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目标梳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渊源关系,指导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背景
(1)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改变。
A.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加设经济特课,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B.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2)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________最终废除。
2、选官制度改革
(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2)选官制度改革:
a.部分更新:规定凡血糖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录用
b.学堂选官制度确立: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c.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制定了《________》,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3、影响
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内容:
a.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________,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b.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评价
a.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而制定的系列法规草案和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考试和________
(1)考试制度
(2)甄别
评价: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南京国民政府
(1)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2)建立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3)主管机构: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
(4)主要内容: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________》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5)评价:《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健康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6)甄别审查: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
(1)沿用: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2)地位: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训等内容
(4)发展: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2、改革开放以后
(1)干部制度的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干部制度的完善:在坚持贯彻________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3)公务员制度确立
开始: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正式形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4)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渐完善。
(5)影响: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习题巩固
1.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着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
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
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2.晚清以后,科举制度遭遇了一个持续的、递进的批判过程,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前后,批判科举达到高潮。晚清先进人士批判科举制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制度变革的迫切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反清斗争的需要
3.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近代平等观念的形成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4.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是以西方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但它也对古代的科举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继承。由此可知,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征是( )
A.中西合璧 B.自由竞争
C.择优录用 D.弘扬传统
5.我国于1993年确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 )
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
B.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
C.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D.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