)那里的徭役劳役、代役租、对老爷的各种贡献
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了”及所学可知,拿
破仑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有助于重构欧
洲的政治文化,D 项正确;拿破仑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排除 A 项;材料
并未强调被征服地区反抗拿破仑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项。
18.A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节日有中国节日、泰国节日、佛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
节日,这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共存,A 项正确;新加坡有多种文化,并不能表明欧洲文化
是主流文化,排除 B 项;C 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C 项;没有对比,无法得知新加坡是最有
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排除 D项。故选 A 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联的意思是开办学校以教育学
生,下联是学生博学广 记,连鸟兽草木的名称都知道,说明张謇希望南通博物苑致力于普
及科学知识,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鸟兽草木”属于自然科学,所以,该对联的宗旨不
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排除 B 项;实业教育指的是传授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发展国民经济,对联的意思是教育学生博
学广 记,学习鸟兽草木等自然科学,不是发展实业教育,排除 C 项;对联的宗旨是致力于
普及科学知识,没有涉及抵制外来文化,而且,鸟兽草木等科学知识也是受到西方近代自然
科学的影响,排除 D项。故选 A 项。
2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
多为农业需要而修建,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①正确,据材料“始建于西汉的安
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
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 4 个工程成功入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
类型丰富,②正确,中国的灌溉工程入选世界工程遗产名录,体现了对灌溉工程的重视,
作为世界工程遗产,更能够推动对这些灌溉工程的保护,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 项正
确;对于文化遗产应更多的挖掘其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不能因为经济价
值和效益对其造成永久性破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材料题
21(15 分)文化交流
(1)(5分)
丝路的繁盛、交通便利、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统治者的喜好、文化方面的开放包容(5
个角度,每个角度 1 分)
(2)(5分)
历史信息: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大唐丝路的稳定;大唐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密切;
大唐设立梨园机构训练乐工;安禄山叛乱;马嵬坡兵变,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3)(5 分)
西域乐舞流传到唐朝后,丰富了唐朝乐舞的内容,使唐朝乐舞达到了古代的高峰;推动
了关中地区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往;同时,也丰富了大唐人们的娱乐生活。
22、(5 分)
政治: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文化:继承包容,兼容并蓄
文字:文字统一
教育:太学,书院的设立;官学私学的盛行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23、(10 分)
(1) 观念:大禹、周文王等华夏领袖人物虽来自边疆地区,成为华夏正统;统治者应提高自身德
行,如果能实行德治就合乎正统:占据中原,力图建立统一的政权;认同中原传统的五德终始
说。3 分。影响: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接受和学习中原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2 分。
(2) 争议:是否以宋为正统(或辽宋金三朝同等对待)。1 分
处理方法:对辽、金、宋三朝作同等看待/认为三朝并立/三史分修。1 分
评价:肯定了辽宋金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疆域、文化、
制度等方面,元朝与辽宋金存在继承关系;反映元朝大一统的局面。2 分
反映民族交融背景下历史撰述体例的新见解。1 分
24、(10 分)
(1)(5 分)
变化: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东西方的交流变得频繁,丝绸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要产品,
同时带动了丝绸之路沿路其它国家的贸易发展。2 分
对“凿空”的理解: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贸易断断续续,贸易量很小,不大为世人所
知。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沟通了中西文明的千年交流,
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凿空”的提法,有一定的历史意义。3 分
(2)(5 分)
环境上:气候干燥、地形复杂,运载能力有限。1 分 任意一点
政治上:少数民族政权隔断陆路交通,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制定系
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2 分(任意两点)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1 分
科技上: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运载量更大、成本更低。1 分(任意一
点)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 5.如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词 词源解析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5 月)
“文” “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历史
“化” “改变”
1. 本试卷共 XX 页,分为两个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 20 小题(共 60 分);第二
考 部分为材料题,(共 40 分) “文”“化”并联使用 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生 2. 考生务必在试卷与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班级信息;
3. “文化”须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 文治和教化
知 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
4. 考试结束时,立即停止答卷,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考生保留试卷与草稿纸。 A.道法自然 B.以人为本 C.和而不同 D.敬天保民
第一部分 选择题 6.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
20 西书共 353 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 300 种,哥白尼、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巨匠的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这些科技类本部分共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第一部分 选择题 译著( )
1.《管子·治国》中写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治国之道也。”该思想( ) A.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③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 ④维护了周天子权威 C.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
2.钟楼、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两大标志性建筑,元明清时期担负着由皇家向万民授时的功能。鼓楼里置一面大鼓代表一 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年,24 面小鼓代表二十四节气。民国时期,溥仪被逐出紫禁城,钟鼓楼报时也随之废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材料表明《一千零一夜》( )
①钟鼓楼授时象征皇权统治 ②钟鼓楼报时废止折射政治变迁 A.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 B.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③钟鼓楼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④钟鼓楼报时凸显社会等级制度 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据此可知,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
3.从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促成了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下列符合“新生”的思想是( )
①魏源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③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战国时期,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玛雅文字
A.以人为本 B.自强不息 C.天人合一 D.天下为公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9.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13.19 世纪,英国政府实施了从本土向地广人稀的殖民地移民计划。当国内经济景气时,向海外移民减少;当国内经济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陷入危机时,向海外移民增如。移民计划的实施( )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①有利于缓解英国本土社会危机 ②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③导致了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各地 ④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14.1978 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贵霜帝国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镶嵌绿松石金踝饰,采用中国的
