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5节光的色散课件(25张)+教案+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5节光的色散课件(25张)+教案+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1-30 23:47:29

文档简介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让太阳透过三棱镜,会出现________现象。再让三棱镜分解出来的彩色光带通过灵异倒置的三棱镜后,光束又混合成白光,这证实了白色的太阳光是由________光混合而成的。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_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3.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________。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4.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是由________控制的.
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电视机遥控器能发出_______线,验钞机能发出_______线。
二、选择题
1.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力的单位,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 )
A.牛顿 B.焦耳 C.欧姆 D.安培
2.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3.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4.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5.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6.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不仅以冰臼闻名于世,还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称,“佛 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色散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5张PPT。4.5 光的色散
思考并讨论
(1)同学们见到过雨后彩虹吗?你看来彩虹是什么颜色的?
(2)世界上的光我们都能看到吗?通过预习你能知道哪些是我们看不到的?
(3)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请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动动手利用桌上的器材(三棱镜、厚玻璃砖、手电筒、太阳光或者日光灯的光、白纸),自选器材和方法,看看你们能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吗?赶快行动吧!一、色散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单色光与复色光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如刚才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复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光。如太阳光、日光灯的光等二、色光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靛)红+绿+蓝=白三.看不见的光1.光谱:把单色光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可见光谱。
红外线的发现1800年,科学家赫歇尔在观测太阳光的色散光谱中各区域的温度时,发现热效应的分布很不均匀。在红光外测还有热效应,而且比其他部分更明显。
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特点: 1.热作用强: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2.云雾穿透能力强:红外图像红外线夜视仪3.进行遥控:遥控器 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红外线.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 的红外线越强电视机遥控器红外线应用红外线自动控制: 想一想: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自动门 自动水龙头 自动干手器自动跟踪摄像头他们的共同原理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红外线就越强。这些装置上有红外线感应器.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有一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到可见光光谱的紫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光,他反复探究,终于发现里面有一种不可见的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 紫外线的发现紫外线的特点:1、 化学作用强:使底片显影2、生理作用强:紫外线
能杀菌 消毒医院、饭店用紫外线灯灭菌 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紫外线本身是看不的。 3、 有荧光效应:鉴别古画、钱币真伪验钞机原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 紫外线的好处: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能杀死微生物。用紫外线灯灭菌(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或商标的真伪。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使皮肤粗糙 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的防护工人在焊接时戴防护面罩防紫外线伞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臭氧层好象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2.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穿透云雾本领强。应用:卫星上的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理疗仪、电视遥控器、烤箱、浴霸等。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生理作用。应用: 验钞机、紫外线灯杀菌、促进钙的吸收。3.紫外线总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其应用一.色散
1.色散
2.白光的组成:
二.色光三原色:
三.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特点及其应用
2.紫外线特点及其应用小 结 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____种不同的颜色的光,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_____,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_______。巩固练习七红、橙、黄、绿、蓝、靛、紫升高较强 3.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___________ ,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_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______。
4.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作战中,美英军人在夜间都佩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_____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_____,人体辐射的_______比它们的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微生物发光合成维生素D有害体温高红外线强 5.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_,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_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___________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6.紫外线容易被红色可见光接纳和吸收,因此,经常穿_______衣服可以防止___________的危害,减少皮肤癌的发生。 太阳光臭氧层氟利昂红色紫外线再见《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看不见的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过程。
(3)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白纸、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类似彩虹的彩色光带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原色相互混合出现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1 视屏
提问“同学们见过彩虹吗,你看到的彩虹什么颜色的?”,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彩虹有关的传说视频来引入课题。
活动1 学生实验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寻找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情景2 演示实验
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墙壁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活动2 学生实验
利用放大镜,观察电脑显示屏的颜色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
活动3讨论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看谁知道的多.
说明:具体开展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提问同学们见过彩虹吗,什么颜色的?现在想看到吗?引入
(二)新课
2.白光的色散
(1)问题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2)学生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小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墙壁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6)问题
白光是怎样发生色散的?
播放幻灯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白光色散的原因。
问题
白光能够发生色散现象,七种色光能否再发生色散现象呢?
播放视频剪辑,了解色光的复合现象。
结论:把不能再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白光就是复色光。
三原色光
问题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用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也可播放幻灯片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简单介绍几种三原色光组合出的各种不同色光。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我们改变三原色光的强度,也就是改变三原色每次参与混合的(比例)从而得到各种色彩。
4.看不见的光
(1)问题
什么是光谱,世界上的光我们都能看到吗?
提出光谱概念,指出红外线紫外线是我们看不到的光。
学生讨论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及其有哪些应用?
师生共同观看幻灯片,并对不同的应用做简单介绍,紫外线看不到为什么消毒柜看起来是紫色的,给出明确解释,对于臭氧层在遭受氟利昂的破坏提出应该用无氟冰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