10.印欧人中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根据自身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在靠 “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此外,还有大量制品雕刻有古希腊神话人物造型,或草原游牧风格的动物纹饰。
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对黄河文明产生过影响。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 这说明( )
A.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 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C.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D.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11.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赫梯人( )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万里茶道是 17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
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 1.3 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
A.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 B.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D.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16.对下图所示区域分析正确的是( )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 ②改进了冶铁技术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④作战时轻松取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如表为 1862-1872 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年代 1862 1863 1864 1868 1870 1872
人数 2536 6660 10712 12206 13407 21854
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
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
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
A.以移民方式向外扩张建立众多城邦国家 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
C.形成古代历史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D.哈里发掌握该地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17.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那里的徭役劳役、代役租、对老爷的各种贡献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 21、(15 分)文化交流
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了。”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对外战争( ) 下面是唐朝诗人 白居易写的《胡旋女》,题注:“天宝末,康居国献之。”诗云:
A.代表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B.压迫被征服地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情绪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C.具有争霸性,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D.重构欧洲政治文化,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18.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C.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D.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注:
19.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悬挂着张謇手书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天宝:唐玄宗年号。康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飘飖:轻盈洒脱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张謇希望南通博物苑( ) 太真:杨玉环。禄山:安禄山,玄宗时,官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A.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 B.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梨花园:即梨园,唐朝训练乐工的机构。后称为戏园。
C.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 D.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1)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探索盛唐时期中外乐舞频繁交流的原因。(5分)
20.2023 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
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 4 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
34 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2)从这首诗的内容中可以获得那些历史信息?(5分)
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 (3)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流传所带来的影响。(5分)
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5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
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
用……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5分)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23、(10 分)正统观 家国认同 24、(10分)丝绸之路
材料一 材料 1
“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 民族统治者争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
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资治通鉴》
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 材料 2
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 印度、丝国和阿拉伯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从罗马汲走了一亿金币。……中国人占有这一亿金币的近 1/3
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 份额,其余的 2/3 份额则由运送中国丝绸的中介商赚走了。
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 ——普林尼《博物志》
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 (1)阅读材料 1、材料 2,结合所学分析丝路开辟之后东西方之间交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张骞“凿
空”西域的理解。(6分)
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 土德。
——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5分)
材料 3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
材料二
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
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
歭,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 12 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
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 金三朝“正统性”的问
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
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 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
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失去了传统价值。
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 ( 1343 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 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的主要原因。(4分)
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 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
《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
——摘编自江湄《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5分)
{#{QQABJYQUogCIAIAAABhCEwXCCEIQkAGCACoGBFAAMAAAS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